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全膝关节置换失血量与置换后低白蛋白血症、低钙血症的相关性

来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en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即使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大部分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会在术后短期出现低钙血症和低白蛋白血症,因此有必要探究其发生原因及其预警因素,从而实施早期干预,尽量避免上述并发症造成的消极影响.目的:统计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总失血量及置换后低白蛋白血症、低钙血症的罹患率,并且进一步探究手术失血量与置换前、后白蛋白及血清钙变化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运动医学与关节外科接受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184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Gross公式计算手术失血量;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置换前、后血清钙、白蛋白变化量与患者年龄的相关性,以及手术失血量与手术时长、白蛋白变化量、血清钙变化量之间的相关性;分别以置换前、后白蛋白及血清钙变化量为自变量,以手术失血量为因变量,建立线性回归方程;最后以置换前、后白蛋白和血清钙变化量为自变量,以手术失血量为因变量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逐步法)建立最优线性回归方程模型.结果 与结论:①初次全膝关节置换后出现低蛋白血症的罹患率为59.8%,置换后低钙血症的罹患率为76.6%;②非大量成分输血对置换前、后白蛋白、血清钙变化无影响;③置换前、后血清钙及白蛋白变化量与患者年龄之间有显著正相关性;手术失血量与置换后白蛋白变化量、置换后血清钙变化量均有极显著正相关性;④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理论失血量与血清钙变化量的关系:Y=41.294+2313.383X.R2(调整后)=0.459;理论失血量与血白蛋白变化量的关系:Y=57.084+59.392X.R2(调整后)=0.406;以手术失血量(Y)为因变量,以血清钙变化量(X1)、白蛋白变化量(X2)为自变量,建立最优线性回归方程:Y=-30.91+1548.931X1+30.029X2,R2(调整后)=0.511;⑤提示对预计手术失血量大的高龄患者可依其身体状况在围术期施行维持白蛋白和钙离子稳定的干预措施;置换前检验白蛋白结果低于42.44 g/L、接受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应加强营养,制定相应膳食方案或口服/静脉补充白蛋白;置换前检验血清钙结果低于2.398 mmol/L、接受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有必要口服或静脉应用钙剂,以防患者置换后出现低钙血症及低白蛋白血症.
其他文献
背景: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是有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突破性前沿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出血少、水介质视野清晰、直视下神经根减压、直视下处理终板提高融合率等优势,目前基于全内镜下腰椎融合的内固定方式研究较少.目的:观察单侧椎弓根螺钉、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双侧椎弓根螺钉3种固定方式对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生物力学的影响,验证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技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方法:通过建立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后腰椎有限元模型,分析单侧椎弓根螺钉、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
目的:收肌管阻滞和股神经阻滞是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常见的镇痛方法.文章系统评价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在取自体骨-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镇痛中的疗效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建库至2020-10-31关于股神经阻滞和收肌管在交叉韧带重建后镇痛中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用Cochrane风险偏倚表评估纳入文献的质量.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价指标包括
目的:药物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效果有限且不良反应多,而运动是治疗疼痛的一种较好的方式.文章系统性评价运动对大鼠、小鼠坐骨神经损伤诱发神经性疼痛的干预效果.方法:检索万方、中国知网、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各数据库建库起至2020年4月,收集跑台、游泳、转轮等运动对大鼠、小鼠坐骨神经损伤诱发疼痛影响的研究.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标准独立完成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SYRCLE动物实验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3和STATA 12.0
背景:最新一项关于定期锻炼与孕产妇和新生儿健康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孕期规律运动与体质量超重胎儿、高龄妊娠体质量和骨盆疼痛负相关.对孕期运动妇女的观察研究显示,其益处包括减少妊娠糖尿病、剖宫产和手术阴道分娩以及产后恢复时间.目的:重点对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英国等发达国家孕期运动指南的发展演变历史和特点进行梳理与分析,结合中国国情,为促进中国孕期运动指南的制定和推行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通过中国知网(CNKI)、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及ResearchGate学术社交平台,使用“怀孕”“妊娠”“孕
背景:目前膝关节置换中通常采用的对线方式包括机械力学对线及运动学对线方式,关于两种手术方式的影像学及功能评估已经有一定研究,但对于两种手术方式患者的步态情况目前没有系统分析.目的:探讨运动学对线与机械力学对线指导全膝关节置换后步态参数的差异.方法:遴选出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因内翻性膝关节骨关节炎住院的患者50例,按手术方式分为2组,其中运动学对线组25例,机械力学对线组25例.以患者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步态参数(步速、步频、步幅、站立相及摆动相屈伸角度,内外翻角度,内外
背景:合并有骨质疏松的腰椎疾病患者由于骨量丢失及骨小梁结构破坏,使得传统椎弓根钉的把持力降低,容易造成螺钉松动、断裂及椎体高度丢失等并发症,是腰椎手术常见失败的原因之一.目的:探讨皮质骨轨迹螺钉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疾病的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性腰椎疾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椎弓根螺钉固定,观察组采用皮质骨轨迹螺钉固定,两组均行腰椎后路融合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椎体融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术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