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到瓜桃上市季节,各色“正宗”南汇水蜜桃、“正宗”南汇8424西瓜的招牌在上海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在众所周知的品牌前加“正宗”两字,堪称上海一绝,既宣示着这两个老品牌深得上海人青睐,同时,也揭出了老品牌的底——到底谁家的南汇水蜜桃和西瓜才是正宗的?
经营者滥竽充数,消费者无所适从,成了浦东新区三农领域最叫得响的两大农产品老品牌的痛,成了浦东新区最优品种、最好品质、最响品牌“三品”发展战略的反面教材。如芒在背的浦东三农人开始反思:如何让老品牌愈久弥新叫得更响?
2012年2月,南汇水蜜桃品牌合作联社挂牌,浦东新区开始尝试品牌合作联社为主角的区域品牌建设道路。
无须强调正宗,
理更直气更壮了
1966年出生的何明芳是南汇新场镇果园村人,土生土长的她先后和南汇水蜜桃、8424西瓜结下了不解之缘,20多岁从3亩地自种自卖南汇水蜜桃起步,一直发展到拥有了500亩现代化设施的桃园瓜园,她的上海桃咏桃业专业合作社和上海明果蔬菜专业合作社还签约几百家桃农瓜农,何明芳和两大老品牌的感情之深可想而知。
特别是近两年,何明芳在第一时间加入了浦东新区全部三个品牌合作联社。
何明芳和老品牌的半生缘,激发了记者的好奇。
在当季西瓜桃子行将落市的日子里,桃咏专业合作社依然很热闹,不时有客人上门提货。
而当记者希望何明芳讲讲和老品牌之间的故事时,快人快语的她却先倒了一肚子的苦水:卖假货的人多势众,还理直气壮,我们这些南汇人卖着正宗货反而挺不起腰杆,你说憋屈不憋屈?
从刚起步时骑着自行车去城里卖,到今年销售达3000万元,何明芳经历了南汇水蜜桃、南汇8424西瓜品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及随后混乱的全过程。
为了发展壮大,何明芳从1997年开始尝试团购推销,因没有统一的包装,收购价、出售价无法统一,经营上颇为周折。1998年,她率先推出彩色品牌包装,1999年注册了“桃咏牌”商标,2006年,她建起了500亩设施果园。
生意越做越大,风险也在加大。这风险,来自于两大品牌的兴衰。不知不觉之间,南汇水蜜桃和南汇8424西瓜已从南汇人心里的“生存牌”、“发展牌”变成了“拦路牌”。
记者发现,南汇本地成长起来的瓜桃规模经营者,都走过了类似何明芳的道路,当他们身处现代农业大发展的历史时期,相同的经历,对事业的更大追求,又让他们发出共同的呼声:再不能让老品牌一直乱下去了!
共同的呼声和浦东新区农委的“三品”战略不谋而合,以品牌合作联社为抓手、以浦东新区农协会为平台,把南汇水蜜桃等老品牌作为“三品”战略的突破口,也自然展开。
2012年2月,南汇水蜜桃品牌合作联社挂牌,在随后短短一年时间内,南汇8424西瓜、南汇翠冠梨品牌合作联社相继成立。
作为非法人性质的联合社,3个联社都挂靠在浦东新区农协会,由农协会内部的品专委统一管理。
谁也不曾想到,成立才一两年的品牌合作联社,在今年难得一遇的高温气候里,成了南汇瓜农桃农李农躲避风险的港湾。
见到记者时,为今年的收益担忧了大半年的何明芳高兴极了,她说:“不用正宗两字,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价格等6个统一的桃子、西瓜、翠冠梨销售额占了合作社年销售的四分之三,合作社向果农收购的价格也高达每公斤20元,品牌合作联社让成员和依托成员的果农都变得理更直气更壮了。”
用行动落实正宗,
老品牌才能叫得更响
“市场之所以盛行‘正宗’两字,一是体现了消费者对正宗南汇水蜜桃、8424西瓜的认同,二是说明了老品牌要叫得响,需要‘正宗’去支撑去保护去发扬光大。”浦东农协会会长陈文泉对“正宗”二字的认识入木三分,“毫无疑问,只有让消费者认知南汇正宗的产品,市场上的‘正宗’产品才会自觉下架,老品牌才能叫得更响。”
老陈的娓娓道来,道出了近两年来浦东新区农委、农协会围绕“正宗”及时果断出手的成就。
南汇水蜜桃、8424西瓜产品质量标准、生产技术操作规范、包装标识规范经浦东新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审定并发布;形成了生产基地直销、特约经销与品牌合作联社联销网络的精准营销体系;建立了食品安全追溯制度,为西瓜制作二维码;品专委例行飞检的售前监管和统一投诉热线的售后监督通过各类传播渠道深入市场。
当然,瓜果品的正宗,归根结底靠“种”,拥有种源优势的浦东新区深谙此道,不忘8424西瓜种来自遥远新疆的历史,再一次追本逐源,与新疆农科院合作遴选种源,建立新育种基地和工厂化育苗。
而对于拥有“世界桃源”美誉的南汇水蜜桃,浦东新区已着手一盘更大的棋——老果园改造计划。
记者了解到,浦东老果园改造计划不是简单的密了改疏,也不只针对占40%的高龄桃树园,而是以现代化、科技型果园为标准,让正宗南汇水蜜桃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真正的好家园。
当然,所有这些事关老品牌能否叫得更响的动作,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需要整合各类项目、人才、技术资源。
谁来整合?农协会虽设立了品牌专委,大量的服务工作如标准制定、营销平台搭建等已忙不过来,品牌合作联社是非法人单位,其成员都是规模化经营户,除了对一些实际经营中碰到的问题提出积极建议之外,自然不会也没能力做更多有益于品牌建设的事。
因此,区农委、区农协会、品牌合作联社的分工合作显得非常关键。
记者在农协会了解到,浦东在这方面体现出了浦东速度。区农委积极把项目资金向农协会集聚,农协会以项目资金为抓手,与联社成员、品专委表里结合,对外的统一决定由成员讨论,对内部的生产、质量等标准,由品专委监督管理。
不缺资金、舞台,各角色到位,按理“戏”可以开演了,但要演出精彩,这些还不够,需要各角色对本场“戏”形成共同的追求和目标。
陈文泉说,在三至五年内,吸引全区一半左右的桃业专业合作社和桃农加入南汇水蜜桃品牌合作联社,这个目标已被认可,而且大家相信,浦东新区抓住品种源头,抓住现代化科技化园区建设,就抓住了老品牌愈久弥新的命脉。
经营者滥竽充数,消费者无所适从,成了浦东新区三农领域最叫得响的两大农产品老品牌的痛,成了浦东新区最优品种、最好品质、最响品牌“三品”发展战略的反面教材。如芒在背的浦东三农人开始反思:如何让老品牌愈久弥新叫得更响?
2012年2月,南汇水蜜桃品牌合作联社挂牌,浦东新区开始尝试品牌合作联社为主角的区域品牌建设道路。
无须强调正宗,
理更直气更壮了
1966年出生的何明芳是南汇新场镇果园村人,土生土长的她先后和南汇水蜜桃、8424西瓜结下了不解之缘,20多岁从3亩地自种自卖南汇水蜜桃起步,一直发展到拥有了500亩现代化设施的桃园瓜园,她的上海桃咏桃业专业合作社和上海明果蔬菜专业合作社还签约几百家桃农瓜农,何明芳和两大老品牌的感情之深可想而知。
特别是近两年,何明芳在第一时间加入了浦东新区全部三个品牌合作联社。
何明芳和老品牌的半生缘,激发了记者的好奇。
在当季西瓜桃子行将落市的日子里,桃咏专业合作社依然很热闹,不时有客人上门提货。
而当记者希望何明芳讲讲和老品牌之间的故事时,快人快语的她却先倒了一肚子的苦水:卖假货的人多势众,还理直气壮,我们这些南汇人卖着正宗货反而挺不起腰杆,你说憋屈不憋屈?
从刚起步时骑着自行车去城里卖,到今年销售达3000万元,何明芳经历了南汇水蜜桃、南汇8424西瓜品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及随后混乱的全过程。
为了发展壮大,何明芳从1997年开始尝试团购推销,因没有统一的包装,收购价、出售价无法统一,经营上颇为周折。1998年,她率先推出彩色品牌包装,1999年注册了“桃咏牌”商标,2006年,她建起了500亩设施果园。
生意越做越大,风险也在加大。这风险,来自于两大品牌的兴衰。不知不觉之间,南汇水蜜桃和南汇8424西瓜已从南汇人心里的“生存牌”、“发展牌”变成了“拦路牌”。
记者发现,南汇本地成长起来的瓜桃规模经营者,都走过了类似何明芳的道路,当他们身处现代农业大发展的历史时期,相同的经历,对事业的更大追求,又让他们发出共同的呼声:再不能让老品牌一直乱下去了!
共同的呼声和浦东新区农委的“三品”战略不谋而合,以品牌合作联社为抓手、以浦东新区农协会为平台,把南汇水蜜桃等老品牌作为“三品”战略的突破口,也自然展开。
2012年2月,南汇水蜜桃品牌合作联社挂牌,在随后短短一年时间内,南汇8424西瓜、南汇翠冠梨品牌合作联社相继成立。
作为非法人性质的联合社,3个联社都挂靠在浦东新区农协会,由农协会内部的品专委统一管理。
谁也不曾想到,成立才一两年的品牌合作联社,在今年难得一遇的高温气候里,成了南汇瓜农桃农李农躲避风险的港湾。
见到记者时,为今年的收益担忧了大半年的何明芳高兴极了,她说:“不用正宗两字,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价格等6个统一的桃子、西瓜、翠冠梨销售额占了合作社年销售的四分之三,合作社向果农收购的价格也高达每公斤20元,品牌合作联社让成员和依托成员的果农都变得理更直气更壮了。”
用行动落实正宗,
老品牌才能叫得更响
“市场之所以盛行‘正宗’两字,一是体现了消费者对正宗南汇水蜜桃、8424西瓜的认同,二是说明了老品牌要叫得响,需要‘正宗’去支撑去保护去发扬光大。”浦东农协会会长陈文泉对“正宗”二字的认识入木三分,“毫无疑问,只有让消费者认知南汇正宗的产品,市场上的‘正宗’产品才会自觉下架,老品牌才能叫得更响。”
老陈的娓娓道来,道出了近两年来浦东新区农委、农协会围绕“正宗”及时果断出手的成就。
南汇水蜜桃、8424西瓜产品质量标准、生产技术操作规范、包装标识规范经浦东新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审定并发布;形成了生产基地直销、特约经销与品牌合作联社联销网络的精准营销体系;建立了食品安全追溯制度,为西瓜制作二维码;品专委例行飞检的售前监管和统一投诉热线的售后监督通过各类传播渠道深入市场。
当然,瓜果品的正宗,归根结底靠“种”,拥有种源优势的浦东新区深谙此道,不忘8424西瓜种来自遥远新疆的历史,再一次追本逐源,与新疆农科院合作遴选种源,建立新育种基地和工厂化育苗。
而对于拥有“世界桃源”美誉的南汇水蜜桃,浦东新区已着手一盘更大的棋——老果园改造计划。
记者了解到,浦东老果园改造计划不是简单的密了改疏,也不只针对占40%的高龄桃树园,而是以现代化、科技型果园为标准,让正宗南汇水蜜桃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真正的好家园。
当然,所有这些事关老品牌能否叫得更响的动作,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需要整合各类项目、人才、技术资源。
谁来整合?农协会虽设立了品牌专委,大量的服务工作如标准制定、营销平台搭建等已忙不过来,品牌合作联社是非法人单位,其成员都是规模化经营户,除了对一些实际经营中碰到的问题提出积极建议之外,自然不会也没能力做更多有益于品牌建设的事。
因此,区农委、区农协会、品牌合作联社的分工合作显得非常关键。
记者在农协会了解到,浦东在这方面体现出了浦东速度。区农委积极把项目资金向农协会集聚,农协会以项目资金为抓手,与联社成员、品专委表里结合,对外的统一决定由成员讨论,对内部的生产、质量等标准,由品专委监督管理。
不缺资金、舞台,各角色到位,按理“戏”可以开演了,但要演出精彩,这些还不够,需要各角色对本场“戏”形成共同的追求和目标。
陈文泉说,在三至五年内,吸引全区一半左右的桃业专业合作社和桃农加入南汇水蜜桃品牌合作联社,这个目标已被认可,而且大家相信,浦东新区抓住品种源头,抓住现代化科技化园区建设,就抓住了老品牌愈久弥新的命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