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各种不可预测的、非常态的公共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危害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甚至造成预料不到的灾难性后果。面对突发事件,用正确的舆论导向来引导公众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为什么要进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如何引导,怎么才能完善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突发事件 信息 舆论导向
突发事件主要包括自然灾难、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国际上研究学者把突发性危机定义为: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因素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决策的事件。①当前,各种不可预测的、非常态的公共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危害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甚至造成预料不到的灾难性后果。面对突发事件,用正确的舆论导向来引导公众就显得尤为重要。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人民日报》时指出:“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在此,我仅就突发事件中舆论导向的作用浅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突发事件中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意义
1、是公民知情权的需要
知情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公众是突发事件受影响的主体,对突发事件的知情权有着强烈的要求。当今,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渠道,使公众能从多种途径了解相关信息,突发事件发生后,若想把事情“捂”住、限制公民的知情权,其结果必然是传闻泛滥成灾,造成社会舆论混乱、人心惶惶。随着公众政治参与面的扩大,人们对公共事务的知情权要求更加强烈,政府要获得公众的信任,必须要让公众知道政府的所作所为。这就要求突发事件发生时要保持信息传播的及时、准确、公开、透明。
2、是媒体职责的需要
媒体负有协助和监督政府,引导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责任。因此,媒体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及时介入既能向政府传达社情民意,又能在民众中及时辟谣、稳定人心、以正视听。因为突发事件的处理牵涉人员抢救、物资调配、交通疏导等方面,媒体的全方位报道可使公众关注突发事件,从而有利于配合政府同心协力应对。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媒体及时报道灾区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需求,使公众可在第一时间了解灾区的真实情况,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抗震救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各政府部门根据媒体提供的信息掌握救灾的进展,进行人、财、物的调配。正确引导能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应对。
3、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需要
突发事件来临时,政府越是遇事掩盖、隐瞒真相,就越会导致公众的不信任。反之,及时披露信息既能稳定民心又可树立政府积极作为的正面形象。有评论说“从年初的冻雪到5月的震灾,短短几个月,中国政府的表现令人刮目相看。政府通过现代传媒手段,不但将整个灾情袒露在公众眼前,而且对救灾的进展,进行了不厌其详地报道。在这一刻,政府的运作不是黑幕之下静悄悄进行的游戏,而是展露在阳光之下。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政府突然由无形的主宰者,变成了有形的关爱之手。”②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央视等主流媒体24小时不间断滚动报道。这些报道不但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而且使全国人民空前团结。美国《洛杉矶时报》说:“中国领导人关心公众疾苦,重视民情,身体力行贯彻以人为本精神。中国各地群众为了帮助灾区人民,捐钱捐物献血,要求到灾区救援的人排起了长队。这一切表明中国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国家。”③
4、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在“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的关键时期,能否有效化解和消除突发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对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至关重要。如今年的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6·28”贵州瓮安县围攻政府部门的打砸烧事件。这些公共突发事件发生后,因为社会各阶层、各种利益代表会产生不同的意见、观点,所以矛盾也随之而来。从传播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及早公布信息,有助于杜绝或减少流言的产生,及时进行舆论引导,有助于解决措施的执行,有利于建构一个稳定的、良性互动的社会环境。
二、创新舆论手段,提高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能力
1、注重以人为本,实现内容创新
当今媒体对灾难性突发事件的报道和以往塑造高大全的英雄形象不同的是,现在更注重把握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突出人文关怀、彰显人性的光辉。把更多的镜头,对准那些在灾难面前勇敢坚强的普通人,注重用事件中的感人事迹激励公众。受台风“帕布”影响,去年,湛江遭遇两百年一遇的暴雨袭击,水库告急,房屋倒塌,该市的媒体做了大量在“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的信念下,救援人员争分夺秒地疏导群众、拯救生命的报道。如雷州一名退休的截瘫教师和他收养的四个孤儿在葡萄架上被救援人员用直升机救走的故事,退伍兵、年轻人自发组织救援小分队的故事……一个个活生生的普通人的真实故事,催人泪下、震人灵魂、令人感动。由湛江电视台制作的反映湛江抗洪救灾的作品《生死大营救》正是来源于这些以人为本的报道带给受众的感动而获2007年广东省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
2、形成新闻合力,实现形式创新
较大的突发事件报道中,不同媒体多管齐下、相互补充和相互推动,形成新闻合力,容易使人们对同一种意见产生确认感,迅速达成共识,从而主宰舆论趋势,形成强大的舆论效果。去年,湛江市徐闻县西连镇连续发生了多名村民因进食海鱼引起食物中毒的事件,还造成人员死亡,群众议论纷纷。后来,该市电台、电视、报纸、网络迅速行动,全方位介入、跟踪事情进展。最后,通过专家鉴定,确认该鱼种为“云斑裸颊虾虎鱼”,并非大家常吃的跳跳鱼,这是一种含有河豚毒素的有毒鱼种,广东省卫生厅也表示,食用这一鱼种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在广东省尚属首次报告。通过全方位舆论引导形成全民关注的格局,迅速稳定民心。
新闻合力的分类方式很多。按合作媒体类型分,有同类型媒体合作与多类型媒体合作;按媒体的层次分类,有横向合作、纵向合作、全方位合作;按合作的程度分类,有临时性合作与固定性合作;按合作的组织方式分类,有协调性合作与主动性合作。④这些多种模式的合作方式能迅速形成优势互补。湛江去年的特大洪涝灾害发生后,社会上有关“雷州大暴雨要引发大地震”的谣言像瘟疫一样在雷州几个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流传开来。为迅速稳定民心,除媒体及时报道外还借助手机短信等方式告诫大家“所谓地震纯属谣传”,起到稳定大局的作用。可见,危机报道中形成新闻合力能正确、统一地引导社会总体舆论,最大限度地实现传播的社会效益。
3、采用议程设置,实现方法创新
“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就是指媒介通过反复播出某类新闻报道,强化该话题在公众心目中的重要程度。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⑤随着突发事件的阶段性发展,有针对性地调整某类新闻的密度和频度,从根本上消除对政府和大局不利的言论,引导好社会危机时期社会的舆论走向。如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发生后,部分境外媒体扭曲事实真相,说中国政府镇压藏民,制造国际舆论压力,影响民族团结。对此,3月26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组织美联社、《金融时报》、俄通-塔斯社等19家境外媒体记者前往拉萨采访,事实胜于雄辩,此后的境外报道逐渐还原了事件的真相,不利言论逐渐减少。由此可见,如果不进行新闻议程设置,各种不一致声音导致的结果只会是消极因素远甚于积极因素。与其这样,还不如因势利导,积极主动地设置问题,控制舆论。如汶川大地震的报道就可分灾情报道、人员救治、恢复生产、家园重建、救灾英雄谱等几个阶段。通过议程设置,精心策划,有理、有节、有步骤、分阶段地对事件进行报道和引导,使之成为公众议论的焦点,形成预期的社会舆论。
4、坚持与时俱进,实现观念创新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有灾情保密制度,事实证明,以开放的心态,让准确、全面的信息“淹没”谣言,再加上严格的报道,虚假信息是不容易流传的。去年10月,湛江市雷州乌石镇发生登革热疫情。由于其传播速度快,社会公众人心惶惶。当时,地方政府曾一度采取了封锁消息的做法。结果传言四起,公众产生了巨大的焦虑和恐惧。后来,随着政府及时公布事态的发展信息,媒体从登革热的传播途径、预防方法、临床表现、治疗情况等多方面全方位、高密度地进行宣传。各方传言才逐渐平息。可见在突发事件处理中要改变陈旧的新闻报道体制和观念,政府和媒体间要彼此互相配合,协同作战。只有这样,才能使媒体真正成为联系政府与民众的桥梁。
三、完善传播机制,保障舆论引导效果
1、健全应急新闻发言人制度
应急新闻发言人代表政府向新闻媒体,并通过他们向公众发布政务信息,通过通报情况和回答新闻媒体记者提问等方式,实现政府与公众之间顺畅高效的沟通,为突发事件时期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当前,我国的应急新闻发言人制度并不健全,若能健全这一体系,实行突发事件时定期发布制度,第一时间发布全方位信息,提高时效性,增加透明度就可牢牢掌握新闻宣传工作的主动权,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引导力。新闻发言人制度还可通过设定政策议程,以此影响媒体议程,进而设定公众的议程。成熟的应急传播机制能保证政府信息及公开制度的落实和完善,从而化解社会危机,实现和谐发展。
2、健全导向效应评估体系
从宣传创新角度出发,健全应急宣传导向效应评估体系,使舆论导向更科学有效。应急宣传效果评价的目的是完善应急报道制度,对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分析、评价,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根据事件进展、政府要求、公众期盼对前阶段的的媒体宣传效果进行科学评估,衡量舆论导向效果,对事件处置各个方面的轻重、深浅、取舍及时调整,制定下一阶段宣传。
应急报道效果评估主要内容有衡量应急报道质和量的效果、评价危机报道的正确性和总结应急报道经验几部分。
对应急报道效果的评价方法,分别要根据时间、空间、报道方法、报道力度、报道效果进行考虑。
应急报道效果评估可为应急报道制度提供大量的反馈信息,为完善应急报道制度提供最重要的数据。■
参考文献
①《公共危机报道》人民出版社 2006年6月版 第3页
②汶川大地震中的中国媒体 闵大洪http://blog.voc.com.cn
③2008-05-21 解放日报
④崔乃元,李培华:媒体合作与新闻舆论合力,新闻战线,1998年第8期
⑤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14页
(作者单位:湛江市广播电视台广播中心)
【关键词】突发事件 信息 舆论导向
突发事件主要包括自然灾难、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国际上研究学者把突发性危机定义为: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因素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决策的事件。①当前,各种不可预测的、非常态的公共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危害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甚至造成预料不到的灾难性后果。面对突发事件,用正确的舆论导向来引导公众就显得尤为重要。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考察《人民日报》时指出:“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在此,我仅就突发事件中舆论导向的作用浅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突发事件中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意义
1、是公民知情权的需要
知情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公众是突发事件受影响的主体,对突发事件的知情权有着强烈的要求。当今,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渠道,使公众能从多种途径了解相关信息,突发事件发生后,若想把事情“捂”住、限制公民的知情权,其结果必然是传闻泛滥成灾,造成社会舆论混乱、人心惶惶。随着公众政治参与面的扩大,人们对公共事务的知情权要求更加强烈,政府要获得公众的信任,必须要让公众知道政府的所作所为。这就要求突发事件发生时要保持信息传播的及时、准确、公开、透明。
2、是媒体职责的需要
媒体负有协助和监督政府,引导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责任。因此,媒体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及时介入既能向政府传达社情民意,又能在民众中及时辟谣、稳定人心、以正视听。因为突发事件的处理牵涉人员抢救、物资调配、交通疏导等方面,媒体的全方位报道可使公众关注突发事件,从而有利于配合政府同心协力应对。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媒体及时报道灾区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需求,使公众可在第一时间了解灾区的真实情况,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抗震救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各政府部门根据媒体提供的信息掌握救灾的进展,进行人、财、物的调配。正确引导能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应对。
3、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需要
突发事件来临时,政府越是遇事掩盖、隐瞒真相,就越会导致公众的不信任。反之,及时披露信息既能稳定民心又可树立政府积极作为的正面形象。有评论说“从年初的冻雪到5月的震灾,短短几个月,中国政府的表现令人刮目相看。政府通过现代传媒手段,不但将整个灾情袒露在公众眼前,而且对救灾的进展,进行了不厌其详地报道。在这一刻,政府的运作不是黑幕之下静悄悄进行的游戏,而是展露在阳光之下。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政府突然由无形的主宰者,变成了有形的关爱之手。”②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央视等主流媒体24小时不间断滚动报道。这些报道不但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而且使全国人民空前团结。美国《洛杉矶时报》说:“中国领导人关心公众疾苦,重视民情,身体力行贯彻以人为本精神。中国各地群众为了帮助灾区人民,捐钱捐物献血,要求到灾区救援的人排起了长队。这一切表明中国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国家。”③
4、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在“黄金发展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的关键时期,能否有效化解和消除突发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对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至关重要。如今年的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6·28”贵州瓮安县围攻政府部门的打砸烧事件。这些公共突发事件发生后,因为社会各阶层、各种利益代表会产生不同的意见、观点,所以矛盾也随之而来。从传播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及早公布信息,有助于杜绝或减少流言的产生,及时进行舆论引导,有助于解决措施的执行,有利于建构一个稳定的、良性互动的社会环境。
二、创新舆论手段,提高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能力
1、注重以人为本,实现内容创新
当今媒体对灾难性突发事件的报道和以往塑造高大全的英雄形象不同的是,现在更注重把握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突出人文关怀、彰显人性的光辉。把更多的镜头,对准那些在灾难面前勇敢坚强的普通人,注重用事件中的感人事迹激励公众。受台风“帕布”影响,去年,湛江遭遇两百年一遇的暴雨袭击,水库告急,房屋倒塌,该市的媒体做了大量在“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的信念下,救援人员争分夺秒地疏导群众、拯救生命的报道。如雷州一名退休的截瘫教师和他收养的四个孤儿在葡萄架上被救援人员用直升机救走的故事,退伍兵、年轻人自发组织救援小分队的故事……一个个活生生的普通人的真实故事,催人泪下、震人灵魂、令人感动。由湛江电视台制作的反映湛江抗洪救灾的作品《生死大营救》正是来源于这些以人为本的报道带给受众的感动而获2007年广东省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
2、形成新闻合力,实现形式创新
较大的突发事件报道中,不同媒体多管齐下、相互补充和相互推动,形成新闻合力,容易使人们对同一种意见产生确认感,迅速达成共识,从而主宰舆论趋势,形成强大的舆论效果。去年,湛江市徐闻县西连镇连续发生了多名村民因进食海鱼引起食物中毒的事件,还造成人员死亡,群众议论纷纷。后来,该市电台、电视、报纸、网络迅速行动,全方位介入、跟踪事情进展。最后,通过专家鉴定,确认该鱼种为“云斑裸颊虾虎鱼”,并非大家常吃的跳跳鱼,这是一种含有河豚毒素的有毒鱼种,广东省卫生厅也表示,食用这一鱼种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在广东省尚属首次报告。通过全方位舆论引导形成全民关注的格局,迅速稳定民心。
新闻合力的分类方式很多。按合作媒体类型分,有同类型媒体合作与多类型媒体合作;按媒体的层次分类,有横向合作、纵向合作、全方位合作;按合作的程度分类,有临时性合作与固定性合作;按合作的组织方式分类,有协调性合作与主动性合作。④这些多种模式的合作方式能迅速形成优势互补。湛江去年的特大洪涝灾害发生后,社会上有关“雷州大暴雨要引发大地震”的谣言像瘟疫一样在雷州几个受灾最严重的地方流传开来。为迅速稳定民心,除媒体及时报道外还借助手机短信等方式告诫大家“所谓地震纯属谣传”,起到稳定大局的作用。可见,危机报道中形成新闻合力能正确、统一地引导社会总体舆论,最大限度地实现传播的社会效益。
3、采用议程设置,实现方法创新
“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就是指媒介通过反复播出某类新闻报道,强化该话题在公众心目中的重要程度。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⑤随着突发事件的阶段性发展,有针对性地调整某类新闻的密度和频度,从根本上消除对政府和大局不利的言论,引导好社会危机时期社会的舆论走向。如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发生后,部分境外媒体扭曲事实真相,说中国政府镇压藏民,制造国际舆论压力,影响民族团结。对此,3月26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组织美联社、《金融时报》、俄通-塔斯社等19家境外媒体记者前往拉萨采访,事实胜于雄辩,此后的境外报道逐渐还原了事件的真相,不利言论逐渐减少。由此可见,如果不进行新闻议程设置,各种不一致声音导致的结果只会是消极因素远甚于积极因素。与其这样,还不如因势利导,积极主动地设置问题,控制舆论。如汶川大地震的报道就可分灾情报道、人员救治、恢复生产、家园重建、救灾英雄谱等几个阶段。通过议程设置,精心策划,有理、有节、有步骤、分阶段地对事件进行报道和引导,使之成为公众议论的焦点,形成预期的社会舆论。
4、坚持与时俱进,实现观念创新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有灾情保密制度,事实证明,以开放的心态,让准确、全面的信息“淹没”谣言,再加上严格的报道,虚假信息是不容易流传的。去年10月,湛江市雷州乌石镇发生登革热疫情。由于其传播速度快,社会公众人心惶惶。当时,地方政府曾一度采取了封锁消息的做法。结果传言四起,公众产生了巨大的焦虑和恐惧。后来,随着政府及时公布事态的发展信息,媒体从登革热的传播途径、预防方法、临床表现、治疗情况等多方面全方位、高密度地进行宣传。各方传言才逐渐平息。可见在突发事件处理中要改变陈旧的新闻报道体制和观念,政府和媒体间要彼此互相配合,协同作战。只有这样,才能使媒体真正成为联系政府与民众的桥梁。
三、完善传播机制,保障舆论引导效果
1、健全应急新闻发言人制度
应急新闻发言人代表政府向新闻媒体,并通过他们向公众发布政务信息,通过通报情况和回答新闻媒体记者提问等方式,实现政府与公众之间顺畅高效的沟通,为突发事件时期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当前,我国的应急新闻发言人制度并不健全,若能健全这一体系,实行突发事件时定期发布制度,第一时间发布全方位信息,提高时效性,增加透明度就可牢牢掌握新闻宣传工作的主动权,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引导力。新闻发言人制度还可通过设定政策议程,以此影响媒体议程,进而设定公众的议程。成熟的应急传播机制能保证政府信息及公开制度的落实和完善,从而化解社会危机,实现和谐发展。
2、健全导向效应评估体系
从宣传创新角度出发,健全应急宣传导向效应评估体系,使舆论导向更科学有效。应急宣传效果评价的目的是完善应急报道制度,对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分析、评价,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根据事件进展、政府要求、公众期盼对前阶段的的媒体宣传效果进行科学评估,衡量舆论导向效果,对事件处置各个方面的轻重、深浅、取舍及时调整,制定下一阶段宣传。
应急报道效果评估主要内容有衡量应急报道质和量的效果、评价危机报道的正确性和总结应急报道经验几部分。
对应急报道效果的评价方法,分别要根据时间、空间、报道方法、报道力度、报道效果进行考虑。
应急报道效果评估可为应急报道制度提供大量的反馈信息,为完善应急报道制度提供最重要的数据。■
参考文献
①《公共危机报道》人民出版社 2006年6月版 第3页
②汶川大地震中的中国媒体 闵大洪http://blog.voc.com.cn
③2008-05-21 解放日报
④崔乃元,李培华:媒体合作与新闻舆论合力,新闻战线,1998年第8期
⑤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14页
(作者单位:湛江市广播电视台广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