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对外宣布:中国将裁军100万!此话一出,全球震惊。以美国为首的超级大国,在长期的冷战中,自己争当全球军备竞赛的先锋,却时时处处封锁、遏制别国,尤其是中国国防力量的发展,将中国正常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妖魔化”,动辄指责中国“好战”,稍稍增加点国防开支就会被他们拿来“大做文章”……中国这一宣言,让这些反华势力全傻了眼!同时也让世界人民真正明白了:中国的确是要一心一意谋求和平发展!
然而,要实施这一重大决定却决非易事。时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何正文(1917-2000)将军,作为分管军务动员工作的总部首长,自始至终组织并参与了军队的精简整编工作,被誉为百万裁军的“主刀人”。
多次精简的“主刀大夫”
兵贵精而不在多。讲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没有哪位统帅不赞成“精兵”,但真执行起来,往往又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小平同志复出后,曾在总参一次干部会议上一针见血地指出:从1959年林彪主管军队工作以来,我们军队的好多优良传统丢掉了,军队臃肿不堪。所以毛主席提出军队要整顿,军队的总数要减少,编外干部太多要处理,优良传统要恢复……
在全军精简整编、体制改革的几次“大手术”中,何正文扮演着“主刀大夫”的角色,组织军务部门提出预案,分别征求老帅、各军区、各军兵种、各总部的意见,汇总后上报军委和有关领导审阅,还要搜集世界各国的资料,到国外考察,再根据上下基本形成的共识,对预案进行十几次、几十次的修改。
在这一过程中,大凡涉及被撤、并、降、减的单位,由于直接牵扯到各自利益,不可能心悦诚服。多么尖锐的意见,多么尖刻的语言,多么冷漠的态度,多么难看的脸色,何正文都得听,都得看,而且还要有极大的耐心、诚心、热心去做这些单位的工作……十几年中,除了1975年的第一次精简因“四人帮”干扰未能进行下去,其他几次精简任务都顺利完成,为这次裁军100万的“更大的外科手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让人又敬又畏的人物
如果说,军队前几次精简,只是伤了点筋、动了点骨,而这次的裁军100万可就非同一般了,它是一次革命性的改革,一次脱胎换骨的大动作!
早在酝酿大裁军预案时,军委主席邓小平就多次召见何正文,明确指出这次裁军要“消肿”,要用革命的手段来完成,用改良的办法根本行不通。后来,他又几次指出:这次减人,要同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前几次精简整编,只是减了人,但体制变动不大,这好像光拔鸡毛不杀鸡,结果拔得哇哇大叫,精简整编方案的实质却落实不了……
身负重任的何正文,带领分管部门义无反顾地投入了这项历史性的系统工程,军令如山,中国进入了“裁军年”。
那段时间里,何正文副总长整天夹着一个大皮包,里面装着各种涉及到编制、精简、统计、意见等方面的文件、资料,一会儿在这里开会,一会儿又到那里听汇报。不管走到哪里,他都是让人又敬又畏的人物。说敬,这件事最难办、最棘手、又最得罪人,他肩上的担子太重,操心的事太多;说畏,是因为谁都知道他肩上扛着一把党中央和军委的“尚方宝剑”,他现在的工作只有减法,看准了就是一个字——“砍”!
其实,作为百万大裁军的主刀人,何正文“割”的不仅是别人的肉,同时也是在“剜”自己的心!那些日子,他为裁谁留谁,撤谁并谁,合谁保谁,愁得辗转反侧,彻夜难眠,体重大幅度减轻,白发也一个劲儿疯长。手心手背都是肉啊,作为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数十年军队生涯,被裁部队的领导中,不少都是和他关系密切的同乡、同学、出生入死的战友!
一天,何正文开会到深夜,刚到家,就有一个电话追到家里,是一位在外地休养的老首长打来的,他想知道有一支在红军时期组建的老部队是否保留。这支部队也在撤并之列,但在方案未公布之前何正文不能说,包括这位老首长也不应该讲。所以他只能答应老首长去了解一下。老首长没再继续追问,但他非常明白,一个主刀手术大夫怎么会不知道需要摘除的地方呢?次日凌晨,这位老首长又来电话,力陈这支部队的光荣历史,历数出了多少位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以及部队的将军,言下之意还是要保留。看来,这位老首长为此事整夜未睡,其实,何正文同样也是彻夜难眠。说到底,军队的一切精简整编,一切体制改革,目的无非只有一个,那就是既要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又要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至1985年,全军陆军部队的建制撤销了四分之一。一些有着几十年光荣传统、辉煌历史、显赫战功的“王牌”部队,一下子被撤掉了番号,确实让人于心不忍。但是,部队是好样的,为了党的事业,二话不说,坚决服从命令。有一支被撤销的部队,为了向军旗作最后的告别,干部战士全都含着眼泪,认真正规地举行了最后一次分列式……
作为共和国军队这段历史的当事人、见证人和亲历者,何正文将军切切实实感受到了这次大裁军的悲壮和阵痛。
“成”、“昆”取舍的幕后新闻
在百万大裁军中,何正文遇到的一个更棘手的问题是,要把原来的11个大军区合并成为7个军区,这意味着有4个军区将被撤销。
每一个军区都是一部历史。这些大军区,都有各自精心设计、建造的战备机构,有那些具有光荣历史的部队番号、代号和名称,更有在数十年建设中与地方、地域共生共长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风貌,这是成千上万人用几代人的心血才建设和形成的,一旦被撤销,无论从工作、生活和情感上讲,并不比战争年代的“残酷”逊色多少。
何正文该如何面对这一巨大难题?无论情况多么复杂,他自有他的16个字:出以公心,胸怀全局,坚持原则,不徇私情。
话虽这么说,可当成都军区与昆明军区面临撤谁留谁或是谁合并到谁的问题时,在成都军区工作生活了近20年何正文,难道就会没一点感情色彩,没一点“照顾”的意思?不少人都在冷眼观察着。果不其然,在处理成都军区和昆明军区撤与留的问题上,还真就闹出了一些误解和讹传,一种所谓“成昆之变”的说法,一度还广为流传。
这其中的真实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呢?百万大裁军工作告一段落后,何正文坦诚地将内幕情况公之于众。
原来,包括何正文在内,大家最初的基本倾向是成都军区合并到昆明军区,方案也的确是这么报的。但在后来的上上下下反复论证中,认为昆明合并到成都更为合适的意见逐渐占了上风,这其中最大的一个因素就是因为成都军区距离西藏最近、最便利,几十年来一直承担着保卫西藏、作为西藏战略后方的重任。而且成都又是西南地区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历代军事重地,交通发达,人口众多,物产丰富。而军区指挥机关如果设在昆明,战略纵深比较短,一旦有情况,不利于部队的机动和调动。于是,大家一致认为还是昆明军区合并到成都军区更合适。
认识是统一了,可在向军委提出这个修改建议前,何正文反倒犹豫了。因为他是从成都军区出来的人,现在由他来提这个修改建议,会不会被误解为偏向自己的老单位呢?
何正文思忖再三。他想连古人尚有“举贤不避亲”的雅量,何况我一个受党教育多年的军队高级干部?只要从大局着眼,从国家的安全、军队的利益考虑,就不应该去计较个人的荣辱得失,即使有些同志有看法、有意见、有疑惑,我相信总有一天他们会理解我的苦衷的。于是,他下决心向军委领导提出这个建议,建议很快被军委采纳了。
摘自《中华儿女》
然而,要实施这一重大决定却决非易事。时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何正文(1917-2000)将军,作为分管军务动员工作的总部首长,自始至终组织并参与了军队的精简整编工作,被誉为百万裁军的“主刀人”。
多次精简的“主刀大夫”
兵贵精而不在多。讲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没有哪位统帅不赞成“精兵”,但真执行起来,往往又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小平同志复出后,曾在总参一次干部会议上一针见血地指出:从1959年林彪主管军队工作以来,我们军队的好多优良传统丢掉了,军队臃肿不堪。所以毛主席提出军队要整顿,军队的总数要减少,编外干部太多要处理,优良传统要恢复……
在全军精简整编、体制改革的几次“大手术”中,何正文扮演着“主刀大夫”的角色,组织军务部门提出预案,分别征求老帅、各军区、各军兵种、各总部的意见,汇总后上报军委和有关领导审阅,还要搜集世界各国的资料,到国外考察,再根据上下基本形成的共识,对预案进行十几次、几十次的修改。
在这一过程中,大凡涉及被撤、并、降、减的单位,由于直接牵扯到各自利益,不可能心悦诚服。多么尖锐的意见,多么尖刻的语言,多么冷漠的态度,多么难看的脸色,何正文都得听,都得看,而且还要有极大的耐心、诚心、热心去做这些单位的工作……十几年中,除了1975年的第一次精简因“四人帮”干扰未能进行下去,其他几次精简任务都顺利完成,为这次裁军100万的“更大的外科手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让人又敬又畏的人物
如果说,军队前几次精简,只是伤了点筋、动了点骨,而这次的裁军100万可就非同一般了,它是一次革命性的改革,一次脱胎换骨的大动作!
早在酝酿大裁军预案时,军委主席邓小平就多次召见何正文,明确指出这次裁军要“消肿”,要用革命的手段来完成,用改良的办法根本行不通。后来,他又几次指出:这次减人,要同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前几次精简整编,只是减了人,但体制变动不大,这好像光拔鸡毛不杀鸡,结果拔得哇哇大叫,精简整编方案的实质却落实不了……
身负重任的何正文,带领分管部门义无反顾地投入了这项历史性的系统工程,军令如山,中国进入了“裁军年”。
那段时间里,何正文副总长整天夹着一个大皮包,里面装着各种涉及到编制、精简、统计、意见等方面的文件、资料,一会儿在这里开会,一会儿又到那里听汇报。不管走到哪里,他都是让人又敬又畏的人物。说敬,这件事最难办、最棘手、又最得罪人,他肩上的担子太重,操心的事太多;说畏,是因为谁都知道他肩上扛着一把党中央和军委的“尚方宝剑”,他现在的工作只有减法,看准了就是一个字——“砍”!
其实,作为百万大裁军的主刀人,何正文“割”的不仅是别人的肉,同时也是在“剜”自己的心!那些日子,他为裁谁留谁,撤谁并谁,合谁保谁,愁得辗转反侧,彻夜难眠,体重大幅度减轻,白发也一个劲儿疯长。手心手背都是肉啊,作为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数十年军队生涯,被裁部队的领导中,不少都是和他关系密切的同乡、同学、出生入死的战友!
一天,何正文开会到深夜,刚到家,就有一个电话追到家里,是一位在外地休养的老首长打来的,他想知道有一支在红军时期组建的老部队是否保留。这支部队也在撤并之列,但在方案未公布之前何正文不能说,包括这位老首长也不应该讲。所以他只能答应老首长去了解一下。老首长没再继续追问,但他非常明白,一个主刀手术大夫怎么会不知道需要摘除的地方呢?次日凌晨,这位老首长又来电话,力陈这支部队的光荣历史,历数出了多少位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以及部队的将军,言下之意还是要保留。看来,这位老首长为此事整夜未睡,其实,何正文同样也是彻夜难眠。说到底,军队的一切精简整编,一切体制改革,目的无非只有一个,那就是既要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又要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至1985年,全军陆军部队的建制撤销了四分之一。一些有着几十年光荣传统、辉煌历史、显赫战功的“王牌”部队,一下子被撤掉了番号,确实让人于心不忍。但是,部队是好样的,为了党的事业,二话不说,坚决服从命令。有一支被撤销的部队,为了向军旗作最后的告别,干部战士全都含着眼泪,认真正规地举行了最后一次分列式……
作为共和国军队这段历史的当事人、见证人和亲历者,何正文将军切切实实感受到了这次大裁军的悲壮和阵痛。
“成”、“昆”取舍的幕后新闻
在百万大裁军中,何正文遇到的一个更棘手的问题是,要把原来的11个大军区合并成为7个军区,这意味着有4个军区将被撤销。
每一个军区都是一部历史。这些大军区,都有各自精心设计、建造的战备机构,有那些具有光荣历史的部队番号、代号和名称,更有在数十年建设中与地方、地域共生共长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风貌,这是成千上万人用几代人的心血才建设和形成的,一旦被撤销,无论从工作、生活和情感上讲,并不比战争年代的“残酷”逊色多少。
何正文该如何面对这一巨大难题?无论情况多么复杂,他自有他的16个字:出以公心,胸怀全局,坚持原则,不徇私情。
话虽这么说,可当成都军区与昆明军区面临撤谁留谁或是谁合并到谁的问题时,在成都军区工作生活了近20年何正文,难道就会没一点感情色彩,没一点“照顾”的意思?不少人都在冷眼观察着。果不其然,在处理成都军区和昆明军区撤与留的问题上,还真就闹出了一些误解和讹传,一种所谓“成昆之变”的说法,一度还广为流传。
这其中的真实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呢?百万大裁军工作告一段落后,何正文坦诚地将内幕情况公之于众。
原来,包括何正文在内,大家最初的基本倾向是成都军区合并到昆明军区,方案也的确是这么报的。但在后来的上上下下反复论证中,认为昆明合并到成都更为合适的意见逐渐占了上风,这其中最大的一个因素就是因为成都军区距离西藏最近、最便利,几十年来一直承担着保卫西藏、作为西藏战略后方的重任。而且成都又是西南地区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历代军事重地,交通发达,人口众多,物产丰富。而军区指挥机关如果设在昆明,战略纵深比较短,一旦有情况,不利于部队的机动和调动。于是,大家一致认为还是昆明军区合并到成都军区更合适。
认识是统一了,可在向军委提出这个修改建议前,何正文反倒犹豫了。因为他是从成都军区出来的人,现在由他来提这个修改建议,会不会被误解为偏向自己的老单位呢?
何正文思忖再三。他想连古人尚有“举贤不避亲”的雅量,何况我一个受党教育多年的军队高级干部?只要从大局着眼,从国家的安全、军队的利益考虑,就不应该去计较个人的荣辱得失,即使有些同志有看法、有意见、有疑惑,我相信总有一天他们会理解我的苦衷的。于是,他下决心向军委领导提出这个建议,建议很快被军委采纳了。
摘自《中华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