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香港是文化沙漠?

来源 :投资者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m01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 新年已过,我却仍然处于回顾之中。现把2011年我在香港观赏过的最值得回忆的音乐会和影片,略作交代,愿在此与读者共享。
  2011年我听的音乐会远超过其他表演艺术,除此之外,电影——特别是老电影,看得也很多。
  也许这两种兴趣是不合潮流的,然而几天前的下午,在库布里克(Kubrick) 咖啡店碰到三个年轻人,萍水相逢,竟然谈了三个小时,谈的全是老电影;且又交了一群“马勒仔”,每逢有马勒的音乐会必到,完后大家对乐曲和指挥品头论足,不亦乐乎,原来香港也有不少古典音乐和老电影迷,虽属小众,但吾道不孤。谁说香港是文化沙漠?
  
  灵魂飞上天
  
  2011年是马勒年(他逝世100周年纪念)。我本来就是一个马勒迷,所以最值得回忆的节目,是香港管弦乐团演奏我最心爱的马勒作品《大地之歌》(9月11至12日)。
  这一次演出,可说是完全到位,两位歌唱家把曲中情绪发挥得淋漓尽致,最后的“惜别”长达半个钟头,女中音米歇尔?德?扬(Michelle de Young)唱得令我感动万分。港乐总监迪华特(Edo de Waart)指挥的三场柴可夫斯基音乐会(6月底)虽然卖座,却没有新意,反而是他在艺术节献上的冷门节目:策姆林斯基(Zemlinsky)的《抒情交响乐》令我念念难忘,这首足可与《大地之歌》比美,而且歌词也来自东方:泰戈尔的爱情诗,然而据闻票房不佳。
  另一场令我念念不忘的马勒音乐会是马勒室内交响乐团演奏的《第四交响曲》。我并不太欣赏指挥丹尼尔?哈丁(Daniel Harding)的诠释,但乐队奏得实在出神入化,到了最后乐章,我的灵魂早已飞上天了!相较之下,后来访港的维也纳爱乐却不见得那么精彩或精致。名气大,票价贵,但并不能保证场场都有水准。可惜我未能到台北或北京去恭聆柏林爱乐演奏的马勒《第九交响曲》,据说甚为出色。
  令我获益更丰的当然是每年春天的香港艺术节,2011年的节目甚为精彩,乐迷们公认西西莉娅?巴托丽(Cecilia Bartoli)的两场演唱会(2月22日至24日)实在令人“叹为听止”,我在节目单上不觉写下不少英文(以备写乐评之用): captivating(迷人)、pure magic(富有魔力)、bellissima(美极了)! 除此之外,名指挥家里卡尔多?夏伊(Riccardo Chailly)领导的莱比锡布叶大厅乐团演奏的布鲁克纳《第八交响曲》,以雷霆万钧之势,一气呵成,此曲难得(在现场)几回闻,只有第一流的乐团才能胜任。
  香港的音乐节目之丰,不下于任何大都市,对我这个老乐迷而言,实在有福了。
  
  为老友站台
  
  2011年的香港电影乏善可陈,竞相制作大部头的武侠片,令人厌倦。香港特色尽失,只有继承警匪传统的《窃听风云》差强人意,因为剧本编得比较完整。
  老套的类型拍多了,也有山穷水尽之时,只有等待创新。许鞍华的得奖片《桃姐》尚未公演,我有幸看了试映,感觉不错。令我印象最深的反而是一部“不合时宜”的“纪录戏剧片”——《大同》,以康有为流浪瑞典为故事,展现了崭新视野,令我震撼。该片导演陈耀成是香港人,现居纽约,是一个另类的学者型艺术家。
  香港的纪录片无法和大陆相比,不料台湾异军突起,在11月中登陆香港,连演六部作家纪录片,总名叫《他们在岛屿写作》,我看了以王文兴为主角的《寻找背海的人》,并为老友站台。难得有如此敬重作家的电影,看得令我感动。在香港这个商业社会,恐怕文学无此福气!
  新出炉的好莱坞西片,也乏善可陈,过目即忘,只有两部影片使我回味无穷,但似乎都和老电影有关。伍迪?艾伦的新作《情迷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本身就是在怀旧,将海明威早年流浪巴黎的经验(在他的名作《流动的飨宴》有生动的描述)再现,却从伍迪的化身——也是一个美国作家的午夜奇遇带我们进入那一个早已失去“现代主义”的年代,让我也回到大学时代的《现代文学》杂志。为此片我特别写了一篇文章。
  另一部是《生命树》(The Tree of Life),乃鬼才导演特伦斯?马利克(Terrence Malick)十年磨一剑的新作,内中有长达十多分钟描写地球起源的段落,与故事内容不完全相关,但实在拍得好,不亚于斯坦利?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冒险记》。这两位导演都是好莱坞的异数,不管成绩如何,我是每片必看。《生命树》不见得是马利克的最佳作品,但依然与众不同。
  也许我依然还是电影导演“作家论”的忠实信徒,但好的通俗片照样喜欢。最近看了一部印度片《Three Idiots》(《作死不离三兄弟》),此片几乎包罗了印度通俗影片所有的元素,但内容严肃,主题正是多年来人文主义者最关心的问题:人生的意义是否真的在社会和家庭压力下变得唯利是图,不顾个人兴趣?求学目的何在?片中三个“傻瓜”其实不傻,导演更聪明,他绝对是一个人文主义者,但并没有故意反抗现实的规范和功利的价值系统,却能玩观众情绪于指掌之上,既插科打诨又言之有理,带出真正主题。此片应在各中学轮流公演,或可激励学生为自己的前途作打算。
  2011年春,香港电影节放映了不少难得看到的“大师级”影片,我只看了两部:《里斯本密语》(拉乌?卢易兹导演)和《都灵老马》(贝拉?塔尔导演),都是难得一见的“奇片”,也是当今一般导演拍不出来的诡异之作。前者像是葡萄牙的历史演义,又像“肥皂剧”,后者则不厌其烦地描述一个意大利农夫和他女儿最后七天人间地狱似的生活,沉闷不堪,却引人入胜!此类影片恐怕只能在影展中看到。住在香港也算有幸了,在别的城市——如北京和上海——大概无此福气。
  (作者系学者、作家、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
其他文献
新年伊始,关于龙的话题自然浮现。引发关注的首推深圳设计师陈绍华设计的龙年生肖票和“汉声”旧话重提的“为龙正音正名”运动。  中国大陆自1980年起发行第一轮生肖邮票,至今已有32年历史。但邮票设计本身引起如此大社会反响的,今年的龙票算是创下了一个纪录。不管你认为这枚邮票设计得好看还是丑陋,邮票上龙的形象是凶神恶煞、煞有介事还是神兽再现、盛世威龙,至少它已被视为2012年邮市的一大热点。“壬辰龙”一
期刊
股债双杀的市场环境里,招商基金旗下固定收益产品取得较佳业绩。为此,记者走进招商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对总经理助理兼固定收益投资部总监张国强及基金经理张婷做了面对面的采访。  “我们的目标是取得严格控制风险下的合理回报。”在采访中,张婷多次如此强调。  据张国强介绍,这是招商基金固定收益部的基本理念。事实上,这也是招商固定收益类产品今年取得较好业绩的原因。  对于2012年投资机会,张国强认为,虽然外围
期刊
新千年的第二个龙年正悄然而至。“是时候为龙正音正名了”,长居京城,来自台北的出版人、设计家、中国乡土文化遗产积极的抢救者黄永松如是说。  这位在传统民俗文化领域坚守了41年的老人对即将到来的龙年甚是期待。他说:“‘龙的传人’过龙年,十二年才轮一次,当然很兴奋。”黄永松对龙的起源、龙的发展演变史颇为熟悉,这源于30年前他在出版一本关于民族图腾文化的书时对龙所做的详尽了解。“如果按西方的说法,2012
期刊
信上帝者归上帝,信凯撒者归凯撒。  1月10日重庆啤酒公布的疫苗主要疗效指标与去年12月8日公布的结果并无二致,没有了疫苗故事,重庆啤酒继续价值回归之路。  治疗用乙型肝炎疫苗研究效果不佳,使得建立在疫苗概念上的重庆啤酒股价一路从去年11月25日最高时的83元/股下跌至今年1月11日的26元,跌幅达69%。投资者以血的代价换得惨痛教训,尤其是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  “大成基金已经抛得差不多了。”
期刊
本文所评述的20本学术思想类图书(原创10本,翻译10本。见左栏所列),是从大约15000本同类图书中选出的,读者投票(销售统计)权重约占55%,余者为其他因素——销售数据一样或接近者,万圣书园店的选择标准开始发挥作用。我们的标准是:1.与当下社会关切的主题关系紧密;2.主题具有开创意义;3.具有学科界标意义;4.译文质量较好,或修辞水准较高;5.版权页明确标明为当年图书,再版作品,修订幅度超过3
期刊
冬日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落在藏满无数惊喜的屋子里,横亘着年轮的老榆木桌上摆放着多年不见的北京传统风车,被唐卡、剪纸、《大过龙年》门神年画贴满墙壁的这间小屋就是《汉声》创办人之一黄永松的北京工作室。  临近春节,黄永松在即将远赴巴塞罗那参加中国年大型庙会之前接受了《投资者报》记者的采访,讲述了龙在他心目中的位置和意义。    《投资者报》:汉声出版《大过新年》系列书是怎么起的念?  黄永松:民间文化,
期刊
《投资者报》:自壬辰龙票在微博上发布设计图案后,网络持续热议,有赞有弹,褒贬不一,之前想到会有如此大的反应吗?  陈绍华:应该说有所预料,所以我在博文中会说“有些得意,有些忐忑”。    《投资者报》:第三轮生肖票你已经做了四枚,之前有猴、猪、牛,这次的反响是否最大?  陈绍华:关于龙票的争议,其实已经不是生肖票的问题,而是涉及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如何认识民族图腾甚至是国家形象的问题。    《投资
期刊
2012年的雪季如约而至。  越来越多的中国雪迷,开始加入滑雪的队伍。在他们眼中,滑雪,便是享受那雪板上任由风驰的时光。当空气凝滞于那一刻,山光树影跃然身后,升空降落,视觉也跟着飞翔起来,自己瞬间便被包裹在这个属于冰雪的世界里。  高山君便是这滑雪队伍中的一员,也是这种“雪”生活的坚定奉行者。对拥有20余年雪龄的他来说,滑雪是运动、是娱乐、是挑战,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寻找适合自己的滑雪胜地享受假期
期刊
继第四届广州三年展(下称“广三展”)“元问题——回到美术馆自身”启动展之后,项目展的大幕即将拉开。  2012,广三展迎来了主题年,5个项目展和1个主题展成为这场大戏的框架。其项目展于2012年至2013年间逐个推出,包括王林策划的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高岭策划的“第三自然:中国再造”等5个展览。  这正应验了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说的那句话,“第四届广州三年展是由一个展览、一个论坛拉开序幕,以国内国
期刊
“一年倒有半年雪”,这是一句流传多年的日本谚语。作为岛国的日本,很多地方从11月开始就雪花飞飘了,而真正的大雪要从12月延续到第二年2月底,下雪的日子要到4月或者5月初才能结束。  日本国家旅游局驻京理事高柳允人,是个土生土长的北海道人。小时候,他随着学校里的滑雪课,逐渐认识、接触着滑雪这项运动。自从1911年滑雪运动传入日本,在60多年间,这项更为贴近于自然的运动项目已经转换成为日本民众最为喜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