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审美教育初探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1234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教育不仅是审美教育还是知识教育、智慧教育、人生教育。音乐教育通过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挖掘和培养,构建审美心理结构,使得学生的心灵得以陶冶、人格得以塑造,使得人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初中音乐课堂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平台,是传播音乐知识和正确树立音乐审美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音乐;课堂;审美教育
  一、音乐教育概述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程的四个价值:①审美体验价值;②创造性发展价值;③社会交往价值;④文化传承价值。该标准正视了音乐的本质特征,指出音乐不仅是一门知识,而且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音乐审美情感体验,特别是更加科学地认定了审美教育在学校教育特别是音乐教育中的核心地位。
  二、音乐教育的审美性质
  本质上讲音乐教育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性质上讲音乐教育是“音乐与人”的问题,它具有唤醒、联系、整合人格的功能。《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育重点体现如下三方面的性质:即音乐教育的人文性;音乐教育的审美性;音乐教育的实践性。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和音乐教育的本质任务,坚定不移的把“育人”放在首位,通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使之积极地,创造性地参与审美实践活动,获得更丰富的审美体验,形成审美清早,完善人格塑造,信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三、音乐课堂的理解
  在音乐课堂中,教师通过有效的音乐教学手段与合理的教学环节设计带领学生去聆听、欣赏、参与、实践体验音乐教育教学的审美和情趣。音乐教学是一个如下几组重要关系的相互交融与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是学生与老师的关系,彼此更是教学相长与合作共赢的关系;学生与环境的关系,在音乐课堂中学生去感受音乐的氛围;融入音乐的环境;参与音乐的情境;老师与教材的关系,教师应该要立足教材,走出教材进而实现学科渗透与展望;音乐教学是学生与音乐审美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交互过程。同时,作为“育人”的音乐教育,他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任何一个学生无论他的音乐天赋如何,不管他是否五音不全,都要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音乐教育必须坚持素质教育的“全动员”,把实施音乐素质面向所有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都能够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收益,这是音乐教师的责任和义务,也是音乐课堂的主要任务,更是音乐教育的真谛。
  四、音乐课堂审美的理念
  1.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音乐课堂要注重音乐审美情感的培养,要给学生充分的情感体验途径和机会,实施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始终要抓住音乐审美的主线,贯穿整个教学始终,充分挖掘和利用一切审美因素,如:教学内容美;教学环境美;教师行为美;教学过程美等方面。并以美感的音乐教学的发现和发展为根本内容来影响学生的情感和意向,形成审美情操,从而完善人格与品行。《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表准》明确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现在教育理论强调:“终身学习”,音乐教育不但要使学生“学会音乐”更要使学生“会学音乐”。
  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音乐教育要创造一种适合学生的教育,不“选择”学生,更不“淘汰”学生,要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自己音乐学习的成功。音乐教师要树立平等对待学生的思想,把课堂关注投向每一个学生,给尽可能多的孩子尽可能多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平等的、受关注的、有机会的。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注意审美体验能够整体感知音乐的立体形象;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注重课堂教学语言要精炼、富裕美感、以情感人设计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注意挖掘教学中审美因素。作为音乐教师能够贴近学生生活,创设情境,培养学习兴趣;还善于抓住学生好奇心,创设感兴趣的音乐意境;把音乐知识趣味化、形象化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分析——教学例子;最终能够达到改革评价方法,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3.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表准》明确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从音乐教学领域来看,感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都建立在音乐实践的基础之上。音乐创造是指: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即兴创造和运用音乐材料来创造音乐的活动。师生间在教学的关系中能够和谐相处,沟通顺畅,充分理解,作为音乐教学的主要引导者,并不是单纯片面地诠释音乐,更不是知识的播种机和灌输筒,而是在一种宽松的教学环境环境下面,去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激发学生的创造冲动,启发创造性和藝术表现力。
  4.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
  学科综合是现代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也是作为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首先教师要强化意识,将这种意识渗透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进行学科综合时,教师要摆正音乐的位置,处理好音乐的本位性,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在音乐中进行综合在综合中理解音乐。借助综合,增加学生音乐知识的积累,创设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体现音乐课程作为人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一切音乐学习必须是以听觉体验为基础的。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耳朵”为学生感受表现音乐,发挥其想象力、创造力,提供了广阔自由的空间。
  总而言之,在音乐课堂中应该力争做到以“审美”为导向,引导学生成为音乐学习的主人和音乐审美的感受者,鉴赏者和创造者。在当下的音乐教育环境下作为一名音乐老师应该全面落实和渗透素质教育的要求,贯穿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音乐教师应该提高知识与技能训练,真正做到体验和改善音乐教学的过程与方法,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真正做到以审美为核心,做到智育与能力;能力与创造;品格与品德;品德与人格等几个方面的相互转化和有机融合。作为新时代的音乐教师应该从知识体系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协调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06).
  [2]杨丽芬.新课程音乐教学法[M].西南大学出版社,2009.7.
  [3](美)艾伦·科普兰.怎样欣赏音乐[M].丁少良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其他文献
摘 要:职业院校学生的诸多学习特点要求我们必须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专业为依托的场景式教学,情感体验式教学,课内外相结合的模式促使学生学以致用;激情导入与学生自主研读相结合;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多种模式的运用促使学生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英语课堂;场景;情感;课内;课外;自主阅读;小组讨论  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自不同地区、不同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展开和推广,研究性教学这个新的教学理念越来越引起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究的学习方式,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知识的發现和创造历程,是这一理念的一种表现形式。如何将这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课堂的行为,使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领下,学会发现、学会学习,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带着这一想法,笔者开设了这节探究课——“圆的切线方程在圆锥曲
期刊
摘 要:作文来源于生活,同时作文也离不开观察。训练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的目的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不少学生尽管生活丰富多彩,可是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却熟视无睹,对整理认识浅薄,为此,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多角度生活,广泛收集材料,对生活中的人和事、景和物,多观察、多思考、多体验,使学生“见多识广”,并把自己的感觉记录下来,作为材料进行整理,积累,坚持不懈的做下去,会使自己的作文大有提高。  关键词:作
摘 要: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目标和普通中学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这就要求中职英语教学须以学生实际能力为根本。英语教学应在大纲“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原则的指导下,依据中职学生的实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整教学目标,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应用能力;学习效率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浓。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