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维评价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24414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才能实施有效评价,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思考、探究与实践。
  【关键词】中学音乐 教学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12-0089-02
  
  教学评价是以教育理念为支撑、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对教与学的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量、评定,并给以價值的判断。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并检查学生音乐学习的状况;通过评价可以了解教师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实际情况;通过评价的信息反馈、分析与反思,可以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调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师生共进、教材完善使用的应有效果。长期以来,音乐学科教学由于缺乏健全的评价机制,缺乏对评价功能作用的理解、定位和关注,形成了被遗忘忽视或走过场等流于形式的尴尬局面。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才能实施有效评价?笔者在反复研读《课程标准》及相关教育评价理论的基础上,依托课堂教学实践以及正在组织研究的有关中学音乐评价课题,就目前中学音乐教学评价的有效实施进行了思考、探究与实践。
  一、评价与教学一体化
  教学与评价是不可分离的有机组成部分,评价应伴随教学的整个过程。自布卢姆等人提出教学评价的三阶段论以来,即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分别进行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思想已经被广泛认可并运用于各国的评价实践之中。布卢姆等人的这一评价理论是与教学密不可分的,它提示人们要把具体的评价实践运用于整个教学过程,而不只是把评价作为对教学结果的评价。因此,提倡并践行教学与评价相融合,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既能够使评价促进教学目标的明确化,更能够使评价促进教学过程中学生学有所得、教师教有所获。
  自2010年初南京市教研室省级立项课题《中学音乐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实施方案的研究》正式启动以来,起初许多课题组教师对教学评价的认识模糊不清,教学中操作起来往往也是跟着感觉走,对为什么评价?如何评价?评价的内容是什么?评价时间的把握等一系列相关问题缺乏深入的思考。传统的音乐教学评价往往是在某一阶段学习结束后以考试结算的形式进行的,虽然这种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教师找出师生双方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但是,即便这时发现了学生音乐学习上的难点或盲点,也已经错过了调整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最佳时机,从而不能较完整地发挥教学评价的最佳效益。如果我们能把评价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实现教学与评价一体化的理念,就有可能将教学的评价变为“促进学习的评价”。
  如:以湘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三单元中《汉族民歌》为例,将该课的教学分为四个步骤:①教学前测;②课堂教学;③单元综合评价测试;④反馈与总结。教学前测是一种诊断性的评价,因为学生在小学与初中阶段音乐学习中对民歌都已有接触和了解,为了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状况,并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设计出有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如:问卷在列举你所知道的我国优秀民歌一题中,很多同学将《太湖美》、《好日子》等歌曲列入其中,说明学生对民歌的概念理解有误。此外,前测也体现出学生对民歌的认识与看法褒贬不一,有的认为民歌具有十分浓郁淳朴的气息;也有同学认为民歌没有时代特征,老掉牙了,等等。
  基于前测信息反馈的分析反思,教师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实施方案和教学策略,如充分利用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的审美倾向,在课前播放一组含有民歌元素的流行音乐作品片段,以此为导入,缩短学生与民歌的距离感。针对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设计多种实践活动,如民歌演唱小擂台、以小组为单位的课前民歌主题研究性学习及课上的汇报展示等,这些活动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激发了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活动既能够引导学生回顾梳理原有认知,又有着对新知的学习和归纳,同时,过程中的师评、自评、他评对学生都是一次激励和鼓舞,因此,在之后进行的《音乐与民族》单元评价测试时,明显感到汉族民歌这部分的考点正确率高于其他章节内容。此外,从学生对有关民歌问题的回答中也可以看出学生对民歌的态度和认识已经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如,有的学生说:“以前我认为民歌是土得掉渣的东西,现在我才知道民歌还是很有艺术魅力的,今后我会去了解它、关注它……”,这些信息反映出,学生对民歌已产生了一定的兴趣,更多了一份包容、理解和尊重的心态。可以看出,当评价不再游离于教学之外,而是紧密地融合在师生的整个教学活动之中时,它随时能够成为教与学的有效调节器,在实现了教、学、评过程一体化时,也就能最大化地促进教与学的双边发展以及教学材料的有效使用。
  二、评价主体、内容、方式的多维化
  一直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从课堂教学到课外活动,从校内教育到校外教育,从社会教育到家庭教育,无论是从教育对象的培养上还是从学习内容的选择上,基本因循“精英教育”的模式运行,如:课堂教育中关注少数优等生、课外竞赛关注“等级”的锦标主义想象等,其结果是使我们的音乐教育缺少公平,缺失民主,大众教育的价值观得不到认同与贯彻,音乐教育的质量评价过于强调“专业化”,评价的主体是评价者,很少有被评价者参与,评价的方法也多使用统一的量表等。
  就目前中学音乐教学评价来说,长期以来我们通常采用的是“一锤定音”式评价方式,即在学期结束时,让学生唱(奏)一首歌曲,然后由教师个人依据学生的表现好坏分别给出优、良、及格等级或分数,这种终结性评价的结果完全是依照学生是否会唱或是否唱得好两个标准而赋予的量值,它似乎成为评价学生音乐学习的唯一标准,这种单调机械的评价方式既不能帮助学生学习掌握今后发展所需的音乐知识技能,也很难体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更谈不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评价应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我们在评价时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避免用“一把尺子”统一衡量,应关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需求,从多个角度,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充分肯定他们所取得的点滴进步,激励学生不断追求成功,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引导学生从内心真正体验到成功,并形成可持续性发展的学习动力。因此,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力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被动评价为主动评价,让教学评价不再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而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
  如,对初三学生的多维评价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为学生课堂学习习惯养成性评价,内容包括出勤、课堂纪律、小组合作、活动参与、课堂反馈等;第二为毕业演唱会评价,初三年级已临近毕业,面对升学的压力、分别的感伤、未来的憧憬,毕业演唱会的推出备受学生欢迎,他们自由组合搭档,各尽其能地策划、准备、排练,同时在班级中推选出一部分学生评委,对同学的表演,进行点评打分,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互相评价,师生既是表演者又是观众和评价者;第三部分为期末笔试内容,主要考察学生对学期音乐知识掌握的情况。由于考虑到校与校、班与班之间的学情差异,因此,将评价试卷进行了AB卷分层设计,在评价标准的侧重点上也各有梯度。实践证明,这种分层评价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的喜悦,既促进了目标的有效达成,更促进了学生的后期发展。不难发现,以上多维评价的着眼点,已从注重对结果的评价转向注重对过程的评价,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及内容的灵活多样化等都促进了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其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评价与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有效的教学评价能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评价能促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形成正确的教学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作出一系列的判断和决策,需要应用相应的评价手段和技术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能力趋向、学习潜能等进行了解、分析,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在评价中的表现评估自己的教学效果,促使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并在反思中变革自己的教学理念,实施有效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不仅不能使学生得到发展,相反,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对学生的发展起到某种抑制作用;而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不仅能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还能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使学生充分活动,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和师生互动关系,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更好的学习,进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如:在苏教版音乐七年级上的单元评价测试中,起初教师认为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演唱形式的知识点已基本可以掌握,但测试结果却大大出乎意料,三道听辨选择题总分值为12分,班级平均分仅4.7分,失分率高达60.8%,问题主要表现为对齐唱与合唱的辨听混淆不清等,此时,教师没有一味地将责任推卸给学生或是在试题的难度上找原因,而是通过分析反思,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行了教学方法的调整,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的几种演唱形式,用实践性的演唱对比来帮助解决,即尝试以同一首歌曲,让学生分别运用齐唱、重唱、合唱不同的演唱形式来实践感受,强化了学生对演唱形式的直观认识和理解,因此,优化调整后的听辨得分率达到了90%以上,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由此,可以看出,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单方面考察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同样也是考察教师教学状况的评价。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并不只是学生方面的问题,往往教师教学方面也会出现问题,因此,也需要教师在评价中及时的分析反思,查找问题出现的原因,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及时地完善今后的教与学,这样具有明确行为指向的教学评价,才能体现出其实际价值所在。
  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学中只有运用多维方式的教学评价来促进学生对学习意义、价值以及目的的了解和认同、促进学生以学习主体的姿态参与教学实践过程、促进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促進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善、教学技能的提高,从而达到师生双边共同发展、完善教材使用以及课程的顺利实施的最终目的,才能真正发挥有效教学评价所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陈泓茹主编.中学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 官思渡.中学音乐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下,河南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日趋频繁,规模逐渐扩大,对外语翻译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本文通过分析我省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对翻译人才的需求状况,提出了加强高校人才孵化基地,翻译实践的内容要与时俱进。  【关键词】经济发展 人才培养 外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
期刊
【摘 要】民族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既与一般普通高校有共同之处,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其特殊性突出表现在案例教学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案例的选择原则上。  【关键词】民族高校 《原理》课案例教学 原则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12-0015-02     民族高校作为培养少数民
期刊
【摘 要】现代教育理念的本质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更加关注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本文通过引用积极心理学关于两种学习动机模式的理论,分析了当前教育模式下学生们普遍面临的学习心理问题,并且指出应该提倡幸福教学模式,通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幸福、体验积极情绪,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素质教育 幸福体验 积极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影响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效果的因素,提出一些改进措施和创新探索,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意识的培养,以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自动控制原理 教学效果 创新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12-0059-01     自动控制原理是自动化以及控制类专业最主要的专业
期刊
【摘 要】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高校的人才培养、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本文着力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建设途径,以期进一步提高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努力构建务实长效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实践 機制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
期刊
【摘 要】当前,幼儿园双语教学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热点。本文对近十年来的文献进行了综述与分析,发现目前国内外对于幼儿园双语教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幼儿园双语教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探讨、实践性研究和理论性研究三个方面。  【关键词】幼儿园双语教学 可行性与必要性研究 实践性研究 理论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期刊
【摘 要】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已作为公共基础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类学校中展开。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是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其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本文试讨论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激发并保障学生主体作用的实现,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 主导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期刊
【摘 要】时尚文化尤其是21世纪初以欧美、日韩为代表的流行文化迅速并且深入地影响到当代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对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观构成影响,浙江树人大学人文学院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一所全日制民办高校,时尚文化对于其学生的影响具有接受面广、内化程度高的特点。  【关键词】民办高校 时尚文化 学院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数学基础、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目的以及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在高职院校的高等数学教学中运用愉快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并以“计算旋转体的体积”为例,探讨愉快教学法实施的可行性和具体应用。  【关键词】愉快教学法 高等数学 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40-012
期刊
【摘 要】少数民族幼儿教育肩负着促进个体发展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双重任务,基于此民族地区的幼儿园课程内容不仅要反映主流文化内容,也要注意继承吸收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本文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幼儿园为个案,通过田野调查研究旨在了解本地课程实施的实际情况,针对制约本地幼儿园课程发展的原因,重在为本地幼儿园课程发展提出可资借鉴的对策,以期为民族地区的幼儿园课程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回族 幼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