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最近几年,呼伦贝尔市广场文化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引导广场文化的专业指引力度日益加强、参与广场文化的艺术团队规模逐渐扩大、广场文化所反映的艺术水平及深度有所提高,这些都为广场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广场文化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加大对基层广场文化开展的关注、增进对具有民族特色节目的宣传、同时加强专业团队在广场文化中所体现的引导作用与带动作用,使呼伦贝尔市的广场文化能够保持健康、快速的发展。
【关键词】广场文化 民族特色 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18-02
一、呼伦贝尔市广场文化发展概况
广场文化是城市广场中呈现出来的文化现象,主要通过在广场上开展的各类文化活动所体现,如在广场上进行的专业团体或业余团队的演出、在广场上组织的各种体育或娱乐的休闲活动等。对呼伦贝尔地区而言,最近几年,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居民对于精神生活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广场文化也因此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引导广场文化的专业指引力度加强、二是参与广场文化的艺术团队规模扩大、三是广场文化所反映的艺术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一)引导广场文化的专业指引力度加强。最近几年,呼伦贝尔市群艺馆大力关注呼伦贝尔市广场文化的发展情况,积极加强对广场文化的专业指引。一方面,呼伦贝尔市群艺馆定期组织专业艺术团队在各大广场进行艺术展演,演出规模庞大,每年的夏季都持续近一个月的时间于每天晚上在各主要广场进行演出,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演,使广大市民和艺术团队明确广场文化当前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呼伦贝尔市群艺馆对大型的民间艺术团体进行指导,使民间艺术团体的专业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从而对广场文化的发展起到间接的引导作用。通过加强对广场文化专业指导的力度,呼伦贝尔市参与广场文化的艺术团队在专业水平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进而吸引了更多的人民群众加入到广场文化的队伍中来。
(二)参与广场文化的艺术团队规模扩大。最近几年,呼伦贝尔市参与广场文化的艺术团队规模相比之前几年有了很大的提高。一是参与广场文化的主要艺术团队由以专业团体为主逐渐转变为以民众自发组织的艺术团队为主。呼伦贝尔市最早的广场文化几乎仅由专业艺术团体支撑,近年来,随着广场文化的普及和发展,呼伦贝尔市广大人民群众对自发加入广场文化的各类艺术活动有了更高的积极性,参与广场演出或休闲娱乐的艺术团队在数量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二是参与广场文化的艺术团体涉及领域更为广泛。早期的民间广场文化艺术团体基本以合唱或广场舞为主,而随着广场文化的发展,最近几年参与广场文化的团体逐渐涉足了更广泛的领域。呼伦贝尔市各大广场参与表演或休闲娱乐的团队目前已有数十种类型,如健身操、秧歌队、腰鼓队、书画摄影展览等。参与广场文化的艺术团队规模的扩大,更进一步的充实了广场文化的内容,使呼伦贝尔市的广场活动不再仅仅局限于专业团体的文艺演出,而是扩展到更为广泛的文化范围,使呼伦贝尔市的广场文化具备了更大的发展潜力与更远的发展前景。
(三)广场文化所反映的艺术水平有所提高。呼伦贝尔市的广场文化经历了一个由个人自发参与到团队集体参加、由零碎松散到组织聚集的过程,尤其是在广场文化所反映的艺术水平方面,更是经过了一个由良莠不齐到提炼精选的转变。最近几年,随着广场文化参与者持续的学习与表演,广场上民间艺术团队的节目质量及艺术层次有了很大的提高,从早期的自娱自乐,发展到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欣赏价值。仅去年及今年两年时间,就有近百场由民间艺术团队在各大广场参加节庆及夏季文化广场的演出,节目内容丰富多彩,现场效果良好,充分体现出民间艺术团队水平的提升与广场文化艺术层次的提高。
二、呼伦贝尔市广场文化的作用
(一)有助于丰富居民业余生活。广场文化的发展为呼伦贝尔市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丰富业余生活的平台,尤其对于已经退休的中老年人,广场文化的各种演出或娱乐休闲活动使他们的生活更为丰富多彩。广场文化的参与者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自发组建或加入各类演出团队或娱乐团体,在早晚休息时间在广场组织或参加活动,一方面可以娱乐身心,释放工作中或生活中的压力,使精神状态保持在一个良好的水平[1];另一方面,通过参加广场演出或休闲活动,也可以结交更多的艺术爱好者,相互沟通交流[2]。每当节假日来临之际,广场上更是热闹非凡,白天人们在广场看雕塑、放风筝;晚上在广场举办各类文艺演出。通过参与到广场文化的各项活动中,居民的业余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二)有助于提高全民文艺素养。广场文化对提高呼伦贝尔市人民群众的文艺素养有很强的推动作用。通过观看广场演出或融入其中,民众对各种艺术形式有了更高的理解与更深的感悟。对于广场文化参与者来说,通过观看或参加广场上的各类活动,会使自己的艺术表现能力有了更大的提高,更多的群众愿意参与其中;对于群众文化而言,广场文化的发展对带动社区文化、老年文化等群众文化领域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于呼伦贝尔地区而言,伴随着广场文化的发展,呼伦贝尔市广大人民群众的文艺素养得到了整体的提高,是呼伦贝尔地区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表现。
(三)有助于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呼伦贝尔市作为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随着时间的流逝,诸多民族民间艺术被人们淡忘,如民族服饰手工制作、剪纸艺术等。广场文化为保护这些民族民间艺术种类提供了契机[3]。一方面,呼伦贝尔市群艺馆通过在各大广场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及演出,向广大民众展示各项民族民间艺术种类,使更多的民众能够对这些艺术种类有所了解及关注。另一方面,一部分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人,也借助广场文化对这些艺术种类进行宣传,比如就某艺术种类组建艺术团队,将对这一艺术种类感兴趣的民众组织起来,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或培训后,在广场上进行演出,使更多的民众能够欣赏这一门艺术,并吸收更多对这一艺术感兴趣的队员,使民族民间艺术形式得到更好的传承。 (四)有助于推动地区经济增长。广场文化的发展对推动呼伦贝尔市的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地作用。首先,广场文化推动了文化相关产业的发展。伴随着广场文化参与者的增加,各种乐器或其他相关器材的需求量提高,与广场文化相关的报刊杂志也得到了更大的销量,居民的消费通过广场文化的发展得到了一定的拉升[4]。其次,广场文化的发展繁重了广场周边的商品市场。各大广场观看演出及表演的人员数量增加,使广场周边形成了小型商业集中地,其中涉及了服装、玩具、餐饮等多种商品。此外,呼伦贝尔市分布在各大广场周边的商场,营业时间较其他商场要延长1-2小时。最后,广场文化的发展对旅游业的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就呼伦贝尔市而言,广场文化发展较为突出的几个广场,如海拉尔的成吉思汗广场、满洲里的套娃广场等,已经成为了呼伦贝尔市的地标建筑,是前来旅游的游客经常参观的地方。日渐成熟的广场文化,对呼伦贝尔市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为呼伦贝尔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呼伦贝尔市广场文化发展建议
(一)加大对基层地区广场文化发展情况的关注。就目前看来,呼伦贝尔市广场文化保持着健康、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广场文化在城镇与乡村之间的发展程度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方面由于基层地区缺乏大规模、高水平的艺术团队,另一方面由于基层地区人民群众对广场文化的了解程度不深、参与度不高。因此,在广场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要加大对基层地区广场文化发展情况的关注,尤其是对于乡村地区,要向基层地区的居民介绍广场文化的意义,鼓励并定期组织文艺团队到基层地区的各大广场进行表演,提高基层地区广场文化的娱乐性与参与性,使基层的广场文化更具人文色彩,能够跟上城镇地区广场文化的发展步伐,从而使呼伦贝尔市更多的民众能够感受到广场文化对增强生活娱乐与提高艺术鉴赏能力等多方面的魅力。
(二)加强对具备民族特色节目的宣传。呼伦贝尔市少数民族众多,具备民族特色的节目也多种多样。在发展广场文化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具备民族特色节目的宣传。一是可以为特色节目开设专场,定期组织各类民族特色节目在各大广场进行巡回展演,比如蒙古长调与呼麦,基本不需要过多的舞台灯光音响效果,都可以在广场上进行表演,使更多的民众增加对其了解。二是可以协助少数民族地区成立艺术团队,对其做基本的舞台演出培训,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将其特色节目带入广场。三是可以组织培训班,邀请少数民族地区的节目表演者对民族特色节目爱好者进行一些基本的教学,使民族特色节目爱好者能够对这些节目有更深刻的理解,并通过这一方式使民族特色节目得到更广泛的宣传。
(三)加强艺术团体在广场文化中的引导作用与带动作用。虽然呼伦贝尔市广场文化的参与主体已经逐渐由艺术团体转向业余团队,但艺术团体在广场文化中所具备的引导作用与带动作用仍然不容忽视。在发挥引导作用方面,艺术团体要把握当前的艺术方向,在广场展演的过程中重视节目的选择,引导广大市民紧跟主流步伐,使广场文化把握住正确的发展方向;在发挥带动作用方面,艺术团体一方面要结合地方特色带动广大艺术爱好者重视对民族特色节目的传承和发扬;另一方面着眼于欠发达地区,以演出或培训的形式,带动乡村、嘎查等地区的广场文化的发展,用高品位的艺术提高当地居民的艺术鉴赏力,使这些地区的广场文化能够更具鉴赏性和感染性。
(四)进一步加强对广场文化的创新。目前呼伦贝尔市的广场文化,已经经过了一次由艺术演出为主到各类活动齐聚的转变,并得到了可持续的发展。在这一基础上,可以引导广场文化在内容上和形式上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在内容上,可以在节假日的时候,在各大广场组织社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汇演,使社区文化与广场文化得到更为融洽的交融与配合,或者组织小规模的体育竞技活动,让群众有更多参与其中的机会,而不是仅仅作为观看者。在形式上,传统的广场文化基本局限在将室内舞台搬到广场的“表演型”、以书画展览或是各种责任资讯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展现型”、以及在各种节庆时间组织活动的“庆典型”。在广场文化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可以在更进一步延续与完善这三种传统类型的基础上,试图寻找其他的形式,让广场文化能够更加与时俱进,从而吸引更多的群众积极参与到广场文化当中,使广场文化得以更加健康、繁荣、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红妮.《试析广场文化在和谐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工会论坛[J],2013(5):49-50.
[2]李忠华.《浅谈广场文化在繁荣群众文化中的作用》.黄河之声[J],2010(4):100.
[3]李珊,郑建国.《城市广场文化与少数民族音乐舞蹈艺术的传承》.西北民族研究[J],2013(4):214-217.
[4]李莉.《当前我国广场文化研究》.德州学院学报[J],2014(6):107-110.
作者简介:
郭宏涛(1963-),女,辅导部主任,副研究馆员,大学本科,研究方向:群众文化、艺术培训。
【关键词】广场文化 民族特色 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18-02
一、呼伦贝尔市广场文化发展概况
广场文化是城市广场中呈现出来的文化现象,主要通过在广场上开展的各类文化活动所体现,如在广场上进行的专业团体或业余团队的演出、在广场上组织的各种体育或娱乐的休闲活动等。对呼伦贝尔地区而言,最近几年,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居民对于精神生活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广场文化也因此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引导广场文化的专业指引力度加强、二是参与广场文化的艺术团队规模扩大、三是广场文化所反映的艺术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一)引导广场文化的专业指引力度加强。最近几年,呼伦贝尔市群艺馆大力关注呼伦贝尔市广场文化的发展情况,积极加强对广场文化的专业指引。一方面,呼伦贝尔市群艺馆定期组织专业艺术团队在各大广场进行艺术展演,演出规模庞大,每年的夏季都持续近一个月的时间于每天晚上在各主要广场进行演出,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演,使广大市民和艺术团队明确广场文化当前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呼伦贝尔市群艺馆对大型的民间艺术团体进行指导,使民间艺术团体的专业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从而对广场文化的发展起到间接的引导作用。通过加强对广场文化专业指导的力度,呼伦贝尔市参与广场文化的艺术团队在专业水平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进而吸引了更多的人民群众加入到广场文化的队伍中来。
(二)参与广场文化的艺术团队规模扩大。最近几年,呼伦贝尔市参与广场文化的艺术团队规模相比之前几年有了很大的提高。一是参与广场文化的主要艺术团队由以专业团体为主逐渐转变为以民众自发组织的艺术团队为主。呼伦贝尔市最早的广场文化几乎仅由专业艺术团体支撑,近年来,随着广场文化的普及和发展,呼伦贝尔市广大人民群众对自发加入广场文化的各类艺术活动有了更高的积极性,参与广场演出或休闲娱乐的艺术团队在数量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二是参与广场文化的艺术团体涉及领域更为广泛。早期的民间广场文化艺术团体基本以合唱或广场舞为主,而随着广场文化的发展,最近几年参与广场文化的团体逐渐涉足了更广泛的领域。呼伦贝尔市各大广场参与表演或休闲娱乐的团队目前已有数十种类型,如健身操、秧歌队、腰鼓队、书画摄影展览等。参与广场文化的艺术团队规模的扩大,更进一步的充实了广场文化的内容,使呼伦贝尔市的广场活动不再仅仅局限于专业团体的文艺演出,而是扩展到更为广泛的文化范围,使呼伦贝尔市的广场文化具备了更大的发展潜力与更远的发展前景。
(三)广场文化所反映的艺术水平有所提高。呼伦贝尔市的广场文化经历了一个由个人自发参与到团队集体参加、由零碎松散到组织聚集的过程,尤其是在广场文化所反映的艺术水平方面,更是经过了一个由良莠不齐到提炼精选的转变。最近几年,随着广场文化参与者持续的学习与表演,广场上民间艺术团队的节目质量及艺术层次有了很大的提高,从早期的自娱自乐,发展到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欣赏价值。仅去年及今年两年时间,就有近百场由民间艺术团队在各大广场参加节庆及夏季文化广场的演出,节目内容丰富多彩,现场效果良好,充分体现出民间艺术团队水平的提升与广场文化艺术层次的提高。
二、呼伦贝尔市广场文化的作用
(一)有助于丰富居民业余生活。广场文化的发展为呼伦贝尔市广大市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丰富业余生活的平台,尤其对于已经退休的中老年人,广场文化的各种演出或娱乐休闲活动使他们的生活更为丰富多彩。广场文化的参与者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自发组建或加入各类演出团队或娱乐团体,在早晚休息时间在广场组织或参加活动,一方面可以娱乐身心,释放工作中或生活中的压力,使精神状态保持在一个良好的水平[1];另一方面,通过参加广场演出或休闲活动,也可以结交更多的艺术爱好者,相互沟通交流[2]。每当节假日来临之际,广场上更是热闹非凡,白天人们在广场看雕塑、放风筝;晚上在广场举办各类文艺演出。通过参与到广场文化的各项活动中,居民的业余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二)有助于提高全民文艺素养。广场文化对提高呼伦贝尔市人民群众的文艺素养有很强的推动作用。通过观看广场演出或融入其中,民众对各种艺术形式有了更高的理解与更深的感悟。对于广场文化参与者来说,通过观看或参加广场上的各类活动,会使自己的艺术表现能力有了更大的提高,更多的群众愿意参与其中;对于群众文化而言,广场文化的发展对带动社区文化、老年文化等群众文化领域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于呼伦贝尔地区而言,伴随着广场文化的发展,呼伦贝尔市广大人民群众的文艺素养得到了整体的提高,是呼伦贝尔地区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表现。
(三)有助于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呼伦贝尔市作为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随着时间的流逝,诸多民族民间艺术被人们淡忘,如民族服饰手工制作、剪纸艺术等。广场文化为保护这些民族民间艺术种类提供了契机[3]。一方面,呼伦贝尔市群艺馆通过在各大广场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及演出,向广大民众展示各项民族民间艺术种类,使更多的民众能够对这些艺术种类有所了解及关注。另一方面,一部分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人,也借助广场文化对这些艺术种类进行宣传,比如就某艺术种类组建艺术团队,将对这一艺术种类感兴趣的民众组织起来,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或培训后,在广场上进行演出,使更多的民众能够欣赏这一门艺术,并吸收更多对这一艺术感兴趣的队员,使民族民间艺术形式得到更好的传承。 (四)有助于推动地区经济增长。广场文化的发展对推动呼伦贝尔市的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地作用。首先,广场文化推动了文化相关产业的发展。伴随着广场文化参与者的增加,各种乐器或其他相关器材的需求量提高,与广场文化相关的报刊杂志也得到了更大的销量,居民的消费通过广场文化的发展得到了一定的拉升[4]。其次,广场文化的发展繁重了广场周边的商品市场。各大广场观看演出及表演的人员数量增加,使广场周边形成了小型商业集中地,其中涉及了服装、玩具、餐饮等多种商品。此外,呼伦贝尔市分布在各大广场周边的商场,营业时间较其他商场要延长1-2小时。最后,广场文化的发展对旅游业的繁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就呼伦贝尔市而言,广场文化发展较为突出的几个广场,如海拉尔的成吉思汗广场、满洲里的套娃广场等,已经成为了呼伦贝尔市的地标建筑,是前来旅游的游客经常参观的地方。日渐成熟的广场文化,对呼伦贝尔市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带动作用,为呼伦贝尔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呼伦贝尔市广场文化发展建议
(一)加大对基层地区广场文化发展情况的关注。就目前看来,呼伦贝尔市广场文化保持着健康、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广场文化在城镇与乡村之间的发展程度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方面由于基层地区缺乏大规模、高水平的艺术团队,另一方面由于基层地区人民群众对广场文化的了解程度不深、参与度不高。因此,在广场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要加大对基层地区广场文化发展情况的关注,尤其是对于乡村地区,要向基层地区的居民介绍广场文化的意义,鼓励并定期组织文艺团队到基层地区的各大广场进行表演,提高基层地区广场文化的娱乐性与参与性,使基层的广场文化更具人文色彩,能够跟上城镇地区广场文化的发展步伐,从而使呼伦贝尔市更多的民众能够感受到广场文化对增强生活娱乐与提高艺术鉴赏能力等多方面的魅力。
(二)加强对具备民族特色节目的宣传。呼伦贝尔市少数民族众多,具备民族特色的节目也多种多样。在发展广场文化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具备民族特色节目的宣传。一是可以为特色节目开设专场,定期组织各类民族特色节目在各大广场进行巡回展演,比如蒙古长调与呼麦,基本不需要过多的舞台灯光音响效果,都可以在广场上进行表演,使更多的民众增加对其了解。二是可以协助少数民族地区成立艺术团队,对其做基本的舞台演出培训,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将其特色节目带入广场。三是可以组织培训班,邀请少数民族地区的节目表演者对民族特色节目爱好者进行一些基本的教学,使民族特色节目爱好者能够对这些节目有更深刻的理解,并通过这一方式使民族特色节目得到更广泛的宣传。
(三)加强艺术团体在广场文化中的引导作用与带动作用。虽然呼伦贝尔市广场文化的参与主体已经逐渐由艺术团体转向业余团队,但艺术团体在广场文化中所具备的引导作用与带动作用仍然不容忽视。在发挥引导作用方面,艺术团体要把握当前的艺术方向,在广场展演的过程中重视节目的选择,引导广大市民紧跟主流步伐,使广场文化把握住正确的发展方向;在发挥带动作用方面,艺术团体一方面要结合地方特色带动广大艺术爱好者重视对民族特色节目的传承和发扬;另一方面着眼于欠发达地区,以演出或培训的形式,带动乡村、嘎查等地区的广场文化的发展,用高品位的艺术提高当地居民的艺术鉴赏力,使这些地区的广场文化能够更具鉴赏性和感染性。
(四)进一步加强对广场文化的创新。目前呼伦贝尔市的广场文化,已经经过了一次由艺术演出为主到各类活动齐聚的转变,并得到了可持续的发展。在这一基础上,可以引导广场文化在内容上和形式上进行进一步的创新。在内容上,可以在节假日的时候,在各大广场组织社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汇演,使社区文化与广场文化得到更为融洽的交融与配合,或者组织小规模的体育竞技活动,让群众有更多参与其中的机会,而不是仅仅作为观看者。在形式上,传统的广场文化基本局限在将室内舞台搬到广场的“表演型”、以书画展览或是各种责任资讯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展现型”、以及在各种节庆时间组织活动的“庆典型”。在广场文化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可以在更进一步延续与完善这三种传统类型的基础上,试图寻找其他的形式,让广场文化能够更加与时俱进,从而吸引更多的群众积极参与到广场文化当中,使广场文化得以更加健康、繁荣、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红妮.《试析广场文化在和谐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工会论坛[J],2013(5):49-50.
[2]李忠华.《浅谈广场文化在繁荣群众文化中的作用》.黄河之声[J],2010(4):100.
[3]李珊,郑建国.《城市广场文化与少数民族音乐舞蹈艺术的传承》.西北民族研究[J],2013(4):214-217.
[4]李莉.《当前我国广场文化研究》.德州学院学报[J],2014(6):107-110.
作者简介:
郭宏涛(1963-),女,辅导部主任,副研究馆员,大学本科,研究方向:群众文化、艺术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