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攻鼓子”又称“滚鼓子”是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四坝镇特有的民族体育项目,也是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甘肃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自1957年参加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后享誉不断!它结合了舞蹈、体育、音乐集一身,成为武威地区一项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
【关键词】 凉州攻鼓子 发展 现状
一、武威攻鼓子概述
武威,故称姑臧,又名凉州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东端,是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来往商旅的必经之地,因此,它也融合了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是古代西部地区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战略要地和富庶大邑。西汉时设置河西四郡,武威因彰显大汉王朝的“武功军威”而得名武威。
关于攻鼓子的来源由于没有明确的文字记载,当地人众说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当时一支戍边部队战败被匈奴围困,几次突围不成后急中生智,将刀剑藏入鼓中,乔装成社火队伍出城表演,趁敌不备时成功突围。从此,攻鼓子便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一种时代相传的民间艺术。第二种说法是:元狩二年,汉武帝命霍去病发起著名的“祁连山之战”,在作战过程中,霍去病在一次攻侵休屠王的领地时久攻不下,部队陷入了僵局,后有一名将军出主意将一队精兵乔装成鼓手表演者,将刀剑藏入鼓中混入城池,里应外合出其不意的大败敌军,取得了胜利!当然,不管这些传说真假与否,这种娱乐形式形成后,成为了当地人祈福、庆祝的一种表演模式!
二、攻鼓子特点
凉州攻鼓子是颇具西凉乐舞风格的一种民间艺术,它特点鲜明,数代相传而不衰,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武建东先生的这首诗里已经把攻鼓子的主要特点为我们一一描述了。“乌衣白扣灯笼裤,短靴幞帽凉州士”运动者通常为二十名男性,身穿黑色的太保衣,且衣扣均为白色,下着黑色的灯笼裤,脚踏黑色短靴,并缀有红花。“野雉翎羽插两侧,太保诡态演绝技”。头戴黑幞帽,帽子的左右两边各有一根野鸡翎并缀有白花。凶神恶煞,宛如一个个威武无敌的太保。“身背长鼓独雄风,手执圆槌尤壮美。”鼓一般为白松木所制,鼓为桶装,长34厘米,颜色为红黑色,两边鼓面有太极图式,鼓边装有贴坏栓鼓帶,鼓槌为枣木,鼓带为长约240厘米的绸带或者布带。“眉画粗黑两相翘,脸涂脂粉浑未识。”面部画有脸谱,且眉毛粗浓上扬,犹如“夜行侠”一般!击起鼓来,手到,眼到,神到,动作潇洒,仪态大方!而击鼓时的阵法也开合有方,张弛有度,有“几何”、“拉花”、“拜坛”等10多个阵势。乐鼓节奏鲜明,乎缓乎急,轻重有别。有《数点子》、《凤凰三点头》、《三反三正》等,有时还会伴以乐曲来渲染气氛,比如《将军令》、《大开门》等。
三、发展现状
凉州攻鼓子发展至今离不开一家人的不懈努力,从1752年出生的杨生瑞先生到今天的杨门元先生(国家级传承人)和杨万柱先生(省级传承人)。杨家人一代接着一代,为攻鼓子的发展倾尽全力!
现如今,攻鼓子在武威周边的发展已经做的有声有色,在党中央颁布的一系列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下,在武威市及凉州区各有关领导的支持下,在杨家众人的不懈努力下,攻鼓子的发展与保护措施日益完善,不但初步形成了攻鼓子产业化还在多所学校进行了推广和教学,并建立了攻鼓子培训基地,使更多的人了解了攻鼓子,为攻鼓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成绩是努力最好的回报。凉州攻鼓子表演团从1957年进京表演,便震惊了人民大会堂,成为了武威人民的骄傲!1990年参加了中央电视台《西部之舞》电视片拍摄。
1991年参加了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望长城”的拍摄。1996年,在浙江金华举办的“全国民间鼓舞比赛”攻鼓子队又获得了该届赛事的银奖;1997年获得了甘肃省敦煌艺术节一等奖;并连续两年蝉联甘肃省民间艺术比赛的金奖;甘肃省:五个一工程奖“;2008年还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在第八届中国民间艺术节上,攻鼓子再次大放异彩荣获金奖!2015年9月,攻鼓子队又参加了中国旅游频道以 “丝绸之路,一路一带”为主题,徒经历史文化名城,拍摄了《凉州古韵》。一路走来,凉州攻鼓子团获奖众多,成为了武威大型庆典活动和传统节日必演项目。发展至今,现在的攻鼓子表演团有成员90人,其中60人为攻鼓子表演队,由杨万柱先生主要负责。2016年培训班又训练了30人的女性表演者,为攻鼓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增添了新的色彩。
四、结论
凉州攻鼓队的成功主要是因为凉州攻鼓子是一项集健身、娱乐、观赏为一体的项目,,让人们在工作闲余不但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陶冶情操。同时,它也是党中央政策下,地方政府与民间组织通力合作的必然成果。在“一带一路”的大环境背景下和武威政府的精确指导下,攻鼓团应当抓住机遇使我们的凉州攻鼓子在新时代继续发扬光大,发挥它的作用,展现出我们民族自己的文化特征。
【参考文献】
[1] 郭承录 武威史话 [M]。2005.
[2] 石瑾、周邦春 河西走廊上的西部“鼓魂”——凉州攻鼓子[J].大众文艺,2011(09)198-199.
[3] 张永星 凉州攻鼓子的调查与研究 [J].大舞台,2011.2;125-126.
[4] 武建东 风·凉州攻鼓子 [N]武威日报,2015.03.
作者简介:张童(1993-),男 ,硕士在读, 西北民族大学,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关键词】 凉州攻鼓子 发展 现状
一、武威攻鼓子概述
武威,故称姑臧,又名凉州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东端,是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来往商旅的必经之地,因此,它也融合了西域文化与中原文化,是古代西部地区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战略要地和富庶大邑。西汉时设置河西四郡,武威因彰显大汉王朝的“武功军威”而得名武威。
关于攻鼓子的来源由于没有明确的文字记载,当地人众说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当时一支戍边部队战败被匈奴围困,几次突围不成后急中生智,将刀剑藏入鼓中,乔装成社火队伍出城表演,趁敌不备时成功突围。从此,攻鼓子便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一种时代相传的民间艺术。第二种说法是:元狩二年,汉武帝命霍去病发起著名的“祁连山之战”,在作战过程中,霍去病在一次攻侵休屠王的领地时久攻不下,部队陷入了僵局,后有一名将军出主意将一队精兵乔装成鼓手表演者,将刀剑藏入鼓中混入城池,里应外合出其不意的大败敌军,取得了胜利!当然,不管这些传说真假与否,这种娱乐形式形成后,成为了当地人祈福、庆祝的一种表演模式!
二、攻鼓子特点
凉州攻鼓子是颇具西凉乐舞风格的一种民间艺术,它特点鲜明,数代相传而不衰,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武建东先生的这首诗里已经把攻鼓子的主要特点为我们一一描述了。“乌衣白扣灯笼裤,短靴幞帽凉州士”运动者通常为二十名男性,身穿黑色的太保衣,且衣扣均为白色,下着黑色的灯笼裤,脚踏黑色短靴,并缀有红花。“野雉翎羽插两侧,太保诡态演绝技”。头戴黑幞帽,帽子的左右两边各有一根野鸡翎并缀有白花。凶神恶煞,宛如一个个威武无敌的太保。“身背长鼓独雄风,手执圆槌尤壮美。”鼓一般为白松木所制,鼓为桶装,长34厘米,颜色为红黑色,两边鼓面有太极图式,鼓边装有贴坏栓鼓帶,鼓槌为枣木,鼓带为长约240厘米的绸带或者布带。“眉画粗黑两相翘,脸涂脂粉浑未识。”面部画有脸谱,且眉毛粗浓上扬,犹如“夜行侠”一般!击起鼓来,手到,眼到,神到,动作潇洒,仪态大方!而击鼓时的阵法也开合有方,张弛有度,有“几何”、“拉花”、“拜坛”等10多个阵势。乐鼓节奏鲜明,乎缓乎急,轻重有别。有《数点子》、《凤凰三点头》、《三反三正》等,有时还会伴以乐曲来渲染气氛,比如《将军令》、《大开门》等。
三、发展现状
凉州攻鼓子发展至今离不开一家人的不懈努力,从1752年出生的杨生瑞先生到今天的杨门元先生(国家级传承人)和杨万柱先生(省级传承人)。杨家人一代接着一代,为攻鼓子的发展倾尽全力!
现如今,攻鼓子在武威周边的发展已经做的有声有色,在党中央颁布的一系列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下,在武威市及凉州区各有关领导的支持下,在杨家众人的不懈努力下,攻鼓子的发展与保护措施日益完善,不但初步形成了攻鼓子产业化还在多所学校进行了推广和教学,并建立了攻鼓子培训基地,使更多的人了解了攻鼓子,为攻鼓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成绩是努力最好的回报。凉州攻鼓子表演团从1957年进京表演,便震惊了人民大会堂,成为了武威人民的骄傲!1990年参加了中央电视台《西部之舞》电视片拍摄。
1991年参加了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望长城”的拍摄。1996年,在浙江金华举办的“全国民间鼓舞比赛”攻鼓子队又获得了该届赛事的银奖;1997年获得了甘肃省敦煌艺术节一等奖;并连续两年蝉联甘肃省民间艺术比赛的金奖;甘肃省:五个一工程奖“;2008年还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在第八届中国民间艺术节上,攻鼓子再次大放异彩荣获金奖!2015年9月,攻鼓子队又参加了中国旅游频道以 “丝绸之路,一路一带”为主题,徒经历史文化名城,拍摄了《凉州古韵》。一路走来,凉州攻鼓子团获奖众多,成为了武威大型庆典活动和传统节日必演项目。发展至今,现在的攻鼓子表演团有成员90人,其中60人为攻鼓子表演队,由杨万柱先生主要负责。2016年培训班又训练了30人的女性表演者,为攻鼓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增添了新的色彩。
四、结论
凉州攻鼓队的成功主要是因为凉州攻鼓子是一项集健身、娱乐、观赏为一体的项目,,让人们在工作闲余不但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陶冶情操。同时,它也是党中央政策下,地方政府与民间组织通力合作的必然成果。在“一带一路”的大环境背景下和武威政府的精确指导下,攻鼓团应当抓住机遇使我们的凉州攻鼓子在新时代继续发扬光大,发挥它的作用,展现出我们民族自己的文化特征。
【参考文献】
[1] 郭承录 武威史话 [M]。2005.
[2] 石瑾、周邦春 河西走廊上的西部“鼓魂”——凉州攻鼓子[J].大众文艺,2011(09)198-199.
[3] 张永星 凉州攻鼓子的调查与研究 [J].大舞台,2011.2;125-126.
[4] 武建东 风·凉州攻鼓子 [N]武威日报,2015.03.
作者简介:张童(1993-),男 ,硕士在读, 西北民族大学,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