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低低的肩头 撑着城

来源 :情感读本·道德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mnbv1234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体来说,非常时期,武汉小市民透着极致的“大”。如果今年有感动中国、致敬什么的投票,我想,当之无愧最高票当选的一定是:武汉人。我们感谢这900万武汉人。
  即使不戴着口罩,往日里的武汉人也是面目模糊的。
   相比精致的海派、麻辣的巴蜀人,武汉人不东不西、不南不北,中庸得似乎刚好被你遗忘。
   两江分三镇,水岸皆人家,武汉充满了烟火气。大武汉,小市民。可小市民的面孔谁记得住呢。这次疫情,武汉人被整个世界打量,他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瞩目”。
   这场围观,不可谓不悲壮。比如,汉口医院在这个行业内不太出名,但疫情初期,他们每开一个病区,一夜就住满,他们连开10个发热门诊,用最短的时间接收了最大值的患者。一批批的医护“中招”倒下,最后连快退休的医护都上了一线,当援兵赶到时,两个眼科大夫正看管著80个重症病人。
   一群医护做了很了不起的事,成了最内环的人肉堤坝,他们不想当“英雄”“天使”,可他们那会儿就是。
   没办法,病毒冷酷,只考虑自己,没有思想地行动,醉心自我复制。刚刚一个句号里,就可以装上亿个新冠病毒。疫情面前,武汉医护都一夜撑“大”了。
   这一个多月里,他们是城市当之无愧的男女大主,撑大的还有那些让日常成为日常、让城市不停摆的普通劳动者。
   这个城市空前的“空”,可其实不空。江边总会有人按时去取水化验,气象站总有人去收集风的数据,定时定点,无论这个城市发生什么。自来水管爆了,下水道堵了,电梯坏了、电表不转了、垃圾箱满了,都会有人从这个城市四处冒出来,处理这些天大的小事。他们还是他们,那些你最熟悉的陌生人,不过戴了副口罩而已。
   一个西红柿从山东地头到武汉人的餐桌,可能需要好多双手的传递。它的旅行何尝不是冒险之旅。
   某种意义上,这座城市“英雄”的不止是插管的大夫,也有让城市正常呼吸的市民。这些小人物小着,也大着。大家都清楚,这样的非常时期,鸡毛蒜皮里有人命关天,要好好守护这座城。
   他们呢,汉骂里还塞着成语,不满是向上的齿轮。他们忍耐,封城一月有余,普通市民仍坚持着,温和着,体面着。
   他们懂得在最苦的日子也要偷出一丝甜。情人节那天,有方舱的病人得到了医生发的一种药:一粒巧克力。
   他们深明大义,拎得清,李文亮离开的那一夜,城市未眠,很多人在心里吹响了李文亮留下的哨子。有一个学生留言:我要替李文亮保管好这个哨子。天亮了,有网友发照片,雪地里一行字:“送别李文亮!”有人躺在雪地上那个感叹号里,仰望天空。有武汉网友说,感觉那个躺着的感叹号也是自己。
   家人团坐,灯火可亲,就是普通人最大的幸福。可有的灯火熄灭在这个冬天里。有的一家走掉4个,有的走了也没确诊,有的倒在去病床的路上,有人走前没喝到想喝的那杯热水……整个城市的暗夜,最揪心的声音莫过于重症病区,一排排病人咕嘟咕嘟吸氧的声音。
   每一次离开都那么撕心裂肺。感染新冠病毒的肖贤友离世时,留下的遗言是:“我的遗体捐国家。我老婆呢?”有人说,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遗言之一。这个心里有国有家、柔情的硬汉打动了千万网民。我们分不清这句话是前半句重,还是后半句更重。他无比大,又无比小。真的,我们宁可他“小”着,只要他活着。
   疫情里,无数的施者也是受者。这座封闭的大城市,大家都是疫情的受害者,又都是肩头高高低低撑城的人。大家的角色多元,又别无二致:病毒的对立面。
   可日子总得继续,方舱里安放着病人捧读一本书的平静,也安放着风平浪静下面的波涛汹涌。跳广场舞“奔放”的女人,音乐停下,家人离世的悲伤又会瞬间把她淹没。方舱也蕴含着希望,一个高三的艺术考生,迎来了最多的学监,来往的医护、病区的几十个大人都成了他的“班主任”。他熬夜,被每一个路过的人喊“快睡,明天要上课”。他画累了,睡着了,第二天醒来,很多人围着他的床看画。因为画里就是方舱,就是他们自己。
   救了很多人的长江救援队的创始人走了。他不再湿着脚站在江边,他站到了天上。他的微博名字叫大磉,磉是石墩子,垫脚石的意思。他说,我不可能看到一条生命在我面前消失。他的队友们说,大磉走了,垫脚石还在,大家以后继续救人。
   这些年武汉一直力争上游,努力从二线城市变身1.5线,摆脱“中国最大县城”的土味儿,拥抱国际化。
   漂亮的武汉客厅是新名片、新地标,号称“永不落幕的艺术博览会”,它本想迎接地球的四方来客,成为世界的客厅。不曾想,三个足球场大的展厅成了武汉最大的方舱医院,收治1000多名患者。
   不得不说,这样的客厅有它特殊的意义,那是给予希望、安慰的生命方舟。此时,它是武汉人民真正的客厅,这样的客厅是“活的”,而不只是华丽物。
   武汉人就是这样,病毒把“我们”隔离成物理意义上的“我”,可危难时,“我”又无形地聚成“我们”。
   我们憎恨灾难,我们讨厌“如果不是……我们就不知道……”句式,大家都想活在一瓢一担的平常日子里。
   当然,武汉人也是千人千面的,并非都是英雄,有的样子也不好看,也有外地人送来爱心菜,一群人围观,没人搭把手的;也有哪怕一天给1万元,锁匠也不愿意在医院把隔离病房的门密封好,都是普通人,害怕、逃避是正常的,他们不见得就“小”了。
   总体来说,非常时期,武汉小市民透着极致的“大”。如果今年有感动中国、致敬什么的投票,我想,当之无愧最高票当选的一定是:武汉人。我们感谢这900万武汉人。
   不用太久,城开了,日子碎碎地回来,武汉人在特殊时期爆发出的英雄气、大主角气,就会消融在排骨藕汤里、热干面里。那些“大”,渐渐小去,化在万家灯火的烟火气里。
   田龙华摘自“冰点周刊”微信公众号
其他文献
这是骨子里开出的花,是最珍贵的品质。   1   这几天,被一群环卫工人感动了。湖北武汉,一群环卫工人在医院做完保洁后,必须要隔离14天,隔离的地点是武汉一家酒店。他们退房后,酒店经理打开了房门,看到的这一幕让她落泪。  “当我推开8618房间时,发现房间很整齐。第一反应是不是走错了,但是枕头的摆放不是保洁阿姨做房的标准。其实环卫工人住酒店,他们的单位都是付费的。他们没有义务打扫,但这些行为真的
期刊
那些未曾期待的温暖,那些来自于陌生人的感动,却真实地发生着。虽然它如微尘一般,可那份真挚、善良、感恩与诚信总是美好得让我心头一暖,并长久地铭刻在脑海里。   1   我在自己比較中意的那家公司面试后,心里一直忐忑不安地等待消息.   手机响起欢快的铃声,看到号码我不由心中暗喜,这正是我期待的号码。听筒对面传来一个温柔的女声,她告诉我通过了面试,下周一上午8点半到公司办理入职手续。我难掩兴奋,谢
期刊
那么乡村就此消失了吗?其实并不是,乡村依然站立在那里,只是它少了一些让人留念的人和事。或许可以说,乡村只存在于每个人的记忆和怀念中。  人到一定年纪,乡愁便会时不时地爬上心头。闲来无事时,总会忆起老家的各种好,尤其是那些出生在农村的人。可若真回到乡下老家,又难免会生出几分失望来,总会觉得乡村跟以前的不一样,少了不少东西。   乡村里最先少的是乡人。曾经,在村头巷尾,沃野山岗,一年到头都热闹非凡,
期刊
朋友的眼睛也陡地红了起来,她紧紧地搂过女儿,嘴中喃喃地说道:“谢谢你。”这回轮到女儿觉得不好意思了。  暑假期间,一位好友从伦敦回来。我们约在咖啡屋见面。夏日的午后,酷热难当,我拉着女儿的手,走在人潮滚滚的街道上,觉得整个城市似乎要燃烧起来。   女儿问我即将和什么人见面,我说:“是妈妈大学毕业后留在学校当助教时的同事。她从很远的英国回来了。妈妈那时候同她感情最好,一起做助教时,她很照顾妈妈。”
期刊
“去,去把你儿子找回来!”柏克先生说完,那头母牛就朝牧原慢慢走去,消失在地平线上。  我紧张地评估现在的情况。下一站距离这儿只有几英里路,顺利的话10分钟内就可以赶到。然后……花20分钟待在农庄上,再花15分钟赶回德禄。回家洗个闪电澡,换上衣服,再赶往胡太太家……7点以前应该可以坐上她的餐桌。   下一站应该不会待太久,因为我的工作只是替一头公牛的鼻孔穿铁环。铁环必须在公牛一岁前就穿进去,目的是
期刊
对不起,我的亲朋好友、街坊邻居、配送公司和快递小哥以及坚守职守的物业人员,麻烦你们了!  第一个隔离期14天到了,武汉疫情依然严峻。看来不要再存一丝一毫幻想了,必须继续隔离!铁的隔离!人与人绝对无接触的隔离,应该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了。然而,吃食没有了。   人要吃饭,这也是一个硬道理。必须去超市了,可是,必须不去超市!如果每户人家每三天出去一个人超市买菜,那么这个人口数以千万计的大城市,又该有多
期刊
我们在心底都藏著最初的友谊,平时忙自己事情,在自己的圈子里应酬,貌似没有交集了。但一朝有大事件发生,内心深处最想依靠和记挂的还是老朋友。  去年腊月三十,晴溪突然给我打电话,让我着实有些意外,我俩有十年未通电话了,虽然微信、QQ一直都是好友,但也很久未互动了,连赞友也不是了。曾经我和她是亲密无间的好友,好到上厕所也要约着一起去,青春里的隐私也是彼此倾诉,后来再无来往,非忙非远,我自己究其根源是因为
期刊
逢年过节,清明中秋,母亲经常跟我们兄妹几个念叨,说不知道父亲在那里过得好不好?还说父亲一生清苦,没有享到一天清福,而把人间所有的福分都让她一个人享了。  母亲年轻的时候长得很漂亮,秀美的脸庞、明亮的眸子、两条黑亮的长辫垂于腰际,村里人都说母亲像一朵娇艳的娜仁花。有媒婆前来提亲,母亲总是羞赧地摇摇头,其实那时她的心里早已有了父亲。   父亲在村里的大食堂当管理员,工作之余,总爱捧一本书坐在桌前看。
期刊
我犹豫了一下,说:“爸,还是您留着穿吧。”父亲跺了一下脚,嘿嘿笑了:“走路的脚,不冷。”  读高中那年冬天,特别冷,刚舀上的一搪瓷缸子水,不一会全是冰渣子,我把搪瓷缸子放在花墙边上磕了磕,提溜着去伙房打饭,半道上有位同学追着我喊:“你爸来了,在门口等着你呢。”   错愕片刻,这样冷的天,父亲大老远跑来干什么?快步跑到学校门口,看见父亲站在低矮的墙角,花白的头发在冷硬的朔风里飘摇,像秋后的山草,沧
期刊
那天,哥哥悄悄地把我约了出去,塞给我一个厚厚的信封。我下意识地推开,我知道哥哥挣钱有多不容易。哥哥却严肃地对我说:“拿着,这是哥哥的一点心意。你只管好好读书,没钱了就跟哥哥说。”  羡慕别人的哥哥   小时候,我特别羡慕那些有哥哥的女生。   因为哥哥会保护她们,也会宠着她们。有好吃的,哥哥自己舍不得吃,会省给她们吃;走夜路,有哥哥陪在她们身边就不会害怕;更别提有谁敢欺负自己了,只要哥哥在,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