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童谣传统儿童游戏词语探析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佛山传统童谣中有代表性的,但在收录时缺乏解释说明的传统儿童游戏词语如:“凼凼转”(“团团转”或“菊花园”)与“点兵丁”、“玩石子”(“拾子”或“拾沙包”)、“界莲子”与“打生打死唔畀你”(或“抢龙”)、“点脚斑斑”(“点脚乒乓”、“点脚趾公”、“点脚彭彭”或“点脚兰板”)等,进行分门别类的归纳,并且就每种游戏的来源、不同玩法、游戏的价值意义等方面作详细解读,重现昔日广府孩童的欢乐生活并激发人们对地方传统儿童游戏文化的关注和保护。
  关键词:广府童谣 传统儿童游戏 词语探析
  童谣是指传唱于儿童之口的、没有乐谱、音节和谐、简短的歌谣。它的叫法很多,如清人杜文澜在《古谣谚·凡例》中,把“儿谣、女谣、小儿谣、婴儿谣”等都归入“童谣”一类。此外,其他古籍中还有称“孺子歌”、“童儿歌”、“儿童谣”、“孺歌”、“小儿语”、“女童谣”等,名称不同,但内容基本一样。广府童谣是指以珠江三角洲为通行范围的粤语童谣,佛山童谣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研究的佛山童谣素材源于佛山市现辖五区,在1987至1988年期间,由原佛山市、南海县、顺德县、三水县和高明县各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工作领导小组收集整理而成的儿歌,其中包括《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佛山市区资料本》所收58首儿歌、《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南海县资料本》所收51首儿歌、《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三水县资料本》所收36首儿歌、《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高明县资料本》所收24首儿歌以及《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顺德县资料本》所收15首儿歌。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佛山童谣是用佛山方言创作的,它保留了佛山五区丰富的方言语汇,忠实反映了佛山历史和文化、各种信仰和偏见、各种游戏和娱乐,是研究佛山方言口语和方言文化的重要语料,是佛山文化的“口述档案”。
  游戏(古时一般称“戏”、“游嬉”),《现代汉语词典》“游戏”条解释:“①娱乐活动,如捉迷藏、猜灯谜等。某些非正式比赛项目的体育活动如康乐球等也叫游戏。②玩耍。传统儿童游戏是指世代相传、在儿童中广泛流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的游戏。由于时代的变迁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一些传统儿童游戏已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与此同时一些反映早期儿童游戏生活的词语也渐渐被淡忘。但中国传统儿童游戏毕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且它作为儿童游戏的重要分支也理应得到应有的重视。作为与学习并重的两种儿童基本活动之一,儿童游戏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很早就被古代教育家们注意到了。清人崔学古在《幼训》中明确指出游戏对儿童发展的作用:“优而游之,使自得之,自然慧性日开,生机日活。”他认为让儿童自主地活动,自得地娱乐,自然会生机勃发,智力悟性也会得到发展。在佛山五区的传统童谣当中,我们依然可以惊喜地找到反映早期广府儿童游戏生活的词语。针对五区童谣中有代表性的,但在收录时缺乏解释说明的传统儿童游戏词语,我们进行分门别类的归纳,并且就每种游戏的来源、不同玩法、游戏的价值意义等方面作出详细解读,希望以此重现昔日广府儿童的欢乐生活并激发人们对地方传统儿童游戏文化的关注和保护。
  一、藏猜游戏词语——“凼凼转”(又称“团团转”或“菊花园”)与“点兵丁”
  五区童谣里具有代表性的、五区均有记载的传统儿童游戏叫“凼凼转”(又称“团团转”或“菊花园”)如:
  凼凼转,菊花园,炒米饼,糯米团。亚妈叫我睇龙船。我唔睇,睇鸡仔。鸡仔大,捉去卖。卖得几多钱?卖得三百六十钱。
  凼凼转,菊花园,炒米饼,糯米团。亚妈叫我睇龙船。我唔睇,睇鸡仔。鸡仔大,捉去卖。卖得多钱籴斗米,卖得少钱买包烟。
  团团转,菊花园。炒米饼,做米糍。亚妈叫我睇龙船,我唔睇,睇鸡仔。鸡仔大,捉去卖。卖得几多银?卖得三百六银,一百打金钗,二百打银牌。剩番六十,买只金镯畀亚妈戴。
  团团转,菊花园。亚妈叫 睇龙船,唔睇,睇鸡仔。鸡仔大,捉去卖。卖得快,好世界。谷米又平,子女又快大。穿新衣,着花鞋,亚爹同行大花街。
  凼凼转,菊花园,阿妈叫我去睇龙船,我唔睇,睇鸡仔。鸡仔大,捉去卖,卖得几多文,卖得二百文。
  团团转,菊花园。炒米饼,糯米团。阿妈叫我去睇龙船,我唔睇,睇鸡仔。鸡仔大,捉去卖,卖得几多钱?卖得二分钱,买个大木盆。
  团团转,菊花园。炒米饼,糯米团。阿妈叫我去睇龙船,我唔睇,睇鸡仔。鸡仔大,捉去卖,籴斗米,卖得多,卖得少,买包烟,新抱装烟仔拨扇,家婆快活过神仙。
  《凼凼转(团团转)》或《菊花园》在佛山五区既是经典童谣,也是一个经典游戏。游戏基本玩法:人数不限,男女不拘。孩子们手挽手围成一个圆圈,圈的大小由人数决定。参与者的活动范围限制在地上所划圆圈内。圈子中间站着个被蒙眼的孩子,当然没有人愿意做这样的“倒霉蛋”,那么就通过猜拳(口诀:“呈沉萝卜叉烧包”),或抽签之类的办法产生。被蒙眼者必须抓到一个人并确认,才能重获光明和自由。游戏开始,孩子们手拉手,一面团团转动,一面高唱歌谣。虽然是捉迷藏,但被捉的对象,没有一个躲起来,反而在欢快地唱歌和逗引蒙目者。蒙目者必须在歌声停止前,捉住一个人。捉人并不难,只要伸出手去就有收获,难的是辨认他是谁。捉人者要使自己镇定下来,先摸摸对方的头来确定性别,然后仔细抚摸对方的脸,试图发现一些有价值的特征并说出对方的名字。如果他猜中了就要进行角色互换,由被猜中者站在圈中充当蒙目者,游戏又重新开始。这个游戏的迷人之处就在于过程,尤其是歌谣给孩子们带来的欢快而温馨的氛围,大家反复咏唱,欲罢不能。
  其实,为广府孩童所热爱的“凼凼转(团团转)”或“菊花园”游戏源于藏猜游戏——“捉迷藏”,这种活动进行的顺序是“迷”——“藏”——“捉”。“捉迷藏”在我国历史悠久,唐代诗人元稹在《杂事》诗里如此描述“寒轻夜浅绕回廊,不辨花丛暗辨香,忆得双文笼月下,小楼前后捉迷藏。”五代时花蕊夫人在《宫词》中也记载了“内人深夜学迷藏,绕遍花丛水岸旁,乘兴或来仙洞里,大家寻觅一时忙。”明代刘侗在崇祯乙亥年(1635年)为《帝京景物略》所写的《序》中记载了“摸虾儿”:“绳以为城,二儿帕蒙以摸,一儿执敲城中,辄敲一声,而易其地以误之,为摸者得,则蒙执敲儿,曰摸虾儿。”清人褚人获《坚瓠集》中记载:“儿童以紬扎眼相扑捉,谓之‘扎盲盲’。”清代以后,这种民间游戏便在全国大江南北广为流传并各具地方特色。广府孩子喜欢玩的“摸盲盲”和上文提到的“凼凼转(团团转)”或“菊花园”便直接源于此,区别只在于“摸盲盲”不伴随童谣展开活动。   此外,佛山童谣中提及的另一游戏词语“点兵丁”则是这类“捉迷藏”游戏具有地方特色的一个变种,区别在于“点兵丁”是由“凼凼转(团团转)”的蒙目觅捉向“蒙目——躲藏——找捉”的衍变。
  点兵丁,点贼贼,点倒边个大佬肥工贼,就好话出嚟啦!
  如今还清楚记得儿时为佛山孩童所喜爱的,与“点兵丁”类似却未被收录记载的另一版本游戏童谣——“点指兵兵”:“点指兵兵,点着边个做大兵;点指贼贼,点着边个做大贼。”游戏玩法:首先,孩子们每人握住一个拳头,竖起大拇指,握拳的手指同时握住他人的大拇指,由下而上排成一座“拳头塔”。其中一个孩子从上面第一个拳头开始往下数,边点数边唱“点指兵兵,点着边个做大兵”,当数到最下面一个拳头就接着向上数,被点中的小孩就做“兵”,并马上把小手抽离;接着再边唱边点“点指贼贼,点着边个做大贼”,被点中的小孩就做“贼”,也马上把小手抽离。如此循环,最终把所有小孩分成“兵”、“贼”两组。之后哨声一响,“兵”先闭上眼睛,让“贼”分头找合适的地方藏好,然后“兵”再分头捉“贼”,最终要把所有的“贼”从藏身处找出来。被捉住的“贼”要求作举手投降状并耷拉着脑袋,集中在一起被“重打二十大板”。“兵”与“贼”一起嘻哈“行刑”,感觉非常开心。值得一提的是童谣“点兵丁”中使用到“工贼”一词,明显带有“文革”烙印,应为“点指兵兵”的衍生童谣。与“点兵丁”(或“点指兵兵”)游戏相似的还有“伏匿匿(又称“捉伊人”或“匿鸡知舟)”,其玩法大同小异,最大区别在于“伏匿匿”游戏(又称“捉伊人”或“匿鸡知舟”)不伴随童谣展开活动。
  无论是“凼凼转”(又称“团团转”或“菊花园”)或“摸盲盲”,还是“点兵丁”(或“点指兵兵”)抑或“伏匿匿”(“捉伊人”或“匿鸡知舟”)都是有益的锻炼性的民间游戏,可以促进孩子们的智能发展并活跃其身心。
  二、手部游戏词语——“玩石子”(“拾子”或“拾沙包”)
  “玩石子”这个游戏在我国许多地方流行,叫法不一:有的地方把它叫做“抓子儿”、“拾石子”,有的叫做“掼沙袋”如此等等。“玩石子”(“拾子”或“拾沙包”)不过是佛山人的说法。南海童谣中记录如下:
  桥拱桥,手拈只,何是只?取三双。三双子,两双捉,捉石子一盘埋。
  游戏的基本玩法:用七八个或者更多数量的圆形小石子(也可以用别的适合玩具)为道具,随意撒在地上,其中以一颗作为主石子。游戏者先抛起主石子,在主石子落下之前,抓起地上的一把小石子,但同时不能碰到旁边的其他石子,然后接住落下的主石子。如果不能完成,则改为另一个人玩,谁抓起的石子多,谁为赢者。玩游戏时还可以设置多种规则,如第一轮可以是抓起一个,第二轮是抓起两个,以此类推。如果孩童年纪小,为了降低游戏难度,也可设定允许碰到地上其他石子的规则。玩这种游戏的窍门是撒石子时就要讲究布局,石子不能撒得太散也不能太密,抛主石子时要高一些。这种游戏培养孩子眼疾手快、动手动脑的能力。
  “玩石子”游戏在我国由来已久,据明代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记载:“正月女妇闲,手五丸,且掷且拾且承,曰抓子儿。丸用象木银砾为之,竞以轻捷。”《红楼梦》中也有丫鬟玩“抓子儿”赢瓜子的描写。民国二十三年(1933)铅印本河北《沧县志》说,当地叫“拾子”。民国二十三年(1934)铅印本天津《静海县志》说,当地这种游戏叫“拾石子”:五块小石子“以手拾之,或掷空中或以手掌承之,变化多端。石子有在手者,有在下者,有在上者,口中作歌,随手势之缓急。偶有错落,则让他人为之”。除了“玩石子”外,佛山人至今还一直沿用着民国时期“拾子”、“拾石子”的叫法。这种传统民间游戏玩法多种多样,其目的是培养孩子手眼协调、手部动作灵活敏捷,活跃孩童身心,为广大少年儿童所喜爱。
  三、综合游戏词语——“点脚斑斑”(“点脚乒乓”、“点脚趾公”、“点脚彭彭”或“点脚兰板”);“界莲子”与“打生打死唔畀你”(或“抢龙”)
  “点脚斑斑”(又称“点脚乒乓”、“点脚趾公”、“点脚趾斑”、“点脚彭彭”或“点脚兰板”)是旧佛山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游戏,五区童谣都有相关内容的记载:
  点脚趾公摩罗斗,问你捉猪定捉牛?捉到黄牛三百两,马尾刁开龙船头。龙船头,龙船尾,猫公偷食赖晒你,唔系你,都系你。
  点脚痞痞痞螺窦,问你捉猪定捉牛。捉到黄牛三百两,马尾打归榕树头。榕树车工饮醉酒,梅花跌落井中浮。头对头,鸡公对石榴。麻油捞韭菜,一人夹箸好行开。
  点脚斑斑,牛仔过牛栏。牛仔会打鼓,白马会行桥。车公车‘定订’,车埋螺壳第一精。咸鱼头,咸鱼尾,猫公偷食赖晒你。唔系你,都系你,闩埋大门打死你。
  点脚乒乓,牛仔过牛栏。牛栏会打鼓,白马会行桥。车公车定订,车旗车马第一名。麻油捞韭菜,一人夹箸好行开。
  点脚趾斑,射脚南山,南山好地伏,北山好牛蹄,牛蹄牛只脚,除开中间。第一只。
  点脚彭彭,彭上南山,南山在中,鲤鱼塞窿。鳍鳍脊脊,缩埋龟仔大半只。
  点脚兰板,二妹嫁高山。高山高窿咚,矮山矮过垌。望见观音撑着排,缩手缩脚又一只。点脚柴柴,卖香过籁。香香喷喷。喷到荔香训。先表姐,后表姐,缩手缩脚又一只。
  游戏词“点脚斑斑”的历史久远,明代杨慎《古今风谣》中《元至正中燕京童谣》第三首记载:“脚驴斑斑,脚踏南山;南山北斗,养活家狗;家狗磨面,三十弓箭;上马琵琶,下马琵琶,驴蹄马蹄,缩了一只。”由此说明这种游戏早在元代已经在北京流行。周作人先生《读〈童谣大观〉》文章中提到一首儿歌“狸狸斑斑”,并引录了几种变体。针对“变体”问题,周先生在他早年所写的《儿歌之研究》中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越中小儿列坐,一人独立作歌,轮数至末字,其人即起立代之,歌曰:‘铁脚斑斑,斑过南山。南山里曲,里曲弯弯。新官上任,旧官请出。’此本决择歌,但已失其意而为寻常游戏者。”对于歌词的不同,周先生解释为:“实即同一歌词而转讹者。盖儿歌重在音节,多随韵接合,义不相贯……儿童闻之,但就一二名物,涉想成趣,自感愉悦,不求会通。童谣难解,多因此故。”所以,对于儿歌不必强作解人。旧时佛山关于该游戏的歌唱内容虽有不同但玩法大同小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玩法有二:   玩法一:数孩童并坐着伸出自己的双脚,由一人边点边唱,数唱到最后一字时点到谁的脚,谁就缩回一只脚,谁先缩完脚谁就当“大老爷”,如此类推产生“二老爷”、“三老爷”等等,剩最后一人为输。输者要受罚,点唱者此时一边轻轻打着输者手心一边问“大老爷”:“打金狗,过金桥,问你大老爷饶唔饶?”大老爷可以回答“饶”或“唔饶(不饶)”,若“老爷”说“唔饶(不饶)”,则继续一边打一边重复刚才的问题,直到“大老爷”说“饶”为止。按顺序如此类推问遍所有“老爷”。接着再开始第二轮游戏。
  玩法二:顺德童谣在《点脚彭彭》后附“简释”:“这是一首游戏歌曲,玩时边点着每个人的脚掌边唱,唱到‘只’字落到那个孩子的脚上,这只脚得往内一缩,它就是龟仔。就这样连续玩下去。”剩下最后一伸腿者即为胜者。
  由此我们看到:旧时顺德流行的“玩法二”其实跟老北京孩童们围坐炕上玩的 “点牛眼”游戏玩法相同,只不过歌谣内容不同而已。北京的“点牛眼”游戏唱道:“点—点,点牛眼,牛眼花,一根枇杷两根瓜,有钱儿的买着吃,没钱的,去了它!”
  除此之外,“界莲子”游戏与“打生打死唔畀你”(或称“抢龙”)游戏也倍受孩子们青睐。佛山童谣及南海童谣中均有相关记载:
  钅界莲子,钅界莲房,钅界开莲子落何方?何方何别子,东西东别藏。今年六月六,上下钅界支木。今年七月七,上下钅界支笔。今年八月八,上下钅界支篾。今年九月九,齐齐戙起菊花手。
  介莲子,介莲房,介来莲子到何方。何方荷结子,西方西结完。大海摇船过细海,细海摇船过木环。木还木,金还金。打发小姐嫁观音,观音饮醉蟠桃酒。九月九,雷手打亲你只手指头。
  介莲子,介莲房,介来莲子到何方。何方何别子,东西东别囊。今年九月九,齐齐洞(戙)起菊花手。
  “界莲子”游戏玩法有三:
  玩法一:儿童们排成一横队,每人双手向后朝上互扣,一人站队前准备猜,一人在队后准备将石子放入横队成员之一的手里。大家共唱歌谣,唱毕,石子早已落入某人手中。此时,大家齐齐高举双手,让站队前的人来猜,猜中则把人抽出行列,然后重来。如此反复,直至猜完。最后所有人按被猜中的次序排列成一条“龙”,最迟被猜中的人站龙头位置,其他人则双手搭在前人肩上,由猜者来抢“龙”。
  然后进入“打生打死唔畀你”(又称“抢龙”或“摆龙头摆龙尾”)游戏环节。首先,“龙头”问:“买乜嘢?”抢龙者:“买龙头。”“龙头”说:“十埕油。”抢龙者:“买龙颈。”“龙头”说:“十包饼。”抢龙者:“买龙心。”“龙头”说:“十金。”抢龙者:“买龙尾。”“龙头”说:“打生打死唔畀你。”(《佛山市区资料本》77页《打生打死唔畀你》)当交易失败后,抢龙者就拼命捕捉“龙尾”最后一人,“龙头”则张开双臂奋力保护,“龙头”带着“龙身”和“龙尾”左右摆动、盘旋。在此过程中“龙身”不能脱节。最后被逮者要受罚,抢龙失败者也要受罚。
  玩法二:儿童们排成一横队,双手向后朝上互扣,一人在队前准备猜,一人在队后准备将石子放入其中一人手里。大家共唱《界莲子》,唱毕,石子已落入某人手中。此时,大家齐齐高举双手,让前面的人来猜,猜中则把人抽出行列,如此反复直至最后分为人数均等的两队,再进行“扯手仔”一决胜负——把对方队伍扯过来或把对方队伍扯跌倒者为胜,被扯过去或跌下的一方为负。负者受罚。
  玩法三:如佛山童谣《莲子》后注:“游戏者横排直立,一人绕着他(们)边转边唱。唱至‘齐齐戙起菊花手’时,大家一起举起手。歌声刚落,转至谁手旁,被捉住手者,下次便轮到他出来唱歌做游戏。”
  不难看出,这个游戏的目的就是要训练孩子机敏、灵活,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判断能力和动作的灵活性。
  我们针对传统童谣中有代表性的,但缺乏必要解释的传统儿童游戏词语作详细的解读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今不少孩子终日与电子玩具为伴甚至沉迷网络,性格变得孤僻、缺少合作精神。传统儿童游戏的优点是讲究群体合作性,许多游戏需要大家合力完成,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在游戏中孩子们可以学到“有输有赢”的道理,有助于养成谦虚、不霸道的品格;不少的游戏还可以锻炼孩子大脑、手脚肌肉的灵活性与协调性。我们为处于人格塑造过程中的孩子们提供有益身心的传统儿童游戏文化,在进行民族文化保护和文化传承的同时,给孩子们构筑了一个健康有活力的、丰富多彩的儿童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需要我们用理性的思考与积极的行动去对待。
  参考文献
  [1]佛山市区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编委会.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佛山市区资料本[Z]. 1987
  [2]南海县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编委会.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南海县资料本[Z]. 1988
  [3]三水县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编委会.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三水县资料本[Z]. 1987
  [4]顺德县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编委会.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顺德县资料本[Z]. 1988
  [5]高明县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编委会.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高明县资料本[Z].1988
  [6]赵士桢 清刻本艺海珠尘[M]
  [7]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M].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
  [8]褚人获 坚瓠集[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
  [9]周作人 读〈童谣大观〉[A],《歌谣》周刊第10号第1版,1923
  [10]甘于恩 邵慧君 论粤语童谣的收集、整理与研究[A].岭南学(第三辑)[C].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斩病毒   这个冬天不太冷   四起的风,缺锋少刃   一场雪推开年关的门   一种不知哪儿冒出的新型病毒   怀着鬼胎,戴着冠状   途经野生的动物,或其他   直击武汉人民的肺腑   一场隐秘的战争   在感染者体内、在全民心中   在九州大地,無声地打响   脏腑间,免疫系统在调兵遣将   每一颗心都在摇旗打鼓,呐喊助威   争分夺秒的医护战士们   正全力以赴,为天道、为仁义   为胞、为
1981年出生于山东菏泽巨野县,博士学历,清华美院李兵水墨雪山高研班第一期学员。现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西部中国书画院画家,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大学教师。  海申兄斯文如镜,其人亦不多说,其画亦如其人。我与海申兄同窗十载,初识于2002年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其才华令人折服。其攻国画,然书法、诗文俱佳,尤喜临宋画,山水、花鸟、人物涉猎广泛,虽如此,山水仍是其最爱。不仅好山水、爱山水,对山水可谓魂牵
川剧,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当我们再次把目光投向川剧时,发现它已被列入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于是,一场“振兴川剧”的保卫战打响。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四川省提出“振兴川剧”的口号,时至今日,在近四十年中,四川省一直本着“保护、继承、改革、创新”的方针进行川剧的振兴事业。2020年12月,《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制定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
主管单位:雅安市天全县委宣传部  雅安市天全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雅安市天全县作家协会  李存刚  LICUNGANG  《二郎山》主编。生于1973年,骨外科副主任医师,现就职于四川省天全县中医院。中国作协会员,四川省作协全委会委员、散文委员会委员,出版有散文集《喊疼>《徙水流经》《身体病》等。  寄語  天全,地处盆地西缘、二郎山东麓。这里是成都平原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独特的自然环境
一个担任班长,一个担任学习委员;一个学扬琴,一个拉二胡;她是他的“不管部长”,他是她的“高级文秘”;两人的爱情从一开始就是郎才女貌,神仙眷侣。从成都到高原再回到成都,从少年到相守至白头,有了他的陪伴,生命就得以延续,有了她的陪伴,前进就有了方向。  敖昌群和张莉娟相识于1963年,那年两人同时考进四川音乐学院附中,一个学扬琴,一个拉二胡。张莉娟担任班长,敖昌群任学习委员,放到现在,可以拍成“双学霸
绿陶 36cm×32cm 2019年  会理绿陶釉料、泥料采用当地天然矿物原矿配制而成,烧成气氛为氧化焰,因烧制之前所有的釉料均呈灰色,无法直观观察釉色之间的色彩组合和搭配,只有经过高温烧制才能显色,充分体现了会理绿陶入窑一色,出炉万彩的独特魅力。  该作品体现的是绿陶材质、坯体的自然之美,将远古的特色纹样、吉祥图腾,用打散构成的方式重新组合,这是一种独特创意,深色的底纹跟图案,釉彩之间形成鲜明、
唐国富  1955年生于雅安芦山,从艺30多年。中华传统工艺大师、中国国学研究会会员、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芦山县博物馆原馆长。  1999年,汉白玉雕《文翁》半身像立于成都石室中学;2012年,红泥陶《老成都》一套三件荣获四川省工艺美术精品展银奖,2013年木雕《老村长》荣获了中国乌木根雕艺术之都首展金奖,多个石雕、木雕、书法作品入编各类典籍。特别是研究改良了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荥经黑沙陶制作陶艺
我们只需要脚踏实地的精神   不需要什么药神,罩神,战神……   尤其是瘟神   请所有的神,一律走开   我们只需要脚踏实地的精神   所有的神。无一例外   都会在传说中被感染。都容易   把人引向他途   所有的神,都不及人民的人,重要   请2020年退回去。重来   我们需要一个重振行装再出发的春天   让风,无忧无虑地吹   春天的钥匙最好由人类自己保管   不要对蝙蝠说   把春天还
摘要:千百年来为什么知音难觅?文学鉴赏者怎样才能成为深知“文心”的知音?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一文中对此作了明确的解答:鉴赏者必须在“博观”的基础上,依据“六观”的标准和原则,采用“妙鉴”之术, 通过文学接受活动,“深识鉴奥”,找出作品的“异”——知音就打造成功了。  关键词:刘勰古代文论文学鉴赏深识鉴奥 知音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主管单位:阿坝州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阿坝州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蓝晓  LIANXIAO  《草地》主编。本名蓝晓梅,藏族,出生于四川金川。毕业于四川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系,正高级编审。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阿坝州作协副主席。多次被省作协评选为四川省优秀文学组织工作者。  寄语  四川西北部的阿坝高原,有着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不仅有九寨、黄龙、四姑娘山等优美迷人的自然风景,也孕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