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做的事
宝宝发烧时,做对事情能让疾病尽快好转。
宝宝发热时休息非常重要,因发热会使宝宝烦躁,呼吸和心跳加快,心血管负担加重,对氧和体内营养物质的消耗加大,适当多休息会有效保护机体重要脏器。要为宝宝创造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保持室内安静,不宜有人喧哗和来回走动;适当打开窗门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
发热时宝宝体内水分丢失较多,必须及时予以补充。多饮水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排汗,从而降低体温,还可以通过增加排尿次数排除体内的废物和毒素,有利于疾病尽快好转。
在炎热的夏季,气温很高,婴儿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又差,妈妈抱着婴儿时热气不易散发,使体温升高。但是这种发热一般时间不会太久,再给宝宝放在凉爽的地方,稍微扇一扇,给宝宝饮一些清凉的水果汁,或给宝宝洗个温水澡,几小时后体温就会降到正常。在冬季,如果室内温度过高,婴儿又包裹得过多,也会使婴儿体温升高。
如果宝宝有这种暂时的、幅度不大的体温波动,只要他的一般情况良好,精神活泼,没有其他症状和体征,通常也不应该考虑是病态。
发烧时宝宝饮食应以清淡为主,便于消化及吸收。以流质或半流质为宜,如米粥、面片汤等,多食蔬菜及水果,尤其要吃些含维生素c的新鲜果蔬,如草莓、猕猴桃等。对发热伴咳嗽宝宝,不能进食过多以防呕吐,少吃海鲜和过咸的食物。
当宝宝发烧不超过38.5度,建议用温水擦浴降温,也就是用37度左右的温水毛巾擦宝宝的四肢和前胸后背,使皮肤的高温逐渐降低,让宝宝觉得比较舒服。这时还可以再用稍凉的毛巾(约25度)擦拭额头脸部。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这些降温处理时,如果宝宝有手脚发凉、全身发抖、口唇发紫等所谓寒冷反应,要立即停止。如果宝宝入睡,或是宝宝不配合,也不要强行物理降温。
超过38.5度要及时用退烧药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2个月以内的婴儿禁止使用任何退热药品。在一般情况下,药物退热治疗应该只用于高烧的宝宝。服用的方法和剂量一定要按医生的要求去做。医生建议:在体温超过38.5度 再给宝宝吃退烧药。如果宝宝以往有高热惊厥史,不妨在38度时就给宝宝吃退烧药。
父母最好选用对乙酰氨基酚(百服宁、泰诺林等)、布洛芬(美林等)这两种儿科医生使用最广,临床安全性较高的药物。
这两类退烧药虽属两种不同类型,但作用都是解热镇痛。服用时,需注意两者剂型的差别:对乙酰氨基酚类的百服宁、泰诺林等有滴剂、糖浆、咀嚼片三种剂型:布洛芬类的美林,只有滴剂和糖浆两种剂型。
1岁之前的婴儿,最好用滴剂,因为滴剂药物浓度小、刺激性小。在滴剂的用量上则要按体重选择。一般8~11个月的婴儿,对应体重为5.5~8公斤,用1滴管的退烧药。12~23个月的婴儿,体重在8.1~12公斤左右,吃1.5滴管。2岁以上宝宝,最好服用糖浆的退烧药。再大一点的宝宝可用片剂,这种像饼干一样的水果味咀嚼片,宝宝不会拒绝服用。用同一种退烧药过程中,家长要注意24小时不能超过4次,每次间隔最少4小时。
不该做的事
宝宝发烧时。父母都着急,情急之下,可能做错事情。
不要捂着
传统的观念认为宝宝发烧,要用衣服和被子裹得严严实实,捂出汗来,其实这样做是不对的。因为宝宝的散热机制不健全,如果在发烧日寸捂多了,会导致热散不出去,令热度更高,严重的还会出现惊厥、脱水等现象。妈妈如果发现宝宝有点发热,最初应该通过一定的物理方法给他们降温,如适当给宝宝减少衣被,用37℃左右的温水给宝宝擦身。如果不能有效降温的话,就要立刻去医院,在医生的配合下,先找出宝宝发烧的病因,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不要一发烧就吃退烧药
发烧是人体对疾病的一种防御反应。宝宝发烧,代表身体正在抵抗病毒或细菌等病原体,身体会自然调节温度,暂时不用退烧。发烧常常是疾病的征兆,家长们盲目地让宝宝服用退烧药,容易影响医生对宝宝发烧原因诊断的正确性。当宝宝发烧时,找出发烧原因,远比急着帮宝宝退烧重要。
虽然说宝宝发烧时不用马上退烧,但并不代表家长就可以坐视不管宝宝发烧的原因。许多家长以为宝宝烧退就没事了,实际上,有些疾病在烧退后没有接受完整的治疗,反而容易使原先的疾病再次复发,或是导致并发症的出现。因此当宝宝退烧后又再度发烧,家长们就要深入了解发烧的原因。以免延误疾病的治疗!
不要只关注烧多少度
体温本身并不是观察儿童疾病最关键的方法。他们的身体对温度的控制还不完善。有的宝宝在感染轻微疾病时,发烧也可达40℃。宝宝发烧时,家长更应观察他的脸色、神态和行动。如果发烧时,精神状态、饮食不受影响,可能通过多喝水,降低室内温度就能让宝宝体温恢复正常。
不要混用退烧药
有些父母给宝宝混合使用不同种类的退烧药物,还有些性急的父母,用了口服药半小时没退烧,又加其他退热药,然而各种药物的持久性不同,混用可能使药效重叠。结果烧退得太猛太急,使得体温速降至36℃以下。家长可以选定一种退烧药,使用1小时后再测体温,不要急于降温。
不要仅凭手测量体温
有些家长习惯用手或额头去接触宝宝的额头,以此来感觉宝宝的体温,看来似乎简便易行,不过其准确性却得不到保证,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使用温度计或者耳温枪。相对来说。现在的家长更喜欢使用耳温枪来测量宝宝的体温,在此提醒家长,当使用耳温枪测量宝宝体温的时候,要稍微将宝宝的耳朵拉直,并且要调整好耳温枪的角度,最好一次测量2次,取其平均值,当耳温枪有破损时要马上更换,以免测出的体温有误差。
不要急着补充营养
人在进食后体温会略有升高。这是因为,食物在体内氧化分解时,除了本身释放出热能以外,还会增加人体的基础代谢率,刺激人体产生额外的热量,食物的这种刺激作用,在医学上莉沩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然而,这种作用与进食的总热量无关,而与食物种类有关。比如进食碳水化合物,可增加基础代谢率的5%~6%。脂肪会增加基础代谢率的3%~4%,二者持续时间只有1小肘左右。而进食蛋白质影Ⅱ献,可增加基础代谢率的15%~30%,持续时间也较长,有的可达10~12小时。鸡蛋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发烧时食用,不但不能便体温降低,反而会升高,不利于病情的恢复。鉴于这一点,其他高蛋白食物如瘦肉、鱼等,也会额外增加身体的热量,而且加重肠胃负担,可能造成宝宝呕吐,不利宝宝疾病恢复。
宝宝发烧时,做对事情能让疾病尽快好转。
宝宝发热时休息非常重要,因发热会使宝宝烦躁,呼吸和心跳加快,心血管负担加重,对氧和体内营养物质的消耗加大,适当多休息会有效保护机体重要脏器。要为宝宝创造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保持室内安静,不宜有人喧哗和来回走动;适当打开窗门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
发热时宝宝体内水分丢失较多,必须及时予以补充。多饮水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排汗,从而降低体温,还可以通过增加排尿次数排除体内的废物和毒素,有利于疾病尽快好转。
在炎热的夏季,气温很高,婴儿自身调节体温的能力又差,妈妈抱着婴儿时热气不易散发,使体温升高。但是这种发热一般时间不会太久,再给宝宝放在凉爽的地方,稍微扇一扇,给宝宝饮一些清凉的水果汁,或给宝宝洗个温水澡,几小时后体温就会降到正常。在冬季,如果室内温度过高,婴儿又包裹得过多,也会使婴儿体温升高。
如果宝宝有这种暂时的、幅度不大的体温波动,只要他的一般情况良好,精神活泼,没有其他症状和体征,通常也不应该考虑是病态。
发烧时宝宝饮食应以清淡为主,便于消化及吸收。以流质或半流质为宜,如米粥、面片汤等,多食蔬菜及水果,尤其要吃些含维生素c的新鲜果蔬,如草莓、猕猴桃等。对发热伴咳嗽宝宝,不能进食过多以防呕吐,少吃海鲜和过咸的食物。
当宝宝发烧不超过38.5度,建议用温水擦浴降温,也就是用37度左右的温水毛巾擦宝宝的四肢和前胸后背,使皮肤的高温逐渐降低,让宝宝觉得比较舒服。这时还可以再用稍凉的毛巾(约25度)擦拭额头脸部。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这些降温处理时,如果宝宝有手脚发凉、全身发抖、口唇发紫等所谓寒冷反应,要立即停止。如果宝宝入睡,或是宝宝不配合,也不要强行物理降温。
超过38.5度要及时用退烧药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2个月以内的婴儿禁止使用任何退热药品。在一般情况下,药物退热治疗应该只用于高烧的宝宝。服用的方法和剂量一定要按医生的要求去做。医生建议:在体温超过38.5度 再给宝宝吃退烧药。如果宝宝以往有高热惊厥史,不妨在38度时就给宝宝吃退烧药。
父母最好选用对乙酰氨基酚(百服宁、泰诺林等)、布洛芬(美林等)这两种儿科医生使用最广,临床安全性较高的药物。
这两类退烧药虽属两种不同类型,但作用都是解热镇痛。服用时,需注意两者剂型的差别:对乙酰氨基酚类的百服宁、泰诺林等有滴剂、糖浆、咀嚼片三种剂型:布洛芬类的美林,只有滴剂和糖浆两种剂型。
1岁之前的婴儿,最好用滴剂,因为滴剂药物浓度小、刺激性小。在滴剂的用量上则要按体重选择。一般8~11个月的婴儿,对应体重为5.5~8公斤,用1滴管的退烧药。12~23个月的婴儿,体重在8.1~12公斤左右,吃1.5滴管。2岁以上宝宝,最好服用糖浆的退烧药。再大一点的宝宝可用片剂,这种像饼干一样的水果味咀嚼片,宝宝不会拒绝服用。用同一种退烧药过程中,家长要注意24小时不能超过4次,每次间隔最少4小时。
不该做的事
宝宝发烧时。父母都着急,情急之下,可能做错事情。
不要捂着
传统的观念认为宝宝发烧,要用衣服和被子裹得严严实实,捂出汗来,其实这样做是不对的。因为宝宝的散热机制不健全,如果在发烧日寸捂多了,会导致热散不出去,令热度更高,严重的还会出现惊厥、脱水等现象。妈妈如果发现宝宝有点发热,最初应该通过一定的物理方法给他们降温,如适当给宝宝减少衣被,用37℃左右的温水给宝宝擦身。如果不能有效降温的话,就要立刻去医院,在医生的配合下,先找出宝宝发烧的病因,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不要一发烧就吃退烧药
发烧是人体对疾病的一种防御反应。宝宝发烧,代表身体正在抵抗病毒或细菌等病原体,身体会自然调节温度,暂时不用退烧。发烧常常是疾病的征兆,家长们盲目地让宝宝服用退烧药,容易影响医生对宝宝发烧原因诊断的正确性。当宝宝发烧时,找出发烧原因,远比急着帮宝宝退烧重要。
虽然说宝宝发烧时不用马上退烧,但并不代表家长就可以坐视不管宝宝发烧的原因。许多家长以为宝宝烧退就没事了,实际上,有些疾病在烧退后没有接受完整的治疗,反而容易使原先的疾病再次复发,或是导致并发症的出现。因此当宝宝退烧后又再度发烧,家长们就要深入了解发烧的原因。以免延误疾病的治疗!
不要只关注烧多少度
体温本身并不是观察儿童疾病最关键的方法。他们的身体对温度的控制还不完善。有的宝宝在感染轻微疾病时,发烧也可达40℃。宝宝发烧时,家长更应观察他的脸色、神态和行动。如果发烧时,精神状态、饮食不受影响,可能通过多喝水,降低室内温度就能让宝宝体温恢复正常。
不要混用退烧药
有些父母给宝宝混合使用不同种类的退烧药物,还有些性急的父母,用了口服药半小时没退烧,又加其他退热药,然而各种药物的持久性不同,混用可能使药效重叠。结果烧退得太猛太急,使得体温速降至36℃以下。家长可以选定一种退烧药,使用1小时后再测体温,不要急于降温。
不要仅凭手测量体温
有些家长习惯用手或额头去接触宝宝的额头,以此来感觉宝宝的体温,看来似乎简便易行,不过其准确性却得不到保证,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使用温度计或者耳温枪。相对来说。现在的家长更喜欢使用耳温枪来测量宝宝的体温,在此提醒家长,当使用耳温枪测量宝宝体温的时候,要稍微将宝宝的耳朵拉直,并且要调整好耳温枪的角度,最好一次测量2次,取其平均值,当耳温枪有破损时要马上更换,以免测出的体温有误差。
不要急着补充营养
人在进食后体温会略有升高。这是因为,食物在体内氧化分解时,除了本身释放出热能以外,还会增加人体的基础代谢率,刺激人体产生额外的热量,食物的这种刺激作用,在医学上莉沩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然而,这种作用与进食的总热量无关,而与食物种类有关。比如进食碳水化合物,可增加基础代谢率的5%~6%。脂肪会增加基础代谢率的3%~4%,二者持续时间只有1小肘左右。而进食蛋白质影Ⅱ献,可增加基础代谢率的15%~30%,持续时间也较长,有的可达10~12小时。鸡蛋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发烧时食用,不但不能便体温降低,反而会升高,不利于病情的恢复。鉴于这一点,其他高蛋白食物如瘦肉、鱼等,也会额外增加身体的热量,而且加重肠胃负担,可能造成宝宝呕吐,不利宝宝疾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