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遵循幼儿智力发展的身心发育规律,注重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创新运用,对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塑造、良好行为习惯、安全意识、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的培养都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游戏;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8-024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8.164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许许多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送孩子们到幼儿园,最高兴的莫过于孩子识了多少字,会算多少题,能背多少诗歌等,而对幼儿园组织的游戏常常会不假思索地说:“不就是玩吗?”其实,玩是幼儿期的一种固有的、自发的和快乐的活动。著名教育家马斯洛认为:“幼儿期是奠定智力发展基础的最有效的时期,游戏的过程正是智力发展的非同一般的过程,这就是游戏作用之所在。”我认为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不可低估。
一、在游戏中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指出:游戏是儿童生活的基础,是童年幸福的主要条件,游戏是儿童认识周围世界的手段。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是幼儿生长发育和心理发育的需要,因此幼儿教师就要根据幼儿年龄大小的特点,在游戏中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幼儿时期是幼儿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因为这个时期幼儿身心健康,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是关键时期,也容易接受成人的教育引导和训练。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的一日生活离不开游戏,教师必须有目的地创设游戏条件,组织多种游戏活动,如通过“抢椅子”“拉大锯”“木头人”等游戏,使孩子在玩耍中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逐渐形成坚强的意志和不怕失败的品质。
幼儿游戏有一定的游戏规则,只有教育幼儿遵守游戏规则,才能使游戏顺利开展,在鼓励遵守游戏规则的同时,对个别违反规则的幼儿不能视而不管,要耐心地培养他们自觉排队,不推不挤,不乱扔游戏器材,有秩序地开展游戏活动。习惯培养,贵在坚持,幼儿教师还要掌握幼儿的心理,注重幼儿游戏的时间、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和创新,不断激发幼儿的兴趣,从而使幼儿在游戏中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在游戏中陶冶幼儿的思想品德
幼儿的感知觉是在游戏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幼儿在游戏中模仿对周围事物的态度,反映成人的思想感情、行为准则和道德风尚等,因此,游戏对幼儿有着不可忽视的教育作用,幼儿教师就要因势利导,抓住幼儿游戏这一大好时机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我在教幼儿玩“乘公共汽车”的角色游戏时,创设了“售票员”买车票、报站名;帮抱小孩的阿姨找座位、搀扶“老大爷”“老大娘”上车;为“病人”让座、拿东西等情景,使幼儿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的关系,到达了“寓教于玩”的目的。
有人说,现在人们的生活富裕了,独生子女却越来越自私了,其实情况并非如此。《中国教育报》有一篇《对幼儿助人行为调查研究》显示:幼儿的助人行为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小班只有22%,大班上升为67%,关键是教育影响。幼儿期是形成良好情感的重要时期,开展感恩教育不仅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且能培养他们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品德。如通过“理发店”理发师要对顾客进行洗头、理发、护肤等一系列热情服务的游戏,孩子们真切体验到不同角色的不同付出,在游戏中体验并学会感恩。我们幼儿教师更应重视教育的作用,充分利用游戏活动,帮助幼儿克服自我中心,学会关心、帮助他人,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集体荣誉感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可以养成公民应有的品质,各种高尚的道德都可以从游戏中学得,如自主独立、共同协作等美德的养成,没有比游戏得来的快,来的切实。”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途径,幼儿游戏主要是围绕集体活动来完成的,游戏具备一定的规则,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要求,都具有较强的集体性,这就要求幼儿为达到游戏目的必须互相配合、机智勇敢、充分施展本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同时又能克服自我,注意为伙伴着想,发挥别人的作用。在游戏中教师要对那些不愿意参加游戏,或参加了游戏,但玩得不起劲的幼儿积极引导、热情鼓励,使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人交往,培养友谊感、责任感、荣誉感。作为教师,我们也应主动参与到游戏中去,在游戏中扮演主要角色,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跟着我们一起游戏,用积极的情绪去带动孩子主动参加到活动和游戏中。
例如,在游戏猫捉老鼠中,我会告诉幼儿:“里面的老鼠好饿呀,得赶快出去找食物,可是花猫更饿,一定要盯紧老鼠哦。”孩子们一听一个个都跃跃欲试。在抓住老鼠以后,我会带孩子们一起去分享美味的肉,孩子们也都会高兴地分享自己“劳动成果”,被抓住的小老鼠们也会乐在其中。在玩障碍接力的游戏中,教师也会分别率领两队进行激烈的决战,孩子们不仅热情很高,也调动起了孩子的集体荣誉感,他们会因为自己队伍里小朋友掉队而紧张,会因为自己的胜利而抱团狂欢。就这样,教师积极愉快的情绪感染了幼儿,他们在游戏和运动中,尽情地玩、尽情地笑、尽情地跳,交往逐渐频繁了,游戏也主动了。
四、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幼儿身心的各个器官,系统尚处于不断发育的过程中,机体组织比较柔嫩,发育不够完善且易受损伤,易感染各种疾病。同时,幼儿的认知水平较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知道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加之无拘无束,活泼好动,因此,极容易发生伤害事故。所以教师必须加强幼儿安全教育,把各项安全教育活动渗透到每个游戏活动中,如在“过马路”游戏中,我先教孩子认识红灯、绿灯、路牌、路标、斑马线,再让孩子们知道基本的交通规则,如“红灯停,绿灯行”,上街走路靠右行,不横穿马路,不在马路上玩耍、打闹等,最后经过反复演练,使幼儿有了交通安全意识,逐步养成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
五、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在多年的幼教实践中我发现,那些在游戏中积极主动、能够独立完成多种游戏的幼儿,获得的成功经验较多,具有较强的自信心,相反,那些动作迟钝、身体活动能力较差的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常常会遭受失败,表现为缺乏自尊和自信、胆小怕事,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因此,幼儿教师要注重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让自信心较强的幼儿能发现和尊重别人的进步和优点,让自信心弱的幼儿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优点,树立自信心,在游戏活动中多用鼓励和肯定的语言,使幼儿体验到游戏活动的快乐和满足,激起幼儿喜爱游戏、乐于上进的愿望。尤其对那些活动能力差的幼儿,要在语言和情感上给予鼓励和支持,使他们逐渐学会保持自信,特别要他们建立起这样的信念——只要不懈地努力,总会获得成功。
关键词:幼儿游戏;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8-024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8.164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许许多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送孩子们到幼儿园,最高兴的莫过于孩子识了多少字,会算多少题,能背多少诗歌等,而对幼儿园组织的游戏常常会不假思索地说:“不就是玩吗?”其实,玩是幼儿期的一种固有的、自发的和快乐的活动。著名教育家马斯洛认为:“幼儿期是奠定智力发展基础的最有效的时期,游戏的过程正是智力发展的非同一般的过程,这就是游戏作用之所在。”我认为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不可低估。
一、在游戏中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指出:游戏是儿童生活的基础,是童年幸福的主要条件,游戏是儿童认识周围世界的手段。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是幼儿生长发育和心理发育的需要,因此幼儿教师就要根据幼儿年龄大小的特点,在游戏中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幼儿时期是幼儿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因为这个时期幼儿身心健康,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是关键时期,也容易接受成人的教育引导和训练。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的一日生活离不开游戏,教师必须有目的地创设游戏条件,组织多种游戏活动,如通过“抢椅子”“拉大锯”“木头人”等游戏,使孩子在玩耍中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逐渐形成坚强的意志和不怕失败的品质。
幼儿游戏有一定的游戏规则,只有教育幼儿遵守游戏规则,才能使游戏顺利开展,在鼓励遵守游戏规则的同时,对个别违反规则的幼儿不能视而不管,要耐心地培养他们自觉排队,不推不挤,不乱扔游戏器材,有秩序地开展游戏活动。习惯培养,贵在坚持,幼儿教师还要掌握幼儿的心理,注重幼儿游戏的时间、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和创新,不断激发幼儿的兴趣,从而使幼儿在游戏中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在游戏中陶冶幼儿的思想品德
幼儿的感知觉是在游戏活动中发展起来的,幼儿在游戏中模仿对周围事物的态度,反映成人的思想感情、行为准则和道德风尚等,因此,游戏对幼儿有着不可忽视的教育作用,幼儿教师就要因势利导,抓住幼儿游戏这一大好时机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我在教幼儿玩“乘公共汽车”的角色游戏时,创设了“售票员”买车票、报站名;帮抱小孩的阿姨找座位、搀扶“老大爷”“老大娘”上车;为“病人”让座、拿东西等情景,使幼儿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的关系,到达了“寓教于玩”的目的。
有人说,现在人们的生活富裕了,独生子女却越来越自私了,其实情况并非如此。《中国教育报》有一篇《对幼儿助人行为调查研究》显示:幼儿的助人行为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小班只有22%,大班上升为67%,关键是教育影响。幼儿期是形成良好情感的重要时期,开展感恩教育不仅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且能培养他们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品德。如通过“理发店”理发师要对顾客进行洗头、理发、护肤等一系列热情服务的游戏,孩子们真切体验到不同角色的不同付出,在游戏中体验并学会感恩。我们幼儿教师更应重视教育的作用,充分利用游戏活动,帮助幼儿克服自我中心,学会关心、帮助他人,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集体荣誉感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可以养成公民应有的品质,各种高尚的道德都可以从游戏中学得,如自主独立、共同协作等美德的养成,没有比游戏得来的快,来的切实。”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途径,幼儿游戏主要是围绕集体活动来完成的,游戏具备一定的规则,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要求,都具有较强的集体性,这就要求幼儿为达到游戏目的必须互相配合、机智勇敢、充分施展本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同时又能克服自我,注意为伙伴着想,发挥别人的作用。在游戏中教师要对那些不愿意参加游戏,或参加了游戏,但玩得不起劲的幼儿积极引导、热情鼓励,使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人交往,培养友谊感、责任感、荣誉感。作为教师,我们也应主动参与到游戏中去,在游戏中扮演主要角色,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跟着我们一起游戏,用积极的情绪去带动孩子主动参加到活动和游戏中。
例如,在游戏猫捉老鼠中,我会告诉幼儿:“里面的老鼠好饿呀,得赶快出去找食物,可是花猫更饿,一定要盯紧老鼠哦。”孩子们一听一个个都跃跃欲试。在抓住老鼠以后,我会带孩子们一起去分享美味的肉,孩子们也都会高兴地分享自己“劳动成果”,被抓住的小老鼠们也会乐在其中。在玩障碍接力的游戏中,教师也会分别率领两队进行激烈的决战,孩子们不仅热情很高,也调动起了孩子的集体荣誉感,他们会因为自己队伍里小朋友掉队而紧张,会因为自己的胜利而抱团狂欢。就这样,教师积极愉快的情绪感染了幼儿,他们在游戏和运动中,尽情地玩、尽情地笑、尽情地跳,交往逐渐频繁了,游戏也主动了。
四、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幼儿身心的各个器官,系统尚处于不断发育的过程中,机体组织比较柔嫩,发育不够完善且易受损伤,易感染各种疾病。同时,幼儿的认知水平较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知道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加之无拘无束,活泼好动,因此,极容易发生伤害事故。所以教师必须加强幼儿安全教育,把各项安全教育活动渗透到每个游戏活动中,如在“过马路”游戏中,我先教孩子认识红灯、绿灯、路牌、路标、斑马线,再让孩子们知道基本的交通规则,如“红灯停,绿灯行”,上街走路靠右行,不横穿马路,不在马路上玩耍、打闹等,最后经过反复演练,使幼儿有了交通安全意识,逐步养成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
五、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在多年的幼教实践中我发现,那些在游戏中积极主动、能够独立完成多种游戏的幼儿,获得的成功经验较多,具有较强的自信心,相反,那些动作迟钝、身体活动能力较差的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常常会遭受失败,表现为缺乏自尊和自信、胆小怕事,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因此,幼儿教师要注重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让自信心较强的幼儿能发现和尊重别人的进步和优点,让自信心弱的幼儿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优点,树立自信心,在游戏活动中多用鼓励和肯定的语言,使幼儿体验到游戏活动的快乐和满足,激起幼儿喜爱游戏、乐于上进的愿望。尤其对那些活动能力差的幼儿,要在语言和情感上给予鼓励和支持,使他们逐渐学会保持自信,特别要他们建立起这样的信念——只要不懈地努力,总会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