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籍设计的视觉审美是图书出版领域与设计艺术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书籍设计作为一个兼具传播和审美意义的活动,以美感的视觉形式与图书中具有阐释性和说明性的内容信息相结合,以更广阔的视觉空间作用于受众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使图书传媒发挥出前所未有的能量。
材质作为书籍设计艺术中构成因素的重要部分,也具有其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它不仅使文本内容的精神指向更具有象征意义,而且使其语言形式因素更具有生动性、直接性、深刻性,即材质具有取悦于人的心理的审美特性。
一书籍材质的审美性特征
现代书籍设计“是一种立体的思考行为”。传统以封面、扉页、封底和编排设计为基点的书籍装帧,至今已发展为包含信息编排、书籍封面、目录设计、结构安排、网格设计、材料选用、印刷工艺、装订要求等多次元的有条理的整体设计,涉及了从选材到创意、从审美到功能,从外在造型到信息传达、图文编排、工艺兑现诸方面。一个好的设计,就是要寻觅一种适合、独特而有意味的视觉语言,塑造有意味的形态,从中使读者获得审美享受和美的熏陶,提升审美情操,发挥促销作用。如果设计的形式感乏味,那么其审美功能、教化功能、促销功能等等便无从谈起。
书籍材料具有高度主观、极为有力的交流观念的特性,成为书籍设计师所追求的最为直接的表现性因素。材料可以凸显设计师将设计和文本内容的完美结合,凸显设计师的富有创造性的整体设计思考,凸显设计师个性化设计的风格特征。
著名书籍设计教育家邱承德先生说过:“没有装帧就不存在书籍。每一本书都难脱离装帧,书籍装帧另一层含义即装饰美化书籍、保护书籍。因之没有书籍装帧,书籍将缺乏美感,白纸封皮的书是极其简陋而令人嚼蜡的。”从一叠文稿演变成一本成品书籍。每一个环节都须经过书籍装帧工作的筹划思虑。书籍设计也可以说是书籍产生的施工蓝图。评价一本书的价值除去内容富有思想性、知识性、受益性外,还要看它的形式美。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书籍的形式美方面,装帧材料的合理选用起到重要的作用,使读者能感到赏心悦目,爱不释手,增加读者的兴味和舒适感。
中国的书籍艺术受到深厚文化底蕴的熏陶,蕴涵着神秘的东方文化的独特气息。黑格尔说:“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为深远的一种东西。艺术作品应该具有意蕴。”艺术作品的意蕴之美,是一种高层次的美感。书籍艺术的意蕴之美是书籍艺术作品的形而上的神韵之美,它包含着的是那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象外之致”。书籍装帧设计是通过材料、装饰、色彩、形象、字体等来揭示书的一般内容,概括书的基本精神,并以艺术感染力帮助读者理解书籍内容的。书籍设计的审美标准既有生理需求也有心理需求。
二新材质推动书籍新形态的发展
材质本身的美感形式为书籍设计增添了无限的创造力和想象空间。材料作为基本的设计语言,强调运用材料思维,是现代书籍设计中的一个创作思路。材料所引申的意义不只是直觉地感受和简单的运用,而是对材料固有属性、材料新的功能和价值加以深层的认识和把握,做到从材料角度构思,善于发现材质美、利用材质美,根据书籍的内涵,融艺术设计与材料表现为一体。材料工艺手段的发挥不是设计者自我表述的艺术创新行为,而是以准确传达书籍信息为原创的设计行为。注重书籍媒体物性美的品质,通过工艺手段把传达的内容、承载的媒介和受众的赏读完整建构,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交互作用过程。
当今书籍设计者已普遍把材料的使用作为重头戏。自然界存在着无数种可用材料,这些材料都有着各自的性能特征,新材料或传统材料的新用法不断出现,正改变着设计领域以往选择材料的观念,为设计活动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人类在发掘和认识材料中提高了进取意识,材料提供了设计师创造的丰富灵感。
新型技术、特殊材料、特种工艺的日新月异丰富了出版物的视觉感受和艺术表现力,设计者在构物表现中越来越体会到材料和工艺技术的重要性,使得书籍新形态不断推陈出新。在书籍设计中运用不同的材质和工艺技术手段会给读者带来不同的感受,同时体现不同的功能,从而使人们对书籍的心理感受得到升华。
三、合理的材质可增加书籍信息传达的效益
不同的材料有着其自身的文化语言,各种书籍材料能否选择合适,能否与书的内容结合得好,应更多地关注材质物性与文本内容的恰当结合。合理的材质能更多地引发书籍内在的意蕴,更生动、更贴切地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增加书籍信息传达的效益。通过拓展材料工艺手段,在书籍设计中充分发挥材质、工艺技术语言的表现力,是近年来书籍设计中显著的趋向。
选择适宜的书籍材料,可以无形地传达书籍的内在魅力,延伸书籍的文化意蕴和附加情感的表现力。不同的材质有不同的视觉和触觉感受,木材、纺织品材料等给人质朴、沉稳、天然的感受;毛皮给人温暖、柔软的气息;金属有冰冷、、坚硬的阳刚之气等等。只有将材料的物理特性、肌理、色彩等作为书籍设计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以思考和运用,使材料具有一种合理的视觉、触觉美感,书籍才能给读者以良好的心理反射,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力。这种“有意味的形式”,不但可以使材料的个性与书籍的内涵有机结合,更能达到合理巧妙的和谐统一,产生出不同的审美体验。可以使书的功能与设计的艺术相结合,创造出非同凡响的效果,引起读者视觉反应的共鸣,体现书籍的整体神韵,可以为书籍增添分量,提高书籍信息传达的效益。
四 人性化设计是书籍设计存在的价值体现
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涌现,极大地丰富了出版物的视觉感受和艺术表现力。书籍设计者在构物表现中也对此倍加青睐,使得许多设计理念得以实现,给予读者思想感情上的快慰与满足。但在人性化材料的选择上,对于不同的书籍,要做不同的考虑。不同的材料有着它自身特有的文化语言,各种书籍材料能否选择合适,能否与书的内容结合得好,应更多地关注人性化与设计材料的恰当结合。在书籍设计中,材料选择应注重经典性、永恒性、环保性,应更具有书卷气,让书籍材料更加与书籍内容相融合,更生动、更贴切地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更多的引发书籍内在的意蕴。应避免一味地追求材料的新、奇、特,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因此,对材料独特性进行认真探索,可以使独具特征的材料语言在人性化设计上更具有个性特征。最优人性化材质设计的书籍,人们都更愿意亲近它和欣赏它,这些书籍无不散发着它自然的美感和独特的魅力。
如何将设计的思维从构建出版物形态延伸到对出版物的循环利用上,书籍设计者需要有环保的视野和对社会长期负责的主人翁意识,从设计之初就必须综合考虑出版物的再生利用,在工艺上优化结构,减少材料消耗,提倡环保柔性版印刷,在特种材料选择上也要尽可能选择可再生的环保包装辅料,或是如木材、竹、布等绿色天然材料。
达到人与环境和谐共生,新材料、新工艺技术与环境发展的和谐统一是设计工作者追求的美好愿景和设计存在的价值体现。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书籍材料和工艺技术日新月异,为设计者对材料的选择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设计空间和更加灵活多样的表达途径,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书籍设计的设计语言,也使人们对书籍品质的要求提升到空前的高度。对于书籍材料的正确选择是表达书籍美感的重要基础之一。书籍材料的选择是否合理,对书籍设计最终效果的影响很大,所以书籍设计中材料的选用,应根据书籍的内容、形式、功能、美感等要求做恰当选择。书籍的材质之美可以使人在阅读中获得审美的情趣和愉悦,可以使人的阅读心理更加健康、感情更加丰富、人性更加完美,可以真正提升书籍的附加价值,是出版领域和书籍设计者长期探索的课题。
材质作为书籍设计艺术中构成因素的重要部分,也具有其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它不仅使文本内容的精神指向更具有象征意义,而且使其语言形式因素更具有生动性、直接性、深刻性,即材质具有取悦于人的心理的审美特性。
一书籍材质的审美性特征
现代书籍设计“是一种立体的思考行为”。传统以封面、扉页、封底和编排设计为基点的书籍装帧,至今已发展为包含信息编排、书籍封面、目录设计、结构安排、网格设计、材料选用、印刷工艺、装订要求等多次元的有条理的整体设计,涉及了从选材到创意、从审美到功能,从外在造型到信息传达、图文编排、工艺兑现诸方面。一个好的设计,就是要寻觅一种适合、独特而有意味的视觉语言,塑造有意味的形态,从中使读者获得审美享受和美的熏陶,提升审美情操,发挥促销作用。如果设计的形式感乏味,那么其审美功能、教化功能、促销功能等等便无从谈起。
书籍材料具有高度主观、极为有力的交流观念的特性,成为书籍设计师所追求的最为直接的表现性因素。材料可以凸显设计师将设计和文本内容的完美结合,凸显设计师的富有创造性的整体设计思考,凸显设计师个性化设计的风格特征。
著名书籍设计教育家邱承德先生说过:“没有装帧就不存在书籍。每一本书都难脱离装帧,书籍装帧另一层含义即装饰美化书籍、保护书籍。因之没有书籍装帧,书籍将缺乏美感,白纸封皮的书是极其简陋而令人嚼蜡的。”从一叠文稿演变成一本成品书籍。每一个环节都须经过书籍装帧工作的筹划思虑。书籍设计也可以说是书籍产生的施工蓝图。评价一本书的价值除去内容富有思想性、知识性、受益性外,还要看它的形式美。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书籍的形式美方面,装帧材料的合理选用起到重要的作用,使读者能感到赏心悦目,爱不释手,增加读者的兴味和舒适感。
中国的书籍艺术受到深厚文化底蕴的熏陶,蕴涵着神秘的东方文化的独特气息。黑格尔说:“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为深远的一种东西。艺术作品应该具有意蕴。”艺术作品的意蕴之美,是一种高层次的美感。书籍艺术的意蕴之美是书籍艺术作品的形而上的神韵之美,它包含着的是那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象外之致”。书籍装帧设计是通过材料、装饰、色彩、形象、字体等来揭示书的一般内容,概括书的基本精神,并以艺术感染力帮助读者理解书籍内容的。书籍设计的审美标准既有生理需求也有心理需求。
二新材质推动书籍新形态的发展
材质本身的美感形式为书籍设计增添了无限的创造力和想象空间。材料作为基本的设计语言,强调运用材料思维,是现代书籍设计中的一个创作思路。材料所引申的意义不只是直觉地感受和简单的运用,而是对材料固有属性、材料新的功能和价值加以深层的认识和把握,做到从材料角度构思,善于发现材质美、利用材质美,根据书籍的内涵,融艺术设计与材料表现为一体。材料工艺手段的发挥不是设计者自我表述的艺术创新行为,而是以准确传达书籍信息为原创的设计行为。注重书籍媒体物性美的品质,通过工艺手段把传达的内容、承载的媒介和受众的赏读完整建构,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交互作用过程。
当今书籍设计者已普遍把材料的使用作为重头戏。自然界存在着无数种可用材料,这些材料都有着各自的性能特征,新材料或传统材料的新用法不断出现,正改变着设计领域以往选择材料的观念,为设计活动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人类在发掘和认识材料中提高了进取意识,材料提供了设计师创造的丰富灵感。
新型技术、特殊材料、特种工艺的日新月异丰富了出版物的视觉感受和艺术表现力,设计者在构物表现中越来越体会到材料和工艺技术的重要性,使得书籍新形态不断推陈出新。在书籍设计中运用不同的材质和工艺技术手段会给读者带来不同的感受,同时体现不同的功能,从而使人们对书籍的心理感受得到升华。
三、合理的材质可增加书籍信息传达的效益
不同的材料有着其自身的文化语言,各种书籍材料能否选择合适,能否与书的内容结合得好,应更多地关注材质物性与文本内容的恰当结合。合理的材质能更多地引发书籍内在的意蕴,更生动、更贴切地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增加书籍信息传达的效益。通过拓展材料工艺手段,在书籍设计中充分发挥材质、工艺技术语言的表现力,是近年来书籍设计中显著的趋向。
选择适宜的书籍材料,可以无形地传达书籍的内在魅力,延伸书籍的文化意蕴和附加情感的表现力。不同的材质有不同的视觉和触觉感受,木材、纺织品材料等给人质朴、沉稳、天然的感受;毛皮给人温暖、柔软的气息;金属有冰冷、、坚硬的阳刚之气等等。只有将材料的物理特性、肌理、色彩等作为书籍设计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以思考和运用,使材料具有一种合理的视觉、触觉美感,书籍才能给读者以良好的心理反射,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力。这种“有意味的形式”,不但可以使材料的个性与书籍的内涵有机结合,更能达到合理巧妙的和谐统一,产生出不同的审美体验。可以使书的功能与设计的艺术相结合,创造出非同凡响的效果,引起读者视觉反应的共鸣,体现书籍的整体神韵,可以为书籍增添分量,提高书籍信息传达的效益。
四 人性化设计是书籍设计存在的价值体现
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涌现,极大地丰富了出版物的视觉感受和艺术表现力。书籍设计者在构物表现中也对此倍加青睐,使得许多设计理念得以实现,给予读者思想感情上的快慰与满足。但在人性化材料的选择上,对于不同的书籍,要做不同的考虑。不同的材料有着它自身特有的文化语言,各种书籍材料能否选择合适,能否与书的内容结合得好,应更多地关注人性化与设计材料的恰当结合。在书籍设计中,材料选择应注重经典性、永恒性、环保性,应更具有书卷气,让书籍材料更加与书籍内容相融合,更生动、更贴切地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更多的引发书籍内在的意蕴。应避免一味地追求材料的新、奇、特,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因此,对材料独特性进行认真探索,可以使独具特征的材料语言在人性化设计上更具有个性特征。最优人性化材质设计的书籍,人们都更愿意亲近它和欣赏它,这些书籍无不散发着它自然的美感和独特的魅力。
如何将设计的思维从构建出版物形态延伸到对出版物的循环利用上,书籍设计者需要有环保的视野和对社会长期负责的主人翁意识,从设计之初就必须综合考虑出版物的再生利用,在工艺上优化结构,减少材料消耗,提倡环保柔性版印刷,在特种材料选择上也要尽可能选择可再生的环保包装辅料,或是如木材、竹、布等绿色天然材料。
达到人与环境和谐共生,新材料、新工艺技术与环境发展的和谐统一是设计工作者追求的美好愿景和设计存在的价值体现。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书籍材料和工艺技术日新月异,为设计者对材料的选择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设计空间和更加灵活多样的表达途径,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书籍设计的设计语言,也使人们对书籍品质的要求提升到空前的高度。对于书籍材料的正确选择是表达书籍美感的重要基础之一。书籍材料的选择是否合理,对书籍设计最终效果的影响很大,所以书籍设计中材料的选用,应根据书籍的内容、形式、功能、美感等要求做恰当选择。书籍的材质之美可以使人在阅读中获得审美的情趣和愉悦,可以使人的阅读心理更加健康、感情更加丰富、人性更加完美,可以真正提升书籍的附加价值,是出版领域和书籍设计者长期探索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