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各地的瑶族大多有男嫁女娶的习俗,其中广西尤甚。比如桂北资源县的瑶族,家中有儿有女,人们常常是把儿子“嫁”出去,而留女儿在家里,娶一个女婿到家里来。娶女婿到家里来的婚礼叫“接崽酒”,同样办得热热闹闹。举行婚礼之日,女方家派接亲队伍吹吹打打到男方家接亲,接回来后即拜堂,拜堂后举行酒礼,由双方亲戚参加。参加酒礼的客人要喝36杯酒:“和气酒”4杯,“洗尘酒”6杯,“邀客酒”2杯,“齐席酒”2杯,“正席酒”18杯,“团圆酒”4杯。18杯“正席酒”又分为上九杯和下九杯。喝完上九杯后,礼房主笔把接崽主家事先为新郎起好的名字用毛笔端正地写在红纸上,由婚礼的主持人当众高声宣读。客人一致认可后,礼房主笔将新郎的新名字贴到主家的香火堂旁,从此,新郎就算是正式加入了他的新家庭,成了新娘家的人。
桂中桂平市紫荆镇的盘瑶也盛行男嫁女娶,有的人家甚至几姐妹全部招郎上门,并以“一水三枪”的方式定婚姻。“一水”指一杯糖水。紫荆镇的盘瑶姑娘在对歌中若相中了小伙子,便捧一杯糖水放在他面前。小伙子如果一饮而尽,说明他对姑娘也有意,他们于是就离开众人,从此单独对歌。当他们通过对歌已经互相了解,并产生了深深的感情之后,姑娘家便请媒人向小伙子的父母说亲。小伙子的父母若也同意,两人便准备成亲。成亲这天,新郎由媒人领着,在父母、兄弟姐妹及七八个扛鸟枪的歌友陪伴下前往女方家。到了女方家门口,枪手朝女方家屋顶的上空连放三枪。女方听到枪声,也派出枪手,朝新郎的上空也连放三枪,表示欢迎他们的到来。与此同时,人们放鞭炮、吹唢呐,在热闹的气氛中接新郎进门,这便是“三枪”。这天,如果新娘家设酒宴招待亲友,说明新郎落户女方。若只用香茶待客,说明新郎新娘将两边轮流居住。是到女方家落户还是两边轮流居住,这些由双方事先商定。这天新郎新娘不拜堂,只在厅堂设歌台招待来贺喜的宾客。第二天一早,由媒人主持家庭會议教育新人要尊敬父母,关心兄弟姐妹,与邻居和睦相处。会议结束后,新郎的父母和歌友告辞回家,婚礼结束。
瑶族的这种女娶男嫁习俗与汉族的上门习俗不同。汉族的上门习俗一般是只有女儿没有儿子的人家才偶尔为之,而瑶族的上门习俗则很普遍。由于很普遍,在瑶族社会中,对这种婚姻形式也有很明确的一些规定,以免产生纠纷。比如在金秀瑶族自治县三角乡盘村,男嫁女有“顶一头”和“两头顶”两种情形。“顶一头”,即男方嫁到女方家,婚后男方改用妻姓,并按妻子的排辈另行取名,从而完全成为女方家庭的人。这种情况,女方一般要给男方父母相应的钱粮。男方赡养自己父母的义务主要由留在家里的兄弟姐妹承担。顶一头的婚姻,子女一般随母姓,或是只留一个儿子或女儿随男方的姓。“两头顶”则指男方嫁到女方家,但保留自己的姓名,婚礼由女方操办,女方不必给男方父母太多的钱粮。“两头顶”的男子在女方家同样参加劳动,在家庭的一些问题的处理上,也有发言权和决定权。“两头顶”的婚姻所生子女的姓由夫妻双方对半平分,即从第一个开始,第一个随母姓,第二个就随父姓,第三个又随母姓,第四个又随父姓,依此类推。有的“两头顶”若干年后,或因女方父母己去世,或因男方家中的确有困难等原因,经过协商,也可一起回男方家居住生活。
瑶族的这种男嫁女娶习俗在广西各地是比较普遍的,除前述桂北的资源和桂中的桂平、金秀外,灌阳、全州、恭城、贺州等地的瑶族都有这样的习俗,国内的湖南、广东、云南,国外的泰国、越南等国家的瑶族也都有这样的习俗。但也并非所有的瑶族支系都有这样的习俗。瑶族的支系众多,但学者们倾向于认为瑶族的众多支系实际上都可归入盘瑶、布努瑶、平地瑶、茶山瑶这四个支系里。在这四个支系中,盘瑶人口最多,布努瑶的文化与苗族相近,平地瑶实为从盘瑶分化出来的新支系,而茶山瑶人口最少。男嫁女娶的习俗实际上只存在于盘瑶、平地瑶、茶山瑶这三个支系中,布努瑶支系则很少有这样的习俗——其上门习俗与汉族比较接近。
瑶族的男女是比较平等的。尽管男女在劳动中也有分工,但在家庭生活中,很少出现汉族的那种“夫唱妇随”的情况,夫妻双方在家庭生活中基本平等,不管是女嫁男还是男嫁女,双方都平等,家庭中的重大事情往往都由双方商量决定,男女在家中都有继承老人财产的权利,也都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因此,瑶族,尤其是盘瑶、平地瑶、茶山瑶这三个支系没有重男轻女的倾向,瑶族的男嫁女娶习俗实际上正是瑶族男女平等文化的一个部分,也是瑶族男女平等的表现。笔者曾在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做田野调查,在莲花镇凤岩村,笔者采访了一对瑶族父女,女儿在恭城县县城政府部门上班,她的爱人也是瑶族,是另一个乡镇的,也在县城的政府部门上班,他们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笔者问他们是谁嫁谁娶,他们说他们是两边顶。在莲花镇上笔者又采访了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三个儿子在家,两个女儿在上海工作。笔者问这位老人,是更喜欢儿子还是女儿,老人说,当然是女儿。莲花镇的瑶族大多数是平地瑶,平地瑶是汉化程度较高的瑶族支系。尽管受汉文化影响较多,但男女平等的瑶族传统观念至今仍然得到较好地传承。
桂中桂平市紫荆镇的盘瑶也盛行男嫁女娶,有的人家甚至几姐妹全部招郎上门,并以“一水三枪”的方式定婚姻。“一水”指一杯糖水。紫荆镇的盘瑶姑娘在对歌中若相中了小伙子,便捧一杯糖水放在他面前。小伙子如果一饮而尽,说明他对姑娘也有意,他们于是就离开众人,从此单独对歌。当他们通过对歌已经互相了解,并产生了深深的感情之后,姑娘家便请媒人向小伙子的父母说亲。小伙子的父母若也同意,两人便准备成亲。成亲这天,新郎由媒人领着,在父母、兄弟姐妹及七八个扛鸟枪的歌友陪伴下前往女方家。到了女方家门口,枪手朝女方家屋顶的上空连放三枪。女方听到枪声,也派出枪手,朝新郎的上空也连放三枪,表示欢迎他们的到来。与此同时,人们放鞭炮、吹唢呐,在热闹的气氛中接新郎进门,这便是“三枪”。这天,如果新娘家设酒宴招待亲友,说明新郎落户女方。若只用香茶待客,说明新郎新娘将两边轮流居住。是到女方家落户还是两边轮流居住,这些由双方事先商定。这天新郎新娘不拜堂,只在厅堂设歌台招待来贺喜的宾客。第二天一早,由媒人主持家庭會议教育新人要尊敬父母,关心兄弟姐妹,与邻居和睦相处。会议结束后,新郎的父母和歌友告辞回家,婚礼结束。
瑶族的这种女娶男嫁习俗与汉族的上门习俗不同。汉族的上门习俗一般是只有女儿没有儿子的人家才偶尔为之,而瑶族的上门习俗则很普遍。由于很普遍,在瑶族社会中,对这种婚姻形式也有很明确的一些规定,以免产生纠纷。比如在金秀瑶族自治县三角乡盘村,男嫁女有“顶一头”和“两头顶”两种情形。“顶一头”,即男方嫁到女方家,婚后男方改用妻姓,并按妻子的排辈另行取名,从而完全成为女方家庭的人。这种情况,女方一般要给男方父母相应的钱粮。男方赡养自己父母的义务主要由留在家里的兄弟姐妹承担。顶一头的婚姻,子女一般随母姓,或是只留一个儿子或女儿随男方的姓。“两头顶”则指男方嫁到女方家,但保留自己的姓名,婚礼由女方操办,女方不必给男方父母太多的钱粮。“两头顶”的男子在女方家同样参加劳动,在家庭的一些问题的处理上,也有发言权和决定权。“两头顶”的婚姻所生子女的姓由夫妻双方对半平分,即从第一个开始,第一个随母姓,第二个就随父姓,第三个又随母姓,第四个又随父姓,依此类推。有的“两头顶”若干年后,或因女方父母己去世,或因男方家中的确有困难等原因,经过协商,也可一起回男方家居住生活。
瑶族的这种男嫁女娶习俗在广西各地是比较普遍的,除前述桂北的资源和桂中的桂平、金秀外,灌阳、全州、恭城、贺州等地的瑶族都有这样的习俗,国内的湖南、广东、云南,国外的泰国、越南等国家的瑶族也都有这样的习俗。但也并非所有的瑶族支系都有这样的习俗。瑶族的支系众多,但学者们倾向于认为瑶族的众多支系实际上都可归入盘瑶、布努瑶、平地瑶、茶山瑶这四个支系里。在这四个支系中,盘瑶人口最多,布努瑶的文化与苗族相近,平地瑶实为从盘瑶分化出来的新支系,而茶山瑶人口最少。男嫁女娶的习俗实际上只存在于盘瑶、平地瑶、茶山瑶这三个支系中,布努瑶支系则很少有这样的习俗——其上门习俗与汉族比较接近。
瑶族的男女是比较平等的。尽管男女在劳动中也有分工,但在家庭生活中,很少出现汉族的那种“夫唱妇随”的情况,夫妻双方在家庭生活中基本平等,不管是女嫁男还是男嫁女,双方都平等,家庭中的重大事情往往都由双方商量决定,男女在家中都有继承老人财产的权利,也都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因此,瑶族,尤其是盘瑶、平地瑶、茶山瑶这三个支系没有重男轻女的倾向,瑶族的男嫁女娶习俗实际上正是瑶族男女平等文化的一个部分,也是瑶族男女平等的表现。笔者曾在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做田野调查,在莲花镇凤岩村,笔者采访了一对瑶族父女,女儿在恭城县县城政府部门上班,她的爱人也是瑶族,是另一个乡镇的,也在县城的政府部门上班,他们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笔者问他们是谁嫁谁娶,他们说他们是两边顶。在莲花镇上笔者又采访了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三个儿子在家,两个女儿在上海工作。笔者问这位老人,是更喜欢儿子还是女儿,老人说,当然是女儿。莲花镇的瑶族大多数是平地瑶,平地瑶是汉化程度较高的瑶族支系。尽管受汉文化影响较多,但男女平等的瑶族传统观念至今仍然得到较好地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