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片叶能显现森林的翠绿。
2014年年底,阿布杜如苏力·麦麦提荣获了“四川好人——首届感动四川十大年度人物”提名,他也成为“中国网事·感动2015”季度十大网络人物之一。
欠债还钱
1993年,阿布杜如苏力出生在喀什地区莎车县伊什库力乡吾格兰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童年的记忆是美好的,所有的一切在2004年发生了变化,一场车祸彻底改变了全家人的命运。
阿布杜如苏力家里兄妹五个,他排行老大。父亲贷款购买了一辆货车,但车祸让货车彻底报废,为此全家欠下了18万元的债务。靠种地还债已经不可能,父亲从乡亲们谈话中得知,内地比新疆赚钱机会多。2006年6月,父亲带着14岁的阿布杜如苏力来到了四川省成都市。
陌生的城市,陌生的环境,加上语言不通,一开始,父子俩的处境非常困难,没钱吃饭住宿,只好露宿街头。后来在当地好心人的帮助下,父子俩在一家新疆馕店打工,这才总算有了落脚的地方。
2008年1月,经朋友介绍,父子俩又来到四川省绵阳市,开了第一家属于自己的馕店,但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因为他们不懂汉语再加上没有经商经验,开始时馕店一直亏损,生意运转都很困难。
就在打算关门走人的时候,一位叫刘刚的好心大哥鼓励阿布杜如苏力说:“我喜欢吃你的馕,你的馕质量好、干净,是良心馕。好兄弟,你别放弃,让我跟你一起想办法,会渡过难关的。”
刘刚不但给阿布杜如苏力鼓劲加油,帮他们办烤肉摊的营业手续、租房子,还拿出1000元钱采购面粉和清油,并且教阿布杜如苏力汉语。就这样,阿布杜如苏力从“你好,欢迎再来……”等简单的问候语开始学习汉语。
在租住的房子打好馕后,父子俩就骑着三轮车走街串巷地叫卖,脚步几乎到了绵阳市区的每个角落,无论晴天雨雪。一天下来工作十多个小时,经常累得直不起腰来。
馕店的生意渐渐好了起来。父亲专门从喀什地区叶城县请了一个技术非常高的师傅教阿布杜如苏力打馕。阿布杜如苏力脑子活泛,根据四川人的口味不断改进馕饼,打出了适合四川人口味的馕,深受当地居民欢迎。
靠着勤奋打拼,阿布杜如苏力经营起5家馕饼店,一家饭店、一个烤肉摊和一个水果摊,生意很红火。2013年年底,对于全家人来说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经过几年的奋斗,全家人终于还清了所有债务。
捐资助学
“现在还清债务了,你的目标是什么?”阿布杜如苏力无数次扪心自问。
家里兄弟姐妹多,经济条件也不好,他念了3年小学就辍学在家干农活,后来因家里欠债彻底与“上大学”无缘,这是他心中一个永远的痛。
想到了自己的个人经历,他作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努力工作,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2014年9月,阿布杜如苏力主动联系绵阳市政府部门,开始了自己的助学行动。
最先受到捐助的是北川县通口镇战斗村的王志超,他父母六年前离异,还有一个正在上小学的妹妹,靠父亲打零工勉强维持一家人生活。2014年,王志超考了583分的好成绩,按照民族政策还可加10分,最终被武汉大学录取,但是,8000元的学费,让一家人犯了难。阿布杜如苏力知道消息后,送上了3000元助学金。
同样受捐助的还有沈雪梨,起初她并不知道阿布杜如苏力是卖馕的,当得知自己授捐的3000元钱是靠辛苦卖馕一点点赚来的,沈雪梨流下了感动的眼泪,她保证一定会努力学习,不辜负阿布杜如苏力对她的期望。
绵阳日报的一位记者向阿布杜如苏力介绍了李艳玲的家庭情况:三台中学高三学生,成绩优异,父母离异,父亲外出打工,李艳玲不仅要照顾年过八旬卧病在床的爷爷,还要照顾年迈的外公外婆,全凭父亲一个人在工地打工的微溥收入来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贫困的家境让她无法继续上学。
随后,他们俩成了好兄妹,彼此的称呼改为“艳玲妹妹”、“阿布杜如苏力哥哥”。2014年9月,传来了一个令人高兴的消息,王艳玲被西华大学录取,“我的妹妹是大学生了”,阿布杜如苏力决定每个学期资助她3000元学费,他还帮妹妹照顾家里的老人。
阿布杜如苏力捐资助学的善举在当地及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绵阳市民来到他的摊位买馕,用实际行动支持这个好小伙,大家亲切地称他为新疆的“小阿里木”。不仅如此,他还心牵莎车县老家的贫困学子,捐助家乡贫困大学生。
目前,阿布杜如苏力一家三口仍然挤在10平方米的出租房里,妻子没工作,正在养育5个月大的孩子,但阿布杜如苏力却助学捐款近10万元,帮助四川和新疆两地32名贫困生圆了上学梦。
在绵阳,一个大馕10元,除去面粉、门面、房租、工人工资、水电等费用,能赚2元。要捐助10万元,等于要卖出50000个馕饼。
阿布杜如苏力一直相信付出总有回报。每月他都会抽出时间去敬老院看望老人,送去旷泉水和馕等食物,时间长了,老人们也都把他当成自己的儿子一样。现在绵阳市区的人都喜欢吃他的馕,都知道有个打馕的爱心馕哥,他的名字叫阿布杜。
代言新疆
目前新疆人到内地经商务工时,确实比阿布杜如苏力当初来四川的时候遇到的困难更多,阿布杜如苏力认为办法总比困难多,在各级政府和好心人的帮助下,新疆人一定能够克服偏见。
“莎车是我的家乡,这些年太忙了很少回去,但是我心里一直都想着家乡,现在一些年轻人因为一些原因失去了上学的机会,跟着坏人学坏,走上了邪路,我就是想尽自己的力量,让家乡的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让他们走出莎车,看看外面的世界,学到知识,把我们新疆建设得更漂亮。”谈及家乡的贫困学生,阿布杜如苏力心中满是牵挂。
今年元月份,新疆阿布杜维吾尔饭店开业了,这多亏了四川爱心人士的帮助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刚开始开餐厅,没有营业证、健康证等相关证件,工作人员来检查时,他表达了自己有语言困难后,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主动帮助他办理证件,非常热情周到,让他非常感动。
在绵阳创业期间,阿布杜如苏力先后带动40余名莎车县的亲朋好友来绵阳务工。现在店里专卖烤肉、大盘鸡、抓饭等新疆特色饭,他带动员工一起学汉语,将更多的新疆美食带给绵阳人,宣传新疆,展示新疆,这样也有更大的能力多帮助一些有困难的人。
新疆莎车是阿布杜如苏力的家,四川绵阳也是阿布杜如苏力的家。他已经融入了当地的生活,结交了很多当地的汉族朋友——开粮油店的生意伙伴左云跃、视他为弟弟的曾峥哥哥……
“现在如果说还有什么困难的话,那就是我自己还要学习文化知识。同时,有一些新疆籍经营户从新疆招来打工的青年人后经常拖欠工资,我们特别需要给予法律援助服务,依法规范和保障新疆籍内地经商务工人员的行为,这样才能更加促进新疆籍内地经商务工人员与当地人和谐相处。”阿布杜如苏力说。
阿布杜如苏力出生在新疆,现在快乐地生活在四川,他打算成立一个“馕饼基金”,长期资助那些因贫困而上不起大学的孩子。他还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打出更多的“良心馕”,做新疆外出务工的代言人,重塑新疆人的形象,让更多的人了解新疆人善良、淳朴的本质。
2014年年底,阿布杜如苏力·麦麦提荣获了“四川好人——首届感动四川十大年度人物”提名,他也成为“中国网事·感动2015”季度十大网络人物之一。
欠债还钱
1993年,阿布杜如苏力出生在喀什地区莎车县伊什库力乡吾格兰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童年的记忆是美好的,所有的一切在2004年发生了变化,一场车祸彻底改变了全家人的命运。
阿布杜如苏力家里兄妹五个,他排行老大。父亲贷款购买了一辆货车,但车祸让货车彻底报废,为此全家欠下了18万元的债务。靠种地还债已经不可能,父亲从乡亲们谈话中得知,内地比新疆赚钱机会多。2006年6月,父亲带着14岁的阿布杜如苏力来到了四川省成都市。
陌生的城市,陌生的环境,加上语言不通,一开始,父子俩的处境非常困难,没钱吃饭住宿,只好露宿街头。后来在当地好心人的帮助下,父子俩在一家新疆馕店打工,这才总算有了落脚的地方。
2008年1月,经朋友介绍,父子俩又来到四川省绵阳市,开了第一家属于自己的馕店,但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因为他们不懂汉语再加上没有经商经验,开始时馕店一直亏损,生意运转都很困难。
就在打算关门走人的时候,一位叫刘刚的好心大哥鼓励阿布杜如苏力说:“我喜欢吃你的馕,你的馕质量好、干净,是良心馕。好兄弟,你别放弃,让我跟你一起想办法,会渡过难关的。”
刘刚不但给阿布杜如苏力鼓劲加油,帮他们办烤肉摊的营业手续、租房子,还拿出1000元钱采购面粉和清油,并且教阿布杜如苏力汉语。就这样,阿布杜如苏力从“你好,欢迎再来……”等简单的问候语开始学习汉语。
在租住的房子打好馕后,父子俩就骑着三轮车走街串巷地叫卖,脚步几乎到了绵阳市区的每个角落,无论晴天雨雪。一天下来工作十多个小时,经常累得直不起腰来。
馕店的生意渐渐好了起来。父亲专门从喀什地区叶城县请了一个技术非常高的师傅教阿布杜如苏力打馕。阿布杜如苏力脑子活泛,根据四川人的口味不断改进馕饼,打出了适合四川人口味的馕,深受当地居民欢迎。
靠着勤奋打拼,阿布杜如苏力经营起5家馕饼店,一家饭店、一个烤肉摊和一个水果摊,生意很红火。2013年年底,对于全家人来说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经过几年的奋斗,全家人终于还清了所有债务。
捐资助学
“现在还清债务了,你的目标是什么?”阿布杜如苏力无数次扪心自问。
家里兄弟姐妹多,经济条件也不好,他念了3年小学就辍学在家干农活,后来因家里欠债彻底与“上大学”无缘,这是他心中一个永远的痛。
想到了自己的个人经历,他作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努力工作,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2014年9月,阿布杜如苏力主动联系绵阳市政府部门,开始了自己的助学行动。
最先受到捐助的是北川县通口镇战斗村的王志超,他父母六年前离异,还有一个正在上小学的妹妹,靠父亲打零工勉强维持一家人生活。2014年,王志超考了583分的好成绩,按照民族政策还可加10分,最终被武汉大学录取,但是,8000元的学费,让一家人犯了难。阿布杜如苏力知道消息后,送上了3000元助学金。
同样受捐助的还有沈雪梨,起初她并不知道阿布杜如苏力是卖馕的,当得知自己授捐的3000元钱是靠辛苦卖馕一点点赚来的,沈雪梨流下了感动的眼泪,她保证一定会努力学习,不辜负阿布杜如苏力对她的期望。
绵阳日报的一位记者向阿布杜如苏力介绍了李艳玲的家庭情况:三台中学高三学生,成绩优异,父母离异,父亲外出打工,李艳玲不仅要照顾年过八旬卧病在床的爷爷,还要照顾年迈的外公外婆,全凭父亲一个人在工地打工的微溥收入来维持一家人的基本生活,贫困的家境让她无法继续上学。
随后,他们俩成了好兄妹,彼此的称呼改为“艳玲妹妹”、“阿布杜如苏力哥哥”。2014年9月,传来了一个令人高兴的消息,王艳玲被西华大学录取,“我的妹妹是大学生了”,阿布杜如苏力决定每个学期资助她3000元学费,他还帮妹妹照顾家里的老人。
阿布杜如苏力捐资助学的善举在当地及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绵阳市民来到他的摊位买馕,用实际行动支持这个好小伙,大家亲切地称他为新疆的“小阿里木”。不仅如此,他还心牵莎车县老家的贫困学子,捐助家乡贫困大学生。
目前,阿布杜如苏力一家三口仍然挤在10平方米的出租房里,妻子没工作,正在养育5个月大的孩子,但阿布杜如苏力却助学捐款近10万元,帮助四川和新疆两地32名贫困生圆了上学梦。
在绵阳,一个大馕10元,除去面粉、门面、房租、工人工资、水电等费用,能赚2元。要捐助10万元,等于要卖出50000个馕饼。
阿布杜如苏力一直相信付出总有回报。每月他都会抽出时间去敬老院看望老人,送去旷泉水和馕等食物,时间长了,老人们也都把他当成自己的儿子一样。现在绵阳市区的人都喜欢吃他的馕,都知道有个打馕的爱心馕哥,他的名字叫阿布杜。
代言新疆
目前新疆人到内地经商务工时,确实比阿布杜如苏力当初来四川的时候遇到的困难更多,阿布杜如苏力认为办法总比困难多,在各级政府和好心人的帮助下,新疆人一定能够克服偏见。
“莎车是我的家乡,这些年太忙了很少回去,但是我心里一直都想着家乡,现在一些年轻人因为一些原因失去了上学的机会,跟着坏人学坏,走上了邪路,我就是想尽自己的力量,让家乡的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让他们走出莎车,看看外面的世界,学到知识,把我们新疆建设得更漂亮。”谈及家乡的贫困学生,阿布杜如苏力心中满是牵挂。
今年元月份,新疆阿布杜维吾尔饭店开业了,这多亏了四川爱心人士的帮助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刚开始开餐厅,没有营业证、健康证等相关证件,工作人员来检查时,他表达了自己有语言困难后,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主动帮助他办理证件,非常热情周到,让他非常感动。
在绵阳创业期间,阿布杜如苏力先后带动40余名莎车县的亲朋好友来绵阳务工。现在店里专卖烤肉、大盘鸡、抓饭等新疆特色饭,他带动员工一起学汉语,将更多的新疆美食带给绵阳人,宣传新疆,展示新疆,这样也有更大的能力多帮助一些有困难的人。
新疆莎车是阿布杜如苏力的家,四川绵阳也是阿布杜如苏力的家。他已经融入了当地的生活,结交了很多当地的汉族朋友——开粮油店的生意伙伴左云跃、视他为弟弟的曾峥哥哥……
“现在如果说还有什么困难的话,那就是我自己还要学习文化知识。同时,有一些新疆籍经营户从新疆招来打工的青年人后经常拖欠工资,我们特别需要给予法律援助服务,依法规范和保障新疆籍内地经商务工人员的行为,这样才能更加促进新疆籍内地经商务工人员与当地人和谐相处。”阿布杜如苏力说。
阿布杜如苏力出生在新疆,现在快乐地生活在四川,他打算成立一个“馕饼基金”,长期资助那些因贫困而上不起大学的孩子。他还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打出更多的“良心馕”,做新疆外出务工的代言人,重塑新疆人的形象,让更多的人了解新疆人善良、淳朴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