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安徽省沿淮-淮北地区水稻、小麦生产现状,经过多年来的生产试验,研究了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生产的气候资源配置特征、季节间茬口衔接、品种类型选用、种植方式、群体特征、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关键栽培措施,形成了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以期为区域稻麦周年大面积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沿淮-淮北地区;稻麦两熟种植;周年;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06-0043-03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ice and wheat production along the Huaihe River and Huaibei region of Anhui province,we have studied the key cultivation technical measures such as natural resource allocation,stubble joint,variety type selection,planting methods,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fertilizer and water managements,pest and grass control,formed the annual high quality,high yield and high efficiency cultivation technique model after years of experiments. It will provide a technical support to increasing the large-scale rice and wheat production and ensuring food security in the region.
Key words: The Huaihe River and Huaibei region; Rice-wheat double cropping; Annual; Cultivation technique
沿淮-淮北地区不仅是安徽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净调出区,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该地区光温水资源充足,农业自然资源条件优越,稻麦周年两熟种植是该地区粮食生产的主要种植制度之一[2]。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市场消费需求的转变,粮食生产已由过去的片面追求高产向优质丰产高效转变。稻麦两熟种植呈现多样化,典型的特例该地区粳糯稻具有非常明显的产业优势,种植面积越来越大[3-4];沿淮-淮北区域稻麦有粳糯稻-小麦和籼稻-小麦2种种植模式[5]。糯稻生长期长对后茬小麦播种造成的影响随之出现,加上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两熟种植季节间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丰产增效[5]。为了充分挖掘稻麦周年丰产潜力,促进水稻和小麦周年优质均衡生产,笔者以“粮丰工程”科研项目为平台,研究了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生产的光温水资源配置特征、季节间茬口衔接、品种类型选用、种植方式、群体要求、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关键栽培技术措施,优化集成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以期为区域稻麦周年大面积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1 光、温、水资源配置
通过对“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凤台、颍上、怀远等核心试验示范区多年稻麦周年高产数据分析,探明了沿淮-淮北地区稻麦两熟制主要种植模式周年丰产高效季节间的资源配置特征[5]。
粳糯稻-小麦:水稻季、小麦季生育期分别为160~168d、217~223d;水稻季、小麦季和周年所需辐射分别为2746、2917和5372MJ/m2,有效积温(小麦季当Tmean≥0℃时,水稻当Tmean≥10℃时,下同)分别为4118、2290和6008℃,降雨分别为715、316和1002mm。
籼稻-小麦:水稻季、小麦季生育期分别为153~160d、222~228d;水稻季、小麦季和周年所需辐射分别为2623、3015和5347MJ/m2,有效积温分别为3944、2443和5988℃,降雨分别为705、343和1011mm。
2 产量效益指标
周年丰产高效是在同一地块上,同一年度2季作物的产量比大面积增产10%、效益增收20%左右[6]。据此计算,沿淮-淮北地区粳糯稻-小麦模式周年丰产高效的产量指标应为16500~18000kg/hm2(水稻季9750~10500kg/hm2、小麥季6750~7500kg/hm2),周年效益指标为19567.5~25432.5元/hm2(水稻季14767.5~17242.5元/hm2、小麦季4800~8190元/hm2,不计土地租金等,下同)。
籼稻-小麦模式周年丰产高效的产量指标应为15750~18750kg/hm2(水稻季9000~10500kg/hm2、小麦季6750~8250kg/hm2),周年效益指标为17017.5~23782.5元/hm2(水稻季12217.5~14842.5元/hm2、小麦季4800~8940元/hm2)。
3 茬口衔接
沿淮-淮北地区温光资源均已满足小麦和水稻的高产需求,对稻-麦周年播栽期的要求相对较宽,季节间合理的茬口衔接是实现周年高产高效的关键[3]。
粳糯稻-小麦:粳糯稻成熟期较晚,茬口偏紧。水稻和小麦都要立足“抢收”、“抢种”,才能保证茬口的顺利衔接。粳糯稻种植的适宜播期为5月10—20日,力争早播,确保10月底至11月5日前收获完毕。小麦遵循早腾茬、早整地、早播种的原则,应在11月上旬前播种完毕。 籼稻-小麦:籼稻种植的适宜播期为5月15—25日,确保10月20日前收获完毕。小麦于10月15—30日播种。
4 品种选用
按照优质、丰产指标和茬口衔接的要求,水稻、小麦品种的选择应满足以下条件:(1)优质:水稻要抗病、耐低温,米质达到二级以上。小麦要选择抗逆、抗(赤霉)病、抗穗发芽的优质专用型品种。(2)生育期适中:水稻选择早熟中籼和中熟中粳,全生育期160d左右。小麦选择半冬性或弱春性品种,生育期215d左右,确保上下季茬口紧密衔接[7]。(3)产量潜力大:水稻品种产量潜力>10500kg/hm2,小麦产量潜力>8250kg/hm2。周年品种搭配选择中熟粳糯稻+半冬弱春小麦,早熟中籼稻+半冬性小麦。
5 播栽方式
水稻采用毯苗或钵苗机插2种方式,毯苗在5月15—25日播种,钵苗在5月10—20日播种。采用工厂化旱育壮秧,流水线匀播(漏播率<5%,均匀度>90%)、稀播(毯苗70~90g/盘(杂交稻)或90~120g/盘(常规稻),钵苗2~3粒/钵(杂交稻)或3~4粒/钵(常规稻);毯苗秧龄(20±2)d,钵苗秧龄(27±3)d时栽插。
小麦田收获后精细耕整地,秸秆粉碎(≤10cm)后均匀铺撒在田表,撒施速效氮肥(每100kg秸秆增施1kg尿素)或用秸秆腐熟剂30kg/hm2;旱耕水整(反旋灭茬后上水整田)或水耕水整(上水泡田,1次深旋耕埋茬,1次浅旋整田)后耙匀平整田面(高度差3cm以内),适度沉实2~3d后薄水封田待插[8]。
小麦根据土壤墒情和天气情况,选择条播种植方式或高畦降渍种植。
机条播:采用反旋灭茬后旋耕/耕翻、开沟,旋耕施肥机条播一体化作业,一次完成旋耕、开沟、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行距20cm,播深2~3cm。播种后镇压保墒。
高畦降渍种植:水稻高茬收获,留茬≥50cm,采用高茬还田施肥开沟髙畦播种一体机作业,一次性完成旋耕、埋茬、施肥、做畦、播种等多道工序。播种后田间自然形成一条条高畦,畦面宽1.7~2m,高18~25cm,沟宽25cm,畦平面高于原地面2~3cm。播种深度1~3cm,田间沟系发达,具有较强的排水降渍能力[9-10]。
6 群体起点
6.1 水稻的适宜群体 栽插密度在21.0~22.5万穴/hm2为宜,每穴2~3株苗。栽插深度1.0~1.5cm,漏插率≤5%,伤秧率≤5%,相对均匀度>85%。毯苗机插行株距(23~25)cm×(10~13)cm,钵苗机插行株距:(27~33)cm×12cm。
6.2 小麦的适宜基本苗 10月中下旬播种,基本苗在225~300万/hm2;11月上中旬播种,基本苗在300~375万/hm2。若遇播期推迟、整地质量差、肥力水平较低则应加大播量。
7 肥水管理
7.1 水稻 基施水稻专用控失肥(N22-P2O513-K2O15)600~675(籼稻)或675~750(粳糯稻)kg/hm2,孕穗期(倒2.5叶期)追施氮钾(复合)肥(N23-K2O20)225~300kg/hm2。
7.2 小麦 基施小麦专用控失肥(N23-P2O515-K2O12)675~750kg/hm2,拔节孕穗期追施尿素150~225kg/hm2。水稻采取阶段性间歇精确定量灌溉模式,開挖丰产沟,预埋水位监测管,浅水栽插,薄水护苗,多次放水露田,降低秸秆还田危害,80%够苗烤田、中期间歇湿润灌溉,后期干湿交替,保根护叶防早衰;浅水(湿润)追肥等措施,加强水肥耦合,以水促肥。沿淮-淮北地区小麦全生育期雨水偏多,机条播田块播种后,田间开好“三沟”(畦沟、腰沟、田边沟),遇连阴雨或较强降水时,应及时清沟沥水降湿防渍。小麦返青拔节期如遇干旱,应结合施肥进行灌溉。
8 病虫草害防治
8.1 小麦 注重冬前化学除草,可用5%唑啉·炔草酯600mL+20%双氟·氟氯酯45g/hm2喷雾防治。冬前未能及时除草或草害较重的麦田,返青期及时进行化学除草。在小麦抽穗期,重点防治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和锈病等病害以及红蜘蛛、蚜虫和吸浆虫等;中后期重视“一喷四防(防病、防虫、防倒、防早衰)”,加强赤霉病的防治,精准防控,减少损失。
8.2 水稻 稻田杂草防控优先采用农业防控、生物防控,科学开展化学防控。化学防控以土壤封闭和芽前除草(3叶前)为主,根据草相选择性使用除草剂[11-13]。重点防控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优选农业防控(品种/健身栽培等)、理化诱控(性诱剂等)、生物防控(天敌/香根草等)以及物理控害技术(频振式杀虫灯/色板诱杀技术等)、生物农药制剂等绿色防控措施,结合总体开展化学防控。优先使用生物源农药和低毒安全高效控失农药,药械联用,提高用药效率。冠层病虫害推荐施用新型控失农药+无人机飞防小容量高浓度精准用药模式,中下部病虫草害推荐新型控失农药+担架式/自走式中大型大容量高压力农药喷施机械用药防控措施。
参考文献
[1]吴文革.安徽水稻及稻作技术[C].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水稻学组、中国作物学会水稻产业分会.安徽水稻与稻作技术论文汇编.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水稻学组、中国作物学会水稻产业分会:中国作物学会,2017:7-15.
[2]习敏,杜祥备,吴文革,等.稻麦两熟系统适期晚播对周年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J/OL].应用生态学报:1-9.https://doi.org/10.13287/j.1001-9332.202001.023.
[3]邵玉华.怀远县粳糯稻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J].农产品加工,2018(17):73-76.
[4]王永玖,孙善军,刘俭,等.沿淮地区粳糯稻-小麦周年轻简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J].安徽农学通报,2019,25(14):64-65.
[5]杜祥备,孔令聪,习敏,等.江淮区域稻麦两熟制周年资源分配、利用特征[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19,27(07):1078-1087.
[6]周正权,李育娟,王坚钢.太湖地区稻麦周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J].耕作与栽培,2015,205(4):49-51.
[7]陈培红,徐启来,王俊仁,等.江苏垦区稻麦两熟周年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9(11):271-274.
[8]王爱莉,孙敬东,刘云飞.秸秆全量还田下稻麦周年高产机械化栽培技术[J].中国稻米,2019,25(02):97-98.
[9]安礼,刘东,贺文畅,等.稻茬麦高畦降渍机械化种植技术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9,25(05):101-103.
[10]贺文畅,高尚勤,刘东,等.沿淮地区稻麦周年“双高”种植模式[J].耕作与栽培,2018(05):57-58.
[11]黄海萍,黄开忠.淮北地区麦稻周年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6:82.
[12]刘晓娜,娄丽娟,苏德林,等.机插水稻大田防除杂草稻及杂草药剂筛选试验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2019(04):136-137.
[13]李秋英,黄忠.机插水稻田间杂草综合防控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8(21):108,110.
(责编:张宏民)
关键词:沿淮-淮北地区;稻麦两熟种植;周年;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S5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06-0043-03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ice and wheat production along the Huaihe River and Huaibei region of Anhui province,we have studied the key cultivation technical measures such as natural resource allocation,stubble joint,variety type selection,planting methods,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fertilizer and water managements,pest and grass control,formed the annual high quality,high yield and high efficiency cultivation technique model after years of experiments. It will provide a technical support to increasing the large-scale rice and wheat production and ensuring food security in the region.
Key words: The Huaihe River and Huaibei region; Rice-wheat double cropping; Annual; Cultivation technique
沿淮-淮北地区不仅是安徽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和净调出区,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该地区光温水资源充足,农业自然资源条件优越,稻麦周年两熟种植是该地区粮食生产的主要种植制度之一[2]。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市场消费需求的转变,粮食生产已由过去的片面追求高产向优质丰产高效转变。稻麦两熟种植呈现多样化,典型的特例该地区粳糯稻具有非常明显的产业优势,种植面积越来越大[3-4];沿淮-淮北区域稻麦有粳糯稻-小麦和籼稻-小麦2种种植模式[5]。糯稻生长期长对后茬小麦播种造成的影响随之出现,加上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两熟种植季节间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丰产增效[5]。为了充分挖掘稻麦周年丰产潜力,促进水稻和小麦周年优质均衡生产,笔者以“粮丰工程”科研项目为平台,研究了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生产的光温水资源配置特征、季节间茬口衔接、品种类型选用、种植方式、群体要求、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关键栽培技术措施,优化集成沿淮-淮北地区稻麦周年优质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以期为区域稻麦周年大面积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1 光、温、水资源配置
通过对“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凤台、颍上、怀远等核心试验示范区多年稻麦周年高产数据分析,探明了沿淮-淮北地区稻麦两熟制主要种植模式周年丰产高效季节间的资源配置特征[5]。
粳糯稻-小麦:水稻季、小麦季生育期分别为160~168d、217~223d;水稻季、小麦季和周年所需辐射分别为2746、2917和5372MJ/m2,有效积温(小麦季当Tmean≥0℃时,水稻当Tmean≥10℃时,下同)分别为4118、2290和6008℃,降雨分别为715、316和1002mm。
籼稻-小麦:水稻季、小麦季生育期分别为153~160d、222~228d;水稻季、小麦季和周年所需辐射分别为2623、3015和5347MJ/m2,有效积温分别为3944、2443和5988℃,降雨分别为705、343和1011mm。
2 产量效益指标
周年丰产高效是在同一地块上,同一年度2季作物的产量比大面积增产10%、效益增收20%左右[6]。据此计算,沿淮-淮北地区粳糯稻-小麦模式周年丰产高效的产量指标应为16500~18000kg/hm2(水稻季9750~10500kg/hm2、小麥季6750~7500kg/hm2),周年效益指标为19567.5~25432.5元/hm2(水稻季14767.5~17242.5元/hm2、小麦季4800~8190元/hm2,不计土地租金等,下同)。
籼稻-小麦模式周年丰产高效的产量指标应为15750~18750kg/hm2(水稻季9000~10500kg/hm2、小麦季6750~8250kg/hm2),周年效益指标为17017.5~23782.5元/hm2(水稻季12217.5~14842.5元/hm2、小麦季4800~8940元/hm2)。
3 茬口衔接
沿淮-淮北地区温光资源均已满足小麦和水稻的高产需求,对稻-麦周年播栽期的要求相对较宽,季节间合理的茬口衔接是实现周年高产高效的关键[3]。
粳糯稻-小麦:粳糯稻成熟期较晚,茬口偏紧。水稻和小麦都要立足“抢收”、“抢种”,才能保证茬口的顺利衔接。粳糯稻种植的适宜播期为5月10—20日,力争早播,确保10月底至11月5日前收获完毕。小麦遵循早腾茬、早整地、早播种的原则,应在11月上旬前播种完毕。 籼稻-小麦:籼稻种植的适宜播期为5月15—25日,确保10月20日前收获完毕。小麦于10月15—30日播种。
4 品种选用
按照优质、丰产指标和茬口衔接的要求,水稻、小麦品种的选择应满足以下条件:(1)优质:水稻要抗病、耐低温,米质达到二级以上。小麦要选择抗逆、抗(赤霉)病、抗穗发芽的优质专用型品种。(2)生育期适中:水稻选择早熟中籼和中熟中粳,全生育期160d左右。小麦选择半冬性或弱春性品种,生育期215d左右,确保上下季茬口紧密衔接[7]。(3)产量潜力大:水稻品种产量潜力>10500kg/hm2,小麦产量潜力>8250kg/hm2。周年品种搭配选择中熟粳糯稻+半冬弱春小麦,早熟中籼稻+半冬性小麦。
5 播栽方式
水稻采用毯苗或钵苗机插2种方式,毯苗在5月15—25日播种,钵苗在5月10—20日播种。采用工厂化旱育壮秧,流水线匀播(漏播率<5%,均匀度>90%)、稀播(毯苗70~90g/盘(杂交稻)或90~120g/盘(常规稻),钵苗2~3粒/钵(杂交稻)或3~4粒/钵(常规稻);毯苗秧龄(20±2)d,钵苗秧龄(27±3)d时栽插。
小麦田收获后精细耕整地,秸秆粉碎(≤10cm)后均匀铺撒在田表,撒施速效氮肥(每100kg秸秆增施1kg尿素)或用秸秆腐熟剂30kg/hm2;旱耕水整(反旋灭茬后上水整田)或水耕水整(上水泡田,1次深旋耕埋茬,1次浅旋整田)后耙匀平整田面(高度差3cm以内),适度沉实2~3d后薄水封田待插[8]。
小麦根据土壤墒情和天气情况,选择条播种植方式或高畦降渍种植。
机条播:采用反旋灭茬后旋耕/耕翻、开沟,旋耕施肥机条播一体化作业,一次完成旋耕、开沟、播种、覆土、镇压等工序,行距20cm,播深2~3cm。播种后镇压保墒。
高畦降渍种植:水稻高茬收获,留茬≥50cm,采用高茬还田施肥开沟髙畦播种一体机作业,一次性完成旋耕、埋茬、施肥、做畦、播种等多道工序。播种后田间自然形成一条条高畦,畦面宽1.7~2m,高18~25cm,沟宽25cm,畦平面高于原地面2~3cm。播种深度1~3cm,田间沟系发达,具有较强的排水降渍能力[9-10]。
6 群体起点
6.1 水稻的适宜群体 栽插密度在21.0~22.5万穴/hm2为宜,每穴2~3株苗。栽插深度1.0~1.5cm,漏插率≤5%,伤秧率≤5%,相对均匀度>85%。毯苗机插行株距(23~25)cm×(10~13)cm,钵苗机插行株距:(27~33)cm×12cm。
6.2 小麦的适宜基本苗 10月中下旬播种,基本苗在225~300万/hm2;11月上中旬播种,基本苗在300~375万/hm2。若遇播期推迟、整地质量差、肥力水平较低则应加大播量。
7 肥水管理
7.1 水稻 基施水稻专用控失肥(N22-P2O513-K2O15)600~675(籼稻)或675~750(粳糯稻)kg/hm2,孕穗期(倒2.5叶期)追施氮钾(复合)肥(N23-K2O20)225~300kg/hm2。
7.2 小麦 基施小麦专用控失肥(N23-P2O515-K2O12)675~750kg/hm2,拔节孕穗期追施尿素150~225kg/hm2。水稻采取阶段性间歇精确定量灌溉模式,開挖丰产沟,预埋水位监测管,浅水栽插,薄水护苗,多次放水露田,降低秸秆还田危害,80%够苗烤田、中期间歇湿润灌溉,后期干湿交替,保根护叶防早衰;浅水(湿润)追肥等措施,加强水肥耦合,以水促肥。沿淮-淮北地区小麦全生育期雨水偏多,机条播田块播种后,田间开好“三沟”(畦沟、腰沟、田边沟),遇连阴雨或较强降水时,应及时清沟沥水降湿防渍。小麦返青拔节期如遇干旱,应结合施肥进行灌溉。
8 病虫草害防治
8.1 小麦 注重冬前化学除草,可用5%唑啉·炔草酯600mL+20%双氟·氟氯酯45g/hm2喷雾防治。冬前未能及时除草或草害较重的麦田,返青期及时进行化学除草。在小麦抽穗期,重点防治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和锈病等病害以及红蜘蛛、蚜虫和吸浆虫等;中后期重视“一喷四防(防病、防虫、防倒、防早衰)”,加强赤霉病的防治,精准防控,减少损失。
8.2 水稻 稻田杂草防控优先采用农业防控、生物防控,科学开展化学防控。化学防控以土壤封闭和芽前除草(3叶前)为主,根据草相选择性使用除草剂[11-13]。重点防控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优选农业防控(品种/健身栽培等)、理化诱控(性诱剂等)、生物防控(天敌/香根草等)以及物理控害技术(频振式杀虫灯/色板诱杀技术等)、生物农药制剂等绿色防控措施,结合总体开展化学防控。优先使用生物源农药和低毒安全高效控失农药,药械联用,提高用药效率。冠层病虫害推荐施用新型控失农药+无人机飞防小容量高浓度精准用药模式,中下部病虫草害推荐新型控失农药+担架式/自走式中大型大容量高压力农药喷施机械用药防控措施。
参考文献
[1]吴文革.安徽水稻及稻作技术[C].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水稻学组、中国作物学会水稻产业分会.安徽水稻与稻作技术论文汇编.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水稻学组、中国作物学会水稻产业分会:中国作物学会,2017:7-15.
[2]习敏,杜祥备,吴文革,等.稻麦两熟系统适期晚播对周年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J/OL].应用生态学报:1-9.https://doi.org/10.13287/j.1001-9332.202001.023.
[3]邵玉华.怀远县粳糯稻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J].农产品加工,2018(17):73-76.
[4]王永玖,孙善军,刘俭,等.沿淮地区粳糯稻-小麦周年轻简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J].安徽农学通报,2019,25(14):64-65.
[5]杜祥备,孔令聪,习敏,等.江淮区域稻麦两熟制周年资源分配、利用特征[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19,27(07):1078-1087.
[6]周正权,李育娟,王坚钢.太湖地区稻麦周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J].耕作与栽培,2015,205(4):49-51.
[7]陈培红,徐启来,王俊仁,等.江苏垦区稻麦两熟周年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9(11):271-274.
[8]王爱莉,孙敬东,刘云飞.秸秆全量还田下稻麦周年高产机械化栽培技术[J].中国稻米,2019,25(02):97-98.
[9]安礼,刘东,贺文畅,等.稻茬麦高畦降渍机械化种植技术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9,25(05):101-103.
[10]贺文畅,高尚勤,刘东,等.沿淮地区稻麦周年“双高”种植模式[J].耕作与栽培,2018(05):57-58.
[11]黄海萍,黄开忠.淮北地区麦稻周年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6:82.
[12]刘晓娜,娄丽娟,苏德林,等.机插水稻大田防除杂草稻及杂草药剂筛选试验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2019(04):136-137.
[13]李秋英,黄忠.机插水稻田间杂草综合防控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8(21):108,110.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