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占据了高考的半壁江山,情境类作文则是高考作文命题中的主流。重“理”轻“情”,重“文”轻“境”,重“计划”轻“故事”,既是教师在习作教学时易陷入的误区,也是学生在进行习作实践时易犯的错误。以下,文本意在结合教学实践,从兼顾理论与情感、文字与情境、计划与故事以及形式与真实以上这四个维度来探索如何实施高中语文情景类习作指导教学,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境作文;习作指导
情景作文,就是根据具体场合的情形或某种景象或某种境地,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样式。这种作文形式对训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作冲动与创作动机,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升同学们的描写、记叙、抒情能力。重“理”轻“情”,重“文”轻“境”,重“计划”轻“故事”为情境类习作指导教学中的常见误区。在指导学生进行情境类习作时,教师既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传授写作理论知识,也要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既要引导学生对范文的文字内容进行分析,也要创设与之相关的情境;既要落实计划篇目的习作训练,也要激发出学生的创作热情。
一、兼顾理论与情感
一方面,“重理”是指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偏重写作理论知识的传授,诸如如何审题、构思、开头、结尾等,将习作课堂模式化、公式化,而忽略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另一方面,“重理”是指学生刚升入高一,似乎就被这样一种观点限制了习作方向:写议论文才是最适合情境类习作命题、最稳妥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更偏重议论文的指导,而忽略其他情感性较强的文体诸如记叙文、散文等文章的习作指导。重“理”轻“情”导致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缺乏真情实感。在情境类习作指导教学中,教师应兼顾理论与情感。以2020年高考全国一卷作文题为例。
2020年全国一卷高考语文作文的材料出自历史,讲述春秋时期齐国几位历史人物之间有关霸业的故事,体现了文史不分家这一理论。其中不可忽视的有关读者的要求为:“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在带领学生分析这一作文题时,教师先不必开门见山地直接分析语境材料,而是与学生进行互动:“假如这就是你们高考拿到的作文题,你有何感想?”有的学生答:“涉及了我并不熟知的历史人物,怕是凉了。”有的学生答:“人物关系复杂,还涉及文言文,高考时我恐怕会慌。”还有的学生答:“我们平时很少写发言稿啊,训练的都是议论文,这波太亏了。”根据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出学生在写这篇高考作文时可能遇到的问题:被大段文字与看似复杂的人物关系以及从未训练过的文体慌乱心神;较真于自己并不熟知的历史,而总结不出情境所欲表达的核心思想;偏离题意,将发言稿写成议论文。面对同学们略为消极的发言,教师鼓励道:“不要慌,这篇作文在本质上与我们常常练习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差别不大。”接下来,教师便带领学生分析题意:首先对本次习作进行定性——任务驱动型作文,确实是平常训练最多的一种类型。其次带领学生分析题意,请学生圈出关键词“读书会”“感触最深”“发言稿”,以免学生在写作时偏离要求。而后引导学生从内容与主旨上选择一个写作方向,是写齐桓公的豁达、管仲的贤能还是鲍叔的知人呢?接着引导学生进行构思——仍是一贯地能做到有理有据即可。最后,鉴于本次习作在文体上的特殊性,教师还有必要从语言角度对本次的习作进行分析:注意开头与结尾的礼貌用语,体现出发言稿的文体形式;可适当口语化,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因为题目的要求之一为“感触最深”。
如是,在进行习作指导的过程中,教师既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感受,在对学生表示理解的同时也鼓励学生冷静下来,认真分析,这使得学生在心理上便乐于接受写作以及写作中可能出现的挑战与困难;另一方面,教师用清晰的逻辑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审题与构思,也给予学生言之有理、言之有物的底气。
二、兼顾“文字”与“情境”
为提高教学效率,节省课堂时间,部分教师在进行习作教学指导时仍沿用传统的习作教学方法,只重视审题与范文中的文字讲解,对于情境分析则一语带过。这就原本应由情境激发出的学生的写作动机与写作灵感被消磨,面对缺乏情境指导的作文要求,学生可能会难以下笔。正在进行情境類习作教学指导时,教师应注重一个“境”字,通过利用真实情境、创设拟真情境以及创设问题情境等方法指导学生的习作实践。以2019年全国语文高考一卷的作文题为例。
2019年全国一卷高考语文作文以“劳动”为主题,为学生呈现一段有关“劳动”的不同观点,要求学生从材料中获得启发,面向本校学生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题意中的情境,并创设多样化情境,启发学生进行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构思。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中所创设的情境:支持劳动的观点、不支持劳动的观点以及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要求的文体形式为演讲稿,面向的读者为复兴中学全体师生,体现的价值观为“热爱劳动”;接下来,教师对题意中所创设的情境进行补白,题目中提到“不尊重劳动的现象”,但是并未言明有哪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则教师于PPT上为学生展示不尊重劳动的具体事例,再让学生举出尊重劳动的事例,通过对比激发出学生心中的表达欲;在学生的表达欲望被激发出以后,教师先后为学生创设以下问题情境: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价值观取向是什么?可以写哪些内容?演讲稿的语言特征包括哪些?以上这些问题前后联系且逐步深入,在启发学生写什么以及如何写的同时也避免学生陷入写作误区。例如,在涉及“可以写哪些内容”这一问题情境时,教师引导总结出人文底蕴、责任担当、科学精神、健康生活以及实践创新等五个方向,并提示学生,在题目所给出的情境中,还提出了反面观点与反面现象,即暗示学生在写作时还需针对社会现实进行批判性思考。在分析与创设完毕写作情境后,不少学生还是感到无从下笔,则此时教师为学生展示数篇优秀范文,从内容、结构、价值观与语言方面对范文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从范例中获取写作启示。 以上,将“境”作为情境类作文习作指导的重点,为学生创设并分析多样化情境,使学生理解题目要求、解决心中迷惑,并理清写作思路,最后再对范文文本进行分析,将先前通过情境创设而总结出的理论知识与范文相对应,带给学生可验证性、可操作性强的感受,予以学生写作信心。
三、兼顾“计划”与“故事”
高中生学习时间紧,学习任务重,用来进行习作训练的时间十分有限,甚至于很多时候学生都只能在考试时进行习作训练。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写作单元即“表达交流”部分编排得也较少,每本教材中仅一个“表达交流”部分。显然,仅仅按照教材计划来进行习作教学显然是不够的,教师于是制定新的习作训练计划,其实也就是单一的议论文习作训练计划——这是又陷入了另一种误区。长期处于高压中的高中生们需要表达自己的故事,展现自己独特的文思,需要自由创造的空间。除了议论文,高中生们同样需要培养记叙文、散文、说明文等文体的习作能力。
对此,教师尝试为学生安排每周一次的两节课连堂的自由阅读与创作时间称之为自由阅读与创作课,且要求学生人手准备一个积累本,学生在自由阅读与创作时间内的一切文本摘录或创造的内容均记录于积累本中。对于文本摘录,教师规定内容与数量,主要包括成语积累、好句好段摘抄以及案例评析这三个内容,学生需保质保量地按计划上交积累给教师检查;至于文章创作,则全然不限内容与形式,由学生自由创作,能体现真情实感、真实想法即可。这两节连堂自习课的时间由学生自由安排,通常而言,大部分学生选择一节课阅读,一节课进行摘抄与创作。当宣布开自由阅读与创作课时,学生们欢呼雀跃,仿佛得到了极大地精神解放。在自由阅读与创作课后,学生们积累本中自由创作的内容给教师带来很大的惊喜。有的学生仿照马致远地《天净沙·秋思》,为自己的家乡也写了一首白描小令:“青山碧水蓝天,绿苇深丛归雁,飞檐斜雨鱼筌。晚风无言,拂落一瓣白莲。”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曲,但颇有韵味,教师评价道:“真是一首有韵味的小令,老师也想去你的家乡看看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江南水乡。”有的学生针对学校的一些现象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冲饭”的传统看似光荣,是节约时间、努力学习的象征,实则饭前剧烈的运动不利于身体健康,大可不必为了几分钟的时长损伤自己的身体;食堂不允许学生将食物带出食堂,是很不人性化的一项规定,实际上有的学生确实会因为腿脚问题、体质问题、如厕问题等导致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就餐;有的班级甚至不允许女学生在周末穿裙装,这严重压抑了女同学的爱美天性,更何况大多数女教师都会穿美丽的长裙……教师亦对该同学的观点表示认同,并鼓励该学生在学有余力时尝试用更为中肯的语言写一篇建议信,投放在校长信箱中。
由是,在进行自由阅读与创作的语文天地中,学生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情境,或是被动接受,或是进行主动创造。在这些多样的情境中,或许便有与作文习题所给情境中相重叠的部分,而学生对于认真思考与分析过的情境往往是感触颇深的,习作时便能做到信手拈来。
總而言之,进行高中语文情景类习作指导教学,需兼顾理论与情感,兼顾文字与情境,以及兼顾计划与故事。在有血有肉的习作指导教学中,情景作文激发学生创作动机、指导学生进行构思、给予学生创作灵感的作用才能被有效发挥出来,学生们写出来的文章也才能兼备文理、打动人心。探索更为高效的习作教学模式,不仅为高考而服务,更为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服务。
【参考文献】
刘昕宇.作文教学的新鲜血液——情境作文教学[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03):171.
于立.浅谈“情境作文”在高中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33):83-84.
陈婷,刘大鹏.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考作文情境设置实践研究——以近几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为例[J].教学考试,2021(28):69-70.
高考模拟专项训练之作文19题佳作选登(二)[J].中学生天地(C版),2021(Z1):11-13.
张永彪.强化切题意识,明晰论证思路——情境作文“孩子索要试错权”升格指导[J].作文通讯,2021(10):41-45.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境作文;习作指导
情景作文,就是根据具体场合的情形或某种景象或某种境地,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样式。这种作文形式对训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作冲动与创作动机,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升同学们的描写、记叙、抒情能力。重“理”轻“情”,重“文”轻“境”,重“计划”轻“故事”为情境类习作指导教学中的常见误区。在指导学生进行情境类习作时,教师既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传授写作理论知识,也要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既要引导学生对范文的文字内容进行分析,也要创设与之相关的情境;既要落实计划篇目的习作训练,也要激发出学生的创作热情。
一、兼顾理论与情感
一方面,“重理”是指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偏重写作理论知识的传授,诸如如何审题、构思、开头、结尾等,将习作课堂模式化、公式化,而忽略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另一方面,“重理”是指学生刚升入高一,似乎就被这样一种观点限制了习作方向:写议论文才是最适合情境类习作命题、最稳妥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更偏重议论文的指导,而忽略其他情感性较强的文体诸如记叙文、散文等文章的习作指导。重“理”轻“情”导致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缺乏真情实感。在情境类习作指导教学中,教师应兼顾理论与情感。以2020年高考全国一卷作文题为例。
2020年全国一卷高考语文作文的材料出自历史,讲述春秋时期齐国几位历史人物之间有关霸业的故事,体现了文史不分家这一理论。其中不可忽视的有关读者的要求为:“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在带领学生分析这一作文题时,教师先不必开门见山地直接分析语境材料,而是与学生进行互动:“假如这就是你们高考拿到的作文题,你有何感想?”有的学生答:“涉及了我并不熟知的历史人物,怕是凉了。”有的学生答:“人物关系复杂,还涉及文言文,高考时我恐怕会慌。”还有的学生答:“我们平时很少写发言稿啊,训练的都是议论文,这波太亏了。”根据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出学生在写这篇高考作文时可能遇到的问题:被大段文字与看似复杂的人物关系以及从未训练过的文体慌乱心神;较真于自己并不熟知的历史,而总结不出情境所欲表达的核心思想;偏离题意,将发言稿写成议论文。面对同学们略为消极的发言,教师鼓励道:“不要慌,这篇作文在本质上与我们常常练习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差别不大。”接下来,教师便带领学生分析题意:首先对本次习作进行定性——任务驱动型作文,确实是平常训练最多的一种类型。其次带领学生分析题意,请学生圈出关键词“读书会”“感触最深”“发言稿”,以免学生在写作时偏离要求。而后引导学生从内容与主旨上选择一个写作方向,是写齐桓公的豁达、管仲的贤能还是鲍叔的知人呢?接着引导学生进行构思——仍是一贯地能做到有理有据即可。最后,鉴于本次习作在文体上的特殊性,教师还有必要从语言角度对本次的习作进行分析:注意开头与结尾的礼貌用语,体现出发言稿的文体形式;可适当口语化,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因为题目的要求之一为“感触最深”。
如是,在进行习作指导的过程中,教师既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感受,在对学生表示理解的同时也鼓励学生冷静下来,认真分析,这使得学生在心理上便乐于接受写作以及写作中可能出现的挑战与困难;另一方面,教师用清晰的逻辑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审题与构思,也给予学生言之有理、言之有物的底气。
二、兼顾“文字”与“情境”
为提高教学效率,节省课堂时间,部分教师在进行习作教学指导时仍沿用传统的习作教学方法,只重视审题与范文中的文字讲解,对于情境分析则一语带过。这就原本应由情境激发出的学生的写作动机与写作灵感被消磨,面对缺乏情境指导的作文要求,学生可能会难以下笔。正在进行情境類习作教学指导时,教师应注重一个“境”字,通过利用真实情境、创设拟真情境以及创设问题情境等方法指导学生的习作实践。以2019年全国语文高考一卷的作文题为例。
2019年全国一卷高考语文作文以“劳动”为主题,为学生呈现一段有关“劳动”的不同观点,要求学生从材料中获得启发,面向本校学生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题意中的情境,并创设多样化情境,启发学生进行文章内容与结构上的构思。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中所创设的情境:支持劳动的观点、不支持劳动的观点以及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要求的文体形式为演讲稿,面向的读者为复兴中学全体师生,体现的价值观为“热爱劳动”;接下来,教师对题意中所创设的情境进行补白,题目中提到“不尊重劳动的现象”,但是并未言明有哪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则教师于PPT上为学生展示不尊重劳动的具体事例,再让学生举出尊重劳动的事例,通过对比激发出学生心中的表达欲;在学生的表达欲望被激发出以后,教师先后为学生创设以下问题情境:文章的主题是什么?价值观取向是什么?可以写哪些内容?演讲稿的语言特征包括哪些?以上这些问题前后联系且逐步深入,在启发学生写什么以及如何写的同时也避免学生陷入写作误区。例如,在涉及“可以写哪些内容”这一问题情境时,教师引导总结出人文底蕴、责任担当、科学精神、健康生活以及实践创新等五个方向,并提示学生,在题目所给出的情境中,还提出了反面观点与反面现象,即暗示学生在写作时还需针对社会现实进行批判性思考。在分析与创设完毕写作情境后,不少学生还是感到无从下笔,则此时教师为学生展示数篇优秀范文,从内容、结构、价值观与语言方面对范文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从范例中获取写作启示。 以上,将“境”作为情境类作文习作指导的重点,为学生创设并分析多样化情境,使学生理解题目要求、解决心中迷惑,并理清写作思路,最后再对范文文本进行分析,将先前通过情境创设而总结出的理论知识与范文相对应,带给学生可验证性、可操作性强的感受,予以学生写作信心。
三、兼顾“计划”与“故事”
高中生学习时间紧,学习任务重,用来进行习作训练的时间十分有限,甚至于很多时候学生都只能在考试时进行习作训练。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写作单元即“表达交流”部分编排得也较少,每本教材中仅一个“表达交流”部分。显然,仅仅按照教材计划来进行习作教学显然是不够的,教师于是制定新的习作训练计划,其实也就是单一的议论文习作训练计划——这是又陷入了另一种误区。长期处于高压中的高中生们需要表达自己的故事,展现自己独特的文思,需要自由创造的空间。除了议论文,高中生们同样需要培养记叙文、散文、说明文等文体的习作能力。
对此,教师尝试为学生安排每周一次的两节课连堂的自由阅读与创作时间称之为自由阅读与创作课,且要求学生人手准备一个积累本,学生在自由阅读与创作时间内的一切文本摘录或创造的内容均记录于积累本中。对于文本摘录,教师规定内容与数量,主要包括成语积累、好句好段摘抄以及案例评析这三个内容,学生需保质保量地按计划上交积累给教师检查;至于文章创作,则全然不限内容与形式,由学生自由创作,能体现真情实感、真实想法即可。这两节连堂自习课的时间由学生自由安排,通常而言,大部分学生选择一节课阅读,一节课进行摘抄与创作。当宣布开自由阅读与创作课时,学生们欢呼雀跃,仿佛得到了极大地精神解放。在自由阅读与创作课后,学生们积累本中自由创作的内容给教师带来很大的惊喜。有的学生仿照马致远地《天净沙·秋思》,为自己的家乡也写了一首白描小令:“青山碧水蓝天,绿苇深丛归雁,飞檐斜雨鱼筌。晚风无言,拂落一瓣白莲。”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曲,但颇有韵味,教师评价道:“真是一首有韵味的小令,老师也想去你的家乡看看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江南水乡。”有的学生针对学校的一些现象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冲饭”的传统看似光荣,是节约时间、努力学习的象征,实则饭前剧烈的运动不利于身体健康,大可不必为了几分钟的时长损伤自己的身体;食堂不允许学生将食物带出食堂,是很不人性化的一项规定,实际上有的学生确实会因为腿脚问题、体质问题、如厕问题等导致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就餐;有的班级甚至不允许女学生在周末穿裙装,这严重压抑了女同学的爱美天性,更何况大多数女教师都会穿美丽的长裙……教师亦对该同学的观点表示认同,并鼓励该学生在学有余力时尝试用更为中肯的语言写一篇建议信,投放在校长信箱中。
由是,在进行自由阅读与创作的语文天地中,学生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情境,或是被动接受,或是进行主动创造。在这些多样的情境中,或许便有与作文习题所给情境中相重叠的部分,而学生对于认真思考与分析过的情境往往是感触颇深的,习作时便能做到信手拈来。
總而言之,进行高中语文情景类习作指导教学,需兼顾理论与情感,兼顾文字与情境,以及兼顾计划与故事。在有血有肉的习作指导教学中,情景作文激发学生创作动机、指导学生进行构思、给予学生创作灵感的作用才能被有效发挥出来,学生们写出来的文章也才能兼备文理、打动人心。探索更为高效的习作教学模式,不仅为高考而服务,更为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服务。
【参考文献】
刘昕宇.作文教学的新鲜血液——情境作文教学[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03):171.
于立.浅谈“情境作文”在高中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33):83-84.
陈婷,刘大鹏.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考作文情境设置实践研究——以近几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为例[J].教学考试,2021(28):69-70.
高考模拟专项训练之作文19题佳作选登(二)[J].中学生天地(C版),2021(Z1):11-13.
张永彪.强化切题意识,明晰论证思路——情境作文“孩子索要试错权”升格指导[J].作文通讯,2021(10):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