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从四个方面介绍了美术考生如何学会观察、思考和表现,从而提高素描表现能力。
关键词 观察方法;结构;空间感;体积感;归纳;概括和整理
现在所有开设美术专业的院校,素描是必考的专业,而素描又是造型艺术的基础,因而对素描的训练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从简单的几何形体到静物;从石膏像到真人头像、半身像,不经过一定艰苦的训练,考生的水平是很难达到美术院校专业标准的。
素描学习的核心是“形”,我们不仅要注重对象的外轮廓,同时还要注重内轮廓,外形呈现的轮廓是物体面的集合或是形体转折的边缘,而内轮廓则是形体的转折和连贯。虽然外轮廓在写生训练中是我们首先关注的,它表现得更直接、更鲜明。但内轮廓在造型的意义中是同等重要。这不仅是对象的三度空间表现的需要:同时由于形体起伏和连贯,也是我们在追求结构内在表达的出发点,有这种认识才能呈现真正意义的“从形体出发”去画素描。
素描基础训练主要是眼睛的训练,要训练出一双异乎常人的画家的眼睛,眼、手、脑的协调配合是很重要的。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和表现,从而逐步完成眼、脑、手的协调训练。眼要看得全面、概括,看的准确;脑子要全面考虑问题,分析对象,理解对象;手要画得机动灵活,准确生动,即“一看二想三动手”。要想提高素描水平,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建立一个正确的观察方法
对形体的观察,学生应该是整体观察,观其全貌、察其本质与规律。自然形体具有很多表面现象,以至在视觉上给我们造成许多假象,同时也给素描写生和创作的表现带来很大的障碍。这是一个在教学实践及素描写生过程存在的大问题。这就是我们常说到的“现象”与“本质”、“局部”与“整体”的问题。学生往往在习作不断深入的时候,反而忘掉了要画的形象。而坠入茫茫细节,作品也就步入了歧途。为此,要解决好这样一个问题的前提是,必须逐渐的培养学生头脑中有牢固的整体概念,即观察形体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与总体特征。另外,在教学中除了强调要对形体进行联系、比较观察外,同时还要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胆识,善于控制情感,要敢舍、敢弃。不能对表面东西照搬不误。外在现象只能是我们观察和表现形体内在本质和美感的一种媒介,而不是追求的目的。由此可以说,只有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形体整体观察能力,才能达到整体的艺术表现。
二、要加强结构的训练
结构指的是物体的结合与构造。客观的物质存在往往都是以复合的状态出现,形体本身具有多种不同的复杂因素,其本质往往被形体的表面现象所掩盖,而这些现象又多为一般人接受。比如,我们的学生在进行人物或石膏像素描写生过程中,只注意人物表面的饰物或石膏像那卷曲华丽的头发及脸部起伏的东西,不去研究内部颈骨结构和肌肉结构的生长关系所产生表情的一系列内部因素,以及头,颈,胸的动势关系,只注意面的变化而忽略了体的构成关系的存在。要抓住形体的本质,就要解决现象的问题。本质与现象是统一的,但并不直接相符合。因此我力求在教学中从现象到本质,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过程的反复引导和启发,使学生逐步掌握并具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本领。
三、要对空间感、体积感的深入塑造
物体的体积感和重量感。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即使人的眼皮也有厚度。若不能有意识地表现物体的体积、空间,那么所画的对象就只有长和宽,没有空间效果,分不出前后关系,如同剪纸,违背了物体最基本的特征。课堂上学生对体积感的塑造能力弱,往往认为形准就行,不重视体积的表现。一张素描,既无结构又没有体积,即使形体很准,也是空洞乏力的。其实体积和结构与形体是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在找形时,就应该有体积和结构的表现,而不应只去勾画轮廓线。我在上素描课时总是反复强调“先体后形。从里往外画转折”,作画时要有空间意识、体积意识。
四、要学会形体的归纳、概括和整理
要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处理能力,逐渐学会掌握“简练”的处理形式,要以简练的表现技巧表现出强有力的感人的艺术形象,通过艺术处理来归纳、概括,并整理表现形体的内涵。
发现问题时需要进行调整,这就需要作画者的思路非常清晰。我们要从整个画面的内容中整理出头绪。究竟问题出自何处,应该从哪个部分开始进行调整、修改。错误的部分往往与正确的部分并存,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向。也许某个部分显现出来的错误并不是真正错误的,而是因为另一部分的错误使原来正确的反而显得错误了。换句话说,如果将另一部分调整、修改,原来显得错误的部分,可能会变得正确合理起来。所以我们必须全面地分析判断整个画面的所有内容,做出一个冷静的判断。另外,如果需要对整个画面作一番调整和修改,也必须将其中某几个部分作为自己认为是正确的部分来对待,作为调整和修改的依据,逐步调整修改其他部分,这样才能做到“有章可循”。如果一发现错误就动手调整修改。当这一部分完成后,却发现另一部分又显得有错误,如此往复多次,其结果只能是越改越乱,将自己原先所正确的构图,动态统统搞得一团糟,最后可能会丧失继续作画的信心。所以调整时还要注重提炼和概括,一张好的画面效果应该是完整的、统一的、合理的。
素描训练必须做到写生、默写、临摹相结合。速写要穿插其中,它对学生造型基本功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只在课堂上画素描是远远不够的,应该随时随地地画,要大量地画生活速写,没有带纸就用眼睛画,用脑子画。“业精于勤”,立志艺林的莘莘学子们,艺术殿堂有你的一席之地,只要你坚持走下去。
关键词 观察方法;结构;空间感;体积感;归纳;概括和整理
现在所有开设美术专业的院校,素描是必考的专业,而素描又是造型艺术的基础,因而对素描的训练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从简单的几何形体到静物;从石膏像到真人头像、半身像,不经过一定艰苦的训练,考生的水平是很难达到美术院校专业标准的。
素描学习的核心是“形”,我们不仅要注重对象的外轮廓,同时还要注重内轮廓,外形呈现的轮廓是物体面的集合或是形体转折的边缘,而内轮廓则是形体的转折和连贯。虽然外轮廓在写生训练中是我们首先关注的,它表现得更直接、更鲜明。但内轮廓在造型的意义中是同等重要。这不仅是对象的三度空间表现的需要:同时由于形体起伏和连贯,也是我们在追求结构内在表达的出发点,有这种认识才能呈现真正意义的“从形体出发”去画素描。
素描基础训练主要是眼睛的训练,要训练出一双异乎常人的画家的眼睛,眼、手、脑的协调配合是很重要的。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和表现,从而逐步完成眼、脑、手的协调训练。眼要看得全面、概括,看的准确;脑子要全面考虑问题,分析对象,理解对象;手要画得机动灵活,准确生动,即“一看二想三动手”。要想提高素描水平,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建立一个正确的观察方法
对形体的观察,学生应该是整体观察,观其全貌、察其本质与规律。自然形体具有很多表面现象,以至在视觉上给我们造成许多假象,同时也给素描写生和创作的表现带来很大的障碍。这是一个在教学实践及素描写生过程存在的大问题。这就是我们常说到的“现象”与“本质”、“局部”与“整体”的问题。学生往往在习作不断深入的时候,反而忘掉了要画的形象。而坠入茫茫细节,作品也就步入了歧途。为此,要解决好这样一个问题的前提是,必须逐渐的培养学生头脑中有牢固的整体概念,即观察形体的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与总体特征。另外,在教学中除了强调要对形体进行联系、比较观察外,同时还要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胆识,善于控制情感,要敢舍、敢弃。不能对表面东西照搬不误。外在现象只能是我们观察和表现形体内在本质和美感的一种媒介,而不是追求的目的。由此可以说,只有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形体整体观察能力,才能达到整体的艺术表现。
二、要加强结构的训练
结构指的是物体的结合与构造。客观的物质存在往往都是以复合的状态出现,形体本身具有多种不同的复杂因素,其本质往往被形体的表面现象所掩盖,而这些现象又多为一般人接受。比如,我们的学生在进行人物或石膏像素描写生过程中,只注意人物表面的饰物或石膏像那卷曲华丽的头发及脸部起伏的东西,不去研究内部颈骨结构和肌肉结构的生长关系所产生表情的一系列内部因素,以及头,颈,胸的动势关系,只注意面的变化而忽略了体的构成关系的存在。要抓住形体的本质,就要解决现象的问题。本质与现象是统一的,但并不直接相符合。因此我力求在教学中从现象到本质,从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过程的反复引导和启发,使学生逐步掌握并具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本领。
三、要对空间感、体积感的深入塑造
物体的体积感和重量感。是物体的基本属性,即使人的眼皮也有厚度。若不能有意识地表现物体的体积、空间,那么所画的对象就只有长和宽,没有空间效果,分不出前后关系,如同剪纸,违背了物体最基本的特征。课堂上学生对体积感的塑造能力弱,往往认为形准就行,不重视体积的表现。一张素描,既无结构又没有体积,即使形体很准,也是空洞乏力的。其实体积和结构与形体是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在找形时,就应该有体积和结构的表现,而不应只去勾画轮廓线。我在上素描课时总是反复强调“先体后形。从里往外画转折”,作画时要有空间意识、体积意识。
四、要学会形体的归纳、概括和整理
要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处理能力,逐渐学会掌握“简练”的处理形式,要以简练的表现技巧表现出强有力的感人的艺术形象,通过艺术处理来归纳、概括,并整理表现形体的内涵。
发现问题时需要进行调整,这就需要作画者的思路非常清晰。我们要从整个画面的内容中整理出头绪。究竟问题出自何处,应该从哪个部分开始进行调整、修改。错误的部分往往与正确的部分并存,是一个矛盾的两个方向。也许某个部分显现出来的错误并不是真正错误的,而是因为另一部分的错误使原来正确的反而显得错误了。换句话说,如果将另一部分调整、修改,原来显得错误的部分,可能会变得正确合理起来。所以我们必须全面地分析判断整个画面的所有内容,做出一个冷静的判断。另外,如果需要对整个画面作一番调整和修改,也必须将其中某几个部分作为自己认为是正确的部分来对待,作为调整和修改的依据,逐步调整修改其他部分,这样才能做到“有章可循”。如果一发现错误就动手调整修改。当这一部分完成后,却发现另一部分又显得有错误,如此往复多次,其结果只能是越改越乱,将自己原先所正确的构图,动态统统搞得一团糟,最后可能会丧失继续作画的信心。所以调整时还要注重提炼和概括,一张好的画面效果应该是完整的、统一的、合理的。
素描训练必须做到写生、默写、临摹相结合。速写要穿插其中,它对学生造型基本功全面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只在课堂上画素描是远远不够的,应该随时随地地画,要大量地画生活速写,没有带纸就用眼睛画,用脑子画。“业精于勤”,立志艺林的莘莘学子们,艺术殿堂有你的一席之地,只要你坚持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