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地高辛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对比分析

来源 :中外医学导报·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y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与地高辛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7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组和地高辛组,每组37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对应药物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再住院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地高辛组,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组的再住院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地高辛组(P<0.05)。结论:在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不仅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地高辛;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77.5             【文獻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7225(2020)01-0039-01
  充血性心力衰竭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脏疾病的终末期表现,最多见于冠心病,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扩张性心肌病等。[1]近年来,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充血性心力衰退发病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受到了该病的困扰。充血性心力衰竭具有病程长、症状重的特点,同时还可能伴有心血管不良病症发生。通常而言,该病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突感心前区疼痛,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进一步影响到患者的肝、肾等功能。临床上通常采用药物治疗缓解患者的病情,为了找出疗效最佳的药物,广大医学研究人员有必要进行药物疗效的对比分析。本文通过分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与地高辛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从而获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7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组和地高辛组,每组37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48—80岁,平均(62.4±3.6)岁,病程4—10年,平均(6.2±1.3)年。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14例,患者年龄50—83岁,平均(64.1±2.8)岁,病程3—9年,平均(5.8±1.6)年。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分别进行常规检查和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组采用口服卡托普利片进行治疗,每天2—3次,一次12.5—25mg,经过1周后,若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可在医生的建议下逐渐减量。[2]地高辛组采用口服地高辛片予以治疗,每天3次,一次0.125—0.75g,坚持服用两个月,根据患者病情的发展情况酌情减量。[3]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再住院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疗效评价等级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表示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有效地改善,心脏疼痛次数明显减少;有效表示患者的临床症状逐渐得到改善,但是还会偶尔发作;无效表示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37×100%。再住院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为发生对应事件人数在总调查人数中所占的比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软件对本次研究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情况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地高辛组(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再住院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对比情况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组的再住院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地高辛组(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充血性心力衰竭作为一种常见的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未期的心血管疾病。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具有巨大的危害。据临床数据显示,充血性心力衰竭,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患者的心功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继而会出现水肿、心脏栓塞,严重时可危及生命。[4]目前国内通常采用药物治疗以缓解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由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其自身条件较差,很容易产生其他方面的病变,这就要求广大从医人员要找出最佳的治疗药物,在增强治疗效果的同时,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和地高辛作为常见的治疗药物,对于改善患者的病情却具有不同的疗效。[5]本次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地高辛组,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组的再住院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地高辛组(P<0.05)。
  综上所述,在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不仅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朱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与地高辛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疗效对比观察[J].医药前沿,2017(33).
  [2]张爱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7(04).
  [3]林良沫.冠心病患者地高辛中毒的药学监护[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05).
  [4]刘佳敏.高危冠心病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应用现况调查[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6(14).
  [5]刘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04).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扎技术联合超声波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9例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进行超声波治疗,并予肌内效贴贴扎治疗。分别评估治疗前、治疗后3周及治疗后6周时患者VAS疼痛评分、腕关节功能评定及临床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Cooney腕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
期刊
【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钼靶摄片与核磁共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比较及技术要点总结。方法 对2018年12月至 2019年11月影像科检查的60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先对所有患者行核磁共振检查,再对所有患者行乳腺钼靶检查,分析对比诊断准确率及技术要点。结果 通过分析核磁共振在乳腺癌诊断上明显优于乳腺钼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核磁共振和乳腺钼靶对乳腺癌的诊断两种方法各有优点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肾元亏虚型肾病综合征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名肾元亏虚型肾病综合征分为两组,参考组行西医治疗,实验组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以疗效为指标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参考组(P<0.05)。结论:中医治疗肾元亏虚型肾病综合征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中医;肾元亏虚型;肾病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R27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多种子宫外科手术动脉栓塞术(VAE)对各种子宫肌瘤的临床症状,并发症,肌瘤体积和钙化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医院检查的98例子宫肌瘤患者,以对多发性和单发性子宫肌瘤的诊断为标准进行分类研究:对照组为49例,年龄28-35岁,平均年龄43.21±3.21岁,均为肌壁间的肌瘤,且3例伴有肌肌腺瘤,研究组为49例,年龄为31-52岁,平均为40.12±2.10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在对膝关节半月板周缘性脱位患者诊断中应用磁共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院内2017年6月~2019年5月接诊的49例膝关节半月板周缘性脱位患者,均进行MRI检查,并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比较MRI诊断的准确率是91.84%,对于半月板脱位并撕脱诊断准确率为100.00%,半月板外侧脱位94.74%、内侧脱位88.89%,与手术病理结果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在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时间段内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甲状腺肿瘤患者60例作为分析对象,所有患者经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手术治疗,对其手术治疗结果和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耳鼻喉科头颈外科医生手术治疗,患者全部治愈,沒有手术死亡患者。结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在手术治疗甲状腺肿瘤中具有更加明显的学科优势,临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討EPID在辐射野与灯光野一致性测量中的应用。方法:使用厂家自带的金属点十字影子板在SSD=100时,灯光野分别开到标准野10cm×10cm,15cm×15cm,20cm×20cm,25cm×25cm,剂量率100MU/M,曝光5MU,得到各标准野的辐射野,测量辐射野各方向距离。结果:辐射野各方向偏差较小,均小于±2mm。结论:EPID射野影像检测方式适合于临床质控检验,可用于加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对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进行左心功能评价的效果。方法:选择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计100例为实验组,另外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群50例为对照组,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检查结果,评定超声心动图的应用价值。结果:该100例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中,心功能2级、3级、4级患者的左心室、心房增大构成比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心功能4级患者的左心功能指标(LVEF、E/F、FS)
期刊
【摘要】膀胱癌发病率在我国泌尿生殖肿瘤中占第一位。对于疾病早期临床手术治疗的方式非常多样化,且患者术后大多都要留置尿管,而如何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家属的参与却非常重要。本文主要是针对更换尿造口的相关技能和方法,对其课堂设计的流程和合理性进行论述,提升患者家属的自我护理和术后尿造口的管理能力。  【关键词】膀胱根治性切除术,更换尿造口,课堂设计  【中图分类号】737.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俯卧位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将80名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参考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对引发患者压力性损伤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针对性护理,对两组压力受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压力受损患者占比显著低于参考组(p<0.05)。结论:手术时间、皮肤软化、年龄因素和护理因素等是导致俯卧位压力性损伤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术中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有效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