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边,那片柚林好茁壮

来源 :三月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zai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霜染红了山川,瓜果熏醉了鸟兽。“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好醉人的秋天!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邀文友依然兄回老家驯乐苗族乡游秋。
  第一次到苗乡的依然兄闹着要去看看老苗王故居。老苗王故居在大屯,离乡政府驻地四五公里,不远。进屯可驾车也可步行。驾车走新路,路程短,快捷,但了无新意。步行可走旧路,虽绕道,路程长,却可能有意外收获。我们决定步行走旧路。
  “老三,你看!”行程中,依然兄突然惊讶地叫起来。原来,初到苗乡的他对一座苗族同胞的坟茔产生了兴趣_那坟茔如反扣地面的老式炒菜铁锅,四周弥合圆润,没有墓门墓碑。
  “那是苗族同胞逝去的先人的坟墓,没什么稀奇的,前面还多着呢!”我边说边迈步前行。
  峰回路转,山行四五里,我们眼前出现了一片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的柚子林。确切地说,这是一个柚子园。园子不是很大,里面全是柚子树。站在园外高处,看不见有果实。秋风劲吹,叶片翻飞时,隐隐约约看见葱茏的绿叶下泛出点点红黄光斑。步入柚子园,看见这些柚子树长得很茁壮,树干有成人小腿般粗细,挺拔刚劲。经过人工精心修剪的枝丫疏密有致,布局合理。结了果的枝丫上硕果累累,许多枝丫都被压弯了,果实垂到地面,园主不得不用特制的木桩把它们支撑起来。蹲下四望,除了树干,满眼都是黄中透红的果实和支撑枝丫的木桩。
  不远处,一群苗族同胞正在采摘柚子。硕果携丰收入筐,欢声伴笑语飞扬。好热烈欢悦的劳动场面!我们饶有兴致地走过去看他们采摘。
  一位领头模样的中年苗族男子见我们走近,热情地称我们为老师。我在驯乐中学教书多年,从老师到班主任,从教研组长到校长,学校的每个岗位几乎都待过,自然,在驯乐有人称我老师并不奇怪。那中年苗族男子娴熟地剥开一个柚子。好家伙,这柚子红皮、红瓤、红心,我知道这是红心香柚中的珍品——“毛三红”。他剥好柚子后热情地邀请我们品尝。只见此果瓤肉嫣红,色泽鲜艳,令人垂涎三尺。在秋老虎炙烤下走了一段山路,我们早己口干舌燥,于是也不推辞,拿起就吃。果真名不虚传!这“毛三红”红心香柚吃起来肉质脆嫩、多汁柔软、入口生津、酸甜适度,还有淡淡的蜜香味。见我们赞不绝口,中年苗族男子说这是刚刚采摘下来的,还没有糖化,不是最佳食用时机,如果贮藏十天半个月后再食用,那味道才叫绝!
  中年苗族男子自我介绍姓韦,大屯人,是柚子园的园主。我在驯乐中学教36班语文和政治时,他是隔壁班学生。他毕业后回家务农,后自费到农校学习水果种植技术,十多年来潜心研究水果种植。原先是种植本地传统果品,如本地柚、板栗、四月李等,但传统果品品质不高,效益较差,于是改种沙田柚。起先沙田柚在驯乐水土不服,病虫害较多,较难种植。后来,在县水果局专家和外地种苗专家的帮助下,他把福建漳州平和县优质珀溪蜜柚芽与本地红心酸柚树嫁接,培育出这种新的果种——红心香柚。这种外地优良品种与本地传统品种嫁接培育出的新品种适应性强、能抗病、产量高,无论丘陵、平原、山地均可种植,管理得当丰产期亩产可达万斤以上,经济效益显著……他还介绍说,红心香柚通常种植三四年后初挂果,七八年后进入丰产期。明年他这个果园将进入丰产期,年产红心香柚可达十多万斤。
  韦园主的话我是深信不疑的。我老家的大沙梨就是嫁接培育出来的。老家山上有许多野生梨子树,这些野生梨子树大多都结果。但有的梨果小而硬,生涩无比,人无法食用,深秋乃至初冬在树上自然熟软后被野鸟食用,人称鸟梨;有的梨果大而酸,堪比柠檬,这是酸梨。不管是鸟梨还是酸梨,都是劣质的山果,毫无价值。后来,有人用外地优质梨枝条与土生野梨树嫁接,培育出了黄皮大沙梨。这种梨子个大形美,肉白质脆,味甜汁多,品质上佳。
  年产红心香柚十多万斤,意味着仅柚子一项,韦园主年收入将达五六十万元!难怪这两年村里外出打工的青壮年纷纷返乡,承包荒山荒坡,种果种树。
  韦园主的介绍令我们艳羡不己。艳羡归艳羡,造访老苗王故居的初衷驱使我们继续前行。
  呼吸饱含负氧离子的清新空气,品味甘爽绵甜的红心香柚,我们轻松惬意地穿越了道路崎岖的柚子林。
  出了柚子林,我们继续拾级而上。过了一会儿,一群苗族同胞抬着一块石碑迎面走来。他们抬的是块墓碑。走在前面的是老苗王的长子——大屯屯长,人们习惯称之为新苗王。
  “苗王,你们这是——”我问。
  “过几天是老苗王的忌日,族人准备给他老人家的陵墓立块碑,我们去做些前期工作。”
  闻言,我疑惑不解。我参加过驯乐苗族同胞的牯藏节,知道驯乐苗族同胞是不过清明节的。他们祭祀祖先、逝者的节日是牯藏节,据说这是由驯乐苗族的迁徙史决定的。驯乐苗族并非当地土著居民,据史籍记载和民间传说,苗族先民最早生活在中原。殷周时期迁至今湖北清江流域和湖南洞庭湖一带。春秋战国时期,巴蜀、夜郎以及荆州都有苗族先民活动。秦汉时期,大部分苗族先民在武陵郡、牂柯郡、越巂郡、巴郡、南郡等地区定居,小部分继续迁徙到黔东南都柳江流域。由于战争、饥馑、疾病、自然灾害等原因,他们不断继续迁徙。大约在明清时期自黔东南迁徙到驯乐的长北、山岗、镇北、福寿等地。在这过程中,他们的先人为寻找安身立命之所,四处奔波,颠沛流离,但是,他们怎么也无法安居乐业。在迁徙中,他们的祖先及亲属随死随葬。死者葬身之地与活着继续迁徙的族人相隔千山万水,为防山妖地鬼对死者阴魂的骚扰,驯乐苗族同胞把逝者坟茔砌得圆润弥合,不设墓门,不立墓碑。由于与逝去的祖先及亲属葬身之地天各一方,相距遥远,他们只能通过牯藏节在自己的居住地对逝者进行集体祭祀。
  “什么?你们去给老苗王立墓碑?苗族人的坟墓不是不设墓门、不立墓碑吗?”我疑惑地问。
  “是的!我们过去的确是这样。但是,我们现在修建逝者坟墓时不但设墓门、立墓碑,我们还要做清明呢!”新苗王铿锵的话语中透出骄傲与自信。
  我担心地说:“当头的您带头立墓碑做清明,破了族规,您不怕族人上行下效,忘了你们的牯藏节?”
  新苗王闻言,笑道:“牯藏节是我们苦难迁徙史的产物和见证,是我们的民族节日,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它!但我们现在有了自己固定的家园,我们被迫迁徙的苦难日子已经成为历史。我们有条件像其他民族兄弟一样,每年清明节到坟头来祭祀自己逝去的先人和亲属了,为什么不給他们的坟墓立墓碑?”新苗王的笑声爽朗,语调激昂。说完他们抬起墓碑,走向那片郁郁葱葱、欣欣向荣的柚子林。
  我若有所思地望着他们的背影。他们渐行渐远,最后融入那片翠绿茁壮的柚子林……虽然我们离那片柚子林越来越远,可是它们旺盛的生命力和优异的品质在我的脑际却越来越清晰。
  不多久,苗寨到了。村头聚集了好多身着节日盛装的人,妇孺相携,童叟互牵,好不热闹!一打听,才知道有苗家小伙子娶亲,接新娘的车队马上就要到了。大家对远嫁而来的汉族新娘期待己久,都想先睹为快。
  此时,我又纳闷了。在我的印象中,苗族同胞是较排外的,特别是在婚姻方面,与外族决不通婚,可是现在……
  疑惑中,我们来到了老苗王故居。故居整体格局依旧,只是堂屋装饰一新。堂屋正中悬挂的“取长补短,取优改劣,与时俱进;和睦共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条幅特别醒目。
  品读条幅,我茅塞顿开!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柚子林、墓碑、清明节、汉族新娘……一切都是如此的顺理成章!
  远眺那片柚子林,阳光下的柚子林好茁壮!好翠绿!好茂盛!
其他文献
在中央民族大学的家属院里,人们常常能看到一位银白短发、精神矍铄而身材略显消瘦的老学者傍晚在散步;在校园里,学生们不时能偶遇他骑着自行车来参加座谈会和处理各类工作事务;在全国各地的一些重要学术会议上,大家还能听到他精彩而有深度的发言。他鹤发童颜,看着好像才步入古稀之年,其实早在2011年,中央民族大学就已为他举办过“从教50年座谈会”;在2016年11月6日召开的“骆越方国研究成果发布会”上,他的学
期刊
花婆,又称“婆王”“花王圣母”等。传说花婆掌管着一座极大的花山,日日忙碌着料理花山上的花。人是花婆花山上的花,她把花的生魂送给谁家,谁家就生小孩。送红花是女孩,叫“金花”;送白花是男孩,叫“银花”。花山上的花长得茂盛,开得鲜艳,人间的小孩就平安成长,身体健壮。如果花山上的花生了虫,小孩就会生病,或有灾难。花婆给花除了虫,小孩的病就会好。花婆在花山上淋花,花湿了水,人间的小孩睡觉也跟着全身冒汗,甚至
期刊
虽然很久没有听到马儿在乡间小路上“嘚嘚”的马蹄声,很久没有看到马儿在山坡上悠闲吃草、打滚的身影,更难欣赏到马儿在田野上咴咴嘶鸣的震撼之音,但是,当“马到成功、车马盈门、金马玉堂、万马奔腾、一马平川、兵强马壮、千军万马”等一大堆抒马、写马、颂马的成语出现在我的眼前时,不免又勾起我对马的思念与柔情。  我生长在广西巴马一个偏僻的乡村,在过去,在“地无三尺平,出门就爬坡”的穷乡僻壤里,马儿不仅是人们唯一
期刊
“月也”是侗音,意为“吃乡食”或“吃相思”,即集体游乡做客,是侗族的一种重要的社交礼仪。侗族某一村寨的男女青年按约定到另一个侗寨做客,期间要举行赛芦笙、对歌等活动。“月也”规模不定,男女老幼均可參加。去做客时,每个人都要身着节日盛装,歌队、芦笙队和戏班子一同前往。主寨以酒肉来款待,宾主白天唱侗戏或赛芦笙,晚上对唱侗歌,共同欢度三至五日。离别时,主寨还要以猪羊馈赠。视收成情况,次年或若干年后,此寨再
期刊
箩筐  竹编的箩筐,人们总是把它编得大大的,一对箩筐可以装上一百斤左右的粮食。  小时候的我,曾模仿大人想挑起满满一对箩筐的东西,但它纹丝不动。大人轻而易举就挑起了,我羡慕不已。其实大人们除了个大、力大,也要憋着股劲儿的,可我没看清他们憋着劲儿时筋腱鼓胀的样子,只看见他们脸上挂着笑,有时还看似轻松地和旁人聊几句,愉悦地打几声招呼。  那时是20世纪80年代初,刚分田到户,村民们喜笑颜开,侍弄属于自
期刊
她力气似乎比我大  在山石嶙峋之间徘徊  牧羊,砍柴  她的背簍装满玉米、猪菜和月光  我喜欢她和泥土一样的肤色  大地般容山纳海的胸怀  那地里生长的  也在她心底生长  我愿意和她分享平凡里的柴米油盐  看她温柔羞涩的脸颊映满霞光  我要用岁月打磨一枚爱情的戒  与她此生划地为牢
期刊
露圩镇位于广西南宁市宾阳县东南部,距县城37公里,离南宁市84公里。全镇总人口39900多人,壮汉杂居,壮族占87%。露圩镇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始建于1937年的露圩镇民兴街(又称老街)至今仍保留原貌,具有壮族骑楼建筑特色,古色古香。露圩镇是宾阳县人民政府确定的壮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基地。是南宁市民委确定的“五言壮欢”传承基地,是南宁市文新广体局确定的国家级壮族歌圩生态传承基地。2017年,广西
期刊
提及芭蕉,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这样一幅唯美的画面:丰沛的雨水,连绵不断地击打在屋角窗前的芭蕉树上。此时,一个人“开轩面场圃”,静眺远山,聆听蛙鸣。一旁是一杯热气四溢的香茗,手中是一卷装帧典雅的古书,耳畔是一曲极富南国情调的《雨打芭蕉》……  说到这里,有些读者以为芭蕉是欢快的、浪漫的,其实,在传统诗词中,芭蕉是凄清的、愁苦的。  李商隐有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说的正是芭蕉的忧伤愁苦
期刊
曾经,家乡的那考河是一条臭水沟,那考河流出的臭水常常会污染到下游的竹排冲,导致河道沿岸的生态环境十分恶劣,严重地影响了周边社区的正常生活。  曾几何时,那考河变了,在城市环境建设的改造中,那考河变成了一个美丽的湿地公园。  环境就是民生,那考河成为湿地公园得益于南宁市海绵城市的建设。海绵城市建设是指城市建设要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像海绵一样良好的“弹性
期刊
绣花  一针一线牵动着淳朴  实而存华  如大米般沉甸  布鞋面上  衣袖边缘  挤满缤纷,彩蝶飞舞  艰涩的日子  母亲依然把愉悦与希冀  如歌一样吟唱  梦里枕着阳光、雨露  一路芬芳,一路孤行  始终,点缀远方  织布  夏日如蓝,机杼欢声  如一只脚系棉线跳动不停的画眉  无论怎样飞跃  都永远飞不出  母亲轻巧的手  织布机上的布料  脸面涂灰  毫无知觉间  仿佛被压在石块下的劲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