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几点对策

来源 :商情·科学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qwm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各省区都陆续创办了一批地方高校,它们往往是地方政府基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建立的,这些地方高校通过合理途径,融入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技术和智力支撑作用。
  
  1 人力资源开发和科技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
  
  人力资源开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要想让欠发达地区在国民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其根本。因此,必须重视培育人力资源、制定人力资源发展措施。同时,科技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将技术进步作为既定的外生变量,而在新增长理论中,则把技术进步因素作为内生变量纳入生产函数之中,因此,要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利用科技手段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2 地方高校应满足区域经济之急需、为区域经济培养和输送必需的应用型人才
  
  从区域经济的结构性来看,不同地区的资源状况、产业结构、开发方向等是不一样的,这就决定了不同地区所需要的岗位结构是不一致的;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来看,不同地区的经济基础、生产力水平是不一样的,这就决定了不同地区所需要的能力结构应不一样。地方高校只有培养出能快速适应不断变化的科技和工艺等方面要求的合格人才,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区域。
  2.1 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设置专业、课程。根据一项调查显示,某地区三十个行业协会对抑制本行业发展因素的判断中,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分别是“专业人才缺乏”(86%)和“技术瓶颈难以突破”(60%)。调查同时表明:企业急需的专业人才,在地方高校中难以找到对应的优势学科专业,企业认为该地区地方高校现有的多数专业未能跟上行业发展水平。事实上,这些现象在我国地方高校中普遍存在。要解决以上问题,地方高校应以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为学科专业建设导向,以区域为中心,以培养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为主题,有针对性地教学、服务。专业及课程的设置应建立在充分的社会调查基础上,以本区域近期、长期需要及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和就业趋势为依据;专业、学科的建设必须改变以往跟踪重点大学的作法,转向自主创新,创办真正符合地区行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与学科;专业和学科应以应用型为主,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重点专业与学科应建设成为区域支柱产业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创新源泉;同时,必须建立起与区域经济互动的学科专业建设机制,长效、平稳地将市场新动态、新发展输入高校的教学过程中。
  2.2 着力打造一支既有理论水平又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目前,地方高校引进师资的主要渠道是“从高校到高校”,追求高学历,师资队伍虽然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但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因此而缺乏应具备的实际能力。笔者认为,地方高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
  2.2.1 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兼职教师的聘用比例,以保证教学的实效性。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地方高校的兼职教师比例较高。如1995年,美国社区学院兼职教师所占比例为61%,至2001年,公立社区学院兼职教师比例已增加到66.7%。正因为有着大量的兼职教师,才能保证教学内容的实效性,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很快适应生产实践的需要。因此,应拓宽引进师资的途径,打破“从高校到高校”的唯一渠道,从社会、行业、企业引进一定的技术人才,缓解我国地方高校技能型教师短缺的问题。
  2.2.2 不断创造条件使高校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参加企业实践活动,鼓励教师定期到企业挂职。开通教师实践渠道,让教师深入工厂、企业从事生产管理及工程技术工作,切实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利用教师带队下厂实习、带领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以及实验室建设机会等,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定期安排专业课教师顶岗工作,使其掌握生产中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新方法;鼓励教师参加行业职业资格考试,对既有教师资格又有职业资格的教师优薪优酬。
  2.2.3 改革教学模式,实施“能力本位”型教育模式,培养技能型人才。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大多数还处于“知识本位”型模式,需要向“能力本位”型转化。“能力本位型”以满足企业需要为主,以实际能力培养为主,其核心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具备某一职业的实际能力,能适应行业性的广泛要求。目前国内比较科学、系统、具有创新性的“五阶段周期循环教学模式”就是“能力本位型”教学模式在我国应用的一个例子。它将教学模式分为“市场调查与分析、职业能力分析、教学环境的开发、教学的实施、教学管理与评价”等五个阶段,设计开发出一套较为完整的、适应我国特点的能力本位型教学模式。
  
  3 急地方所急、关注和解决地方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进入21世纪以来,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科技创新浪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技术创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尤其在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动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性转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最近一项调查显示,被调查的三十个行业中,各行业对抑制本行业发展因素的判断,“技术瓶颈难以突破”仅次于“专业人才缺乏”排于第二位,各行业面临的技术难题各不相同,但这些难题在地方高校每年的科研项目中难觅踪影。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倾向于与国内名校、科研院建立技术合作关系,或通过中外合资,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而地方高校在地方企业界的知名度不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甚至有些地方高校并不了解或认为不能帮助地方企业的技术难题。这种情况在地方高校中相当普遍。
  要解决以上问题,我们认为,地方高校首先要深入了解、及时掌握企业的科研需求动态,了解诸如“企业需要什么样的科研成果”等有用信息,从而指导学校的科研活动。其次,地方高校与企业联合成立研究中心,或共同开发某个项目,双方共同组织研究人员,企业提供研究经费,学校提供科研人员,研究成果共享或企业优先利用;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成立大学科研园区,以大学为依托,开办高科技公司,开展科技研究和产品开发,从而将大学的新发现和新思想推广到社会,使之商业化并成为社会的财富。成功的例子如美国斯坦福大学于1951年建立的斯坦福工业园区,此举使加州南部聚集了一批技术型公司,形成举世闻名的“硅谷”,斯坦福大学也因此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总而言之,地方高校服务于区域经济的途径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培养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人才及提供科技服务。地方高校是否能够有效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不仅影响到地方经济的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其自身的存在与发展,因此,有必要组织起地方高校及其他各方面的力量,促进地方高校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使之与地方经济之间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关系,对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倪小敏,任柏强,嵇小怡.区域经济发展视野中的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基于对温州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调查.浙江社会科学.2006,11..198-212.
  [2] 谭安萍.高职教学模式控讨.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20-21.
  [3] 舒琴,徐兴田.高等学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探析.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7,3.24-26.
  [4] 蒋云尔.美国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启示.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5.91-94.
  [5] 张颖,曾卫.美国社区学院师资管理对我国高职“三改二”师资管理的启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0.54-55.
  收稿日期:2007-10-28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改革大潮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孩子们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了。但我们也该清醒地看到:在经历了这么一场深刻的改革之后,孩子们的倾听能力和水平是否达到了预想的要求?是否给孩子们知识水平的提高带来了良好的时机?我想其实不然。纵观如今的课堂,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镜头。
针对当前知识管理研究对知识集成不够重视、研究远未成熟的现实,首先对知识集成的概念、意义与分类进行了分析和阐释;进而提出了知识集成的方法框架,并分别探讨了“面向应用层次
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今天教师队伍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们明天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教师的素质教育
技术系统具有内在的演化规律,对技术系统演化规律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技术系统的本质,从而促进产品创新设计.对TRIZ技术系统演化理论进行了阐述,提出了一个统一的演化理论层次架
从规避风险、综合利用科技资源,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需要,科学自身的发展趋势,网络和虚拟组织的产生四个方面分析了科技创新集成的成因、问题和现状;论述了科技创新集成引发的系
[摘要]随着听证制度在我国的广泛采用,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建立听证制度显得尤为迫切。作者在本文中对其必要性进行了论述,并根据工作实际完善了听证制度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学生管理;处分;听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