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新能力 优化语文教学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joy991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是课改的重要内容,也是课改的永恒话题。这不仅要求教师有创新意识,更重要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潜能。只有做到尊重学生以及尊重他们的奇思妙想,不以简单的对错来评判学生,时常给他激励,才能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从而进一步达到优化语文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想象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1)02-0062-02
  
  “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凛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这是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语文(尤其是文学作品),是生活的多彩画卷,体现着作者关于人世、宇宙如幻想世界的形象思考,体现着人的思想、感情、情操、人格和个性。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虽然有的作者逝去了,但他们的精神笑貌却活生生地存留在文学作品里。语文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审美感悟,引导学生创新思维,从历史的深度认识生活,从中汲取营养,接受人文素养的陶冶,从而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因此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现在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我们教师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培养创新人才。因此语文教学中,也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的素质教育。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提高学生的创新性能力呢?下面谈一谈浅显的看法。
  
  一、激发激情。创设创新氛围是关键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可见兴趣是人力求认知、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浓厚兴趣时,他就能积极地思索,主动地感知事物。同时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孟母三迁是为了给孟子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创新语文教学活动必然如此。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想办法创设一种和谐欢乐的氛围,使学生具有一种自由、快乐的心态,使他们主动参与,充满信心、充满激情地进行思考和创造。
  例如在七年级语文作文课上写《我的自画像》之前,我与孩子们做个游戏:每个人给自己画一幅画像。然后由老师任意出示其中一幅画像,让学生猜出画中人是谁。看谁画得最像。由于每个孩子都希望别人一眼就能猜出自己,都纷纷开动脑筋,抓住自己最主要的特征画了起来。猜画开始了,学生争相发言,联想丰富。这时,我告诉孩子们,每个人都不同,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只有抓住最独特的地方。我们才能把人写真写活!就这样,学生在游戏中明白了习作的要求,学会了真实的表达。这样,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启发想象。求异创新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限的,并且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时代进步。一切创造都伴随着想象。发展学生想象力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所在。而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引导学生去体昧,去思考,展开想象去再创造是培养创新能力主要方式。比如,让学生给《皇帝的新装》《丑小鸭》等童话写一个续篇,用白话故事复述《狼》一文,描绘《过故人庄》等等诗哥所蕴含的意境等。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我允许学生有不同答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的去叙述,,改变所谓统一的、唯一的标准答案和僵化思维的现状。不用简单的对错来评判,只能看哪种答案更合理,更有创造性就可以了。
  
  三、注重兴趣培养与质疑交流。丰富语文活动课
  
  赞可夫说:“要以知识本身吸引学生学习。使之感到认识新事物的乐趣,体验认识知识中克服困难的喜悦。”兴趣是创新的先决条件,如果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就会主动积极去参与,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前提。因此,要求语文教学过程f_11I把课堂教学设计得要生动活泼,有吸引力;时常还要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学习兴趣。如在教《羚羊木雕》一文时,打破常规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熟读课文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如果我遇到类似的事情我会怎么办?”写完后。同学之间相互交换阅读,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多看看其他同学在遇到困难时候的处理方法,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宋代学者朱熹说过:“学贵有疑,大疑则大悟,不疑则不悟。”语文教学活动重点在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是老师在讲台上满堂灌。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是优化高语文教学活动的关键。学生提H{与老师或者参考书不同的一些说法,只要有依据,有自己个性独特的见解,教师都应鼓励,应该肯定学生对问题的思维发散。而有时教师也可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四、运用赏识和激励。强化学生创新的兴趣和信心
  
  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平时所积累知识、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对作品作出各自不同的解读。这种解读的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也是语言学科的独特魅力所在,这本身也是潜在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发散。教师的鼓励与肯定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坚决不能用教师的权威、所谓的“标准答案”去扼杀学生的思维创新。
  鼓励实际上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就等于给学生的创造思维提供条件,点燃思维的火花。而赏识教育则会给学生送去信心乐,使之产生兴趣,增强干劲。所以在教学中多鼓励少批评,给学生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发现自身价值。学生有了成就感,就会相信自己的能力。这种成就感对每一个人终身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在教学中教师也应该一视同仁,对所有学生都寄予同样深切的期望。每个人都希望获得他人关注。特别是学生更想获得教师的肯定以及寄予他们的深切期望。所以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让人人都能享受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面对学生千奇百怪的思考方法,面对学生五彩斑斓质问,作为一名有责任的教师应该感到高兴,因为学生在思考。进而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思维去思考问题。而不是站在你自己的角度,以一个成年人的观点去看待学生的思维。更不应该以自己的立场对学生思考加以指责。这样无疑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新思维。一个教师只有真正的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问题,才能得到学生的肯定和喜欢。所以当我们面对学生创造性的提问,一定要加以肯定,一句表扬并不是很难,对学生来讲却是他们进行下次创造性思维的动力。
  
  五、加强训练是增强创新思维的添加剂
  
  语文课上我们要让学生多说多讲,有意识的去训练他们的分散型思维能力。组织丰富多彩的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活动课,比如在讲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时就让学生来说说自己所见过的山峦看起来是什么形状,学生根据这些展开丰富的联想,从山,想到人,从人又想到事。思维的发散就很好的无意地得到了训练。针对趣味性较强,故事性较强的课文,甚至可以让学生排成剧本自己演出来。有时教师不要小看学生的能力,大胆的让他们自己去做。在他们自己的排演过程中,无疑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对观点性比较强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在讨论中说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论辩能力。
  语文素来被称作“百科之母”,我个人认为这一点也没有言过其实。在我看来,语文不仅是教会学生读书认字,而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思想的启迪。如果在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孩子的创新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那么这个学生在其它学科的学习上就会事半功倍。一个浅显的道理,语文帮助学生培养了理解能力,那么在其他学科的理解上,这个学生也不会感到困难。比如对数学物理等等应用题的理解上,如果语文不好,其他科目多少会受到影响。同样如果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那么在其他学科这个学生也难以有创新思维,影响是难以弥补的。也许无意间,就扼杀了中国的牛顿,中国的爱因斯坦。在培养创新能力优化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语文教师要做树上的苹果狠狠地,用力地砸在学生的头上,让他们千奇百怪的思想一下都飞出来,这样才能真正优化语文教学。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