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树山梨花,扮美江南文化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44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月芳菲,江南春早,地处苏州高新区通安镇的树山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赏花季。通过多年打造,一树莹白梨花已成为江南春景的独特名片。
  创新载体平台,提亮文旅产业“显示度”
  在3月22日举办的“2021苏州树山梨花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众多全新文商旅IP集中亮相,树山梨花也因为文化的重塑与注入呈现出不同的样貌。
  年初,苏州市启动实施“江南文化”品牌塑造三年行动计划,以这一行动计划为指引,苏州高新区重点聚焦江南文化的挖掘研究、展示呈现、转化发展、传播推广等环节,全力打造具有独特高新区韵味的江南风情文化。
  民宿是树山最具有辨识度和知名度的文旅业态之一,约上亲朋好友,在绿水青山之间住宿、休憩,已经成为广大市民游客亲近树山、了解树山的最普遍方式。在本届梨花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树山乡村旅游度假产品定制平台“宿山”正式发布,“花间堂”与“喜马拉雅”等众多品牌签约入驻,成为树山民宿业高端精品化、场景化、品牌化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
  “树山让我们看到了印象中的江南。三山五坞环抱千亩梨园,清泉古寺点缀农家阡陌,最大程度保留了江南山村生活的质朴与和谐。”对于树山民宿业近年来不断营造的乡村度假生活体验,花间堂酒店及度假村华东区域总经理胡锡水有着深刻的体会。
  2009年诞生于丽江的花间堂,一直以来以独具特色的花间美学,将高端精品酒店的服务理念与地方民居、民俗等人文特色进行融合,打造精品式度假酒店。由于运营理念与树山的发展模式不谋而合,经过2年的精心打造,一座占地6250平方米,拥有40间客房的树山花间堂·云泉精品酒店即将呈现在游客面前。“落户树山后,我们将继续传承及保护当地自然人文特色,融入历史传统、人文景观、文化创意、休闲娱乐、旅游特色等资源,为游客打造一个独具江南特色的度假休闲空间。” 胡锡水表示。
  目前,树山村内各类酒店民宿、农家乐等业态齐备,都喜天丽、花间堂、叙姑苏等知名旅游休闲品牌的入驻,为树山带来全新的旅游体验。2020年,在疫情可控的情况下,树山全年接待游客93.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6亿元。
  随着“宿山”平台的成立,未来树山民宿业将突破“住”的范畴,通过入驻的位于旅游产业链不同维度的机构,根据游客的实际需求,提供从住宿到旅游出行等全流程针对性服务,进一步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度和舒适度。
  注重文艺赋能,挂上文化品牌“升级挡”
  产业持续转型提升给予树山旅游业更大的发展空间,如何将这一成果更好的展示?开幕式上,苏州评弹大师袁小良带来树山圌山梨园戏曲演出,在让人沉醉的浅吟低唱背后,则是树山村文艺赋能乡村旅游的清晰发展脉络。
  “底蕴深厚的江南文化是根植于树山的文化基因。”丰狂文旅的温婷如此解释树山与江南文化之间的渊源。从2018年开始,她和团队入驻树山,从乡村规划的角度,挖掘、培育,最终,“圌山文驿”音乐会客厅在2020年被她打造成型。
  “圌山文驿”音乐会客厅拥有工业风的装修风格、独立乐队的现场live、舒适自得的氛围,已成为网红景点,吸引不少村民、游客前来打卡。在今年,“圌山文驿”音乐会客厅将联合中国唱片、腾讯音乐、十三月文化三大顶级机构,以音乐文旅为突破口,邀请海外优质音乐家以驻留创作方式,与国内外民乐大师合作改编、演绎中国民族音乐,旨在打造全国第一乡村音乐文旅高地、国乐复兴计划长三角创作基地,以及民谣在路上+新乐府江南录音棚。
  近年来,树山村致力于拓展“旅游+”的外延,促进旅游和文化跨界的相融共生,通过树山雅生活系列活动、YAROSE传奇舞蹈走进树山、美弦树山吉他大赛等创新文化产品“注入”,努力让文旅碰撞出新的生命力。
  除了有意识地导入符合自身文化基因的优秀文旅项目,树山还积极通过“通安丰收祭乡村生活节”等文化品牌,围绕梨园、丰收主题,打造乡村特色活动,展示和重塑树山抬猛将民俗活动、祈福丰收活动。
  此外,树山通过举办“树山星享夜”主题活动,进一步拉动树山夜间文旅消费。依托树山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通过“夜宿、夜课、夜跑、夜市”四大主题,推出“树山宿集”“自然课堂”“奇妙夜跑”“创意市集”,做大树山“夜经济”品牌影响力。
  导入文化资源,跑出向外传播“加速度”
  不仅如此,树山村还积极构建对外传播推广载体平台,努力让树山特色文化“走出去”。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姑苏宣传文化重点人才谢华伟是最早入驻树山的畅销书作家之一,他一直把树山作为自己的灵感之源。在他正在创作的长篇小说《姑苏密码》一书中,苏绣、缂丝、玉雕、木雕、御窑金砖等传统苏州文化,成为了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线索。他把苏州历史、人文、民俗、地点融进故事情节,用一系列“苏州故事”展现了苏州的江南文化肌理。目前,这部著作正联合阅文集团、喜马拉雅、知乎等国内主要泛娱乐机构同步进行改编,电子版、图书出版、有声小说和影视剧也正在同步开发。
  在未来,像谢华伟这样扎根树山,努力传播苏州特色江南文化的作家学者将越来越多。今年3月,江南网络作家创作基地在树山正式揭牌落户,苏州市江南网络文学服务联合会正式成立,包括谢华伟在内的17名网络作家首批入驻基地。
  “一直以来,江南文化的最核心因素是人。为了吸引并方便网络作家的创作,苏州市委宣传部牵头为网络作家在树山打造了一个安心舒适的创作基地,聚集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网络作家的创作,繁荣网络文学创作,涵养江南文化审美趣味,提升江南文化品牌影响力。”苏州市江南网络文学服务联合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基地的成立将进一步延续蓬勃的江南文脉,打通传统和现代,创作更多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提高苏州网络文学在全国的影响力、美誉度,真正打响“江南文化”品牌。
  另外,树山村实施的艺术家驻村计划目前已经吸引了戏剧、音乐、舞蹈等多个领域来自英国、法国、德国、斯洛文尼亚、波兰等国家20多个艺术家驻村并进行采风和创作,非遗传承人邢艳春、王芳等多位戏曲知名艺术家工作室和培训机构落户通安。一个融合了各种文化、各種门类的艺术创作、鉴赏、产业化基地已在树山逐步形成。“兼收并蓄一直是江南文化的特质,在未来,江南文化的提炼与重塑将为树山村带来源源不绝的活力。” 通安镇副镇长、树山景区管委会主任杨真表示。
  树山村的发展起始于一枝梨花的绽放,终将繁荣于一地文化的百花齐放。未来,树山村将围绕“八大”提升,在功能设施、管理水平、业态规划、项目品质、农产品牌、主题活动、村风文明、区域联动等方面精耕细作、提档升级,进一步健全长效机制、提升业态品质,全力促进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改善,逐步实现由“乡村旅游”向“乡村度假生活”的品牌升级,努力建设“新苏式”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村,全力打造江南文化西部高地中的最美名片,让“苏州最江南”深入人心。
其他文献
19,129,355,这串数字,是苏州工业园区海归人才子女学校(以下简称“海归子女学校”)首届高中毕业生的三年总结。截至2021年6月18日,19人,收获129张录取通知书,355万人民币奖学金。  苏州工业园区海归子女学校总校长张昕激动地说:“让我们深感欣慰与自豪的是,每位学生都收获了自己满意的数枚offer。海归毕业生的录取专业非常多元,涵盖自然科学类、艺术类、社科类、心理学、音乐、建筑设计、
期刊
对于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来说,买菜,又不只是买菜。菜场给予了人们最真实的生活模样和最原始的家常味道,仿佛一个小型社区。漫步于中,能够切身地感受到自己与这座城市之间的交融,更深地了解这座城市。  新市民陈先生最开始来苏州时,就生活在葑门横街的三公里半径内,习惯于去横街买菜和采购生活用品。看着横街从以前的“脏乱差”到现在的井然有序,新的改造赋予了横街不一样的味道,但昔日的市井气依旧不减。  清晨的菜场,最
期刊
苏州工业园区之所以走在高质量发展最前列,之所以能够激发出无穷活力,归根到底是长期以来始终坚持并不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大力实施“党建引领工程”,探索符合时代特征和园区特色的党建新路径,打造彰显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精彩样板”,让城市发展的“红色动能”别样澎湃,“红色引擎”持续领航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  一枚纪念奖章,一个感人故事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一句话,便是一生承
期刊
27年风雨征程,苏州工业园区书写着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传奇,成为了大家心中的“创新之城”。表白这座城,表白她的高效,表白她的年轻,表白她的勇敢,皆因爱上了这里因创新产生的每一次奇迹!  度过了不平凡的2020年,我们看到了所有人的了不起。进入未知的2021年,我们期待收获,而这份期待在苏州工业园区的创新土壤中,得到了实现。  2021年五一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园区召开科技创新大会,会议表彰先进,
期刊
早就听闻古城内隐匿着一些只有“老克拉”才知晓的“本地菜场”。幼时,跟着爷爷买菜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从黄鹂坊桥穿过吴趋坊到皋桥头。这次,跟着美庐公馆的厨师长孔右春去钻一钻藏在巷子深处的“本地菜场”。  自山塘街星桥下来往北走,便是他的目的地。  早上七点,来采购的人已经熙熙攘攘。“买汏烧”中,“买”是首位。苏州人吃东西讲究“不时不食”。日子到了,即使不下馆子,家里也要弄两个“时鲜货”尝尝。如何在眼花缭
期刊
苏州的菜市场确实是迫切地需要与时俱“新”,无论是从交通便利、功能聚集、环境卫生、设计元素等角度,都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和提升。  从交通便利性来说,目前绝大部分的老城区的菜市场都受限于周围的交通环境。交通的不便,势必压缩了菜市场的辐射区域。很多菜市场只能提供电瓶车、自行车的停放场所。长期以往,只能作为临近小区的配套设施,无法进一步辐射。所以在菜市场改造的时候,可以考虑公交线路、停靠站台的配套提升
期刊
生活需要市井烟火气,也需要有些浪漫文艺气。  除了热腾腾的菜场,还有一些时尚欢乐的地方,可以安放大家的情怀,比如阳澄湖高速服务区,比如皮市街市集,一个在城外,一个在城中心,但是都特别江南风情,特别苏州味道。  皮市街市集:花鸟虫草,闲情雅致  以前的皮市街花鸟市场,现在叫皮市街市集。不大的市集,是苏州人精致生活的缩影,集烟火气和文艺气息于一身。入口处就是一条工艺品土特产长廊,整个市集上,鸟鸣声不绝
期刊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何况菜场这个熙熙攘攘的地方。管好菜市场这个市井江湖,才能温暖大家的小日子。菜场华丽变身,食品安全也要更规范才行。老百姓的“菜篮子”质量安全如何守护?苏州的食用农产品“两证一网”监管品牌,让市民的菜篮子拎得更稳更放心。  古城区的农发新民桥市场,无论早晚,人气都很旺,菜摊上叫卖声也很响亮,许多蔬菜摊上会插着一块小牌子,上面标着“本地”两字:本地马兰头、本地香茄、本地白菜、本地香
期刊
苏州人过去买菜,心里有一套小九九,知道去哪个菜市场或农贸集市买哪一类蔬菜、瓜果、南北货最新鲜地道。说白了,就是每个市场都有各自的特点。上个世纪,大家买菜不得不去菜市场。天好天坏地上污泥遢遢,买菜都要有特别装备。进入本世纪尤其互联网时代,有些年轻人不清楚最近的菜市场在哪里。从过去到现在,农产品都打哪儿来?本地农民又转去哪里卖农产品了呢?  时间深处的苏州菜市  根据方志上记载,苏州的城市市场在宋代就
期刊
32号街坊的保护更新项目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而江南丰沛的春雨则明显有点儿“搅局”。从2019年启动的街坊邻里适度搬迁、动态调整,到陆续有文控保单位修缮后启动活化再利用,再到今年街坊里开启的信息采集、文物建筑3D建模,这个全国老旧小区改造苏州古城内的试点项目之一已经初具未来古城苏式生活体验街区的相貌。  修缮一代名医的纪念祠  曹滄洲祠位于瓣莲巷4 号,建于清末民初,是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这座坐北朝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