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上有些地方,你只能在抵达时才会感觉到时光在为其凝固。在离开西班牙南部的岛屿,启程往马德里的飞机上,我重读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书中写道:“博物馆里最好的一点是,一切东西总呆在原来的地方不动。谁也不挪移一下位置。你哪怕去十万次,那个爱斯基摩人依旧刚捉到那两条鱼;那些鸟依旧在往南方飞;鹿依旧在水洞边喝水,它们的角依旧那么美丽,它们的腿依旧那么又细又好看;还有那个裸露着乳房的印第安女人依旧在织同一条毯子。这里所有一切都不会改变。唯一改变的只是你自己。”这仿佛为我的马德里博物馆之旅,开启了一个具有哲学意味的引言。
抵达马德里是晚上时间,安顿一切以后,走入夜色中,一轮朦胧的明月夹在风格多样的欧式建筑中时隐时现,属于夜的凉气缓慢地浸透全身,商店的百叶窗纷纷拉下,劈啪作响。我步行进入马约尔广场,这座被写入西方建筑史的著名广场,心中莫名升起一种奇异的兴奋。周边的商店已经打烊了,但广场上依然生机无限,可见西班牙人的性格。餐馆依然开放,桌椅围绕着餐馆整齐有序地摆放,人们坐在广场上高谈阔论。
整个广场呈方形,横向128米,纵向94米,由4层高的建筑围成,建筑物均带有大气的高大石柱廊,从头到尾笼罩着厚重的庄严。耸立在广场中央骑着马的青铜雕像——菲利普三世向世人展示着昔日威权,一瞬之间,我们似乎走入了昔日历史,看到他正在下令修建马约尔广场,一片叱咤。
普拉多博物馆
有些城市的艺术气息可谓尽职尽责,作为西班牙黄金时代产物的马德里就是这样个城市。从马德里火车站沿着普拉多大道,你不仅可以看到路上街头表演艺术和经典人物雕塑,还可以看到普拉多博物馆、索菲亚王后国家艺术博物馆、以及提森一博内米撒艺术博物馆。
普拉多博物馆始于哈布斯堡王朝与波旁王朝的皇室藏品,最早仅用作收藏皇家艺术品。普拉多博物馆有超过100间展室,现收藏作品总数超过27000件,绘画作品大约为8600件,除大量绘画作品,馆藏还有雕刻、素描、家具、钱币、徽章、从壁毯到彩色镶嵌玻璃窗的各种装饰艺术品以及稀世的珠宝等。
作为馆藏极为丰富的博物馆,普拉多有其历史和地理优势,因此在这里可以找到西班牙艺术史上最好的作品。如埃尔格列柯(日Geco)、委拉斯开兹(DiegoVelazque)、戈雅(Francisco José de Coya)的作品,同时馆藏有大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作品,比如:意大利威尼斯画派提香、德国巴洛克派鲁本斯、荷兰超现实主义画家耶罗尼米斯博斯等等。总之所有家喻户晓的画家的作品,你都可以在此一窥,藏品量之大,让你在其中不吃不喝看上一天,都未必能走完。
委拉斯凯兹(Diego VdaZque)与哈布斯堡王朝
要说画家委拉斯凯兹,就必须提到作为西班牙历史乃至欧洲历史上重要的个王朝,哈布斯堡王朝。哈布斯堡王朝的国王菲利普四世,可谓当时哈布斯堡王朝的枚棋子,他名为国王,但是软弱、昏庸又无能。他在位时王朝的实质掌权基本都在他的宠臣奥利瓦雷斯伯公爵手上。权力可以促进艺术,艺术也加强权力,所有的哈布斯堡国王,对艺术都有着狂热爱好,也正因此,委拉斯凯兹在宫廷中才有了席之地。
出生于西班牙南部塞尔维亚的委拉斯凯兹,于菲利普四世时期前往马德里,准备凭借自己的绘画才能闯一闯。经人介绍辗转终于得到菲利普四世的赏识,成为宫廷御用画家。据传在委拉斯凯兹为菲利普四世画过张肖像画以后,国王宣布从此只由委拉斯凯兹为自己画画,并把他请入宫中相伴左右,两人因此建立了长达一生的似家人似朋友的关系。
普拉多博物馆委拉斯凯兹的画主要围绕宫廷人物,其中有侏儒、小丑、傻瓜的题材,但是反复出现的主要是哈布斯堡王朝菲利普四世统治时期人物。在普拉多博物馆看展的下午,我曾徘徊在委拉斯凯兹所绘画的菲利普四世的肖像画前,国王的第
幅肖像画和最后一幅时间跨度长达三十多年。这位大画家遇到国王的时候,国王才20岁左右,而他和国王的死亡不过相差两三年,可见委拉斯凯兹在宫中是深入君心。这大概就解释通了为何委拉斯凯兹的画作题材不够广泛。
纵观委拉斯凯兹所有菲利普四世时期的画作,你会发现国王的眼睛和嘴巴最令人触目,他的下嘴唇突兀地向前凸起。我之所以提到这个,是因为这就是西方王朝上历史有名的——哈布斯堡唇。哈布斯堡王朝的家族为巩固其在欧洲的地位,因此反复近亲结婚,历史上菲利普四世就娶了他的侄女,这样长期的乱伦导致家族缺陷严重,因此所有的哈布斯堡王朝子孙都有突出的下嘴唇,金鱼眼。最为严重的是菲利普四世的近亲儿子——卡洛斯二世,他有严重智障和癫痫,他的下颚由于过于巨大而使他无法正常咀嚼咽食,这被称为哈布斯堡家族的家族症。他的舌头也因过大使他讲话无人能听懂,天生跛足,让他到10岁才开始走路。这大概就是为何在委拉斯凯兹晚期的画中,国王的表情总是带着阴郁和不属于王者的矜持,仿佛是受够了哈布斯堡人近亲结合带来的疾病折磨,而他眼中如既往的冷漠,似乎对哈布斯堡王朝走向衰落已了然于心,只是无能为力。
《宫娥》是委拉斯凯兹最有名的画,在普拉多博物馆这幅画前面总是挤满了人。我曾在画册看过此画,现在真正在这幅画面前,还是被画中人物结构震惊了。画中人物分为委拉斯凯兹本人,他衣服上的十字架原本没有是后来被狂热天主教徒画上去的。画家正在画画,他的画架背对我们,我们永远也不知道他正在画什么,唯一可能猜测的就是他在画国王和王后,因为画中他背后中央的镜子里反射出来的人物,正是菲利普四世国王和王后。其次画中的人物有小公主、侍女以及侏儒还有狗以及画后方的侍卫。他们的眼神都看着观画者的方向,虚虚实实的人物结构,三个世界——观画者,被画者,以及画中人。除去技法,我想这幅画的多重世界的双重性,大概就是为何《宫娥》被称为西方绘画史上最重要的幅画。也解释了为何委拉斯凯兹,可以让后世的戈雅、莫奈、毕加索等纷纷前往马德里观摩他的画。也难怪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在他的作品《词与物》中用大量的章节,以结构主义理论去解析这幅画。他写道:“委拉斯凯兹的这幅画中存在着种再现,仿佛是对古典再现的再现,以及它向我们展开的空间的定义。”并称委拉斯凯兹的《宫娥》是“绘画中的神学”。 西班牙画家安东拉斐尔门斯曾说“委拉斯凯兹画的不是事实本身,而是事实本身看起来的样子”。的确,画是静止的,而画中人物也是不说话的。现实,幻觉相互交错,而真相隐藏其中,但历史就像黑白的棋盘,胜负无论谁家,都已成一场定局。埃尔·格列柯(El Greco)和古城托雷多
普拉多博物馆中,埃尔格列柯的画前也是人潮群涌。其中尤其是那幅以黑色为背景的男子肖像画——《骑士像》。画中男子瘦硬的身体笔直,又冷漠又高傲的眼神,诡异地举着奇怪的手势,透出的不安,让人忍不住屏住呼吸。
埃尔格列柯生前就住在托雷多,马德里和托雷多相距半小时车程。我决定前往的主要原因,是古城托雷多曾经是西班牙历史上一直以来的首都。其次,埃尔格列柯生前在托雷多创作的大量壁画,现仅存托雷多。众所周知,埃尔格列柯是15世纪广为人知的画家,他的名字单刀直入地交代了他的身世,一位希腊人。出生克里特岛的他,有个冗长的原名:多米尼克斯希奥托科普罗斯,这个名字读起来真是令人呼吸困难。传言,师从提香的埃尔格列柯早年学生时代都在意大利,但没有人知道他为何后来定居托雷多。也许是因为早年辗转威尼斯和罗马等多个城市学习和绘画,长期的饮食无规律,颠沛流离,使他求生活安定?抑或是他在意大利年轻时的口出狂言,惹了太多的风云,导致意大利当时社会对他的不满?无从知晓。总之,他三十六岁之后,移居西班牙古城托雷多,由于他绘画技巧高超,很快成为了托雷多最有名望的画家,后来再也没有离开托雷多,直至死去。托雷多的确是个美丽的古城,夕阳西下,我曾被托雷多的美所震撼,不谈它历史上的地位和作为首都的故事。古老的托雷多建筑盘旋在山顶,与山脉簇拥而立,山脚下河水淙淙,蜿蜒顺流而下像条白色的丝带。我想,或许画家之所以移居托雷多,有可能是被托雷多小城古老的魅力和大街小巷那种历史的沉静美所牵引。这,当然是后话了。
埃尔格列柯天赋异禀,画风别具格,受到托雷多名门望族的赏识,得到当时天主教会的委托,在托雷多创作了大量的画作。作为15世纪最有个人风格的画家,是毋庸置疑的,更有人曾言他之所以有在当时不受皇室的宠爱,是因他的画过于超前。我个人偏喜他的画,早年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看他的自画像《个老人的肖像》和《传道者圣约翰的幻视》,很困惑他这种又硬朗又脆弱的人物肖像画在阴冷的色彩中透着嘲弄,是经过怎么样的人生寒秋才形成的?可惜他私人生活资料留世不多,只好作罢。
《奥尔加斯伯爵的葬礼》是埃尔格列柯于1558-1588年期间为托雷多个名绅所作,现存于托雷多圣托梅教堂。这是幅典型的烙有埃尔格列柯风格的画作,夸张的造型、诡异的颜色、修长的人物、复杂的结构加上对光线的巧妙运用,使整幅画风几个世界:画的下方是人间。人间正在发生一场葬礼,前来出殡的人物,一个个表情又惊讶又严肃,他们都是埃尔格列柯画中人物才有的打扮,穿黑衣带有白色的领口,透着贵族神秘庄严感。而画的上方则是天堂,颜色用得华丽不失幽雅,充满了浓郁的神圣感。圣母和天使等人物等待在画的顶端,已经准备好迎接死者升空的灵魂,将其带往天堂。
可惜埃尔格列柯生前并未受到社会的关注,也因其性格的直率,饱受冷落。一直到20世纪,他的作品才被人关注和研究,其中立体主义画家毕加索更是画有多幅作品向他致敬。西班牙画家、美术教育家帕切科在《论绘画》中说道:“我们不能把埃尔格列柯从大画家的名单上勾掉。对于他的艺术表现手法我们姑且不论,但就其作品的生动性和说服力来说,他可以和世界上最杰出的大画家们的作品相媲美。”
戈雅(Francisco José de Goya)以及他风格多变的画作
普拉多博物馆有很多戈雅的藏画,最受关注的有《卡洛斯四世的家》、《穿衣的马哈》和《裸体的马哈》以及《1808年5月2日》和《1808年5月3日》。作为当时西班牙的宫廷画家,《卡洛斯四世的
家》这幅画自然是受国王卡洛斯四世所托而作。画作上除去卡洛斯四世家的人物,我们可以看到戈雅站在暗黑背景里。个人认为此画是受了委拉斯凯兹《宫娥》的影响。站在背景中画架前露出上半身的戈雅,与《宫娥》中站在画架前作画的委拉斯凯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委拉斯凯兹笔下的王室经过多多少少的修饰美化,而戈雅画笔下的王室,除了宫廷服饰打扮以外,毫不修饰地展示皇室成员的平民化。国王挺着大肚子嘴脸扭曲,王后嘴脸不协调的搭配堪称丑陋。后世有人对此画的评价是“杂货店老板的家”。
《穿衣的马哈》和《裸体的马哈》是一对姐妹,但画的却是同个人,传言她是当时西班牙最有魅力的女人,也就是戈雅的绯闻情人阿尔巴女公爵夫人。这里有个故事,戈雅当初创作此画的时候,首先画的是《裸体的马哈》。但由于社会舆论,戈雅差点惹上杀身之祸,为解除危机保全性命随后画了《穿衣的马哈》公之于世。从绘画技法上来说《穿衣的马哈》用色更为巧妙,白色丝质披在女子马哈的身上几近透明,腰间的鲜艳颜色极为刺眼,暗喻束缚,整幅画若有若无透着画者对当前舆论的反抗。个人喜好《裸体的马哈》,觉得画中的马哈更具蛊惑力,不着衣的肌肤使画面洋溢着自然和谐的气息,没有《穿衣的马哈》中那种紧张束缚感,透着解放的自由。
天才总是伴随着身体的缺陷,戈雅晚年的失聪,迫使这位绘画天才与外界的声音完全隔断。因祸得福,这使戈雅的画作去伪存真地开始追求事物本质,更敏锐地洞悉社会以及自我的内心世界。戈雅后期作品抛去了陈旧的洛可可风格,可以在普拉多博物馆参见他晚年创作的一系列黑暗画。《农神吞噬其子》这幅画,堪为戈雅黑暗画的典范。当你与幅画面对面,并为之触动的时候,你会很难离开这幅画,也许因为这个原因,画中那些被包裹在暗色调里的压抑,至今让我无法释怀。传言,戈雅的黑色时期系列画,因画风诡异,触目惊心的暗色调令人胆战。该系列画突破古典宗教题材,对当前宗教提出高度挑战,充满了对社会的批判,而其画中夸张的暴力和隐忍的血腥,仿佛在尖锐地指责社会上道德的沦陷,侵略者在战争中的暴行。因此,该系列画在很长时间内不见天日,长期被藏于戈雅的私人住所。
戈雅生的绘画风格多变,敢于冲破当时社会对题材的束缚,他多方面的挑战,使他给后世留下了许多影响巨大的佳作。西方美术史称他的画是“欧洲近代绘画史的开端”。
抵达马德里是晚上时间,安顿一切以后,走入夜色中,一轮朦胧的明月夹在风格多样的欧式建筑中时隐时现,属于夜的凉气缓慢地浸透全身,商店的百叶窗纷纷拉下,劈啪作响。我步行进入马约尔广场,这座被写入西方建筑史的著名广场,心中莫名升起一种奇异的兴奋。周边的商店已经打烊了,但广场上依然生机无限,可见西班牙人的性格。餐馆依然开放,桌椅围绕着餐馆整齐有序地摆放,人们坐在广场上高谈阔论。
整个广场呈方形,横向128米,纵向94米,由4层高的建筑围成,建筑物均带有大气的高大石柱廊,从头到尾笼罩着厚重的庄严。耸立在广场中央骑着马的青铜雕像——菲利普三世向世人展示着昔日威权,一瞬之间,我们似乎走入了昔日历史,看到他正在下令修建马约尔广场,一片叱咤。
普拉多博物馆
有些城市的艺术气息可谓尽职尽责,作为西班牙黄金时代产物的马德里就是这样个城市。从马德里火车站沿着普拉多大道,你不仅可以看到路上街头表演艺术和经典人物雕塑,还可以看到普拉多博物馆、索菲亚王后国家艺术博物馆、以及提森一博内米撒艺术博物馆。
普拉多博物馆始于哈布斯堡王朝与波旁王朝的皇室藏品,最早仅用作收藏皇家艺术品。普拉多博物馆有超过100间展室,现收藏作品总数超过27000件,绘画作品大约为8600件,除大量绘画作品,馆藏还有雕刻、素描、家具、钱币、徽章、从壁毯到彩色镶嵌玻璃窗的各种装饰艺术品以及稀世的珠宝等。
作为馆藏极为丰富的博物馆,普拉多有其历史和地理优势,因此在这里可以找到西班牙艺术史上最好的作品。如埃尔格列柯(日Geco)、委拉斯开兹(DiegoVelazque)、戈雅(Francisco José de Coya)的作品,同时馆藏有大量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作品,比如:意大利威尼斯画派提香、德国巴洛克派鲁本斯、荷兰超现实主义画家耶罗尼米斯博斯等等。总之所有家喻户晓的画家的作品,你都可以在此一窥,藏品量之大,让你在其中不吃不喝看上一天,都未必能走完。
委拉斯凯兹(Diego VdaZque)与哈布斯堡王朝
要说画家委拉斯凯兹,就必须提到作为西班牙历史乃至欧洲历史上重要的个王朝,哈布斯堡王朝。哈布斯堡王朝的国王菲利普四世,可谓当时哈布斯堡王朝的枚棋子,他名为国王,但是软弱、昏庸又无能。他在位时王朝的实质掌权基本都在他的宠臣奥利瓦雷斯伯公爵手上。权力可以促进艺术,艺术也加强权力,所有的哈布斯堡国王,对艺术都有着狂热爱好,也正因此,委拉斯凯兹在宫廷中才有了席之地。
出生于西班牙南部塞尔维亚的委拉斯凯兹,于菲利普四世时期前往马德里,准备凭借自己的绘画才能闯一闯。经人介绍辗转终于得到菲利普四世的赏识,成为宫廷御用画家。据传在委拉斯凯兹为菲利普四世画过张肖像画以后,国王宣布从此只由委拉斯凯兹为自己画画,并把他请入宫中相伴左右,两人因此建立了长达一生的似家人似朋友的关系。
普拉多博物馆委拉斯凯兹的画主要围绕宫廷人物,其中有侏儒、小丑、傻瓜的题材,但是反复出现的主要是哈布斯堡王朝菲利普四世统治时期人物。在普拉多博物馆看展的下午,我曾徘徊在委拉斯凯兹所绘画的菲利普四世的肖像画前,国王的第
幅肖像画和最后一幅时间跨度长达三十多年。这位大画家遇到国王的时候,国王才20岁左右,而他和国王的死亡不过相差两三年,可见委拉斯凯兹在宫中是深入君心。这大概就解释通了为何委拉斯凯兹的画作题材不够广泛。
纵观委拉斯凯兹所有菲利普四世时期的画作,你会发现国王的眼睛和嘴巴最令人触目,他的下嘴唇突兀地向前凸起。我之所以提到这个,是因为这就是西方王朝上历史有名的——哈布斯堡唇。哈布斯堡王朝的家族为巩固其在欧洲的地位,因此反复近亲结婚,历史上菲利普四世就娶了他的侄女,这样长期的乱伦导致家族缺陷严重,因此所有的哈布斯堡王朝子孙都有突出的下嘴唇,金鱼眼。最为严重的是菲利普四世的近亲儿子——卡洛斯二世,他有严重智障和癫痫,他的下颚由于过于巨大而使他无法正常咀嚼咽食,这被称为哈布斯堡家族的家族症。他的舌头也因过大使他讲话无人能听懂,天生跛足,让他到10岁才开始走路。这大概就是为何在委拉斯凯兹晚期的画中,国王的表情总是带着阴郁和不属于王者的矜持,仿佛是受够了哈布斯堡人近亲结合带来的疾病折磨,而他眼中如既往的冷漠,似乎对哈布斯堡王朝走向衰落已了然于心,只是无能为力。
《宫娥》是委拉斯凯兹最有名的画,在普拉多博物馆这幅画前面总是挤满了人。我曾在画册看过此画,现在真正在这幅画面前,还是被画中人物结构震惊了。画中人物分为委拉斯凯兹本人,他衣服上的十字架原本没有是后来被狂热天主教徒画上去的。画家正在画画,他的画架背对我们,我们永远也不知道他正在画什么,唯一可能猜测的就是他在画国王和王后,因为画中他背后中央的镜子里反射出来的人物,正是菲利普四世国王和王后。其次画中的人物有小公主、侍女以及侏儒还有狗以及画后方的侍卫。他们的眼神都看着观画者的方向,虚虚实实的人物结构,三个世界——观画者,被画者,以及画中人。除去技法,我想这幅画的多重世界的双重性,大概就是为何《宫娥》被称为西方绘画史上最重要的幅画。也解释了为何委拉斯凯兹,可以让后世的戈雅、莫奈、毕加索等纷纷前往马德里观摩他的画。也难怪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在他的作品《词与物》中用大量的章节,以结构主义理论去解析这幅画。他写道:“委拉斯凯兹的这幅画中存在着种再现,仿佛是对古典再现的再现,以及它向我们展开的空间的定义。”并称委拉斯凯兹的《宫娥》是“绘画中的神学”。 西班牙画家安东拉斐尔门斯曾说“委拉斯凯兹画的不是事实本身,而是事实本身看起来的样子”。的确,画是静止的,而画中人物也是不说话的。现实,幻觉相互交错,而真相隐藏其中,但历史就像黑白的棋盘,胜负无论谁家,都已成一场定局。埃尔·格列柯(El Greco)和古城托雷多
普拉多博物馆中,埃尔格列柯的画前也是人潮群涌。其中尤其是那幅以黑色为背景的男子肖像画——《骑士像》。画中男子瘦硬的身体笔直,又冷漠又高傲的眼神,诡异地举着奇怪的手势,透出的不安,让人忍不住屏住呼吸。
埃尔格列柯生前就住在托雷多,马德里和托雷多相距半小时车程。我决定前往的主要原因,是古城托雷多曾经是西班牙历史上一直以来的首都。其次,埃尔格列柯生前在托雷多创作的大量壁画,现仅存托雷多。众所周知,埃尔格列柯是15世纪广为人知的画家,他的名字单刀直入地交代了他的身世,一位希腊人。出生克里特岛的他,有个冗长的原名:多米尼克斯希奥托科普罗斯,这个名字读起来真是令人呼吸困难。传言,师从提香的埃尔格列柯早年学生时代都在意大利,但没有人知道他为何后来定居托雷多。也许是因为早年辗转威尼斯和罗马等多个城市学习和绘画,长期的饮食无规律,颠沛流离,使他求生活安定?抑或是他在意大利年轻时的口出狂言,惹了太多的风云,导致意大利当时社会对他的不满?无从知晓。总之,他三十六岁之后,移居西班牙古城托雷多,由于他绘画技巧高超,很快成为了托雷多最有名望的画家,后来再也没有离开托雷多,直至死去。托雷多的确是个美丽的古城,夕阳西下,我曾被托雷多的美所震撼,不谈它历史上的地位和作为首都的故事。古老的托雷多建筑盘旋在山顶,与山脉簇拥而立,山脚下河水淙淙,蜿蜒顺流而下像条白色的丝带。我想,或许画家之所以移居托雷多,有可能是被托雷多小城古老的魅力和大街小巷那种历史的沉静美所牵引。这,当然是后话了。
埃尔格列柯天赋异禀,画风别具格,受到托雷多名门望族的赏识,得到当时天主教会的委托,在托雷多创作了大量的画作。作为15世纪最有个人风格的画家,是毋庸置疑的,更有人曾言他之所以有在当时不受皇室的宠爱,是因他的画过于超前。我个人偏喜他的画,早年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看他的自画像《个老人的肖像》和《传道者圣约翰的幻视》,很困惑他这种又硬朗又脆弱的人物肖像画在阴冷的色彩中透着嘲弄,是经过怎么样的人生寒秋才形成的?可惜他私人生活资料留世不多,只好作罢。
《奥尔加斯伯爵的葬礼》是埃尔格列柯于1558-1588年期间为托雷多个名绅所作,现存于托雷多圣托梅教堂。这是幅典型的烙有埃尔格列柯风格的画作,夸张的造型、诡异的颜色、修长的人物、复杂的结构加上对光线的巧妙运用,使整幅画风几个世界:画的下方是人间。人间正在发生一场葬礼,前来出殡的人物,一个个表情又惊讶又严肃,他们都是埃尔格列柯画中人物才有的打扮,穿黑衣带有白色的领口,透着贵族神秘庄严感。而画的上方则是天堂,颜色用得华丽不失幽雅,充满了浓郁的神圣感。圣母和天使等人物等待在画的顶端,已经准备好迎接死者升空的灵魂,将其带往天堂。
可惜埃尔格列柯生前并未受到社会的关注,也因其性格的直率,饱受冷落。一直到20世纪,他的作品才被人关注和研究,其中立体主义画家毕加索更是画有多幅作品向他致敬。西班牙画家、美术教育家帕切科在《论绘画》中说道:“我们不能把埃尔格列柯从大画家的名单上勾掉。对于他的艺术表现手法我们姑且不论,但就其作品的生动性和说服力来说,他可以和世界上最杰出的大画家们的作品相媲美。”
戈雅(Francisco José de Goya)以及他风格多变的画作
普拉多博物馆有很多戈雅的藏画,最受关注的有《卡洛斯四世的家》、《穿衣的马哈》和《裸体的马哈》以及《1808年5月2日》和《1808年5月3日》。作为当时西班牙的宫廷画家,《卡洛斯四世的
家》这幅画自然是受国王卡洛斯四世所托而作。画作上除去卡洛斯四世家的人物,我们可以看到戈雅站在暗黑背景里。个人认为此画是受了委拉斯凯兹《宫娥》的影响。站在背景中画架前露出上半身的戈雅,与《宫娥》中站在画架前作画的委拉斯凯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委拉斯凯兹笔下的王室经过多多少少的修饰美化,而戈雅画笔下的王室,除了宫廷服饰打扮以外,毫不修饰地展示皇室成员的平民化。国王挺着大肚子嘴脸扭曲,王后嘴脸不协调的搭配堪称丑陋。后世有人对此画的评价是“杂货店老板的家”。
《穿衣的马哈》和《裸体的马哈》是一对姐妹,但画的却是同个人,传言她是当时西班牙最有魅力的女人,也就是戈雅的绯闻情人阿尔巴女公爵夫人。这里有个故事,戈雅当初创作此画的时候,首先画的是《裸体的马哈》。但由于社会舆论,戈雅差点惹上杀身之祸,为解除危机保全性命随后画了《穿衣的马哈》公之于世。从绘画技法上来说《穿衣的马哈》用色更为巧妙,白色丝质披在女子马哈的身上几近透明,腰间的鲜艳颜色极为刺眼,暗喻束缚,整幅画若有若无透着画者对当前舆论的反抗。个人喜好《裸体的马哈》,觉得画中的马哈更具蛊惑力,不着衣的肌肤使画面洋溢着自然和谐的气息,没有《穿衣的马哈》中那种紧张束缚感,透着解放的自由。
天才总是伴随着身体的缺陷,戈雅晚年的失聪,迫使这位绘画天才与外界的声音完全隔断。因祸得福,这使戈雅的画作去伪存真地开始追求事物本质,更敏锐地洞悉社会以及自我的内心世界。戈雅后期作品抛去了陈旧的洛可可风格,可以在普拉多博物馆参见他晚年创作的一系列黑暗画。《农神吞噬其子》这幅画,堪为戈雅黑暗画的典范。当你与幅画面对面,并为之触动的时候,你会很难离开这幅画,也许因为这个原因,画中那些被包裹在暗色调里的压抑,至今让我无法释怀。传言,戈雅的黑色时期系列画,因画风诡异,触目惊心的暗色调令人胆战。该系列画突破古典宗教题材,对当前宗教提出高度挑战,充满了对社会的批判,而其画中夸张的暴力和隐忍的血腥,仿佛在尖锐地指责社会上道德的沦陷,侵略者在战争中的暴行。因此,该系列画在很长时间内不见天日,长期被藏于戈雅的私人住所。
戈雅生的绘画风格多变,敢于冲破当时社会对题材的束缚,他多方面的挑战,使他给后世留下了许多影响巨大的佳作。西方美术史称他的画是“欧洲近代绘画史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