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疫情:社交媒体环境下的传播机制探析

来源 :记者观察·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zhao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全球数字化媒介高速发展的“风险社会”,由网络信息导致的诸多社会问题不容忽视。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带来了“信息疫情”,同时显露出社交媒体环境下真与假混杂的信息传播问题。文章基于对社交媒体特点的论述,从信息属性、传播路径与传播效果三方面展开探讨,试图对“信息疫情”的传播机制进行分析,为未来应对措施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疫惰;社交媒体;传播机制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
  世界卫生组织全球传染性危害防范部门主任Sylvie Briand较早诠释了“信息疫情”这一概念,指海量信息交叉传播,群众难以辨别真假与发现可以依靠的实践指导,这可能对人们的健康(心理与生理)产生影响。“新冠肺炎疫情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交媒体时代的‘信息疫情’”,折射出信息传播的普遍规律,了解社交媒体环境下“信息疫情”的传播机制势在必行。
  一、社交媒体的特点
  第一,社交媒体具有双层传播特点,表现为线上与线下动态交互型模式。它是一个庞大的社交关系圈,由于各种影响因素的耦合,处于其间的传播节点具有相关性,通过打造不同性质的社交平台建立强弱关系不等的多元交流机制,使用户自由穿梭于熟人社会与虚拟世界。第二,社交媒体具有加速信息传播、引爆舆论的特点。在“认知盈余”文化背景下(自由时间内从事知识价值创造的一种数字化技术型利他行为),大众的急切分享心理汇聚到同一时间便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能。第三,基于强大的数据分析技术,社交媒体充满“人情味”,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架构,处于其间的新媒体品牌纷纷创新符合平台商业逻辑的形式,在透析用户心理之余拉取社交市场红利。
  二、信息属性
  从信息属性来看,它具有过载性、动态性特点。“信息疫情”内容涉猎广泛,涉及医学、心理学、生物学等诸多学科。但是大众无法像计算机神经网络般集萬千知识于一体,对于综合性信息的理解往往滞后,需要获取更多资料、花费更多时间去求证。有时当大众费尽心力弄明白一类信息后,反而丢失了实用效益。以媒体对新冠肺炎的报道为例,从一开始的“新型肺炎可防可控”到“存在人传人现象”,从“以抵抗力弱的中老年人为主要传染对象”到“病毒存在变异可能,年轻人与儿童同样易感染”。信息的多样变换使网民眼花缭乱,情感方面的巨大反差打乱了理性分析信息的脚步,加深了“信息疫情”的程度。
  三、传播路径
  在社交媒体中,当一定范围内的呼声超过三分之一,意见便会转为舆论。学者陈力丹认为,舆论场效应的形成需要具备三个条件:高相邻密度与交往频率的人群、高开放程度的空间、多感染因素与利益吸引。 “信息疫情”中有部分综合了以上三个条件,在交流与共享平台产生了爆炸性舆论效应。针对“信息疫情”中的某一问题,论述言语可能存在“你一言、我一语”的相近或矛盾之处,热度与传播力也存在差异;而且在泛滥的信息中,一些内容会“自净化”,随着时间推移变得无关紧要或是得到科学论证,为网民指点迷津。
  四、传播效果
  重大公共事件发生后,网民会超乎寻常地关注事态走向,表现出社会学意义中的“羊群效应”,稍有风吹草动便会跟帖评论、扩散转发。后真相时代中社交媒体“泛情绪化”充盈,基于热点事件发酵的过程性,从对诸多信息的潜在接触期开始,受众感染程度各异;再加上个人情感与群体情感错综复杂的联系,最终走向有待考证:一部分受众会因此迷失在“信息疫情”中,但也会有部分在情绪过后的理性思考中打破所谓的“价值规范”,迎来真相的曙光。
  “潜舆论是公众意见的风向标,是人们受生活现象激发而闪现的倾向”, “信息疫情”中传播的情绪会促进潜舆论显化。当前社交媒体的虚拟环境与大众生活的现实环境已经深入融合,这意味着网络情绪营造的紧张氛围会对线下生活笼罩多层迷雾,促使传播效果从认知层面上升到社会行为层面,极易发生“共情伤害”现象,诱导网民亲身实践。
  五、结语
  从个体认知层面到群体行动层面,“信息疫情”对社会的影响力来说无疑是巨大的,不仅需要了解其在社交媒体背景下的传播机制,还应寻求应对措施。首先,政府部门应及时回应民众关切,通过信息透明化降低谣言在公共空间的传播韧性,做好舆情监测工作。其次,主流媒体应当肩负起“把关人”的责任,传播真实且权威的声音,给予民众正确识读信息的指导与实践建议。最后,公众要提升信息素养,培养媒介素质,理智分析海量无序信息;同时应融人多元观点思考,跳脱出“信息茧房”的封闭圈,处理好个性化算法推荐与泛化浏览信息的关系,在开放空间中开拓思维,增长见识。
其他文献
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融合( Convergence) -词开始被广泛用十大众传播领域,数字技术的发展为电信、Ik、出版、lk和广播电视业的产业融合提供r技术支持,媒体融合实践不断开展。近些年,主流媒体致力于提升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引导能力,加快媒体融合的步伐随着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全国新闻媒体掀起一轮深刻变革。  高校校园媒体是在高校党委或团委领导下,依托学校
期刊
摘要:党报的理论宣传工作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服务于大局。党报是现代主流媒体新闻宣传的重要部分之一,党报的理论版面体现了该媒体的观點和立场,反映出该媒体的理论思想深度。在新时期,加强对党报理论宣传的探索工作,创新党报宣传理念是党报努力的方向。基于此,本文以《天津日报》“理论创新”版为例,探讨如何在新时期把握规律,创新推动党报的理论宣传工作。  关键词:天津日报;理论宣传;党报宣传;创新精神;传播规
期刊
摘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新时代的“三农”报道必须紧跟时代脉动,直面现实问题,把“三农”报道放在乡村振兴、城乡统筹发展这个大框架下来考量,站在更高的价值层面上来判断。  关键词:基层媒体;“三农”报道;思考  近年来,武进日报作为县区级党报,俯下身、沉下心,通过念好“新”“活”“情”三字经,及时传递最新“三农”资讯,聚
期刊
摘要: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广播电视新闻业的变化对中国广播电视新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表现就是现场报道的进步与发展,首先广播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平台的支持,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因素就是出镜记者业务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现场报道;出镜记者;基本要求  一、业务能力过关,事半功倍  出镜报道对记者在知识水平、文化修养、逻辑能力、专业素养、即兴能力以及服饰妆容等方面有着很高的要求
期刊
摘要:“无冕之王”,似乎与“新闻记者”有着天然的联系。不仅年轻记者,哪怕工作十几年的老记者,也难免没这样“自诩”,或被人如此“称贊”过。追根溯源,很难说中国新闻记者,或者说各界人士,长期以来更多地接收了何种话语体系,又如何被其塑造了思想。作为肩负传播重任的该群体,又能否脱胎换骨般,破除“无冕之王”的迷思,摆脱当前的话语困境,真正讲好中国故事,值得深思。  关键词:话语困境;新闻记者;讲好中国故事 
期刊
摘要:短视频的出现代表了现代媒体传播形式发生了改变,李子柒短视频火爆的背后,证明了创意独特、内容真实、制作精良的视频从来不缺乏观众,网红直播、短视频的流行代表了现代媒体的传播形式正在发生不断的变化,李子柒现象的背后,证明了现代媒体传播正朝着内容真实、制作精良、包装得当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李子柒现象;现代媒体;传播发展引言  现代媒体的发展体现在现代媒体传播形式的变化上,短视频的出现及火爆证明了
期刊
摘要:在中国电影,尤其是主流的院线电影中,真正的女性视角是一个很大的缺失。事实上,在华语电影史上一直不缺乏女性导演的身影,从1925年的中国第一位女性导演谢采贞,到当代的黄蜀芹、许鞍华、徐静蕾、文晏等优秀的中国女性导演,她们用女性视角,展现女性形象。本文以文晏导演的故事长片《嘉年华》为例,研究中国当代女性导演文晏的叙事方式和表达。  关键词:女性导演;文晏;《嘉年华》;女性意识  一、克制表达下的
期刊
摘要:越剧发源于浙江,在浙江、上海等地广泛流传。随着以抖音为主的短视频平台日益火爆,越剧传播迎来新一轮机遇和挑战。本文根据越剧在抖音平台传播现状,分析浙江省越剧短视频传播的利弊,并结合实例思考越剧在短视频平台中的生存良策。  关键词:抖音平台;越剧文化;跨界融合  2006年,越剧作为中国第二大剧种,入选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越剧起源自浙江嵊州,起初,由清一色男性演员组成“男班”,后因嵊
期刊
摘要: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2019年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陕西广播电视台的“70年70秒”融媒体短视频产品在地方主流媒体中脱颖而出,跻身亿级流量之列,充分发挥了导向作用、旗帜作用、引领作用。那么,产品的成功经验有哪些?作为主力策划以及执行主创,笔者将在本文中给出探讨。  关键词:全媒体;报道;广播电视台  “镜赞”新中国“陕亮”新时代大型系列短视频展播活动一一“70年70秒”(以下简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舆论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关注,生态新闻已成为地方党报必不可少的报道内容。然而,生态新闻有一定的专业下“门槛”,如何让“内行人”愿意看,让“外行人”看得懂,成了综合性大众媒体在生态新闻报道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徐州日报》顺应时势,结合本地生态文明建设特色与成果,以多种方式创新生态新闻报道,使报道兼顾专业性和可读性,形成了积极的传播效果,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