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决赛实录
首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有着西医的教育背景,毕业以后一直在医药健康领域工作。之所以关注中医这个行业,是源于2011年我自己的疾病就诊经历。
2011年我得了肩周炎,西医对此束手无策,我也第一次以患者的身份走进了中医院的大门。整个治疗过程大概持续了两个月的时间,其间由于对疗效、服务和环境的不满意,我换了七八家的中医院或者诊所。我发现在郑州中医资源呈现一个两极的分化,这些中医资源要么集中在一些大的中医院里,要么就是分布在犄角旮旯的诊所,给人感觉要么不方便,要么不安全。那时候就希望有一个既安全又方便的看中医的地方。
我们国家的政策,对于中医药事业,对于社会资本投资中医行业都是支持的态度。我们到全国各地进行相关的考察,也拜访了我们河南中医界管理方面和其他方面的专家,得出的结论就是中医事业大有可为。所以,我们就投资了河南省第一家连锁的纯中医的医疗机构。接下来问题就比较简单了,就是医馆的开业,通过紧张的筹备,2011年的10月1日,我们第一家医馆开业。两个月之后我们第二家医馆开业。
作为我们医馆,我们的定位是这样的,名医好药好服务。当患者走进你的医馆,他首先要解决的是他病患的问题,所以,名医和好药是这种服务的保障。开业之初对我们来讲最大的压力就是请专家。我的药材也是地道的药材,整个的服务环境在河南省的中医界也是最好的。医馆目前能够开展的诊疗项目主要就是中医诊疗、传统理疗、贵细药材、亚健康、礼品定制和服务定制。中医诊疗大家都知道,就是传统的望闻问切,理疗就是针灸、推拿这些传统的项目,这是我们的定制。医馆开业以来,有很多单位定制我们的中医服务,曾对华奥信托定制按摩体验活动,为郑州市工商局定制养生讲座。
通过两年的运作,我们逐渐提炼运营模式。未来,我们也希望在郑州能够再开6家医馆,开到8家,能够更方便我们郑州市民接受中医的服务。如果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我们也希望有机会在其他的省会和城市复制。
中医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事业,作为这个行业的践行者,我们也深深地感受到未来的路还非常长。所以,今天在这个决赛现场上,我借用屈原《离骚》里的一句话来结束我今天的讲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专家点评
郑锦桥:目前,济华中医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济华中医馆)是不是已经获得了医疗经营许可证?
济华中医馆:是的,有了医疗许可证,我们医馆才可以开业。
郑锦桥:你对中医的管理如何来做,中医是专职的还是兼职的?
济华中医馆:专职和兼职都有。
郑锦桥:你现在在各地开连锁店铺,中医是可以互相串门的吗?比如在A工作,也可以到B去工作,是不是这样的一种模式?
济华中医馆:是这样的,从目前国家的政策来讲,有一个词叫“多点执业”,国家对“多点执业”是非常支持、鼓励的态度,很多地方已经逐渐开始落地这个工作,我们郑州市是在2012年开始,这个政策已经是合法的。
郑锦桥:公费医疗可不可以在你这儿?
济华中医馆:我们中医馆是省市医疗的定点。
符德坤:中医这个领域我也有相关的一些案例,中医是纯经验的一种东西,所以我建议你这个中医馆往前赶一步,就是在“养护”那一段做服务,不要介入治疗,养生和护理这一块做服务,这是唯一的出路。我们在养生方面也有类似的案例,我们最怕的就是出问题。
可以做老中医的一些经验、一些理疗座谈及一些养生类的服务,因为中国再过3年,就全面进入老龄化了,人们的养生理念也形成了,中医往前就是把治病之前的养护做完,那已经很难了,不要往后延展。
钟朋荣:中医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科学化,需要时间的考验。
符德坤:现在网上有反中医和护中医两派,我是属于护中医一派,反中医的就像我们钟教授说的,各方面靠经验是不靠谱的。
记者手记
几年前,有经济专家说,财富的第五波是健康产业。济华中医馆的中医养生是健康产业的一个分支,也是一个朝阳产业。
济华中医馆属于顺势而为。2011年,正当朱霞有做中医馆的想法时,郑州市政府下发文件,文件中明确指出:大力支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药领域。
这对朱霞而言,是一个机遇。同年,便投入2000万元进入中医领域试水。
这是一家比较有特色的中医馆,在服务上更具科学化和人性化。其核心服务是:中医根据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结合个人的体质特征和需求,开出膏方。通过对消费者个性化的身体机能调理,固本培元,保证在下一个时节身体免疫力增强,预防疾病发生。
此次创新大赛预赛和决赛的评委,大多数是“护医派”。他们不同程度意识到中医调理的重要性。在发达城市,去中医馆好像去美容会所一样,已经成为一种新风尚。
看似传统行业,济华中医馆也在创新。
它探索出一个方向:从治已病发展为治未病。在济华中医馆最大的特色,就是摒弃精密的西医仪器,将传统的望闻问切四诊发挥到极致。
一家新成立的中医馆,在无序竞争、散乱的医疗行业中立身,从西医的诊疗人群中,分离出自己的患者,需要拿出真本领。济华中医馆的一个理念,就是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发展中医产业的必经之路。
与传统企业成长轨迹不同,济华中医馆以自下而上的方式,找名医“引凤筑巢”,培育品牌,搭建平台,培育市场。
2012年采访朱霞时,她曾谈到济华中医馆发展的经营思路:通过治已病树立品牌后,会发展连锁打造品牌;下一步治未病,也就是中医养生,相当于西医讲的“预防医学”。未来会建立中医文化养老院。
如果济华中医馆运营良好的话,朱霞的目标很快会实现。等省内外的中医馆连锁店遍地开花时,成千上万的会员也就积累起来,建立养老院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可以说,这将是中医产业链的整合。 (张 静)
创业者十问
你为什么选择创业?谈谈你创业的初衷。
一、偶然的一次就诊经历,我开始关注中医行业,发现中医行业大有可为。
二、职业经理人的岗位获得的成就感越来越少。
三、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与鼓励。
创业中最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
在拜访河南省卫生厅副厅长、国家级名医张磊时,他说:“中医是伟大的事业,但中医是清贫的事业,希望你们能守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
创业中最困难的事是什么?靠什么力量走到今天?
最困难的事是大家对民营中医的偏见。相信通过我们的工作让大家了解中医,信任中医。
你的梦想是什么?
以济华中医馆连锁机构为基础建立一个中医中药文化养老院。
你的企业最大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最大的优势:专家团队,汇聚百余位国家级、省级名医;最大的劣势:没有现成的经营模式可以模仿,要自己去探索自己的经营方式;核心竞争力:名医、名药、好服务。
公司目前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最大的困难是尚未提炼出可以复制的经营模式。
请简单介绍以及评价一下你的团队。
团队成员来自于各行业,各有自己的特点,大家正在逐渐磨合成为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
2013年你最自豪的事是什么?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最大的遗憾是忽视了团队的建设性和稳定性。
2014年你以及企业的目标是什么?未来企业三到五年的战略?
探索出可以复制的经营模式,并开办第三家中医馆。未来三到五年,在郑州开七八家济华中医馆,等机会成熟时走向其他省会和城市。
自我评价你是一个怎样的人?
工作中,我执着、公平、严谨;生活中,美学、美食和文化是我的最爱。
首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有着西医的教育背景,毕业以后一直在医药健康领域工作。之所以关注中医这个行业,是源于2011年我自己的疾病就诊经历。
2011年我得了肩周炎,西医对此束手无策,我也第一次以患者的身份走进了中医院的大门。整个治疗过程大概持续了两个月的时间,其间由于对疗效、服务和环境的不满意,我换了七八家的中医院或者诊所。我发现在郑州中医资源呈现一个两极的分化,这些中医资源要么集中在一些大的中医院里,要么就是分布在犄角旮旯的诊所,给人感觉要么不方便,要么不安全。那时候就希望有一个既安全又方便的看中医的地方。
我们国家的政策,对于中医药事业,对于社会资本投资中医行业都是支持的态度。我们到全国各地进行相关的考察,也拜访了我们河南中医界管理方面和其他方面的专家,得出的结论就是中医事业大有可为。所以,我们就投资了河南省第一家连锁的纯中医的医疗机构。接下来问题就比较简单了,就是医馆的开业,通过紧张的筹备,2011年的10月1日,我们第一家医馆开业。两个月之后我们第二家医馆开业。
作为我们医馆,我们的定位是这样的,名医好药好服务。当患者走进你的医馆,他首先要解决的是他病患的问题,所以,名医和好药是这种服务的保障。开业之初对我们来讲最大的压力就是请专家。我的药材也是地道的药材,整个的服务环境在河南省的中医界也是最好的。医馆目前能够开展的诊疗项目主要就是中医诊疗、传统理疗、贵细药材、亚健康、礼品定制和服务定制。中医诊疗大家都知道,就是传统的望闻问切,理疗就是针灸、推拿这些传统的项目,这是我们的定制。医馆开业以来,有很多单位定制我们的中医服务,曾对华奥信托定制按摩体验活动,为郑州市工商局定制养生讲座。
通过两年的运作,我们逐渐提炼运营模式。未来,我们也希望在郑州能够再开6家医馆,开到8家,能够更方便我们郑州市民接受中医的服务。如果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我们也希望有机会在其他的省会和城市复制。
中医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事业,作为这个行业的践行者,我们也深深地感受到未来的路还非常长。所以,今天在这个决赛现场上,我借用屈原《离骚》里的一句话来结束我今天的讲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专家点评
郑锦桥:目前,济华中医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济华中医馆)是不是已经获得了医疗经营许可证?
济华中医馆:是的,有了医疗许可证,我们医馆才可以开业。
郑锦桥:你对中医的管理如何来做,中医是专职的还是兼职的?
济华中医馆:专职和兼职都有。
郑锦桥:你现在在各地开连锁店铺,中医是可以互相串门的吗?比如在A工作,也可以到B去工作,是不是这样的一种模式?
济华中医馆:是这样的,从目前国家的政策来讲,有一个词叫“多点执业”,国家对“多点执业”是非常支持、鼓励的态度,很多地方已经逐渐开始落地这个工作,我们郑州市是在2012年开始,这个政策已经是合法的。
郑锦桥:公费医疗可不可以在你这儿?
济华中医馆:我们中医馆是省市医疗的定点。
符德坤:中医这个领域我也有相关的一些案例,中医是纯经验的一种东西,所以我建议你这个中医馆往前赶一步,就是在“养护”那一段做服务,不要介入治疗,养生和护理这一块做服务,这是唯一的出路。我们在养生方面也有类似的案例,我们最怕的就是出问题。
可以做老中医的一些经验、一些理疗座谈及一些养生类的服务,因为中国再过3年,就全面进入老龄化了,人们的养生理念也形成了,中医往前就是把治病之前的养护做完,那已经很难了,不要往后延展。
钟朋荣:中医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科学化,需要时间的考验。
符德坤:现在网上有反中医和护中医两派,我是属于护中医一派,反中医的就像我们钟教授说的,各方面靠经验是不靠谱的。
记者手记
几年前,有经济专家说,财富的第五波是健康产业。济华中医馆的中医养生是健康产业的一个分支,也是一个朝阳产业。
济华中医馆属于顺势而为。2011年,正当朱霞有做中医馆的想法时,郑州市政府下发文件,文件中明确指出:大力支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药领域。
这对朱霞而言,是一个机遇。同年,便投入2000万元进入中医领域试水。
这是一家比较有特色的中医馆,在服务上更具科学化和人性化。其核心服务是:中医根据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结合个人的体质特征和需求,开出膏方。通过对消费者个性化的身体机能调理,固本培元,保证在下一个时节身体免疫力增强,预防疾病发生。
此次创新大赛预赛和决赛的评委,大多数是“护医派”。他们不同程度意识到中医调理的重要性。在发达城市,去中医馆好像去美容会所一样,已经成为一种新风尚。
看似传统行业,济华中医馆也在创新。
它探索出一个方向:从治已病发展为治未病。在济华中医馆最大的特色,就是摒弃精密的西医仪器,将传统的望闻问切四诊发挥到极致。
一家新成立的中医馆,在无序竞争、散乱的医疗行业中立身,从西医的诊疗人群中,分离出自己的患者,需要拿出真本领。济华中医馆的一个理念,就是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发展中医产业的必经之路。
与传统企业成长轨迹不同,济华中医馆以自下而上的方式,找名医“引凤筑巢”,培育品牌,搭建平台,培育市场。
2012年采访朱霞时,她曾谈到济华中医馆发展的经营思路:通过治已病树立品牌后,会发展连锁打造品牌;下一步治未病,也就是中医养生,相当于西医讲的“预防医学”。未来会建立中医文化养老院。
如果济华中医馆运营良好的话,朱霞的目标很快会实现。等省内外的中医馆连锁店遍地开花时,成千上万的会员也就积累起来,建立养老院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可以说,这将是中医产业链的整合。 (张 静)
创业者十问
你为什么选择创业?谈谈你创业的初衷。
一、偶然的一次就诊经历,我开始关注中医行业,发现中医行业大有可为。
二、职业经理人的岗位获得的成就感越来越少。
三、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与鼓励。
创业中最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
在拜访河南省卫生厅副厅长、国家级名医张磊时,他说:“中医是伟大的事业,但中医是清贫的事业,希望你们能守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
创业中最困难的事是什么?靠什么力量走到今天?
最困难的事是大家对民营中医的偏见。相信通过我们的工作让大家了解中医,信任中医。
你的梦想是什么?
以济华中医馆连锁机构为基础建立一个中医中药文化养老院。
你的企业最大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最大的优势:专家团队,汇聚百余位国家级、省级名医;最大的劣势:没有现成的经营模式可以模仿,要自己去探索自己的经营方式;核心竞争力:名医、名药、好服务。
公司目前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最大的困难是尚未提炼出可以复制的经营模式。
请简单介绍以及评价一下你的团队。
团队成员来自于各行业,各有自己的特点,大家正在逐渐磨合成为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
2013年你最自豪的事是什么?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最大的遗憾是忽视了团队的建设性和稳定性。
2014年你以及企业的目标是什么?未来企业三到五年的战略?
探索出可以复制的经营模式,并开办第三家中医馆。未来三到五年,在郑州开七八家济华中医馆,等机会成熟时走向其他省会和城市。
自我评价你是一个怎样的人?
工作中,我执着、公平、严谨;生活中,美学、美食和文化是我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