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舞蹈艺术是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途径,在激励人们投身革命战争、勇夺革命胜利和国家建设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脱贫奔小康、奋进中国梦的新时代,舞蹈艺术的重要作用同样非常重要。
关键词:舞蹈艺术;红色文化;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当代文艺更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总书记的话,为当代文艺创作指明了方向。在我们万众一心、共追中国梦的新时代,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意义尤其重大。那么,舞蹈艺术作为当代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如何发挥好自身应有的作用呢?
一、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把红色文化作为舞蹈艺术表现的主要内容
“所谓红色文艺,主要是指那些以我党在民族解放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红色历程为创作素材而形成的艺术作品,其中广受人民大众喜爱的传承已久的经典文艺作品,常被简称为红色经典,……记录革命历程、讴歌当代路线的作品成为我国文艺百花园中最值得珍视的宝贵财富”。回顾我国的舞蹈发展史,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的舞蹈作品,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红色舞蹈的先驱者李伯钊就在红军长征途中创作了《打骑兵舞》,以此来歌颂红军战士面对艰难,毫不退缩、顽强奋战的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极大地鼓舞了红军战士的革命斗志;被称为红色舞蹈拓荒人的吴晓帮则从抗日战争初期开始,先后编创了同名舞蹈《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之歌》《大刀进行曲》等舞蹈作品,呼吁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团结抗战,以挽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新中国成立以后,《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红梅赞》《草原儿女》,《沂蒙颂》《闪闪的红星》,以及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等作品,从不同角度,热情讴歌了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建设新中国所进行的英勇抗争和艰苦努力。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就是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精神、推动时代进步。其根本内涵是凝聚在国家和民族灵魂深处的闪光点,是中国人民世世代代的传承之根和立足之本。从中可以看到,舞蹈艺术对于传播红色文化、歌颂英雄精神、唱好主旋律,塑好民族魂,并以此来激昂革命斗志,作用何等巨大。
二、进入新时代,传承红色文化的舞蹈艺术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近百年的革命斗争史中,书写了一部惊天地、泣鬼神的革命英雄史诗。其中所展现出民族精神,激励了千千万万个中华儿女为了革命而赴汤蹈火、前赴后继,并最终形成了以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和焦裕禄精神等为代表的的中国革命精神。如今,我们进入新时代,形势和任务变化了,但是,我们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的根本要求没有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英雄”。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我们的舞蹈艺术承担起讴歌时代英雄,激励人们奋进新时代的历史重任。
在这个奋斗历程中,各行各业涌现出了一大批攻坚破难、锐意进取的先进模范。有团结拼搏、勇攀高峰的女排精神,有自强不息、协作创新的航天精神,有崇尚正义、不怕牺牲的维和精神,有精益专注、敬业创新的工匠精神等;有两弹元勋代表于敏、程开甲,有护岛英雄王继才、王仕花夫妇,有新时期县委书记的榜样谷文昌、王伯祥,有缉毒英雄吴光林、柯占军等,这些都是舞蹈艺术应该讴歌的典型。为此,舞蹈艺术就要紧扣时代、贴近生活,把英雄人物和英雄精神作为重要的表达内容,去创作出一部部脍炙人口、感人至深的优秀舞蹈作品。只有这样,舞蹈艺术才能无愧于时代,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这方面,青年舞蹈家李倩赞美女兵形象的舞蹈《女排长》和《靶场女兵》以及青年舞蹈家邱辉的《士兵假日》、杨佳佳《最后的微笑》等都做了有益的尝试;特别是杨佳佳的儿童舞剧《红色少年》巧妙地将红五星、红领巾和五星红旗所代表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有机融合,用独特的舞蹈语匯表现我们党近百年的的光辉历程,取得了极大地成功。
三、传承红色文化,舞蹈艺术要扬长避短、发挥好自身优势
尽管舞蹈艺术是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但是,除了生活舞蹈与人们较为接近以外,作为艺术舞蹈的表现形式,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尚有一定距离。特别是在艺术形式日趋多元化的今天,各种“快餐艺术”给人们带来的冲击越来越大。所以,作为“阳春白雪”的舞蹈艺术就应该“主动出击”、扬长避短,用自身的独特优势,去占据舞台艺术的一席之地。
舞蹈艺术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其强烈的抒情性。表演者往往是通过自身形体的律动性、象征性变化来表达主题、抒发情感,具有鲜明的审美艺术特性。而表演者通过专业训练所形成的身姿、身段、身韵,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具备的,其变化多端、行云流水般的动作表演,带给观众的是由外表到内在、由浅表到深层、由形体到神韵的灵魂冲击。因此,观众所享受到的不仅仅是感官的审美,更是情感的体验和共鸣。比如,观《红梅赞》,我们看到了表演者的蓝衣黑裙和红色围巾,更看到了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革命豪情;观《沂蒙颂》,我们看到了表演者优美的舞姿和流畅的动作,更看到了无私无畏、充满大爱的革命情感。
舞蹈艺术和音乐是一对孪生姐妹,但音乐的传播能力、速度和普及程度无疑更胜一筹。因此,舞蹈作品的编创者应该善于“走捷径”,主动“攀亲戚”,充分利用红色歌曲推广面广、人民群众耳熟能详的特点,为这些优美的旋律编配合理的、准确的、最能表达歌曲含义的舞蹈动作,以此来带动人们接受舞蹈、喜爱舞蹈、欣赏舞蹈,在歌曲和舞蹈的双重带动下,让红色文化深入人心,代代相传。
四、结论
综上所述,舞蹈艺术一直是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途径,进入新时代,我们更应该充分发挥好舞蹈艺术的这一功能,让红色文化成为激励我们脱贫奔小康、奋进中国梦的核心和灵魂。
关键词:舞蹈艺术;红色文化;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当代文艺更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总书记的话,为当代文艺创作指明了方向。在我们万众一心、共追中国梦的新时代,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意义尤其重大。那么,舞蹈艺术作为当代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如何发挥好自身应有的作用呢?
一、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把红色文化作为舞蹈艺术表现的主要内容
“所谓红色文艺,主要是指那些以我党在民族解放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红色历程为创作素材而形成的艺术作品,其中广受人民大众喜爱的传承已久的经典文艺作品,常被简称为红色经典,……记录革命历程、讴歌当代路线的作品成为我国文艺百花园中最值得珍视的宝贵财富”。回顾我国的舞蹈发展史,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的舞蹈作品,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红色舞蹈的先驱者李伯钊就在红军长征途中创作了《打骑兵舞》,以此来歌颂红军战士面对艰难,毫不退缩、顽强奋战的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极大地鼓舞了红军战士的革命斗志;被称为红色舞蹈拓荒人的吴晓帮则从抗日战争初期开始,先后编创了同名舞蹈《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之歌》《大刀进行曲》等舞蹈作品,呼吁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团结抗战,以挽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新中国成立以后,《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红梅赞》《草原儿女》,《沂蒙颂》《闪闪的红星》,以及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等作品,从不同角度,热情讴歌了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建设新中国所进行的英勇抗争和艰苦努力。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就是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精神、推动时代进步。其根本内涵是凝聚在国家和民族灵魂深处的闪光点,是中国人民世世代代的传承之根和立足之本。从中可以看到,舞蹈艺术对于传播红色文化、歌颂英雄精神、唱好主旋律,塑好民族魂,并以此来激昂革命斗志,作用何等巨大。
二、进入新时代,传承红色文化的舞蹈艺术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近百年的革命斗争史中,书写了一部惊天地、泣鬼神的革命英雄史诗。其中所展现出民族精神,激励了千千万万个中华儿女为了革命而赴汤蹈火、前赴后继,并最终形成了以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沂蒙精神和焦裕禄精神等为代表的的中国革命精神。如今,我们进入新时代,形势和任务变化了,但是,我们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的根本要求没有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英雄”。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我们的舞蹈艺术承担起讴歌时代英雄,激励人们奋进新时代的历史重任。
在这个奋斗历程中,各行各业涌现出了一大批攻坚破难、锐意进取的先进模范。有团结拼搏、勇攀高峰的女排精神,有自强不息、协作创新的航天精神,有崇尚正义、不怕牺牲的维和精神,有精益专注、敬业创新的工匠精神等;有两弹元勋代表于敏、程开甲,有护岛英雄王继才、王仕花夫妇,有新时期县委书记的榜样谷文昌、王伯祥,有缉毒英雄吴光林、柯占军等,这些都是舞蹈艺术应该讴歌的典型。为此,舞蹈艺术就要紧扣时代、贴近生活,把英雄人物和英雄精神作为重要的表达内容,去创作出一部部脍炙人口、感人至深的优秀舞蹈作品。只有这样,舞蹈艺术才能无愧于时代,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这方面,青年舞蹈家李倩赞美女兵形象的舞蹈《女排长》和《靶场女兵》以及青年舞蹈家邱辉的《士兵假日》、杨佳佳《最后的微笑》等都做了有益的尝试;特别是杨佳佳的儿童舞剧《红色少年》巧妙地将红五星、红领巾和五星红旗所代表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有机融合,用独特的舞蹈语匯表现我们党近百年的的光辉历程,取得了极大地成功。
三、传承红色文化,舞蹈艺术要扬长避短、发挥好自身优势
尽管舞蹈艺术是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但是,除了生活舞蹈与人们较为接近以外,作为艺术舞蹈的表现形式,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尚有一定距离。特别是在艺术形式日趋多元化的今天,各种“快餐艺术”给人们带来的冲击越来越大。所以,作为“阳春白雪”的舞蹈艺术就应该“主动出击”、扬长避短,用自身的独特优势,去占据舞台艺术的一席之地。
舞蹈艺术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其强烈的抒情性。表演者往往是通过自身形体的律动性、象征性变化来表达主题、抒发情感,具有鲜明的审美艺术特性。而表演者通过专业训练所形成的身姿、身段、身韵,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具备的,其变化多端、行云流水般的动作表演,带给观众的是由外表到内在、由浅表到深层、由形体到神韵的灵魂冲击。因此,观众所享受到的不仅仅是感官的审美,更是情感的体验和共鸣。比如,观《红梅赞》,我们看到了表演者的蓝衣黑裙和红色围巾,更看到了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革命豪情;观《沂蒙颂》,我们看到了表演者优美的舞姿和流畅的动作,更看到了无私无畏、充满大爱的革命情感。
舞蹈艺术和音乐是一对孪生姐妹,但音乐的传播能力、速度和普及程度无疑更胜一筹。因此,舞蹈作品的编创者应该善于“走捷径”,主动“攀亲戚”,充分利用红色歌曲推广面广、人民群众耳熟能详的特点,为这些优美的旋律编配合理的、准确的、最能表达歌曲含义的舞蹈动作,以此来带动人们接受舞蹈、喜爱舞蹈、欣赏舞蹈,在歌曲和舞蹈的双重带动下,让红色文化深入人心,代代相传。
四、结论
综上所述,舞蹈艺术一直是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途径,进入新时代,我们更应该充分发挥好舞蹈艺术的这一功能,让红色文化成为激励我们脱贫奔小康、奋进中国梦的核心和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