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描述:
上午晨间活动时,有几个孩子到阅读区和建构区去阅读书和搭建积木,当活动结束后发现阅读区和建构区的有几个小朋友的鞋子穿反了,因为这两个区域里是铺好了地垫的,孩子进区活动需要把鞋子脱掉,是在地垫上进行看书活动和建构活动的,活动结束再把他们自己的鞋子穿好,而小班孩子的自理能力比较弱,对于穿鞋子这件事有点慢,有的孩子还经常会穿反鞋子,为了马上进入下一个环节,于是我就纠正了这几个穿反的孩子们的鞋子,叫他们把鞋子对换过来。今天区域活动结束后,又发现在阅读区和建构区的几个孩子把鞋子穿反了,本想着就像晨间活动一样叫他们几个穿反鞋子的孩子直接换一下鞋子,但考虑到经常发生类似的事情,我就没有像以前那样对孩子说:“宝宝你的鞋穿反了,快换过来吧!”而是故作惊讶的指着其中一个小朋友的鞋说:“哎呀,小泽,你的鞋宝宝怎样在吵架呀?你看它们两个正歪着头生气呢!”小泽听后立刻低下了头左看看右看看,笑着对我说:“呵呵,鞋子宝宝真的生气了!”于是我接着对他说:“哎呀,鞋子宝宝这么好的好朋友,它们怎样会生气的呢,你赶快帮帮她们,让她们别生气了呀!”只见小泽弯下身子,脱下了鞋子,把它们换了过来,其他的小朋友看见了,都低下头去检查自己的鞋子有没有吵架,穿反鞋的几个小朋友就通過自己检查鞋头把穿反的鞋子都给换了过来。午睡起床后,孩子们也自己穿好鞋子,馨馨小朋友还一边穿鞋子一边嘴巴里说道:“鞋宝宝,我让你们做朋友”,有意识地进行检查自己的鞋子,锐锐小朋友把鞋子穿反了,坐在他旁边的桃子看到了,马上对她说:“锐锐,你的鞋子在吵架了,赶紧帮帮她们,让她们不要生气了”,锐锐听到了马上低头重新把鞋子换了过来。没想到白天我的一句简简单单的话,却比我每一天纠正他们的错误来得有用,从那天以后,无论是中午起床还是区域活动后,我都会提醒他们:“快看看你的鞋宝宝有没有再吵架?”孩子们会立刻自己检查并把穿反的鞋倒过来,有的孩子穿好了还会开心地说:“我的鞋宝宝不吵架了。”
案例评析:
由于父母的工作忙,大部分孩子都是由家里老人带大的,可想而知爷爷奶奶对孩子的娇惯程度,在家里什么事情都是由爷爷奶奶一手包办,就算是孩子能做的事情他们也担心孩子会做不来,久而久之使得孩子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差,不愿意自己动手,在园穿鞋子就会有穿反的现象。那我们可以通过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来让孩子们学习穿脱鞋子,怎样让孩子们能自主的有意识的发现自己的鞋子是否穿正呢?《指南》中指出幼儿园活动应充分思考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游戏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蕴涵着教育契机,就拿穿反鞋这一件小事为例,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只用说教来让孩子认识左右是违背了幼儿的年龄特点的,但如果只靠老师的关注和帮忙,又错失了孩子很好的学习的机会。而小班的幼儿对很多现象都喜欢拟人化,他们觉得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有生机的,他们会对小花、小草说话;会对积木、玩具对话;会把自己的日常生活用具当成好朋友。在活动结束后发现孩子们穿反鞋子,教师马上转换自己的角色,以同伴的身份,游戏化的语言来提醒孩子,让孩子观察自己的鞋子,两只穿在脚上的鞋子在老师的口中变成了宝宝还赋予他们吵架的情节,帮忙孩子在情节中关注到鞋子是分左右的,只有穿对了鞋子宝宝才会开心。所以对小班孩子的教育要依据他们的年龄特征,顺着他们的喜好,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教师要“变成孩子”,与孩子共享“欢乐”。教师以游戏者身份介入到幼儿一日活动的环节,可以帮助幼儿发挥主观能动性,解决生活中的各种不良问题,在一日活动中,教师用游戏的口吻来改正孩子们穿反鞋子的方式,深受孩子们的关注和喜爱,教师的这种游戏伙伴的平等身份,可缩短幼儿与成人“两个世界”间的距离,使孩子们觉得亲切适意,而非拘谨畏惧,从而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和精神心理气氛,由此,不仅可以使幼儿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增强对所从事的活动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这种环境气氛,还有益于激发幼儿的独立自主性,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增强自信,减少对成人的依赖性,从而能更好地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
上午晨间活动时,有几个孩子到阅读区和建构区去阅读书和搭建积木,当活动结束后发现阅读区和建构区的有几个小朋友的鞋子穿反了,因为这两个区域里是铺好了地垫的,孩子进区活动需要把鞋子脱掉,是在地垫上进行看书活动和建构活动的,活动结束再把他们自己的鞋子穿好,而小班孩子的自理能力比较弱,对于穿鞋子这件事有点慢,有的孩子还经常会穿反鞋子,为了马上进入下一个环节,于是我就纠正了这几个穿反的孩子们的鞋子,叫他们把鞋子对换过来。今天区域活动结束后,又发现在阅读区和建构区的几个孩子把鞋子穿反了,本想着就像晨间活动一样叫他们几个穿反鞋子的孩子直接换一下鞋子,但考虑到经常发生类似的事情,我就没有像以前那样对孩子说:“宝宝你的鞋穿反了,快换过来吧!”而是故作惊讶的指着其中一个小朋友的鞋说:“哎呀,小泽,你的鞋宝宝怎样在吵架呀?你看它们两个正歪着头生气呢!”小泽听后立刻低下了头左看看右看看,笑着对我说:“呵呵,鞋子宝宝真的生气了!”于是我接着对他说:“哎呀,鞋子宝宝这么好的好朋友,它们怎样会生气的呢,你赶快帮帮她们,让她们别生气了呀!”只见小泽弯下身子,脱下了鞋子,把它们换了过来,其他的小朋友看见了,都低下头去检查自己的鞋子有没有吵架,穿反鞋的几个小朋友就通過自己检查鞋头把穿反的鞋子都给换了过来。午睡起床后,孩子们也自己穿好鞋子,馨馨小朋友还一边穿鞋子一边嘴巴里说道:“鞋宝宝,我让你们做朋友”,有意识地进行检查自己的鞋子,锐锐小朋友把鞋子穿反了,坐在他旁边的桃子看到了,马上对她说:“锐锐,你的鞋子在吵架了,赶紧帮帮她们,让她们不要生气了”,锐锐听到了马上低头重新把鞋子换了过来。没想到白天我的一句简简单单的话,却比我每一天纠正他们的错误来得有用,从那天以后,无论是中午起床还是区域活动后,我都会提醒他们:“快看看你的鞋宝宝有没有再吵架?”孩子们会立刻自己检查并把穿反的鞋倒过来,有的孩子穿好了还会开心地说:“我的鞋宝宝不吵架了。”
案例评析:
由于父母的工作忙,大部分孩子都是由家里老人带大的,可想而知爷爷奶奶对孩子的娇惯程度,在家里什么事情都是由爷爷奶奶一手包办,就算是孩子能做的事情他们也担心孩子会做不来,久而久之使得孩子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差,不愿意自己动手,在园穿鞋子就会有穿反的现象。那我们可以通过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来让孩子们学习穿脱鞋子,怎样让孩子们能自主的有意识的发现自己的鞋子是否穿正呢?《指南》中指出幼儿园活动应充分思考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游戏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蕴涵着教育契机,就拿穿反鞋这一件小事为例,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只用说教来让孩子认识左右是违背了幼儿的年龄特点的,但如果只靠老师的关注和帮忙,又错失了孩子很好的学习的机会。而小班的幼儿对很多现象都喜欢拟人化,他们觉得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有生机的,他们会对小花、小草说话;会对积木、玩具对话;会把自己的日常生活用具当成好朋友。在活动结束后发现孩子们穿反鞋子,教师马上转换自己的角色,以同伴的身份,游戏化的语言来提醒孩子,让孩子观察自己的鞋子,两只穿在脚上的鞋子在老师的口中变成了宝宝还赋予他们吵架的情节,帮忙孩子在情节中关注到鞋子是分左右的,只有穿对了鞋子宝宝才会开心。所以对小班孩子的教育要依据他们的年龄特征,顺着他们的喜好,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教师要“变成孩子”,与孩子共享“欢乐”。教师以游戏者身份介入到幼儿一日活动的环节,可以帮助幼儿发挥主观能动性,解决生活中的各种不良问题,在一日活动中,教师用游戏的口吻来改正孩子们穿反鞋子的方式,深受孩子们的关注和喜爱,教师的这种游戏伙伴的平等身份,可缩短幼儿与成人“两个世界”间的距离,使孩子们觉得亲切适意,而非拘谨畏惧,从而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和精神心理气氛,由此,不仅可以使幼儿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增强对所从事的活动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这种环境气氛,还有益于激发幼儿的独立自主性,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增强自信,减少对成人的依赖性,从而能更好地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