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1-000-01
摘 要 在高校体育教学训练中,学生出现运动损伤不可避免,如何有效的进行预防是关键。本文从体育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的特点与原因入手,提出了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以保护学生健康成长,掌握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强化高校体育教学成效,达到良好的体育训练效果。
关键词 体育训练 运动损伤 原因分析 特点 预防措施
一、学校体育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的特点
(一)具有小伤多、慢性伤多、重复损伤多特点
进行某一体育动作练习时,由于重复次数过多、训练时间较差,致使身体局部负担过重,极容易造成慢性损伤。而且,此类损伤多为小伤小病,比较容易受教师、学生本身忽视,不及时治疗就投入训练,造成重复损伤,难以治疗。
(二)与身体生理结构关系较大
从人的生理及解剖学方面看,人体生理结构中的某些部位属于易损伤部位,如膝关节、踝关节韧带、内翻肌群等。在正常情况下,这些薄弱部位不会出现问题,若经过长时间体育训练或运动动作不规范,这些部位很容易出现损伤,如踝关节韧带拉伤、膝关节软骨磨损等。
(三)受外部环境影响大
在体育训练中,若教师组织不当,做器械项目练习时很容易出现意外伤害。比如,进行投掷练习时,学生不听从教师指导而出现运动损伤。所以,外部环境对运动损伤有一定影响,在良好的组织环境下,学生不宜因操作不当或不听从教师指导而出现身体伤害。
二、学校体育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的原因
(一)教师组织不当,缺乏责任心
一位优秀、责任心强的体育教师,对运动损伤有着深刻认知,从备课开始就把运动损伤预防作为体育教学训练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相关的安全防护工作,注重课堂组织与纪律管理,把出现运动损伤的概率降到最低。但是在实际的高校体育教学训练中,不少教师缺乏责任心,课堂组织不当、纪律性不强,以至于一些学生在训练中佩戴胸针等饰品,不穿运动鞋,不听从教师指导,不服从课堂纪律,埋下了运动损伤隐患,不少运动损伤就是因为这样而出现的。
(二)教师专业性不强,不能制定有效的防护办法
部分体育教师的专业性偏低,缺乏足够的运动知识及运动技巧,对运动损伤的认识不深,在体育训练中不能编制出有效、可行的预防办法,不能根据人体生理结构特点组织技术动作训练,做不到科学合理的预防运动损伤。而且,在学生出现运动损伤后,不能给予及时处理,对受伤原因不分析、不总结,造成学生小伤多、重复损伤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三)忽视准备与放松整理活动,易造成慢性损伤
准备活动是在体育训练之前进行的一般性全身活动,可使全身肌肉温度升高,提高身体的灵敏性和延展性,改善环节走位软组织的性能;放松整理活动,可以让处于运动状态的圣体放松,使呼吸、心率等恢复正常。但是,部分教师在体育教学训练中不够重视准备与放松整理活动,不能根据训练项目制定有针对性的活动动作,降低了准备与放松整理活动的实际作用。
(四)学生安全意识差,身体素质偏低
不少学生没有强烈的安全防护意识,对运动损伤认识不够,在体育训练中盲目冒失,做大量、高强度训练时,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此外,学生身体素质不高,高强度的体育训练易引发运动损伤。
三、学校体育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一)培养教师责任心,注重运动损伤预防工作
高校选聘与考核中,要把运动损伤预防能力作为一项重要指标,选拔责任性强、专业性高的应聘者成为体育教师,同时,加强在职体育教师专业培训,构建一支专业的体育教师队伍。在专业好、能力强、责任心强的体育教师教学下,课堂组织得当、纪律性好,有利于减少运动损伤。
(二)严格检查运动场地、器材的安全隐患,落实相关的安全防护措施
在上课前,教师应严格检查运动场地、器材,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让学生在一个较为安全环境下进行体育项目训练。此外,学生进行高强度、高难度动作训练时,必须采用防护措施。比如,足球踢球动作训练时,应让学生佩戴相关的护膝,不允许学生佩戴胸针等饰品,可降低运动损伤发生的概率。
(三)了解学生的身体情况与精神面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训练
体育教师应了解学生身体健康情况,在个别学生不适宜做高强度的体育训练时,可降低这部分学生训练强度。同时,课上还应积极观察学生精神状态,在学生积极性不高时应给予鼓励,提高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便于预防运动损伤。
(四)注重准备与放松整理活动,降低运动损伤的机率
准备与放松整理活动是预防运动损伤的有效办法,做好这些活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体育教师在体育训练的前后都要进行必要的活动,切实发挥准备与放松整理活动的作用。同时,科学合理的安排训练内容和手段,精心设计训练活动,使运动量、技术难度等符合学生生理特点,避免超负荷训练。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训练中应注重运动损伤预防,并采取有效、可行的预防措施以保护学生身体健康,让学生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技能的同時,成为各方面全面成长的人才,符合新时期社会的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 李景宏.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防治[J].科技创新导报.2015.25:239-240.
[2] 邢宝萍,叶生爱.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5.02:53-55.
[3] 黄丽芳.浅谈体育教学训练过程中运动损伤的预防[J].家教世界.2013.18:116-117.
摘 要 在高校体育教学训练中,学生出现运动损伤不可避免,如何有效的进行预防是关键。本文从体育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的特点与原因入手,提出了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以保护学生健康成长,掌握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强化高校体育教学成效,达到良好的体育训练效果。
关键词 体育训练 运动损伤 原因分析 特点 预防措施
一、学校体育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的特点
(一)具有小伤多、慢性伤多、重复损伤多特点
进行某一体育动作练习时,由于重复次数过多、训练时间较差,致使身体局部负担过重,极容易造成慢性损伤。而且,此类损伤多为小伤小病,比较容易受教师、学生本身忽视,不及时治疗就投入训练,造成重复损伤,难以治疗。
(二)与身体生理结构关系较大
从人的生理及解剖学方面看,人体生理结构中的某些部位属于易损伤部位,如膝关节、踝关节韧带、内翻肌群等。在正常情况下,这些薄弱部位不会出现问题,若经过长时间体育训练或运动动作不规范,这些部位很容易出现损伤,如踝关节韧带拉伤、膝关节软骨磨损等。
(三)受外部环境影响大
在体育训练中,若教师组织不当,做器械项目练习时很容易出现意外伤害。比如,进行投掷练习时,学生不听从教师指导而出现运动损伤。所以,外部环境对运动损伤有一定影响,在良好的组织环境下,学生不宜因操作不当或不听从教师指导而出现身体伤害。
二、学校体育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的原因
(一)教师组织不当,缺乏责任心
一位优秀、责任心强的体育教师,对运动损伤有着深刻认知,从备课开始就把运动损伤预防作为体育教学训练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相关的安全防护工作,注重课堂组织与纪律管理,把出现运动损伤的概率降到最低。但是在实际的高校体育教学训练中,不少教师缺乏责任心,课堂组织不当、纪律性不强,以至于一些学生在训练中佩戴胸针等饰品,不穿运动鞋,不听从教师指导,不服从课堂纪律,埋下了运动损伤隐患,不少运动损伤就是因为这样而出现的。
(二)教师专业性不强,不能制定有效的防护办法
部分体育教师的专业性偏低,缺乏足够的运动知识及运动技巧,对运动损伤的认识不深,在体育训练中不能编制出有效、可行的预防办法,不能根据人体生理结构特点组织技术动作训练,做不到科学合理的预防运动损伤。而且,在学生出现运动损伤后,不能给予及时处理,对受伤原因不分析、不总结,造成学生小伤多、重复损伤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三)忽视准备与放松整理活动,易造成慢性损伤
准备活动是在体育训练之前进行的一般性全身活动,可使全身肌肉温度升高,提高身体的灵敏性和延展性,改善环节走位软组织的性能;放松整理活动,可以让处于运动状态的圣体放松,使呼吸、心率等恢复正常。但是,部分教师在体育教学训练中不够重视准备与放松整理活动,不能根据训练项目制定有针对性的活动动作,降低了准备与放松整理活动的实际作用。
(四)学生安全意识差,身体素质偏低
不少学生没有强烈的安全防护意识,对运动损伤认识不够,在体育训练中盲目冒失,做大量、高强度训练时,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此外,学生身体素质不高,高强度的体育训练易引发运动损伤。
三、学校体育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一)培养教师责任心,注重运动损伤预防工作
高校选聘与考核中,要把运动损伤预防能力作为一项重要指标,选拔责任性强、专业性高的应聘者成为体育教师,同时,加强在职体育教师专业培训,构建一支专业的体育教师队伍。在专业好、能力强、责任心强的体育教师教学下,课堂组织得当、纪律性好,有利于减少运动损伤。
(二)严格检查运动场地、器材的安全隐患,落实相关的安全防护措施
在上课前,教师应严格检查运动场地、器材,一旦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让学生在一个较为安全环境下进行体育项目训练。此外,学生进行高强度、高难度动作训练时,必须采用防护措施。比如,足球踢球动作训练时,应让学生佩戴相关的护膝,不允许学生佩戴胸针等饰品,可降低运动损伤发生的概率。
(三)了解学生的身体情况与精神面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训练
体育教师应了解学生身体健康情况,在个别学生不适宜做高强度的体育训练时,可降低这部分学生训练强度。同时,课上还应积极观察学生精神状态,在学生积极性不高时应给予鼓励,提高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便于预防运动损伤。
(四)注重准备与放松整理活动,降低运动损伤的机率
准备与放松整理活动是预防运动损伤的有效办法,做好这些活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体育教师在体育训练的前后都要进行必要的活动,切实发挥准备与放松整理活动的作用。同时,科学合理的安排训练内容和手段,精心设计训练活动,使运动量、技术难度等符合学生生理特点,避免超负荷训练。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训练中应注重运动损伤预防,并采取有效、可行的预防措施以保护学生身体健康,让学生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技能的同時,成为各方面全面成长的人才,符合新时期社会的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 李景宏.学校体育教学与训练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防治[J].科技创新导报.2015.25:239-240.
[2] 邢宝萍,叶生爱.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5.02:53-55.
[3] 黄丽芳.浅谈体育教学训练过程中运动损伤的预防[J].家教世界.2013.18: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