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发展基地,对我国经济的全面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县区经济在整个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当下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较以前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存在问题。本文就是要分析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进而推动东北地区县域经济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东北地区 县域经济 问题 对策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而就整个东北地区而言,县区经济的发展比较缓慢,已成为制约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东北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对振兴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发展比较单一
东北地区县区相较我国其他省份,在占地面积和资源占有量上相对较高,然而相较其他省份尤其是东南沿海省份的县区而言,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比较单一的,首先,县域主要仍以基础的第一产业农业经济为主要的经济来源,且由于东北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呈比较粗放的发展方式。其次,在县区没有第二产业作为支柱,没有支柱产业和优势产品。同时相较东北沿海城市蓬勃发展的第三产业而言,东北地区县区的第三产业发展也极为缓慢。这种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东北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停滞不前,出现瓶颈期,进而制约了整个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发展。
(二)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不协调
在整个东北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经济发展不协调,存在差距,尤其是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和发达城市像沈阳、哈尔滨、大连等大城市存在很大差距。首先,城市地区经济发展对县区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比较小度。其次,县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城市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差距很大,县区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城市发展速。再次,在某些情况下,还存在城市与县区之前争夺资源配置的问题。
(三)综合实力差,缺乏竞争力
东北地区县区经济发展,无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县区或者是城市相比,都缺乏竞争力,综合实力较差,就整体而言,东北地区县区经济发展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同时资金投入也较少,进而导致缺乏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东北地区县区中,无论是农业还是工业,都缺乏先进的技术支持,因此没有高精尖产业的发展。同时与东南沿海人才济济现象不同的是,东北地区县区缺乏优秀的人才,很多优秀的人才都乐忠于向经济发达地区发展。
二、针对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对策
(一)调整产业结构
限制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关进因素就是产业结构设置的不合理。因此,东北地区应发展以第一产业为基础,第二产业为支柱,第三产业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同时扩大对农业经济的科技、技术投入。提高农作物经济的产量,是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同时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尤其发展的优势,同时国家也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一政策,在政府的扶持下,推动第二产业的飞速发展,同时发展轻工业和第三产业,形成和重工业基地和商品粮生产基地相配的产业链条。
(二)调整政府对县域的政策,增加资金和投入
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资金投入一个地区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保障,东北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缓慢,就非常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的扶持,政策上的扶持能够,就能够是当地经济发展得打很大程度上的保障,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招商引资,提高东北县区对外商的吸引力,进而推动县域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在县区经济发展过程中,资金往往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增加政府资金投入,可以推动东北地区县区资源的开发。
在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的基础上,支持和引导东北地区县区企业的发展,在可能条件下,加大技术方面的扶持,推动企业技术上的创新,努力在当地企业中发展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大型企业,改变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发展模式,而逐渐转向技术密集型的发展模式。
(三)结合本地资源,发展龙头产业
要实现一个地区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有一个有一个支柱性的产业作支撑。而东北地区县区经济发展还比较缓慢,因此发展当地的支柱型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结合东北地区丰富的农业资源,可以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产业,同时在原有农业的基础上,发展农副产品的加工和深加工。
三、结语
东北地区,尤其是县域经济的发展有非常大的潜力,只要我们能够妥善解决当下存在的问题,利用当地的资源,加大政府资金投入以及政策支持,创新科学技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龙头产业,同时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东北县域经济必将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才马廷玉杨晓慧《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刘国斌《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0,(102)
[3]刘国斌,王彬《东北振兴与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研究》.工业技术经济,2007,(5)
(责任编辑:陈兵)
关键词:东北地区 县域经济 问题 对策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而就整个东北地区而言,县区经济的发展比较缓慢,已成为制约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东北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对振兴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发展比较单一
东北地区县区相较我国其他省份,在占地面积和资源占有量上相对较高,然而相较其他省份尤其是东南沿海省份的县区而言,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比较单一的,首先,县域主要仍以基础的第一产业农业经济为主要的经济来源,且由于东北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呈比较粗放的发展方式。其次,在县区没有第二产业作为支柱,没有支柱产业和优势产品。同时相较东北沿海城市蓬勃发展的第三产业而言,东北地区县区的第三产业发展也极为缓慢。这种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东北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停滞不前,出现瓶颈期,进而制约了整个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发展。
(二)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不协调
在整个东北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经济发展不协调,存在差距,尤其是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和发达城市像沈阳、哈尔滨、大连等大城市存在很大差距。首先,城市地区经济发展对县区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比较小度。其次,县域经济发展的速度和城市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差距很大,县区发展速度明显低于城市发展速。再次,在某些情况下,还存在城市与县区之前争夺资源配置的问题。
(三)综合实力差,缺乏竞争力
东北地区县区经济发展,无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县区或者是城市相比,都缺乏竞争力,综合实力较差,就整体而言,东北地区县区经济发展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同时资金投入也较少,进而导致缺乏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东北地区县区中,无论是农业还是工业,都缺乏先进的技术支持,因此没有高精尖产业的发展。同时与东南沿海人才济济现象不同的是,东北地区县区缺乏优秀的人才,很多优秀的人才都乐忠于向经济发达地区发展。
二、针对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对策
(一)调整产业结构
限制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关进因素就是产业结构设置的不合理。因此,东北地区应发展以第一产业为基础,第二产业为支柱,第三产业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大力发展农业经济,同时扩大对农业经济的科技、技术投入。提高农作物经济的产量,是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同时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尤其发展的优势,同时国家也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一政策,在政府的扶持下,推动第二产业的飞速发展,同时发展轻工业和第三产业,形成和重工业基地和商品粮生产基地相配的产业链条。
(二)调整政府对县域的政策,增加资金和投入
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资金投入一个地区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保障,东北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缓慢,就非常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的扶持,政策上的扶持能够,就能够是当地经济发展得打很大程度上的保障,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招商引资,提高东北县区对外商的吸引力,进而推动县域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在县区经济发展过程中,资金往往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增加政府资金投入,可以推动东北地区县区资源的开发。
在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的基础上,支持和引导东北地区县区企业的发展,在可能条件下,加大技术方面的扶持,推动企业技术上的创新,努力在当地企业中发展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大型企业,改变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发展模式,而逐渐转向技术密集型的发展模式。
(三)结合本地资源,发展龙头产业
要实现一个地区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有一个有一个支柱性的产业作支撑。而东北地区县区经济发展还比较缓慢,因此发展当地的支柱型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结合东北地区丰富的农业资源,可以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产业,同时在原有农业的基础上,发展农副产品的加工和深加工。
三、结语
东北地区,尤其是县域经济的发展有非常大的潜力,只要我们能够妥善解决当下存在的问题,利用当地的资源,加大政府资金投入以及政策支持,创新科学技术,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龙头产业,同时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东北县域经济必将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才马廷玉杨晓慧《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刘国斌《东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0,(102)
[3]刘国斌,王彬《东北振兴与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研究》.工业技术经济,2007,(5)
(责任编辑: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