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政治主观题应善用时政语言

来源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GFFFA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学科的一大特点是与时俱进、紧密联系社会热点与现实。而每年的高考政治试题也同样以人们广泛关注的社会热点为切人点进行考查。根据形势的发展,每年国家都会出台一些新的方针、政策,提出一些新的时政语言,这些语言一般也会成为该年社会的流行语,如近几年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荣辱观”、“和谐社会”、“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等词的使用率就相当高。但一本高中政治教材编好后,更新周期一般为三至四年,难以把这些新的时政语言及时吸收进来,现有教材与我们日新月异发展的时代相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在复习备考中掌握一定的时政语言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一、近两年高考时政语言的变化特征
  
  在回答以时政热点为背景的主观题时,只用课本的有关原理结合材料作答不能算完美,往往还需补充这一年里流行的时政语言,才能拿高分或满分,即政治主观题的解答语言一般为:“课本原理 材料语言 时政语言”。下面以2007、2008年各地高考文科综合和政治单科试卷中的一些试题为例进行说明。
  上表显示:2007年高考在时政语言的使用上只限于关键词语,且并不一定能构成有效得分点;而2008年全国高考大部分试卷答案中的时政语言不仅仅是以词语更是以句子甚至段落的形式出现,且往往是有效得分点。这种变化给广大一线师生备考增添了一定的难度,但作为一份高质量的高考答卷,客观上也要求答题者善于使用时政语言,这样既使答题避免简单的就事论事、具有一定的高度和深度,同时也使答题具备鲜明的政治学科特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作为一线师生,要时刻关注社会热点,学会收集、整理、使用国家政策中的最新时政语言。
  
  二、建立时政语言库
  
  1 经济常识方面
  一是以每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及该年度党的中央全会、两会提出的新观点为主要来源。如:2008年11月提出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出现大的起落,是促进科学发展的首要目标”、“扩大投资规模与优化结构并重,以投资带消费、以消费促增长”,再如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对三农问题的大量新提法。
  二是以平时模拟考试中反复出现的时政语言为重要来源。如:科学发展观、新农村建设、新型工业化道路、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等。
  三是要对重大热点问题的政策性语言进行系统整理。如2008年高考多份试卷都系统考查了对粮食问题的措施。
  
  2 政治常识方面
  一是以十七大中提出的有关民主政治建设的观点为主要来源。如:“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由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大部制改革的核心思想”、“外交新理念”等。
  二是以改革开放等重大热点问题为背景整理时政语言。如“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等。
  
  3 哲学常识方面
  一般在哲学常识领域时政语言的运用不是很多,而且也不构成有效得分点。但对时政语言的哲学性解读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国家软实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这些也构成了当前命题很好的切入点。
  最后,在进行分板块建立语言库的同时,还注意一些通用语言,如“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
  
  三、时政语言的适用条件
  
  1 注意时政语言的适用时间
  考生应注意时政语言在时间上的适用性,上面提及的多数属于历久弥新型,这些语言一经产生,就会长期起作用,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而有的则属于昙花一现型,时效性很强,在当年很流行,但很快被更新的名词所取代,比如“人才强国战略”在2004年高考中很受重视,但现在就较少被提及了,取代它的是另一词汇——“创新型国家”,这一名词外延更广,已包含“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等时政语言。
  每年都会产生一些新的时政语言,作为考生可能只需要准备当年或近两年的时政语言,但作为长年备考的教师则需要不断将新出现的时政语言纳入时政语言库中,剔除过时的内容。
  
  2 注意时政语言适用背景
  考生平时应研究每个时政名词的适用条件,答题时不能张冠李戴,生搬硬套。例如“依法治国战略”这一名词与“法”有关,背景材料中一般要出现法律、法规,或出现立法、执法、司法机关等。再如“社会公平”则不仅仅是指经济领域内的分配公平原则,而且还包含更广阔的政治公平,如“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平等享有民主权利等。
  
  3 注意时政语言在答题中的位置
  一般而言,时政语言不应放段首。时政语言无论是从解决某个问题的意义还是措施层面,都应该放在课本基本原理之后。因此,在复习备考中切勿本末倒置,投身于茫茫“时政热点”之中,而忽略了对课本基础理论的熟练掌握,那将会得不偿失。
  
  四、实战演练
  
  阅读上图(含注),从经济常识角度分析我国取得上述成就的原因。(11分)
  2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构成了我国30年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背景,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制度结构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运用矛盾的知识,分析说明我国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的改革如何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10分)
  
  参考答案:
  
  1 坚持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分)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3分)建立并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3分)
  2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3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在不断解决基本矛盾过程中实现的。(2分)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促进了生产关系进一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2分)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促使上层建筑进一步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进而推进了我国政治和社会的全面发展。(2分)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完善,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注入了新的活力。(1分)
其他文献
薏苡(Coix)作为我国最早栽培的作物品种,这一事实可从许多证据得到证考;甲骨文作为最早记载人类活动的文字之一,不仅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也最早记载了作物产量株的构成.文
我們所学的历史知识庞杂且零碎,要想在高三紧张的复习中高效掌握之并非易事。而以图示、口诀结合复习相关内容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中国古代史内容非常琐碎,且离我们的现代生活十分久远,复习相关知识时更加困难。所以我们必须想办法建立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形成形象的知识网络,便可化难为易,轻松掌握。    要知道,中国古代史知识再烦琐,也无非包括各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交往五个方面的内容
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汞、铅扣铬单一污染胁迫下对绿豆的一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汞、铅扣铬单一污染胁迫的处理条件下,对所测定绿豆的
以需氮量较大及常用生食的茎叶类蔬菜莴笋与番茄作供试作物,以普通尿素为对照,使用山西农业大学应用脲酶抑制剂生产长效尿素课题组加工的长效尿素三号肥料,应用瓦氏盆钵及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