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一听到作文两字,许多学生不是抓脑袋,就是咬笔头,不知如何下笔,脑子里一片空白学生害怕写作、无从写作、厌倦写作已成为当前农村小学生作文课堂中出现的普遍现象。一碰到作文,很多学生一筹莫展,半天也写不出几个字,有甚者干脆将作文书中的文章稍加改动就照搬到自己的写作本上。有些教师对学生写作的指导也显得束手无策,指导效果也差强人意。。甚至一到教作文,教师也都紧皱眉头,不知如何教才能使学生领会怎样写、写些什么?在作文教学中,有时教师讲了一大堆,几乎把文章都说了出来,以为学生这下子会写了吧,但一经批改,学生的作文还是一塌糊涂。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样的教学效果呢?据我调查可能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教师作文意识淡薄
许多教师本身对教作文还存在“三怕”的心理。一怕麻烦,二怕学生不会写,三怕批改,对作文不够重视。本来是四个课时的作文课,只用两个课时完成,甚至有些老师只布置课外写,沒有在课堂上直接引导;就算有引导这个环节,也会忽略生生评改、师生评改这个环节。其实很多时候,教师缺的不是方法,而是恒心。
二、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
许多老师只为教而教,没有按学生的实际去引导学生怎样写,不管学生的生搬硬套,只要有作文交就行了,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一种抄作文的现象。
三、教师没有要求学生从小养成写的习惯
在山区低年级的教师认为学生只要会读、会认、会写字就行了,没有要求学生写话,所以学生的写话往往只是在三年级开始。
四、学生的学习空间狭窄
对于小学生,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交流所以,导致了学生作文材料匮乏。
俗话说:“没有不会学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呢?针对以上几个因素,下面就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的策略。
一、教师要训练学生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字、词、句是写作的建筑材料,而好词、好句更是美化大厦的瓷片。因此,平时就要注意教学生懂得“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道理。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余时间的阅读上,都要求他们把学过的、读过的优美的词语和句子抄在一本笔记本上,汇成词句集锦,并想办法弄清其意义,弄懂用法,逐步掌握,学以致用。对这项工作要定期检查、督促、指导。通过日积月累,学生们的字、句库形成了,写起作文来就得心应手了。
二、教师要训练学生平时认真观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除了要求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外,还要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注意和善于观察,并每天把身边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成为日记。写日记是一种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好办法,对作文教学具有促进的作用。作为老师应该努力使学生知道写日记的好处:1、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2、是可以为自己的童年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如“今天我和xx同学吵架……”“今天开学的第一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女教师……”以后回头再看的时候就觉得非常的有趣。开始时不限制日记的内容,表达方式自由。可以抄几则格言;记一段妙语;写一件趣事;描一处事物;可以洋洋千行;也可以寥寥几语。做到每天检查,慢慢的改为每周检查一次。在交来的日记中,会有不少佳句,但也有的像记流水帐,有的马虎应付,但不管怎样,只要动笔就给予鼓励,勤写就是一个进步。这样学生们就由统一要求写,逐渐养成了自觉写的良好习惯。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消除了学生怕作文的心理。而通过多年的尝试,就会发现学生的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在不断增强,由此可见,写日记在作文教学的作用不容忽视。
三、教师要教会学生仿写的能力
阅读和写作是互相渗透的,阅读课文大都是可供仿写的范文,提供了写作方面的很多范例,而小学生的作文总是由模仿到创造的。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延续、巩固和发展。要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光靠作文课是远远不够的,应寓作文于阅读教学中,所以,在每一篇课文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地加强对写作的指导,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写作文。如文章的开篇点题,首尾呼应,过渡自然,结构严谨,语言流畅、生动、准确、平实、连贯等方法;总分总,由外及里、由远到近的写作方法;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教《理想的风筝》一课,先让学生弄清楚作者的写作体裁:课文是一篇回忆性记叙文,采用插叙的写作方法,通过三个事例来表达出刘老师是一个关爱学生、热爱工作、乐观等的好老师。课后要求学生仿照这一课的写法,写本单元的习作——《感谢母校》。如:可以通过选取感谢老师、感谢同学、感谢食堂工人、感谢学校领导等片段,注意详略,这样仿照写出来的作文效果很好。以后对课文中写人、记事、状物或抒情的好片段都让学生模仿。如《鸟的天堂》描写“大榕树”和“众鸟齐飞”那两个场面,就是很好的仿写片段。这样不但及时巩固了阅读教学,而且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组织、形成布局谋篇的作文写法,为写好作文打下了一定的基础,逐渐地就会在模仿中不断创新。
四、教师要教会学生在写作时怎样选材
无论是写人,写事,写景物的作文,你所选的材料直接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所以我们在选材的时侯,就要选择鲜明的材料,重点选一两件事例来写,这样才能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内容直奔中心。可见,写作的选材直接影响文章的效果。教师只要教学生学会了选材,就能按要求写好作文。那么,写作的材料来自哪里?它来源于我们的生活,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就是写作的材料,老师只要教学生学会积累,留心观察,提取材料,这样才能写出好作文。
五、教师要教会学生懂得评价自己的作文
有的老师可能会质疑:小学生连话都写不上几句,会评价、会修改自己的作文?简直是贻笑大方。但话可不能这样说,正所谓“文章不厌百回改”,“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正因为是小学生,老师们更应该从小培养学生学会修改作文,评价作文的能力。在这个阶段,学生首先要会写,哪怕是几句话也得写出来,能写出来就可以修改,能够修改也就懂得了评价,这里是指能评价别人或自己的文章的优缺点,那么应该怎样评价呢?对于小学生来说,一般教他们反思以下几个问题: 内容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具体、完整?
语句是否连贯、通顺?
中心是否明确?
字体是否端正、整洁,是否有错别字?
用词是否恰当,标点符号是否正确?
(一)采取的方法是先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再分组合作轮流评论,被评者要虚心听取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聆听别人指出的缺点和改进的意见等等,最后由小组长组织审定。
六、教师要善于在学生的作文本上写评语,耐心指导
教师对作文的评语要以鼓励为主,特别是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要肯定学生习作的优点,再委婉地评缺点,变说教为谈心,拉近师生的距离,消除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作文的点滴进步或成功之处。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喜悦和乐趣,体验成功。有必要的还可以进行面批面改,对学生进行个别的辅导。对优生的辅导重在写作技巧,用词的锤炼和选材的新颖;对中等生的辅导重在主题的明确,句子的优美,语段的具体;而对学困生的辅导,重在指导“内容”与“结构”,由浅入深逐步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长期的指导,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写作的信心就会倍增,写作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了。其实作文评语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写作的兴趣,所以教师一定要好好把握评语的度。
七、教师要创设条件和语言环境,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昕到的、想到的内容或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在城区的学生除了有先进的学习方法指导外,还有平时大量的阅读,而条件比较差,资源比较缺乏的学校,学生除了课本还是课本。所以教师要想办法改善学生的学习条件,如果学校没有图书室的,教师不妨在班上创设一个图书角,号召学生每人每个学期捐赠一本课外读物,放在图书角,安排一节专门读课外读物的课,资源共享,互相交流,并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平时可以借出,但要记录,到了学期末再领回去。这样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爱读书的习惯,而且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从阅读中积累好词好句,丰富学生的词汇,進一步为写好作文提供良好的环境,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但是,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非一朝一夕可造就的,老师们也只有循序渐进,长期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才会不断地提高。老师教是一方面,学生学就更重要。因此,必须在老师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的同时,要建立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老师还要多和学生谈前途、理想教育,让学生听老师的课,按老师的要求去学习。只有做到这些,学生的作文成绩才能提高。内因是关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一、教师作文意识淡薄
许多教师本身对教作文还存在“三怕”的心理。一怕麻烦,二怕学生不会写,三怕批改,对作文不够重视。本来是四个课时的作文课,只用两个课时完成,甚至有些老师只布置课外写,沒有在课堂上直接引导;就算有引导这个环节,也会忽略生生评改、师生评改这个环节。其实很多时候,教师缺的不是方法,而是恒心。
二、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
许多老师只为教而教,没有按学生的实际去引导学生怎样写,不管学生的生搬硬套,只要有作文交就行了,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一种抄作文的现象。
三、教师没有要求学生从小养成写的习惯
在山区低年级的教师认为学生只要会读、会认、会写字就行了,没有要求学生写话,所以学生的写话往往只是在三年级开始。
四、学生的学习空间狭窄
对于小学生,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交流所以,导致了学生作文材料匮乏。
俗话说:“没有不会学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呢?针对以上几个因素,下面就教学实践谈谈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的策略。
一、教师要训练学生养成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
字、词、句是写作的建筑材料,而好词、好句更是美化大厦的瓷片。因此,平时就要注意教学生懂得“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道理。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余时间的阅读上,都要求他们把学过的、读过的优美的词语和句子抄在一本笔记本上,汇成词句集锦,并想办法弄清其意义,弄懂用法,逐步掌握,学以致用。对这项工作要定期检查、督促、指导。通过日积月累,学生们的字、句库形成了,写起作文来就得心应手了。
二、教师要训练学生平时认真观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除了要求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外,还要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注意和善于观察,并每天把身边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成为日记。写日记是一种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好办法,对作文教学具有促进的作用。作为老师应该努力使学生知道写日记的好处:1、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2、是可以为自己的童年留下一份美好的回忆。如“今天我和xx同学吵架……”“今天开学的第一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女教师……”以后回头再看的时候就觉得非常的有趣。开始时不限制日记的内容,表达方式自由。可以抄几则格言;记一段妙语;写一件趣事;描一处事物;可以洋洋千行;也可以寥寥几语。做到每天检查,慢慢的改为每周检查一次。在交来的日记中,会有不少佳句,但也有的像记流水帐,有的马虎应付,但不管怎样,只要动笔就给予鼓励,勤写就是一个进步。这样学生们就由统一要求写,逐渐养成了自觉写的良好习惯。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消除了学生怕作文的心理。而通过多年的尝试,就会发现学生的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在不断增强,由此可见,写日记在作文教学的作用不容忽视。
三、教师要教会学生仿写的能力
阅读和写作是互相渗透的,阅读课文大都是可供仿写的范文,提供了写作方面的很多范例,而小学生的作文总是由模仿到创造的。读是写的基础,写是读的延续、巩固和发展。要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光靠作文课是远远不够的,应寓作文于阅读教学中,所以,在每一篇课文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地加强对写作的指导,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写作文。如文章的开篇点题,首尾呼应,过渡自然,结构严谨,语言流畅、生动、准确、平实、连贯等方法;总分总,由外及里、由远到近的写作方法;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教《理想的风筝》一课,先让学生弄清楚作者的写作体裁:课文是一篇回忆性记叙文,采用插叙的写作方法,通过三个事例来表达出刘老师是一个关爱学生、热爱工作、乐观等的好老师。课后要求学生仿照这一课的写法,写本单元的习作——《感谢母校》。如:可以通过选取感谢老师、感谢同学、感谢食堂工人、感谢学校领导等片段,注意详略,这样仿照写出来的作文效果很好。以后对课文中写人、记事、状物或抒情的好片段都让学生模仿。如《鸟的天堂》描写“大榕树”和“众鸟齐飞”那两个场面,就是很好的仿写片段。这样不但及时巩固了阅读教学,而且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组织、形成布局谋篇的作文写法,为写好作文打下了一定的基础,逐渐地就会在模仿中不断创新。
四、教师要教会学生在写作时怎样选材
无论是写人,写事,写景物的作文,你所选的材料直接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所以我们在选材的时侯,就要选择鲜明的材料,重点选一两件事例来写,这样才能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内容直奔中心。可见,写作的选材直接影响文章的效果。教师只要教学生学会了选材,就能按要求写好作文。那么,写作的材料来自哪里?它来源于我们的生活,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就是写作的材料,老师只要教学生学会积累,留心观察,提取材料,这样才能写出好作文。
五、教师要教会学生懂得评价自己的作文
有的老师可能会质疑:小学生连话都写不上几句,会评价、会修改自己的作文?简直是贻笑大方。但话可不能这样说,正所谓“文章不厌百回改”,“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正因为是小学生,老师们更应该从小培养学生学会修改作文,评价作文的能力。在这个阶段,学生首先要会写,哪怕是几句话也得写出来,能写出来就可以修改,能够修改也就懂得了评价,这里是指能评价别人或自己的文章的优缺点,那么应该怎样评价呢?对于小学生来说,一般教他们反思以下几个问题: 内容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具体、完整?
语句是否连贯、通顺?
中心是否明确?
字体是否端正、整洁,是否有错别字?
用词是否恰当,标点符号是否正确?
(一)采取的方法是先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再分组合作轮流评论,被评者要虚心听取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聆听别人指出的缺点和改进的意见等等,最后由小组长组织审定。
六、教师要善于在学生的作文本上写评语,耐心指导
教师对作文的评语要以鼓励为主,特别是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要肯定学生习作的优点,再委婉地评缺点,变说教为谈心,拉近师生的距离,消除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作文的点滴进步或成功之处。让学生感受到写作的喜悦和乐趣,体验成功。有必要的还可以进行面批面改,对学生进行个别的辅导。对优生的辅导重在写作技巧,用词的锤炼和选材的新颖;对中等生的辅导重在主题的明确,句子的优美,语段的具体;而对学困生的辅导,重在指导“内容”与“结构”,由浅入深逐步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长期的指导,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写作的信心就会倍增,写作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了。其实作文评语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写作的兴趣,所以教师一定要好好把握评语的度。
七、教师要创设条件和语言环境,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昕到的、想到的内容或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在城区的学生除了有先进的学习方法指导外,还有平时大量的阅读,而条件比较差,资源比较缺乏的学校,学生除了课本还是课本。所以教师要想办法改善学生的学习条件,如果学校没有图书室的,教师不妨在班上创设一个图书角,号召学生每人每个学期捐赠一本课外读物,放在图书角,安排一节专门读课外读物的课,资源共享,互相交流,并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平时可以借出,但要记录,到了学期末再领回去。这样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爱读书的习惯,而且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从阅读中积累好词好句,丰富学生的词汇,進一步为写好作文提供良好的环境,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但是,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非一朝一夕可造就的,老师们也只有循序渐进,长期训练,学生的作文水平才会不断地提高。老师教是一方面,学生学就更重要。因此,必须在老师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的同时,要建立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老师还要多和学生谈前途、理想教育,让学生听老师的课,按老师的要求去学习。只有做到这些,学生的作文成绩才能提高。内因是关键,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