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铃薯双膜拱棚栽培技术是地膜覆盖与拱棚相结合的一项综合栽培技术,一般比地膜马铃薯提早30天上市,每亩产量可达3000千克。
一、选地整地,施足基肥
马铃薯是不耐连作的作物,要选择3年内没有种过马铃薯和其他茄科作物的地块。最好选择地势平坦,有灌溉条件,且排水良好、耕层深厚、疏松的沙壤土。前茬作物收获后要进行深耕细耙,然后做畦。
基肥以腐熟的堆厩肥和人畜粪等有机肥为主,配合磷钾肥。一般每亩施有机肥3000~4000千克,含钾量高的三元复肥75~100千克。基肥应结合做畦或挖穴施于10厘米以下的土层中,有利于植株吸收和疏松结薯层。
二、选用良种,确定播期
早春双膜拱棚栽培应选用中薯5号、郑薯5号等生长期在60~65天的特早熟品种。
河南省邓州市早春双膜拱棚栽培一般在1月下旬至2月上旬播种,天气好时可提前到1月上旬播种。播种后一般要求拱棚内气温稳定在3℃以上,土壤10厘米处地温稳定在7℃~15℃。催芽时间一般在播种前5~20天。
三、种薯处理
(一)精选种薯
选择薯形规整,具有本品种典型特征,薯皮光滑,色泽鲜明,质量为50~100克大小适中的健康种薯作种。选择种薯时,要严格去除表皮龟裂、畸形、尖头、芽眼坏死、生有病斑或脐部黑腐的块茎,每亩用种量为150~180千克。
(二)催芽
催芽是马铃薯栽培中防病丰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将种薯与沙分层相间放置,厚度为3~4层,并保持20℃左右的温度和湿润的状态下。种薯在黑暗条件下,经10~20天即可萌芽。催芽时,种薯用0.5~1毫克/千克赤霉素液或0.1%~0.2%高锰酸钾溶液浸种10~15分钟,均可提高催芽效果。
(三)切块
种薯切块种植能促进块茎内外氧气交换,破除休眠,提早发芽和出苗。一般切成30克以上的大小。切块时要纵切,使每一个切块都带有顶端优势的芽眼。切块时要剔除病薯,切块的用具要严格消毒,以防传病。
(四)小整薯做种
小整薯做种可避免切刀传病,而且小整薯的生活力和抗旱力强,播后出苗早而整齐,每穴芽数、主茎数及块茎数增多,因而采用25克左右的健壮小薯做种,有显著的防病增产效果。
四、播种
(一)播种密度与土壤处理
实行双行起垄种植,以南北走向为宜。垄距80厘米,每垄种两行。株距20~25厘米,播种密度为每亩5000~6000株。播种后当天扣棚。
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500毫升,拌细沙5~10千克,均匀撒入地里,结合施肥翻入土中,防治地下害虫。
(二)覆蓋地膜
地膜平贴畦面,膜边压紧盖实,以利增温,并在盖地膜前喷施乙草胺除草剂,然后在土壤温润的情况下马上覆盖地膜。盖土厚度控制在8~10厘米,起垄高度15厘米。为防止匍匐茎过度伸长,结薯延迟,也可在出苗后夜间棚温达12℃时撤掉地膜。
五、精细管理
(一)温度调节
白天温度保持在16℃~20℃,夜间12℃~15℃。当气温达20℃时,每天上午9时打开棚膜通风,下午3时左右闭风。当外界气温白天在20℃以上、夜间在12℃以上时,进行昼夜全揭膜通风。放风时注意顺风开口,放风口应由小到大,防止大风口冷风闪苗。另外,放风部位温度低影响生长,应经常调换放风部位。有霜冻时应盖膜防霜,视天气状况及时撤棚。
(二)肥水管理
播种前一次性施足基肥,在拆棚后喷两次0.2%磷酸二氢钾溶液。播种后视土壤墒情浇1次水,保证苗齐、苗全。苗期、现蕾期、花期、块茎膨大期各浇1次水,生育期共浇4~5次水,严禁大水漫垄。花期结合叶面追肥喷施1次膨大素,防止马铃薯生长后期脱肥,促进块茎生长,提高商品率。薯块膨大期要保持土壤湿润,浇水不要浸过垄顶,保持土壤通气性。
(三)病害防治
1.晚疫病 晚疫病初期预防用25%甲霜灵,或72%克露,或每亩用72%克抗灵200~250克,兑水稀释,拌入10千克细土中,幼苗期施在根部,随后中耕培土。发病前期,用70%代森锰锌,或每亩用80%大生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40升喷施植株;第二次可用25%甲霜灵,或72%克露或72%克抗灵,或75%百菌清,或每亩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100~150克兑水50升喷施植株,每7天喷1次,交替用药。
2.青枯病 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灌根。
3.早晚疫病 用58%甲霜灵猛锌500倍液,或50%安克粉剂5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六、适时收获
马铃薯进入商品成熟期时即可收获,也可根据市场行情及早上市。
一、选地整地,施足基肥
马铃薯是不耐连作的作物,要选择3年内没有种过马铃薯和其他茄科作物的地块。最好选择地势平坦,有灌溉条件,且排水良好、耕层深厚、疏松的沙壤土。前茬作物收获后要进行深耕细耙,然后做畦。
基肥以腐熟的堆厩肥和人畜粪等有机肥为主,配合磷钾肥。一般每亩施有机肥3000~4000千克,含钾量高的三元复肥75~100千克。基肥应结合做畦或挖穴施于10厘米以下的土层中,有利于植株吸收和疏松结薯层。
二、选用良种,确定播期
早春双膜拱棚栽培应选用中薯5号、郑薯5号等生长期在60~65天的特早熟品种。
河南省邓州市早春双膜拱棚栽培一般在1月下旬至2月上旬播种,天气好时可提前到1月上旬播种。播种后一般要求拱棚内气温稳定在3℃以上,土壤10厘米处地温稳定在7℃~15℃。催芽时间一般在播种前5~20天。
三、种薯处理
(一)精选种薯
选择薯形规整,具有本品种典型特征,薯皮光滑,色泽鲜明,质量为50~100克大小适中的健康种薯作种。选择种薯时,要严格去除表皮龟裂、畸形、尖头、芽眼坏死、生有病斑或脐部黑腐的块茎,每亩用种量为150~180千克。
(二)催芽
催芽是马铃薯栽培中防病丰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将种薯与沙分层相间放置,厚度为3~4层,并保持20℃左右的温度和湿润的状态下。种薯在黑暗条件下,经10~20天即可萌芽。催芽时,种薯用0.5~1毫克/千克赤霉素液或0.1%~0.2%高锰酸钾溶液浸种10~15分钟,均可提高催芽效果。
(三)切块
种薯切块种植能促进块茎内外氧气交换,破除休眠,提早发芽和出苗。一般切成30克以上的大小。切块时要纵切,使每一个切块都带有顶端优势的芽眼。切块时要剔除病薯,切块的用具要严格消毒,以防传病。
(四)小整薯做种
小整薯做种可避免切刀传病,而且小整薯的生活力和抗旱力强,播后出苗早而整齐,每穴芽数、主茎数及块茎数增多,因而采用25克左右的健壮小薯做种,有显著的防病增产效果。
四、播种
(一)播种密度与土壤处理
实行双行起垄种植,以南北走向为宜。垄距80厘米,每垄种两行。株距20~25厘米,播种密度为每亩5000~6000株。播种后当天扣棚。
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500毫升,拌细沙5~10千克,均匀撒入地里,结合施肥翻入土中,防治地下害虫。
(二)覆蓋地膜
地膜平贴畦面,膜边压紧盖实,以利增温,并在盖地膜前喷施乙草胺除草剂,然后在土壤温润的情况下马上覆盖地膜。盖土厚度控制在8~10厘米,起垄高度15厘米。为防止匍匐茎过度伸长,结薯延迟,也可在出苗后夜间棚温达12℃时撤掉地膜。
五、精细管理
(一)温度调节
白天温度保持在16℃~20℃,夜间12℃~15℃。当气温达20℃时,每天上午9时打开棚膜通风,下午3时左右闭风。当外界气温白天在20℃以上、夜间在12℃以上时,进行昼夜全揭膜通风。放风时注意顺风开口,放风口应由小到大,防止大风口冷风闪苗。另外,放风部位温度低影响生长,应经常调换放风部位。有霜冻时应盖膜防霜,视天气状况及时撤棚。
(二)肥水管理
播种前一次性施足基肥,在拆棚后喷两次0.2%磷酸二氢钾溶液。播种后视土壤墒情浇1次水,保证苗齐、苗全。苗期、现蕾期、花期、块茎膨大期各浇1次水,生育期共浇4~5次水,严禁大水漫垄。花期结合叶面追肥喷施1次膨大素,防止马铃薯生长后期脱肥,促进块茎生长,提高商品率。薯块膨大期要保持土壤湿润,浇水不要浸过垄顶,保持土壤通气性。
(三)病害防治
1.晚疫病 晚疫病初期预防用25%甲霜灵,或72%克露,或每亩用72%克抗灵200~250克,兑水稀释,拌入10千克细土中,幼苗期施在根部,随后中耕培土。发病前期,用70%代森锰锌,或每亩用80%大生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40升喷施植株;第二次可用25%甲霜灵,或72%克露或72%克抗灵,或75%百菌清,或每亩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100~150克兑水50升喷施植株,每7天喷1次,交替用药。
2.青枯病 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灌根。
3.早晚疫病 用58%甲霜灵猛锌500倍液,或50%安克粉剂5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六、适时收获
马铃薯进入商品成熟期时即可收获,也可根据市场行情及早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