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循环训练法常常在田径训练中进行应用。因此,在田径训练中应用中需要进一步的探索怎样将循环训练要素及方法原则与专项力量训练有机融合,基于此,笔者从合理编制训练组合、科学进行耐氧力训练以及循环练习的注意事项三方面进行循环训练法在田径运动员力量训练中的运用探讨。
关键词:循环训练法;田径运动员;力量训练
循环训练法是一种根据训练具体任务,建立若干练习站(点)后,运动员按照既定顺序、路线,周而复始地完成每站(点)所规定的练习内容和训练方法。是一种综合形式的练习方法,具有生动活泼特点。具体说来,循环通常包括六至十四个身体不同部位练习,每个运动练习间歇为不超过一分钟,每个循环间歇为二、三分钟。一次训练课程可安排一个或几个循环训练。
一、循环训练法概述
循环训练法常常在田径训练中进行应用。因此,在田径训练中应用中需要进一步的探索怎样将循环训练要素及方法原则与专项力量训练有机融合。循环训练法是运动训练实践的产物,在训练实践中,为了运动员身体素质得以充分发展,增强运动员训练情绪与积极性,不仅需要提高训练内容的多样性,而且还有必要提高训练内容的灵活性。在运动员日常训练中中,教练员需要根据训练任务,结合运动员水平与自身特点,合理的运用循环训练。
循环训练法的组织方法。一般来说,循环训练法的组织方法有六种形式,第一种循环练习形式为规定一定练习数量;第二种循环练习为规定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第三种循环练习形式为定时、不定量。第四种循环练习形式为定时、不定量而定强度。第五种循环练习形式为持续循环练习,第六种循环练习形式为间歇循环练习。第一种循环练习形式即在确定练习方式之后,规定每种练习的联系数量,然后组合成套,通常用在流水式练习;第二种练习形式通常用在分组轮换式的循环练习。第三种练习形式即在每个练习方式都确定时间,但对数量没有要求,在做完一组以后再做下一组,每组练习的时间是相同的。
循环训练法的基本结构因素有7个要素。第一个要素为每站(点)的练习内容,第二个要素为每站(点)的运动负荷、第三个要素为练习站(点)的顺序、第四个要素为练习站(点)之间的间歇、第五个要素为每个循环之间的间歇、第六个要素为练习的站(点)数与第七个要素为循环站(点)数的总量。循环训练法一方面能够用于运动员身体训练,发展运动员一般和专项身体素质,另一方面,这种方法不仅能够用在技术训练当中,还能够用在战术训练中,旨在巩固、增强战术水平。
循环训练法的基本类型主要有3种,第一种为运动员根据一定的顺序、步骤,依次循环进行的单个练习的流水式循环训练、第二种为将运动员分成若干组,根据规定要求,一个接一个轮换练习站的轮换式循环训练、第三种为设立较多练习站,按照运动员具体情况指定每名运动员在特定的若干联系站内训练的分配式循续训练。流水式循环训练的应用旨在全面发展多种运动能力,使运动员机体骨结构、跟腱、韧带、关节囊和连接组织得到训练。轮换式循环训练旨在不仅集中发展运动员某一运动机能,而且集中发展运动员机体的某一部位。分配式循续训练旨在充分的利用不同的训练器材,基于运动员自身的差异性,因材施教,提高训练效率。
二、循环训练法在田径运动员力量训练中的应用
(一)合理编制训练组合
在田径运动员训练中,发展运动力量的循环组一般需要有至少六个练习,分别用于发展腰腹、肩背、上肢、下肢等部位的肌肉力量。需要注意的是,练习时,不同部位的肌肉力量练习要交替进行,避免将同一肌肉群的力量练习设计在紧挨着的站点上。
(二)科学进行耐氧力训练
作为循环训练法来说,最为主要的应用是在于田径训练的准备期,由于在这一时期,训练主要以常规性训练为主,重点发挥在运动员的一般性身体素质以及弥补薄弱环节。准备期的力量训练需要立足于发展运动员的一般性耐力水平。循环训练练习内容的多样化和灵活性符合准备期力量训练的要求,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以及身体训练水平。
由于力量循环训练在战间有间歇心率有所回落,因此其耐氧力训练效果又不如单纯性有氧耐力训练。然而,耐氧力训练确不仅对运动员的一般耐力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解决竞赛期过多的专项性力量训练造成的肌肉发展不平衡,可以補偿对抗肌相对滞后的现象,有助于关节、韧带、支撑运动器官的健康发育。
(三)循环练习的注意事项
首先,循环练习需要尽可能一方面满足教材内容要求,另一方面尽量与素质练习的要求相结合。其次,循环练习需要全面锻炼和发展使运动员身体跟部分肌肉力量。此外,负荷强度一般控制在70%~80%RM之间,循环组数控制在3~4组,次数为12~20次,组间休息20~30S,速度性及快速力量性田径项目负荷强度可控制在50%-70%之间,而耐力性项目采用较低负荷(30~50%)。
参考文献:
[1]王世君,顾瑞亭.循环训练法在高校羽毛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8,36(6):72-77.
[2]陈信芝,李山.循环训练法在田径运动员力量训练中的应用[J].田径,2017 (004).
[3]车延龙.循环训练法在提高速度素质中的应用研究[J].读与写(上,下旬),2014 (1):5-5,8.
[4]臧海波,王林,马硕.田径中长距离项目训练中循环训练法的应用与研究[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四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2011.
[5]侯大兵.13-14岁田径快速力量循环训练法的实验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
关键词:循环训练法;田径运动员;力量训练
循环训练法是一种根据训练具体任务,建立若干练习站(点)后,运动员按照既定顺序、路线,周而复始地完成每站(点)所规定的练习内容和训练方法。是一种综合形式的练习方法,具有生动活泼特点。具体说来,循环通常包括六至十四个身体不同部位练习,每个运动练习间歇为不超过一分钟,每个循环间歇为二、三分钟。一次训练课程可安排一个或几个循环训练。
一、循环训练法概述
循环训练法常常在田径训练中进行应用。因此,在田径训练中应用中需要进一步的探索怎样将循环训练要素及方法原则与专项力量训练有机融合。循环训练法是运动训练实践的产物,在训练实践中,为了运动员身体素质得以充分发展,增强运动员训练情绪与积极性,不仅需要提高训练内容的多样性,而且还有必要提高训练内容的灵活性。在运动员日常训练中中,教练员需要根据训练任务,结合运动员水平与自身特点,合理的运用循环训练。
循环训练法的组织方法。一般来说,循环训练法的组织方法有六种形式,第一种循环练习形式为规定一定练习数量;第二种循环练习为规定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第三种循环练习形式为定时、不定量。第四种循环练习形式为定时、不定量而定强度。第五种循环练习形式为持续循环练习,第六种循环练习形式为间歇循环练习。第一种循环练习形式即在确定练习方式之后,规定每种练习的联系数量,然后组合成套,通常用在流水式练习;第二种练习形式通常用在分组轮换式的循环练习。第三种练习形式即在每个练习方式都确定时间,但对数量没有要求,在做完一组以后再做下一组,每组练习的时间是相同的。
循环训练法的基本结构因素有7个要素。第一个要素为每站(点)的练习内容,第二个要素为每站(点)的运动负荷、第三个要素为练习站(点)的顺序、第四个要素为练习站(点)之间的间歇、第五个要素为每个循环之间的间歇、第六个要素为练习的站(点)数与第七个要素为循环站(点)数的总量。循环训练法一方面能够用于运动员身体训练,发展运动员一般和专项身体素质,另一方面,这种方法不仅能够用在技术训练当中,还能够用在战术训练中,旨在巩固、增强战术水平。
循环训练法的基本类型主要有3种,第一种为运动员根据一定的顺序、步骤,依次循环进行的单个练习的流水式循环训练、第二种为将运动员分成若干组,根据规定要求,一个接一个轮换练习站的轮换式循环训练、第三种为设立较多练习站,按照运动员具体情况指定每名运动员在特定的若干联系站内训练的分配式循续训练。流水式循环训练的应用旨在全面发展多种运动能力,使运动员机体骨结构、跟腱、韧带、关节囊和连接组织得到训练。轮换式循环训练旨在不仅集中发展运动员某一运动机能,而且集中发展运动员机体的某一部位。分配式循续训练旨在充分的利用不同的训练器材,基于运动员自身的差异性,因材施教,提高训练效率。
二、循环训练法在田径运动员力量训练中的应用
(一)合理编制训练组合
在田径运动员训练中,发展运动力量的循环组一般需要有至少六个练习,分别用于发展腰腹、肩背、上肢、下肢等部位的肌肉力量。需要注意的是,练习时,不同部位的肌肉力量练习要交替进行,避免将同一肌肉群的力量练习设计在紧挨着的站点上。
(二)科学进行耐氧力训练
作为循环训练法来说,最为主要的应用是在于田径训练的准备期,由于在这一时期,训练主要以常规性训练为主,重点发挥在运动员的一般性身体素质以及弥补薄弱环节。准备期的力量训练需要立足于发展运动员的一般性耐力水平。循环训练练习内容的多样化和灵活性符合准备期力量训练的要求,有助于提高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以及身体训练水平。
由于力量循环训练在战间有间歇心率有所回落,因此其耐氧力训练效果又不如单纯性有氧耐力训练。然而,耐氧力训练确不仅对运动员的一般耐力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解决竞赛期过多的专项性力量训练造成的肌肉发展不平衡,可以補偿对抗肌相对滞后的现象,有助于关节、韧带、支撑运动器官的健康发育。
(三)循环练习的注意事项
首先,循环练习需要尽可能一方面满足教材内容要求,另一方面尽量与素质练习的要求相结合。其次,循环练习需要全面锻炼和发展使运动员身体跟部分肌肉力量。此外,负荷强度一般控制在70%~80%RM之间,循环组数控制在3~4组,次数为12~20次,组间休息20~30S,速度性及快速力量性田径项目负荷强度可控制在50%-70%之间,而耐力性项目采用较低负荷(30~50%)。
参考文献:
[1]王世君,顾瑞亭.循环训练法在高校羽毛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8,36(6):72-77.
[2]陈信芝,李山.循环训练法在田径运动员力量训练中的应用[J].田径,2017 (004).
[3]车延龙.循环训练法在提高速度素质中的应用研究[J].读与写(上,下旬),2014 (1):5-5,8.
[4]臧海波,王林,马硕.田径中长距离项目训练中循环训练法的应用与研究[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第四届全国田径运动发展研究成果交流会论文集.2011.
[5]侯大兵.13-14岁田径快速力量循环训练法的实验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