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立德树人背景下,核心素养成为教师教学探究的重点。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计算作为最基础的内容,其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计算素养,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思维,理解算理、强化计算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计算素养;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数学运算作为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涵,是小学生计算素养的直接表现。目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某些问题,阻碍着学生的发展,如有的教师在计算教学中,将其与现实生活进行脱离,使学生找不到计算的“支撑点”。有的教师采用“题海”战术,让学生在练习时感到“枯燥”。实际上,这些问题都会成为教师教研工作的动力,因此本文立足现状,探寻更多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计算素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以数感撬动学生计算能力
数感作为人对数及数的运算的感觉、感受乃至情感,包括对数与数量、数理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运用、驾驭与感悟能力。它可以帮助学生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的判断和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数感,能够让学生在面对数字时具有较强的敏感度,使学生能够在学计算的时候速度更快、准确性更高。因此,教师在开展计算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数感的培养。
例如,教师在教学“测量”的相关知识时,在解释实际测量内容时,教师可以带学生到操场上的篮球场测量篮球场的长度和宽度,并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与交流,探索出不同的测量方式。例如,部分学生先测量脚的长度,然后通过步行来测量;有的学生用一根1米长的绳子,分段测量。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知道如何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也学会学习到其他人的测量经验,从而以不同角度测量同一长度,并形成空间距离感,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数字感。通过交流和讨论的合作探索,学生对数字有了更深的理解,并感受到生命與数字密不可分的关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就连学生的数字意识也在慢慢培养和形成。
二、以算理强化学生计算能力
算理就是计算过程中的道理,是指计算过程中思维方式,是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算理,直观地说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运算能力。当学生深刻理解算理之后,便可以在相关的计算题中进行正确计算,或当学生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也能够根据算理找到最简单的解决方式。实际上数学学习是一个抽象而复杂的过程,学生必须要理解算理,才能够明确计算方法的核心,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才能事半功倍。
以10-[12×(1/2-2/5)÷3]为例,学生想要正确计算出结果,首先要明确各个算理,即四则运算、异分母运算等,将其进行层层拨开,才能够正确地掌握算理,这一式子的计算中,学生只有在明确了各运算律的基础上,才能够得到正确答案。接下来,进行详细讲解,其中12×(3/4-1/2)这一部分,学生可以采用乘法分配律,也可以先进行括号中的计算,层层拆分,从简便性上将,12是4、2的公倍数,采用分配律明显更为简便。其他就需要按照四则运算进行计算,最终得出答案9。实际上,计算得出答案并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一定要明白计算题中的内在算理,才能够实现数学计算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以生活锻炼学生计算能力
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来源,也是应用数学知识的主要途径。但是在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通常以“题海”战术,让学生不断地练习数学计算能力,长久以往,使学生的计算兴趣逐渐降低,计算实力也会逐渐下降。为此,教师可以将教学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寻找知识点和生活之间的共同点,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教师在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法”时,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如教师提前准备一些学生爱吃的零食,并在零食上标注每件商品的价格。然后为学生提出生活类的问题:假如你现在有100元,买完这些东西,你还剩下多少呢?此时,教师将100以内的加减法巧妙的融入到实际问题当中去,就能够巧妙的将数学问题转化为生活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寻找相关的数学问题并进行计算。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生活作业,如跟着父母去超市,将买东西的价格进行相加,算出一共花多少钱?或者是让学生在菜市场进行生活实践,在文具店买文具进行计算等,由此可以在生活中接触大量的计算,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计算素养的同时,一定要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数感作为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一种基础性思维,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快速地思考;算理作为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是帮助学生正确计算的关键;生活作为锻炼学生计算能力的途径,能够促进学生计算综合实力的提升。最后,希望小学生的计算素养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得到切实增强。
参考文献:
[1]罗善彪.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之浅见[J].新课程,2021(30):31.
[2]李秀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J].读写算,2021(20):79-80.
关键词:计算素养;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数学运算作为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涵,是小学生计算素养的直接表现。目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存在某些问题,阻碍着学生的发展,如有的教师在计算教学中,将其与现实生活进行脱离,使学生找不到计算的“支撑点”。有的教师采用“题海”战术,让学生在练习时感到“枯燥”。实际上,这些问题都会成为教师教研工作的动力,因此本文立足现状,探寻更多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计算素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以数感撬动学生计算能力
数感作为人对数及数的运算的感觉、感受乃至情感,包括对数与数量、数理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运用、驾驭与感悟能力。它可以帮助学生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的判断和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数感,能够让学生在面对数字时具有较强的敏感度,使学生能够在学计算的时候速度更快、准确性更高。因此,教师在开展计算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数感的培养。
例如,教师在教学“测量”的相关知识时,在解释实际测量内容时,教师可以带学生到操场上的篮球场测量篮球场的长度和宽度,并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与交流,探索出不同的测量方式。例如,部分学生先测量脚的长度,然后通过步行来测量;有的学生用一根1米长的绳子,分段测量。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知道如何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也学会学习到其他人的测量经验,从而以不同角度测量同一长度,并形成空间距离感,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数字感。通过交流和讨论的合作探索,学生对数字有了更深的理解,并感受到生命與数字密不可分的关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就连学生的数字意识也在慢慢培养和形成。
二、以算理强化学生计算能力
算理就是计算过程中的道理,是指计算过程中思维方式,是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算理,直观地说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运算能力。当学生深刻理解算理之后,便可以在相关的计算题中进行正确计算,或当学生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也能够根据算理找到最简单的解决方式。实际上数学学习是一个抽象而复杂的过程,学生必须要理解算理,才能够明确计算方法的核心,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才能事半功倍。
以10-[12×(1/2-2/5)÷3]为例,学生想要正确计算出结果,首先要明确各个算理,即四则运算、异分母运算等,将其进行层层拨开,才能够正确地掌握算理,这一式子的计算中,学生只有在明确了各运算律的基础上,才能够得到正确答案。接下来,进行详细讲解,其中12×(3/4-1/2)这一部分,学生可以采用乘法分配律,也可以先进行括号中的计算,层层拆分,从简便性上将,12是4、2的公倍数,采用分配律明显更为简便。其他就需要按照四则运算进行计算,最终得出答案9。实际上,计算得出答案并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一定要明白计算题中的内在算理,才能够实现数学计算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以生活锻炼学生计算能力
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来源,也是应用数学知识的主要途径。但是在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通常以“题海”战术,让学生不断地练习数学计算能力,长久以往,使学生的计算兴趣逐渐降低,计算实力也会逐渐下降。为此,教师可以将教学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寻找知识点和生活之间的共同点,用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教师在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法”时,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如教师提前准备一些学生爱吃的零食,并在零食上标注每件商品的价格。然后为学生提出生活类的问题:假如你现在有100元,买完这些东西,你还剩下多少呢?此时,教师将100以内的加减法巧妙的融入到实际问题当中去,就能够巧妙的将数学问题转化为生活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寻找相关的数学问题并进行计算。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生活作业,如跟着父母去超市,将买东西的价格进行相加,算出一共花多少钱?或者是让学生在菜市场进行生活实践,在文具店买文具进行计算等,由此可以在生活中接触大量的计算,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计算素养的同时,一定要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数感作为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一种基础性思维,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快速地思考;算理作为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是帮助学生正确计算的关键;生活作为锻炼学生计算能力的途径,能够促进学生计算综合实力的提升。最后,希望小学生的计算素养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得到切实增强。
参考文献:
[1]罗善彪.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之浅见[J].新课程,2021(30):31.
[2]李秀梅.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J].读写算,2021(20):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