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实验分析法、统计法等方法,对木球创新直立式动作的技术要领、优势以及实际应用进行分析研究。经过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木球队三年反复应用实践和反馈性检验,证明该技术动作具有准确性、稳定性、科学性等许多优点,在实践中成效显著。
关键词: 木球; 直立式; 动作创新;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5)02-0092-03
一、前言
木球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1990年由台湾实业家翁明辉先生研发, 1995年由首都体育学院前院长孙民治教授引介到大陆,并举办了全国高校木球培训班。木球先后在首都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海南大学、苏州大学、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不断开展起来。2004年木球被世界大学联合会确定为正式比赛项目;2006年,木球被亚奥理事会列为亚洲沙滩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2008年7月木球运动项目被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为我国正式体育运动项目,属于大项,我国现已举办了9届全国锦标赛和中国国际木球公开比赛,为木球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发展的契机。2013年,中国队参加第八届台湾国际木球公开赛,取得女子团体冠军和个人冠亚军; 2014年泰国承办第四届亚洲沙滩运动会的木球比赛,我国取得男、女杆数赛和球道赛的团体季军;2014年10月,中国木球队采用它创新的直立式技术动作参加世界杯取得男团亚军;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陈琳琳同学荣获2013年世界木球巡回赛总冠军。该技术动作在其他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教学和训练中是否可行,我们进行了3年的教学实践和应用研究。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我们以武汉科技大学、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工程学院、商丘师范学院的男、女队员各160名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查阅与木球有关的文献资料及相关的技术动作进行研究分析。
2. 比较法。运用图象资料进行力学分析,找出符合人体运动的规律。
3. 实验对比法。把木球高姿势的动作与创新直立式的动作进行分组实验对比,验证直立式技术动作的优点,再反馈性地进行分析验证。
4. 统计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梳理,运用数据进行概念及动作要领的论证,确定直立式动作的技术要领。
三、直立式技术动作的分析
木球运动的前身是高尔夫的技术动作,因为木球的球杆、球的重量与高尔夫球完全不同,把高尔夫技术动作应用到木球上,不符合木球运动的规律和力学原理。研究出适应木球自身特点的技术动作,寻找符合木球技术动作的结构特点,才能使木球运动应用教学和训练。
(一)直立式技术动作的分析
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两腿直立,身体稍微前倾,握球杆的手自然下垂,挥杆上至右肩上方顶点。下挥杆至球体时,身体随时跟进转髋蹬地至脚尖,球杆前送然后收杆于肩上。直立式动作完全区别与高尔夫球的技术动作,具有独具的动作风格。直立式木球技术动作在木球动作中具有代表性。直立式动作的优点在于击球时身体不上下起伏,身体不后仰,注意引杆转身体不要过大,击球时身体中心轴不变,才能提高击球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图1)。
1. 直立式攻门技术。攻门是直立式技术动作的主要技术环节,攻门包括站立姿势、握杆、置球、击球四个部分。攻门是近距离的两臂钟摆,球杆摆动的弧度有限,对稳定性的要求较高(图2)。
第一,站立姿势。双脚平行站立,两腿伸直,两脚宽度略小于肩宽,身体直立。双脚尖朝向正前方。 双臂放松伸直,上体略微前倾,身体重心放在双脚上。
第二,握杆。采用“直立式握法”,双手能够与球杆吻合,精力集中,两眼注视球与门,平稳前送。
第三,置球。置球时,把球放在最近位置,靠近脚尖最近的位置。
第四,击球。利用球杆摆动的力量,沿着球滚动方向击球,双臂摆动举动击球。攻门时以脊椎为中心轴,双臂犹如摆动的钟锤,向其左右两边摆动,用摆动的力量将球向左侧击出。击球时以肩轴为支点摆动双臂,将球直直的击出,两臂积极前送杆然后收杆与身体左侧前方。
2. 推杆技术。直立式推杆时,身体直立,身体前倾的角度不大。挥杆时要平稳,不要太高,一般在30—40厘米左右。下杆时按运动方向逐步加速,身体中心轴不变,右脚蹬地送杆髋后摆关节,两臂随杆向前左侧摆出40°左右。
3. 吊球技术。直立式吊球时,以双臂的力量将球推出。在吊球时,双臂几乎紧靠身体。球的位置应在左脚脚尖前方。吊球时,身体的重心稳定,把意念都集中用在手腕上,将球稳稳吊出。
4. 短杆技术。两脚自然分开,两腿直立,手臂上挥杆向右上方,右臂直摆45°,然后下挥杆蹬地转髋,球头触及球时积极前送,两臂伸直收杆与左侧。直立式短杆击球时,身体不要上下起伏,否则容易击空球和刨地球;下肢可以蹬地转髋,但身体不能后仰,否则容易击球向右侧偏离球道;注意不要转体,否则击球时不在一个平面;在击球时中心轴不能偏,容易造成球的运动路线左右偏离球道。
5. 中杆技术。两脚自然分开,两腿直立,手臂持球杆向右上方直臂挥起,右臂不弯曲上举,与右肩平行,然后下挥杆,球头触及球时积极前送,两臂伸直与左肩平行时,完成收杆动作。直立式中杆击球时身体不要上下起伏,否则容易刨地或空杆;挥杆不要转体,注意身体不前倾。
6. 长杆技术。两脚自然分开,两腿直立,手臂持球杆向右肩上方举起,右臂上举与肩上方,握杆的手在右肩上,然后下挥杆,球头触及球时积极前送两臂伸直与左肩上。直立式长杆容易击直道球和长距离障碍球;注意身体不要前倾,身体不要后仰,否则容易击球向右侧偏离球道;注意引杆转体时不要幅度大,否则击球时容易造成左右偏离球道。 (二)高姿势动作与直立式动作的实验分析
实验项目一:我们运用台湾原高姿势动作与梁久学教授创新的直立式技术动作在技术应用上进行实验比较分析。实验对象:木球队队员;人数:男、女各160人,分为八个实验班、对照班,实验班男女各4个班,人数、性别均衡;实验内容:分别采用高姿势与直立式动作进行技术和控制球实验。实验方法:每项测试10次,计算个人成功率。每组40人,去掉前后5名,以中间30名作为测验的基准数(见表1)。
从表1中数据分析:直立式5米攻门、中杆的优势在1.2%以上;推杆、短杆的差值优势达2.1%,直立式的推杆、短杆和高姿势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中杆的优势不明显,但在长杆上,直立式的成功率低于高姿势,因为直立式运动超越器械距离短,所以在长杆上直立式是处于劣势。
实验项目二:控制球练习是木球的基本技术的重点,是达到精湛球艺的基本功。所以,我们选用不用图形的实验,这是检验基本功的重要内容(见表2)。
从表2中数据分析:从图形的难易程度来看,难度最大的是五角吊球,直立式动作与高姿势动作控制球成功率的差值高达4.3%,可见直立式技术动作控制球的优势明显高于高姿势。其他项目的差值都在1.3%以上,实验证明直立式技术动作更适当木球运动。
四、结论
通过控制球实验可以得出,直立式与高姿势技术动作在图形控制球的实验中,直立式技术动作的成功率平均高于2.15%,在短距离的5米吊球上差距不大;但在10米吊球上的差距有所明显;在20米吊球的成功率高于4.3%。实验结果证明,直立式技术动作优于高姿势,从实验中发现,高姿势动作超越器械的力臂长,在控制球的实验中稳定性差。
通过技术动作的实验分析,高姿势技术动作运用到木球运动项目上有它的一定的相似性,但在不同的技术动作中有它的个性。直立式动作在技术球的各项实验指标都高于高姿势,但长杆弱低于高姿势。
经过教学、训练、比赛成绩的检验,此动作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动作应用于攻门、吊球的准确性高。该动作简单易学,学生容易掌握,通过3年实践证明,直立式动作只用手臂摆动身体转体不大,富有准确性和稳定性,非常适应木球运动。
参考文献:
[1] 程慎玲. 木球运动学[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118-122.
[2] 程慎玲. 木球学[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55-65.
[3] 梁久学. 现代体育与健康[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275-281.
Abstract: This article USES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method, comparison method, experimental method, statistical methods, such as for wood pellets innovation movement——and the techniques for vertical movement, advantage and application analysis, and finally draw the conclusion:wooden balls vertical movements which have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accuracy, stability and scientific by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ood team three years repeatedly applied practice and feedback test, using the movement in the 18th annual Taiwan international open champion and 2013 world championship tournament, proved effective in practice of the technical action, wood-pellet vertical innovation action research has injected new vital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wood pellets in China.
Key words: wood ball; upright; action innovation; application research on
(责任编辑:程勇)
关键词: 木球; 直立式; 动作创新;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15)02-0092-03
一、前言
木球是一项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1990年由台湾实业家翁明辉先生研发, 1995年由首都体育学院前院长孙民治教授引介到大陆,并举办了全国高校木球培训班。木球先后在首都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海南大学、苏州大学、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不断开展起来。2004年木球被世界大学联合会确定为正式比赛项目;2006年,木球被亚奥理事会列为亚洲沙滩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2008年7月木球运动项目被国家体育总局批准为我国正式体育运动项目,属于大项,我国现已举办了9届全国锦标赛和中国国际木球公开比赛,为木球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发展的契机。2013年,中国队参加第八届台湾国际木球公开赛,取得女子团体冠军和个人冠亚军; 2014年泰国承办第四届亚洲沙滩运动会的木球比赛,我国取得男、女杆数赛和球道赛的团体季军;2014年10月,中国木球队采用它创新的直立式技术动作参加世界杯取得男团亚军;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陈琳琳同学荣获2013年世界木球巡回赛总冠军。该技术动作在其他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教学和训练中是否可行,我们进行了3年的教学实践和应用研究。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我们以武汉科技大学、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工程学院、商丘师范学院的男、女队员各160名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查阅与木球有关的文献资料及相关的技术动作进行研究分析。
2. 比较法。运用图象资料进行力学分析,找出符合人体运动的规律。
3. 实验对比法。把木球高姿势的动作与创新直立式的动作进行分组实验对比,验证直立式技术动作的优点,再反馈性地进行分析验证。
4. 统计法。对实验数据进行梳理,运用数据进行概念及动作要领的论证,确定直立式动作的技术要领。
三、直立式技术动作的分析
木球运动的前身是高尔夫的技术动作,因为木球的球杆、球的重量与高尔夫球完全不同,把高尔夫技术动作应用到木球上,不符合木球运动的规律和力学原理。研究出适应木球自身特点的技术动作,寻找符合木球技术动作的结构特点,才能使木球运动应用教学和训练。
(一)直立式技术动作的分析
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两腿直立,身体稍微前倾,握球杆的手自然下垂,挥杆上至右肩上方顶点。下挥杆至球体时,身体随时跟进转髋蹬地至脚尖,球杆前送然后收杆于肩上。直立式动作完全区别与高尔夫球的技术动作,具有独具的动作风格。直立式木球技术动作在木球动作中具有代表性。直立式动作的优点在于击球时身体不上下起伏,身体不后仰,注意引杆转身体不要过大,击球时身体中心轴不变,才能提高击球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图1)。
1. 直立式攻门技术。攻门是直立式技术动作的主要技术环节,攻门包括站立姿势、握杆、置球、击球四个部分。攻门是近距离的两臂钟摆,球杆摆动的弧度有限,对稳定性的要求较高(图2)。
第一,站立姿势。双脚平行站立,两腿伸直,两脚宽度略小于肩宽,身体直立。双脚尖朝向正前方。 双臂放松伸直,上体略微前倾,身体重心放在双脚上。
第二,握杆。采用“直立式握法”,双手能够与球杆吻合,精力集中,两眼注视球与门,平稳前送。
第三,置球。置球时,把球放在最近位置,靠近脚尖最近的位置。
第四,击球。利用球杆摆动的力量,沿着球滚动方向击球,双臂摆动举动击球。攻门时以脊椎为中心轴,双臂犹如摆动的钟锤,向其左右两边摆动,用摆动的力量将球向左侧击出。击球时以肩轴为支点摆动双臂,将球直直的击出,两臂积极前送杆然后收杆与身体左侧前方。
2. 推杆技术。直立式推杆时,身体直立,身体前倾的角度不大。挥杆时要平稳,不要太高,一般在30—40厘米左右。下杆时按运动方向逐步加速,身体中心轴不变,右脚蹬地送杆髋后摆关节,两臂随杆向前左侧摆出40°左右。
3. 吊球技术。直立式吊球时,以双臂的力量将球推出。在吊球时,双臂几乎紧靠身体。球的位置应在左脚脚尖前方。吊球时,身体的重心稳定,把意念都集中用在手腕上,将球稳稳吊出。
4. 短杆技术。两脚自然分开,两腿直立,手臂上挥杆向右上方,右臂直摆45°,然后下挥杆蹬地转髋,球头触及球时积极前送,两臂伸直收杆与左侧。直立式短杆击球时,身体不要上下起伏,否则容易击空球和刨地球;下肢可以蹬地转髋,但身体不能后仰,否则容易击球向右侧偏离球道;注意不要转体,否则击球时不在一个平面;在击球时中心轴不能偏,容易造成球的运动路线左右偏离球道。
5. 中杆技术。两脚自然分开,两腿直立,手臂持球杆向右上方直臂挥起,右臂不弯曲上举,与右肩平行,然后下挥杆,球头触及球时积极前送,两臂伸直与左肩平行时,完成收杆动作。直立式中杆击球时身体不要上下起伏,否则容易刨地或空杆;挥杆不要转体,注意身体不前倾。
6. 长杆技术。两脚自然分开,两腿直立,手臂持球杆向右肩上方举起,右臂上举与肩上方,握杆的手在右肩上,然后下挥杆,球头触及球时积极前送两臂伸直与左肩上。直立式长杆容易击直道球和长距离障碍球;注意身体不要前倾,身体不要后仰,否则容易击球向右侧偏离球道;注意引杆转体时不要幅度大,否则击球时容易造成左右偏离球道。 (二)高姿势动作与直立式动作的实验分析
实验项目一:我们运用台湾原高姿势动作与梁久学教授创新的直立式技术动作在技术应用上进行实验比较分析。实验对象:木球队队员;人数:男、女各160人,分为八个实验班、对照班,实验班男女各4个班,人数、性别均衡;实验内容:分别采用高姿势与直立式动作进行技术和控制球实验。实验方法:每项测试10次,计算个人成功率。每组40人,去掉前后5名,以中间30名作为测验的基准数(见表1)。
从表1中数据分析:直立式5米攻门、中杆的优势在1.2%以上;推杆、短杆的差值优势达2.1%,直立式的推杆、短杆和高姿势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中杆的优势不明显,但在长杆上,直立式的成功率低于高姿势,因为直立式运动超越器械距离短,所以在长杆上直立式是处于劣势。
实验项目二:控制球练习是木球的基本技术的重点,是达到精湛球艺的基本功。所以,我们选用不用图形的实验,这是检验基本功的重要内容(见表2)。
从表2中数据分析:从图形的难易程度来看,难度最大的是五角吊球,直立式动作与高姿势动作控制球成功率的差值高达4.3%,可见直立式技术动作控制球的优势明显高于高姿势。其他项目的差值都在1.3%以上,实验证明直立式技术动作更适当木球运动。
四、结论
通过控制球实验可以得出,直立式与高姿势技术动作在图形控制球的实验中,直立式技术动作的成功率平均高于2.15%,在短距离的5米吊球上差距不大;但在10米吊球上的差距有所明显;在20米吊球的成功率高于4.3%。实验结果证明,直立式技术动作优于高姿势,从实验中发现,高姿势动作超越器械的力臂长,在控制球的实验中稳定性差。
通过技术动作的实验分析,高姿势技术动作运用到木球运动项目上有它的一定的相似性,但在不同的技术动作中有它的个性。直立式动作在技术球的各项实验指标都高于高姿势,但长杆弱低于高姿势。
经过教学、训练、比赛成绩的检验,此动作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动作应用于攻门、吊球的准确性高。该动作简单易学,学生容易掌握,通过3年实践证明,直立式动作只用手臂摆动身体转体不大,富有准确性和稳定性,非常适应木球运动。
参考文献:
[1] 程慎玲. 木球运动学[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118-122.
[2] 程慎玲. 木球学[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55-65.
[3] 梁久学. 现代体育与健康[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275-281.
Abstract: This article USES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method, comparison method, experimental method, statistical methods, such as for wood pellets innovation movement——and the techniques for vertical movement, advantage and application analysis, and finally draw the conclusion:wooden balls vertical movements which have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accuracy, stability and scientific by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ood team three years repeatedly applied practice and feedback test, using the movement in the 18th annual Taiwan international open champion and 2013 world championship tournament, proved effective in practice of the technical action, wood-pellet vertical innovation action research has injected new vital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wood pellets in China.
Key words: wood ball; upright; action innovation; application research on
(责任编辑: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