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教育的关键点,也是未来社会人才培养的需求。通过学校教育来发展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由于学科的分设,每个学科又提出了基于学科特点的核心素养,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和根本所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呢?笔者在此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探索,请大家指正。
一、发现数学之美,引领学生用数学视角看世界
数学核心素养就是把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排除或忘掉后剩下的东西。如何让学生用数学的视角看问题呢?笔者认为,得让学生喜欢上数学,明白生活与数学紧密相关,发现数学之美,才会选择用数学的视角看问题。
笔者曾做过这样的实验,让一年级的学生说出生活中和数学相关的事物,大多数学生说的都是买卖东西的时候需要用到数学,答案相对单一。于是笔者进一步引导学生,我们用的课桌和黑板是什么形状?吃饭的盘子是什么形状?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远?步行需要多久?坐车需要多久……学生会从这些问题中认识到,数学与生活中事物的形状、时间、距离等相关,进而发现原来数学是如此的“无所不在”。
当眼中的事物都可以用数学的语言表述的时候,学生就会对世界从数学的视角有了认知,比如他们会这样描述教室:“我们的教室有前后两块长方形的大黑板,两个长方形的门,26张长方形的课桌,每张桌子坐2人,共52名学生……”这样的描述离数学近了,但还不具备数学的思维认知,需要老师再“推一把”,我们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黑板和门都是长方形,但却不一样?为什么课桌面要选择长方形而不是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当学生将“是这样”转换为“为什么”的时候,再开始尝试用数学知识来分析解决的时候,思维的火花就会迸发出来,让学生认知的世界与数学元素对接,以后在学习和生活中才能自然而然地运用数学思维。
二、手脑并用,在思维训练中积累数学智慧
思维是需要训练的,而数学思维则是要在数学知识的积累基础上有意识地进行专门的学习和训练。在数学思维的训练中,教师可以借鉴奥数的相关知识和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但不觉得难而不想学。
笔者在教学中运用简单的题型来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通过几类数学思维来表述,如求同型、求异型、递进型、逆反型、激化型、类比型、转化型、系统型等。如求异型,在低年级除法学习中,最直接的问题就是从A地到B地用不同的交通工具各需要多久?价钱分别是多少?当学生算出各类交通的费用和时间的时候,笔者还会继续引申,如果你的工资一个月是3000元,你假期需要从A地到B地度假3天,你会选哪类交通工具,学生们给出的答案丰富而多彩,也让他们认识到生活中是需要数学智慧的,而数学思维就是开启智慧的那扇窗。
三、实践拓展,在问题解决中发展思维深度
数学思维的培养和渗透,往往伴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最终都是要将知识内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对学生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往往决定着给予学生运用思维,提升能力的机会的不同。
时代在变,如果我们还简单地向学生提出“鸡兔同笼”的问题让他们解决,只会从知识层面加强学习,却很难在思维能力上有所巩固,因为这道题离他们的生活有点远。笔者曾在寒暑假给小学中高年级學生布置这样的作业,无论你是外出旅游还是在家,请详细记录每次外出的交通费用、餐饮费用,在假期结束后统计出总数,再算出占当月家庭支出的比例,如果再将这些开支的3倍给你用作新学期的零花钱,你会买必需品,还是作其他选择?不同的学生看到这道作业都非常感兴趣,作业让学生运用了数学统计、数学运算、数学分析、直观想象等,所有作业中涉及的数都不是固定的,都是学生自发统计计算的,每一个数都是那么的特别,每一份数学作业都是那么的独一无二,展现着学生的个性,闪现着学生数学思维的光亮。
众所周知,在数学教学中教知识容易,但教方法、教思维却不容易,但正是因为不容易才愈发显得珍贵,为师者就是要将那些自己掌握的闪光的珍贵的东西教授给学生,在数学思维的培养教学之路上,笔者愿同各位同仁一起砥砺前行,不断探索。
作者单位 陕西省神木市第六小学
一、发现数学之美,引领学生用数学视角看世界
数学核心素养就是把所学的数学知识都排除或忘掉后剩下的东西。如何让学生用数学的视角看问题呢?笔者认为,得让学生喜欢上数学,明白生活与数学紧密相关,发现数学之美,才会选择用数学的视角看问题。
笔者曾做过这样的实验,让一年级的学生说出生活中和数学相关的事物,大多数学生说的都是买卖东西的时候需要用到数学,答案相对单一。于是笔者进一步引导学生,我们用的课桌和黑板是什么形状?吃饭的盘子是什么形状?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远?步行需要多久?坐车需要多久……学生会从这些问题中认识到,数学与生活中事物的形状、时间、距离等相关,进而发现原来数学是如此的“无所不在”。
当眼中的事物都可以用数学的语言表述的时候,学生就会对世界从数学的视角有了认知,比如他们会这样描述教室:“我们的教室有前后两块长方形的大黑板,两个长方形的门,26张长方形的课桌,每张桌子坐2人,共52名学生……”这样的描述离数学近了,但还不具备数学的思维认知,需要老师再“推一把”,我们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黑板和门都是长方形,但却不一样?为什么课桌面要选择长方形而不是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当学生将“是这样”转换为“为什么”的时候,再开始尝试用数学知识来分析解决的时候,思维的火花就会迸发出来,让学生认知的世界与数学元素对接,以后在学习和生活中才能自然而然地运用数学思维。
二、手脑并用,在思维训练中积累数学智慧
思维是需要训练的,而数学思维则是要在数学知识的积累基础上有意识地进行专门的学习和训练。在数学思维的训练中,教师可以借鉴奥数的相关知识和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升,但不觉得难而不想学。
笔者在教学中运用简单的题型来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通过几类数学思维来表述,如求同型、求异型、递进型、逆反型、激化型、类比型、转化型、系统型等。如求异型,在低年级除法学习中,最直接的问题就是从A地到B地用不同的交通工具各需要多久?价钱分别是多少?当学生算出各类交通的费用和时间的时候,笔者还会继续引申,如果你的工资一个月是3000元,你假期需要从A地到B地度假3天,你会选哪类交通工具,学生们给出的答案丰富而多彩,也让他们认识到生活中是需要数学智慧的,而数学思维就是开启智慧的那扇窗。
三、实践拓展,在问题解决中发展思维深度
数学思维的培养和渗透,往往伴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最终都是要将知识内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对学生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往往决定着给予学生运用思维,提升能力的机会的不同。
时代在变,如果我们还简单地向学生提出“鸡兔同笼”的问题让他们解决,只会从知识层面加强学习,却很难在思维能力上有所巩固,因为这道题离他们的生活有点远。笔者曾在寒暑假给小学中高年级學生布置这样的作业,无论你是外出旅游还是在家,请详细记录每次外出的交通费用、餐饮费用,在假期结束后统计出总数,再算出占当月家庭支出的比例,如果再将这些开支的3倍给你用作新学期的零花钱,你会买必需品,还是作其他选择?不同的学生看到这道作业都非常感兴趣,作业让学生运用了数学统计、数学运算、数学分析、直观想象等,所有作业中涉及的数都不是固定的,都是学生自发统计计算的,每一个数都是那么的特别,每一份数学作业都是那么的独一无二,展现着学生的个性,闪现着学生数学思维的光亮。
众所周知,在数学教学中教知识容易,但教方法、教思维却不容易,但正是因为不容易才愈发显得珍贵,为师者就是要将那些自己掌握的闪光的珍贵的东西教授给学生,在数学思维的培养教学之路上,笔者愿同各位同仁一起砥砺前行,不断探索。
作者单位 陕西省神木市第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