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读写结合二论

来源 :教育大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语文教学没能走出读写两张皮的窘境, 如何使 “读写结合”理念转化为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并有效地提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呢?我认为需要“科学地读写结合”,即“开源节流整合资源、多法并举灵活训练”。“开源节流整合资源”意在找到一个突破课文的“源”,这个“源”正好也是读写有效结合的联结点,以这点统贯全文,舍去泛信息,得到源信息;舍去对课文支离破碎的分析理解,节余时间扎扎实实训练写作,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法并举灵活训练”常见而有效的方法有仿写、写感悟、补写、扩写、改写、写背景、写推荐等
  【关键词】读写结合;开源节流;整合资源;多法并举
  Science read and write to combine two ories
  Ll Wen- hul
  【Abstract】For long time, because of variety reason, language teaching didn't ability come out to read and write two Zhang Pi2's embarrassing situations, how make the principle conversion of"read and write to combine" as the basic means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availably suggest the student's language proficiency, promote language teaching quality?I think the demand"science ground read and write to combine", namely"open more sources of income and reduce e integration resources, many method and raise vivid train".The "open more sources of income and reduce e integration resources" idea is find out a break text of"source", this"source" at the right moment is also read and write valid combine of coupling point, with this all Guan full text, give up to be suffused with an information, get a source information;Give up go to fragmented and disorganized to text of analysis comprehension, stanza remaining time be steady-going to train writing, settle ability receive the effect of half effort and double results.The familiar and valid method of"many method combine raise vivid train" has already imitated to write, write feeling Wu, repair to write, expand to write, rewrite, write background and write recommendation etc.
  【Key words】Read and write to combine; Open more sources of income and reduce e; Integration resources; Many method combine raise
  
  前 言
  “讀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通过读写训练,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读写结合”不是新鲜话题,但是个常青的话题。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崔峦先生也曾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两代语文教育大师的卓见明确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可见,“读写结合”是语文能力训练的必由之路。
  但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走出读写两张皮的窘境了吗?走出了高耗低效的困境了吗?坦率地说,涛声依旧!为什么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读写结合”理念不能被踏实运用呢?就我观察分析,主要有下列原因: 1.建国后效仿前苏联的教学法,形成了重程序、重分析的教学习惯; 2.附和应试教育形成了题海战术,阅读课漫天撒网网考题,习作课无病呻吟教套路; 3.作文课和阅读课分离式设计的教材和课表导致读写内容及教学时空分离; 4.承担引领责任的老师和家长专业素养的缺失,无整合意识,也欠整合训练的教学能力,心有余而力不及; 5.缺乏专业关照, 除了广东丁有宽老师进行了30年的专门研究,其他大多处于零散状态,使得一线师生结合而无门;5.语文课千头百绪,课上写时间不允许。
  如何使 “读写结合”理念转化为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并有效地提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呢?我认为需要“科学地读写结合”,即“开源节流整合资源、多法并举灵活训练”。
  一论:开源节流整合资源
  “读写结合”常常因面临时间问题而搁浅。不少语文课总是把时间花在分析讲解课文上,无暇扎扎实实训练学生写作。即使是每周一次的作文课,也经常被上成读范文,讲写法的课,写作文常常只能回家完成。更别说日记了,几乎都是回家去写。久而久之,孩子们笔头羞涩,一提作文就发愁,写作能力怎能提高?其实时间问题归根结底是语文教学观问题。叶圣陶先生说得再明白不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可见,说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教会学生读书和作文,使学生在读和写的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汉语。读和写的实践当然应主要在课堂进行!要想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使读写无缝,和谐共赢,必须“开源节流”。
  1.开源节流
  “用教材教”的理念告诉我们:课文的内容不等于就是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该是课文中有价值的语文要素。如能找到一个突破课文的“源”,这个“源”正好也是读写有效结合的联结点,以这点统贯全文,舍去泛信息,得到源信息;舍去对课文支离破碎的分析理解,节余时间扎扎实实训练写作,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找到“源”头?唯有深入研究教材,锲而不舍地反复研究,精心构想,才能获得“柳暗花明”的喜悦,从而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具体可理解为在阅读课文时抓住一个词,或一句话,或一幅图……通过对这“源”头点的切入,抓住课文的关键,进行有节制地分析理解,实现说写的硬着陆,从而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正所谓“提纲挈领百毛皆顺”。
  实践中,1.可以词语为“源”,如《燕子》一课抓住“生趣”一词,说说生趣的意思,读读文中描写生机趣的画面,谈谈你对“生趣”更深的理解,想想(写写)小燕子给我们带来的生趣吧! 2.可以关键句为“源”,如教《金色的草地》这篇课文,先设问“草地本是绿色,为什么称它为‘金色的草地’呢?”再从文中找出有关句子回答,并指导朗读、品析、听写。接着引导探究“课题为什么不以‘绿色的草地’命名?”然后写写心中草地的样子。 3.可以从图画对比中找“源”,如《沙漠中的绿洲》一文中有三幅插图,第二、第三幅图分别画的什么?(说说图,再读读文中相应的句子) 是什么引起了从沙漠到绿洲的变化?读读最后一段,思考:哪些句子体现了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在品读体会后让孩子们以“绿洲是这样来的”为题写片段,他们因为深有感触,所以写起来兴趣浓厚,文章感人肺腑。……
  2.整合训练
  当对一篇课文找到了一个突破点,一个“源”头之后,就要对课文中的各个要素进行整合。关于整合,当前讨论最多的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其实,一篇课文中语文知识也可根据其关联性进行整合,通过重组整合,创造适合学生语文学习的场,以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习语文。如一位名师擅长组块教学,充分发掘教材的教学价值,把有教学价值的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并相机教学,其余的次要的内容简单带过或索性不讲。她在教《爱如茉莉》时,紧抓文中描写爱的“细节”的语段,品读感悟父母之间爱的真挚、温馨,再链接生活中观察到的“细节”和感受到的情意,写写自己身边《爱的小故事》。结果学生的真情故事令在场师生惊叹不已,细节描写再也不是高深莫测的写作知识了。
  实践证明:只有开源节流整合资源,优化教学时间的分配,优选教学内容,才能让小学语文教学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同步发展。对小学生来说,读是写的基础和前提,写是读的深化和升华。从整体原理来看,只有把读和写紧密联系起来,相互作用,同步发展,才能充分发展其整体功能作用,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论:多法并举灵活训练
  学习心理学告诉我们,新颖的形式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读写结合随文、随课的特性决定了训练形式的潜在多样化。关注儿童期待,关注教学效益的老师,一定会自觉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去设计。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读写结合的资源,读写结合的指导方法也很多,常见的有:
  2.1仿写,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模仿在教学中的价值。“仿写”是依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出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感,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表达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同时达到训练写作的目的,使课堂阅读得到一定延伸。仿写的训练方式主要有仿句、仿段、仿篇。篇的仿写主要是从文章的结构和写法角度进行练习。如《詹天佑》一课,文章借助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刻画了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这是写人文章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讲完之后,可以让学生仿照这种方法来写一篇写人的文章。《黄果树瀑布》这篇是写自然景观的课文,阅读完课文后,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学习心理学告诉我们,新颖的形式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读写结合随文、随课的特性决定了训练形式的潜在多样化。关注儿童期待,关注教学效益的老师,一定会自觉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去设计。写一写自己游玩的地方。这样使读到的,见闻的,写作的一体化,极大地减轻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2.2写感悟,重在情感体验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语文课应指导学生写“感悟”,写出学习课文后产生的情感共鸣,或形成独特体会、感受。这除了能进一步体验作者的情感外,还能使自己的情感体验也得到升华,习作能力得到提高,更好地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指导写“感悟”类课堂练笔,主要是针对情感表达比较浓厚的课文,可以是只言片语,也可以是段篇。如学習了《霍金》《国榷》等课文后启发:“读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这适用于每篇课文。学生可以从多角度来写,或是在写作方法方面受到的启发,或是在学习生活上受到的启发,可多可少。
  3.补写,发挥合理想象
   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采用了“留白”艺术,有些内容有意不写完整,或写得简略,或叙述描写留有发挥的余地,从而为学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因此,阅读时教师可借助教材中的内容,适时地引导学生推测、构思,以习作的形式“补白”。如《孔子游春》中的第二自然段中有这样一段:“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这段话连用了四个暗喻构成排比句,具体描绘了大自然的伟大与奇妙之处,读子了琅琅上口,意犹未尽。在学生感受春天美景、感受句美的同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也来描绘一番。学生们思维活跃,想象丰富,有的写道:“滚滚的春雷是她前进的脚步声。”有的写道:“茫茫的大雾是她神秘的面纱。”有的写道:“漫天的云朵是她洁白的衣裙。”……
  4.扩写,创设丰富情境
  当学生咬笔头时,给个机会就灿烂。课堂教学中这样的机会比比皆是。可以为词语创设语境,如《二泉映月》一课中,让学生理解“饱经风霜”一词时,可以让学生想象,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阿炳?学生在描述、写的过程中即了解了词语的意思,又训练了学生的习作能力。可以因句设境,《草原》一课“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描绘的是一副什么样的情境?可以因人设境,《海伦•凯勒》一课,当你又见到这位不向命运低头、坚强不屈的海伦.凯勒时,你想说些什么?还可以在一些情节性较强的课文结尾“节外生枝”。如《生命的林子》一课可以写“玄奘决定留下之后,又见到那个劝他离开法门寺的那个人……”
  5.改写,积累优美词语
  改一改是创新的基本方法。针对教材中的课文,改人称、该题目,改文体都能激发学生写的热情。可对一些叙述严谨、语句优美、情浓理强的课文进行恰当的“改写”,学习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改写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而采用不同的地方。如《烟台的海》描写了烟台的海四个季节的不同特点,条理清楚,用词优美,可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第一人称来改写导游词,倡导使用文中的优美词句。《诚实与信任》一课则可试试换题目,《比金钱更重要的》《诚信无价》《一张纸条》等等题目的出炉,显示出学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升华了。此外,诗改文也是好办法。
  6.写背景,学习处理信息
  课文背景材料是教学的宝贵资源。对一些离学生所处的年代较远的课文,在预习中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的背景资料,也为教师训练学生习作提供了素材。如《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这篇课文,对于红军过草地的背景基本没提。教学时,师生交流有关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材料。学生择取有关信息归纳整理出课文的完整背景。这样,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获得了知识上的融会贯通和与作者感情上的强烈共鸣,有效地突破难点,实现读写目标。
  7.写推荐,课外读物走进来
  引导学生将语文的学习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为有源头活水来”。比如:学习完《负荆请罪》,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查阅有关资料了解这个词语的来源;学习完《海伦.凯勒》就可以推荐学生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习完《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让学生读一读《鲁宾逊漂流记》,感受他的独特魅力;学习完《小草和大树》,向学生推荐《简爱》等等。
  结 语
  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机会,架起读写结合桥,科学施练,让读写结合之花在课堂绽放。从读到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是“生本、师生、生生” 多维对话的平台,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佳径,自觉实践,持之以恒,一定能领略到“读写结合风光无限,能力素养提高显著”的成功喜悦。
其他文献
最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新课程指导纲要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
期刊
1.利用導数求曲线的切线问题  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研究曲线的切线是导数的一个重要应用,求曲线在某点处的切线与过某点作曲线的切线含义不一样,学生易混淆,下面通过举例分别说明:
期刊
素质教育发展到今天,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再也不能靠挤时间、拼精力、压学生了。我们认识到,课堂教学要顺应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以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为前提,必须符合省素质教育规定。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要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只有通过改进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来实现。因此,变革课堂教学,建设优质高效的地理课堂,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如何使地理课堂充满生机、提高实效,是摆在地理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个可控的信息流通过程。在此过程中,能否体现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关键在于教师的“教”。教师设置的问题巧妙、新颖,并悬念不断,再加上丰富语言,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情绪高涨。总之,教学是一门学问,教学无止境。我们倡导教师成为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与教学水平,使课堂教学生动且富有趣味性,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
期刊
【摘要】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有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一、 营造氛围,创设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   二、情景交融,努力追求教学美的艺术  三、移情激发,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  四、焕发活力,开展丰富的学习活动  【关键词】语文;课堂;生机;活力  Let source of vitality and vitality ripple a
期刊
1.多媒体技术在田径训练中应用的优势  长期以来,学校田径代表队训练一直沿用传统的传、帮、带的训练模式,从教师角度来讲,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很少有机会出去观摩高水平的田径比赛与训练,也没有较为先进的体育资料作为借鉴(学校图书室只订阅了《中国学校体育》和《中国体育报》两种报纸期刊,校园网还没有与因特网相连,寻找资料比较困难)。在与负责训练的教师访谈中,他们认为在训练方法、训练形式、训练内容等方面基本
期刊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维度,适时有效地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自悟、自得,从而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和谐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面谈谈我校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法及体会。   1.一 选取内容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可操作性强。  数学实践活动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活动,是教师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期刊
学生的经验和活动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韩老师的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能根据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充分利用学具与声像集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这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   1.创“疑”境,激发探究欲望。   陶行知先生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把数学问题转化在潜在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在具体
期刊
时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运动客观形式。是物质的运动,变化的持续性的表现。这是时间的第一个义项;其二,是指有起点和终点的一段时间;比如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二十四小时,其三,时间里的某一点,比如,现在的时间十三点五十分。  表示时间的单位有;一天,一年,一昼夜,一生,一世,一辈子,一朝,一代,一小时等。  由此可见时间是一个应用相当普遍的词,但是一般人对它的认识不深,只有从地理学角度去研究的人才能阐述清楚
期刊
幼儿的学习过程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交互作用的过程,在智力因素相当的情况下,非智力因素对于人的成功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  围棋是古老的东方文化,它作为一门艺术,一种智力游戏正逐步被人们重视起来,学习围棋不仅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还可以培养幼儿的集中注意力,围棋也是一种挫折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意志力等,因此,学习围棋对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1.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