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筛选最适宜重庆地区甘薯生产上应用的块根膨大剂。[方法] 以甘薯品种“豫薯13”为研究对象,在栽插后47~59 d喷施块根膨大剂矮脚虎、多效唑、国光膨大、绿肽尔块大,以喷施清水为对照,探讨4种块根膨大剂对甘薯生长的生长调控能力及对其产量和其他经济特性的影响。[结果] 喷施矮脚虎后鲜薯产量、商品薯产量、薯干产量均比对照显著增产,藤叶产量与对照相当;而喷施国光膨大后薯干产量和藤叶产量比对照显著降低。4种处理的薯块干物率比对照显著下降。[结论] 在重庆地区,矮脚虎较适宜用于甘薯生产上的藤蔓徒长田控制。
关键词甘薯;主要经济特性;块根膨大剂
中图分类号S531;Q9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9-118-03
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是全球重要的农作物品种之一,世界上共有 113个国家种植, 2005年种植面积约9×106hm2。我国是甘薯生产大国,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甘薯是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的作物,薯块富含淀粉,是一种加工、转化附加值较高的工业原料。
近年来,重庆市以甘薯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发展较快,但是由于甘薯在重庆地区的生长季节高温多雨、阳光不充足,特别是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块容易导致甘薯田间生长地上部长势旺盛, 茎叶发生徒长,叶片中含氮量较高,光合产物向薯块运转少,严重影响地下部薯块的膨大,收获时薯块产量不高。这种“旺了藤蔓不结薯”的现象往往在一些涉薯企业的种植基地上由于施肥水平较高比较普遍。杨亚凡等在膨大素对块根(茎)类作物的增产效应方面进行了研究与评价。胡恒昌等和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旱作所等将膨大素应用于甘薯生产均进行了研究。重庆地区甘薯生长环境和种植方式等与这些研究结果不一致。笔者报道了几种块根膨大剂在甘薯上使用后对其产量等主要经济特性的反应。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品种 试验甘薯品种为“豫薯13”。
1.2供试块根膨大剂
供试块根膨大剂为矮脚虎、多效唑、国光膨大、绿肽尔块大,共4个,以清水作为对照。供试块根膨大剂及其稀释倍数见表1。
1.3试验方法
1.3.1试验地点及栽培管理。2013年在重庆市合川区钱塘镇重庆群英集团基地的邓世国试验点和王世奇试验点,试验地为稻田改种,均在5月8日栽插;第3个试验点设在彭水县绍庆街道的彭水群英薯业科技研发中心基地,试验地前作为蔬菜地,5月17日栽插。试验用栽插苗全部为20 cm长的尖梢苗,栽插密度60 000株/hm2,作垄时施用N6∶P10∶K14专用复混肥900 kg/hm2。
1.3.2膨大剂施用方法。
在同一试验地块(栽插、施肥、管理情况相同)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区域各划定67 m2的小区(3垄区)进行试验,分别以供试的4种块根膨大剂和清水对照按表1中方法用清水稀释至15 kg,均匀喷雾各自试验小区甘薯蔓叶上。喷施时间为重庆市合川区钱塘镇重庆群英集团基地的邓世国试验点和王世奇试验点为7月6日(栽插后59 d),彭水群英薯业科技研发中心基地为7月3日(栽插后47 d)。
1.3.3收获及数据调查。
试验收获期:彭水群英薯业科技研发中心基地试验点为11月3日,重庆市合川区钱塘镇重庆群英集团基地的邓世国试验点和王世奇试验点为11月8日。收获时,为消除边际效应,分别对5个处理3垄小区的中间一垄的第3株开始顺序调查10株。每株分别统计最长蔓长、基部分枝数、藤蔓重量、鲜薯重量、商品薯(>100 g)重量和结薯个数。在邓世国试验点取样测定薯块烘干率。烘干率测定:将试验收获时取样(质量200~250 g)的5个标准薯块洗净擦干,切成3 mm的颗粒,混匀称样200 g,重复3次,置于电热鼓风干燥箱中,70 ℃烘至薯粒变脆,再升温至101 ℃烘至恒重(前后2次的重量差异小于0.3%)。烘干率(%)=样品干重/样品鲜重×100。
1.3.4数据统计与分析。
采用马育华的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平均值用Duncan’s多重比较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2结果与分析
2.1产量比较
2.1.1鲜薯产量。
由表2可知,矮脚虎处理鲜薯产量达51 765.0 kg/hm2,比清水对照增产16.5%,差异显著;其他3个处理按增减顺序为绿肽尔、多效唑、国光膨大,但与清水对照的增减产差异不显著。
2.1.2商品薯产量。由表2可知,矮脚虎处理商品薯产量达50 056.8 kg/hm2,比清水对照增产16.1%,差异显著;其他3个处理按增减顺序为绿肽尔、多效唑、国光膨大,但与清水对照相比增减产差异不显著。
2.1.3薯干产量。由表2可知,矮脚虎处理的薯干产量达14 028.3 kg/hm2,比清水对照增产13.0%,差异显著;国光膨大处理产量为10 697.0 kg/hm2,比清水对照减产14.9%,差异显著;多效唑处理和绿肽尔块大处理与清水对照差异不显著。
2.1.4藤叶产量。由表2可知,国光膨大处理的藤叶产量为33 408.0 kg/hm2,比清水对照减产15.5%,差异显著;多效唑、矮脚虎、绿肽尔块大处理的藤叶产量与清水对照差异不显著。
2.2其他主要经济特性的比较
2.2.1最长蔓长。由表3可知,绿肽尔块大处理的最长蔓长为421.9 cm,国光膨大处理416.7 cm,多效唑处理400.4 cm,矮脚虎处理367.8 cm。4种处理与清水对照(405.8 cm)差异均不显著。
2.2.2单株基部分枝数。
由表3可知,矮脚虎处理的单株基部分枝数为7.0个,绿肽尔块大处理为6.6个,国光膨大处理为5.9个,多效唑处理为5.6个,4种处理与清水对照(6.3个)差异均不显著。 2.2.3单株结薯数。由表3可知,矮脚虎处理平均单株结薯数为3.8个,多效唑处理3.6个,国光膨大处理2.9个,绿肽尔块大处理2.7个。4种处理与清水对照(3.4个)差异均不显著。
2.2.4薯块干物率。
由表3可知,国光膨大处理平均薯块干物率为31.46%,矮脚虎处理为31.39%,多效唑处理为31.31%,绿肽尔块大处理为29.69%,均比清水对照(32.12%)有所降低,下降幅度为-2.43%~-0.66%。其百分值经反正弦值转换后进行方差分析和平均数多重比较,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3结论与讨论
该研究表明4种块根膨大剂在3个地点对栽插、施肥、管理情况相同的甘薯品种“豫薯13”藤蔓徒长田进行茎叶喷施处理后,对产量和其他主要经济特性有一定影响。其中,喷施矮脚虎后鲜薯产量、商品薯产量和薯干产量均比清水对照显著增产,藤蔓长度有所缩短,单株基部分枝数和单株结薯个数有所增加,抑制旺长、促进分枝、改变同化物质分配较明显,有效控制了后期早衰,藤叶产量与对照相当,初步认为在重庆地区甘薯生产上用于防止藤蔓徒长、提高产量较适宜。
该研究中甘薯品种“豫薯13”在使用国光膨大、绿肽尔块大、多效唑后,与清水对照相比表现鲜薯产量、商品薯产量、薯干产量增产不明显或者减产,这似乎是用于该试验的甘薯藤蔓的长相并不太旺、徒长,未达到必须使用这3种控制藤蔓徒长剂不可的程度,使用后反而起不到增产的作用所致。
该试验中4种块根膨大剂在对甘薯品种“豫薯13”茎叶喷施后的薯块干物率均与清水对照相比有所下降,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这与胡恒昌等晒干率提高1.6%和与江苏农业科学院旱作所切干率提高1.59%的结果不一致。这可能该研究与以上研究在试验地土壤肥力、有机质含量、微量元素种类、土壤含水量、使用期和收获期等的不同有关。
参考文献
[1]
卢庆善,赵廷昌.作物遗传改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969.
[2] 李坤培,张启堂.甘薯的栽培储藏与加工[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89:104.
[3] 杨亚凡,田福海,等.膨大素对块根(茎)类作物的增产效应[J].山西农业科学,1992(1):29.
[4] 胡恒昌,江淮.甘薯膨大素简介[J].中国农学通报,1989(4):42.
[5] 江西省农科院旱作所.甘薯膨大素应用技术[J].江西农业科技,1990(3):26.
[6] 马育华.试验统计[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204-250.
关键词甘薯;主要经济特性;块根膨大剂
中图分类号S531;Q9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9-118-03
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是全球重要的农作物品种之一,世界上共有 113个国家种植, 2005年种植面积约9×106hm2。我国是甘薯生产大国,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甘薯是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的作物,薯块富含淀粉,是一种加工、转化附加值较高的工业原料。
近年来,重庆市以甘薯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发展较快,但是由于甘薯在重庆地区的生长季节高温多雨、阳光不充足,特别是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块容易导致甘薯田间生长地上部长势旺盛, 茎叶发生徒长,叶片中含氮量较高,光合产物向薯块运转少,严重影响地下部薯块的膨大,收获时薯块产量不高。这种“旺了藤蔓不结薯”的现象往往在一些涉薯企业的种植基地上由于施肥水平较高比较普遍。杨亚凡等在膨大素对块根(茎)类作物的增产效应方面进行了研究与评价。胡恒昌等和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旱作所等将膨大素应用于甘薯生产均进行了研究。重庆地区甘薯生长环境和种植方式等与这些研究结果不一致。笔者报道了几种块根膨大剂在甘薯上使用后对其产量等主要经济特性的反应。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品种 试验甘薯品种为“豫薯13”。
1.2供试块根膨大剂
供试块根膨大剂为矮脚虎、多效唑、国光膨大、绿肽尔块大,共4个,以清水作为对照。供试块根膨大剂及其稀释倍数见表1。
1.3试验方法
1.3.1试验地点及栽培管理。2013年在重庆市合川区钱塘镇重庆群英集团基地的邓世国试验点和王世奇试验点,试验地为稻田改种,均在5月8日栽插;第3个试验点设在彭水县绍庆街道的彭水群英薯业科技研发中心基地,试验地前作为蔬菜地,5月17日栽插。试验用栽插苗全部为20 cm长的尖梢苗,栽插密度60 000株/hm2,作垄时施用N6∶P10∶K14专用复混肥900 kg/hm2。
1.3.2膨大剂施用方法。
在同一试验地块(栽插、施肥、管理情况相同)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区域各划定67 m2的小区(3垄区)进行试验,分别以供试的4种块根膨大剂和清水对照按表1中方法用清水稀释至15 kg,均匀喷雾各自试验小区甘薯蔓叶上。喷施时间为重庆市合川区钱塘镇重庆群英集团基地的邓世国试验点和王世奇试验点为7月6日(栽插后59 d),彭水群英薯业科技研发中心基地为7月3日(栽插后47 d)。
1.3.3收获及数据调查。
试验收获期:彭水群英薯业科技研发中心基地试验点为11月3日,重庆市合川区钱塘镇重庆群英集团基地的邓世国试验点和王世奇试验点为11月8日。收获时,为消除边际效应,分别对5个处理3垄小区的中间一垄的第3株开始顺序调查10株。每株分别统计最长蔓长、基部分枝数、藤蔓重量、鲜薯重量、商品薯(>100 g)重量和结薯个数。在邓世国试验点取样测定薯块烘干率。烘干率测定:将试验收获时取样(质量200~250 g)的5个标准薯块洗净擦干,切成3 mm的颗粒,混匀称样200 g,重复3次,置于电热鼓风干燥箱中,70 ℃烘至薯粒变脆,再升温至101 ℃烘至恒重(前后2次的重量差异小于0.3%)。烘干率(%)=样品干重/样品鲜重×100。
1.3.4数据统计与分析。
采用马育华的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平均值用Duncan’s多重比较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2结果与分析
2.1产量比较
2.1.1鲜薯产量。
由表2可知,矮脚虎处理鲜薯产量达51 765.0 kg/hm2,比清水对照增产16.5%,差异显著;其他3个处理按增减顺序为绿肽尔、多效唑、国光膨大,但与清水对照的增减产差异不显著。
2.1.2商品薯产量。由表2可知,矮脚虎处理商品薯产量达50 056.8 kg/hm2,比清水对照增产16.1%,差异显著;其他3个处理按增减顺序为绿肽尔、多效唑、国光膨大,但与清水对照相比增减产差异不显著。
2.1.3薯干产量。由表2可知,矮脚虎处理的薯干产量达14 028.3 kg/hm2,比清水对照增产13.0%,差异显著;国光膨大处理产量为10 697.0 kg/hm2,比清水对照减产14.9%,差异显著;多效唑处理和绿肽尔块大处理与清水对照差异不显著。
2.1.4藤叶产量。由表2可知,国光膨大处理的藤叶产量为33 408.0 kg/hm2,比清水对照减产15.5%,差异显著;多效唑、矮脚虎、绿肽尔块大处理的藤叶产量与清水对照差异不显著。
2.2其他主要经济特性的比较
2.2.1最长蔓长。由表3可知,绿肽尔块大处理的最长蔓长为421.9 cm,国光膨大处理416.7 cm,多效唑处理400.4 cm,矮脚虎处理367.8 cm。4种处理与清水对照(405.8 cm)差异均不显著。
2.2.2单株基部分枝数。
由表3可知,矮脚虎处理的单株基部分枝数为7.0个,绿肽尔块大处理为6.6个,国光膨大处理为5.9个,多效唑处理为5.6个,4种处理与清水对照(6.3个)差异均不显著。 2.2.3单株结薯数。由表3可知,矮脚虎处理平均单株结薯数为3.8个,多效唑处理3.6个,国光膨大处理2.9个,绿肽尔块大处理2.7个。4种处理与清水对照(3.4个)差异均不显著。
2.2.4薯块干物率。
由表3可知,国光膨大处理平均薯块干物率为31.46%,矮脚虎处理为31.39%,多效唑处理为31.31%,绿肽尔块大处理为29.69%,均比清水对照(32.12%)有所降低,下降幅度为-2.43%~-0.66%。其百分值经反正弦值转换后进行方差分析和平均数多重比较,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3结论与讨论
该研究表明4种块根膨大剂在3个地点对栽插、施肥、管理情况相同的甘薯品种“豫薯13”藤蔓徒长田进行茎叶喷施处理后,对产量和其他主要经济特性有一定影响。其中,喷施矮脚虎后鲜薯产量、商品薯产量和薯干产量均比清水对照显著增产,藤蔓长度有所缩短,单株基部分枝数和单株结薯个数有所增加,抑制旺长、促进分枝、改变同化物质分配较明显,有效控制了后期早衰,藤叶产量与对照相当,初步认为在重庆地区甘薯生产上用于防止藤蔓徒长、提高产量较适宜。
该研究中甘薯品种“豫薯13”在使用国光膨大、绿肽尔块大、多效唑后,与清水对照相比表现鲜薯产量、商品薯产量、薯干产量增产不明显或者减产,这似乎是用于该试验的甘薯藤蔓的长相并不太旺、徒长,未达到必须使用这3种控制藤蔓徒长剂不可的程度,使用后反而起不到增产的作用所致。
该试验中4种块根膨大剂在对甘薯品种“豫薯13”茎叶喷施后的薯块干物率均与清水对照相比有所下降,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这与胡恒昌等晒干率提高1.6%和与江苏农业科学院旱作所切干率提高1.59%的结果不一致。这可能该研究与以上研究在试验地土壤肥力、有机质含量、微量元素种类、土壤含水量、使用期和收获期等的不同有关。
参考文献
[1]
卢庆善,赵廷昌.作物遗传改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969.
[2] 李坤培,张启堂.甘薯的栽培储藏与加工[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89:104.
[3] 杨亚凡,田福海,等.膨大素对块根(茎)类作物的增产效应[J].山西农业科学,1992(1):29.
[4] 胡恒昌,江淮.甘薯膨大素简介[J].中国农学通报,1989(4):42.
[5] 江西省农科院旱作所.甘薯膨大素应用技术[J].江西农业科技,1990(3):26.
[6] 马育华.试验统计[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204-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