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推进城镇化和经济的互动发展,对地区的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以重庆市为例,在分析重庆地区城镇化及经济发展现状后,对城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理论进行梳理,并就如何促进重庆市城镇化与经济互动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重庆市;城镇化;经济;发展
重庆市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的一个直辖市,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的发展对整个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起到关键的作用,研究重庆市城镇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能够为重庆市的社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价值。
一、重庆城镇化和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
自1997年3月24日被设为直辖市以后,重庆的经济保持着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2011年重庆市经济增速、工业增加值、货物进出口总额等多项指标居全国第一,GDP首破1万亿大关。其中,第二产业增速21.8%,占GDP比重为55.4%,第三产业增加值3623.8亿元,较上年增长10.8,占GDP比重仅为36.2%,低于全国43.1%的平均水平;城镇化率55%,略高于全国平均的51.3%水平。重庆市现在处于城镇化高速发展阶段,城镇化速度快水平较低,现实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交通拥挤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社会治安问题,大量待就业人口,无视经济发展速度和客观环境承载能力推进城镇化。重庆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大城市、大农村并存,最突出的就是其城乡二元结构特征,会出现贫富差距大,劳动力素质差,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脱节,造成城乡二元结构问题进一步恶化。
另外,各个区域差距比较大,需要在这几个不同规模的地区之间制定合适的政策,不仅要符合每一个地区的规模,经济发展程度,和该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相一致,不能盲目过度的城镇化。
二、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理论梳理
(1)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城市化的提高。第三产业在推动重庆城市化的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90年代初的仅仅30%产业比重增长到如今接近50%。单就数据而言第三产业确实居功至伟。第三产业加快商品流转速度,促进资金融通和劳动力的流动。尤其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以及信息化的提高,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随着城市由工业化时期向后工业化时期过渡,第三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第三产业所占GDP的比重会超过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对于城市化的贡献率快速增长。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理论,只有当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超过65%以后,第三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例增长放缓,相应的其对城市化的贡献率也逐渐趋于稳定。甚至整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也慢慢地稳定下来,我们熟知的“S曲线”就很好的刻画了第三产业对于城市化水平的促进作用。(2)工业化进程拉动城市化。由于历史原因和身居内陆的地理条件的限制,重庆市的工业化之路显得漫长而曲折。美国学者诺瑟姆的城市化曲线理论认为城市化水平在到达中级阶段(30%)以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这个时候工业化进程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第二产业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往往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工业化以城市为中心向周边的辐射扩散对于促进城市化至关重要。
三、政策建议
基于前文对重庆城镇化及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城镇化和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研究本文提出以下具体建议:(1)推进多元化城镇化。针对于重庆市的“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的情况,兼顾不同地区的特点,做到从实际出发,根据对欠发达和发达地区采取不同措施,做到与该地实情相适应。不可盲目扩张,占用耕地等资源,要使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和现实相适应。发挥主城区的引导作用,大力发展二级发展,合理发展小城镇,以点带面,共同发展。(2)可持续发展道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一个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课题,用破坏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来发展经济的观念已经落伍,现代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中越来越注意环境的保护、资源的节约。在城市规划中,做到人口、环境和资源的和谐发展;做好城市综合管理,改善城市社会环境;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3)升级产业结构。不断地提升产业结构,确定主导产业,发展支柱产业。产业由低技术水平、低附加值状态向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状态转变。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展服务业,金融,文化产业,贸易,工商业等。保证第二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如重工业,化工机械等,这是经济高速发展的支柱。(4)工业反哺农业。重庆市是城乡二元化结构较严重的城市,三农问题必须重视。工业反哺农业可以缓解重庆严峻的二元结构,城乡差距,改变重庆市“大城市,大农村”的现况。
参考文献
[1]丁建臣,刘亚娴,孟大伟我国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分析[J].新视野.2012(5)
[2]张颖.论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J].城市规划汇刊.2003(4)
【关键词】重庆市;城镇化;经济;发展
重庆市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的一个直辖市,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的发展对整个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起到关键的作用,研究重庆市城镇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能够为重庆市的社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价值。
一、重庆城镇化和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
自1997年3月24日被设为直辖市以后,重庆的经济保持着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2011年重庆市经济增速、工业增加值、货物进出口总额等多项指标居全国第一,GDP首破1万亿大关。其中,第二产业增速21.8%,占GDP比重为55.4%,第三产业增加值3623.8亿元,较上年增长10.8,占GDP比重仅为36.2%,低于全国43.1%的平均水平;城镇化率55%,略高于全国平均的51.3%水平。重庆市现在处于城镇化高速发展阶段,城镇化速度快水平较低,现实中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交通拥挤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社会治安问题,大量待就业人口,无视经济发展速度和客观环境承载能力推进城镇化。重庆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大城市、大农村并存,最突出的就是其城乡二元结构特征,会出现贫富差距大,劳动力素质差,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脱节,造成城乡二元结构问题进一步恶化。
另外,各个区域差距比较大,需要在这几个不同规模的地区之间制定合适的政策,不仅要符合每一个地区的规模,经济发展程度,和该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相一致,不能盲目过度的城镇化。
二、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理论梳理
(1)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城市化的提高。第三产业在推动重庆城市化的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90年代初的仅仅30%产业比重增长到如今接近50%。单就数据而言第三产业确实居功至伟。第三产业加快商品流转速度,促进资金融通和劳动力的流动。尤其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以及信息化的提高,为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础。随着城市由工业化时期向后工业化时期过渡,第三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第三产业所占GDP的比重会超过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对于城市化的贡献率快速增长。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理论,只有当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超过65%以后,第三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例增长放缓,相应的其对城市化的贡献率也逐渐趋于稳定。甚至整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也慢慢地稳定下来,我们熟知的“S曲线”就很好的刻画了第三产业对于城市化水平的促进作用。(2)工业化进程拉动城市化。由于历史原因和身居内陆的地理条件的限制,重庆市的工业化之路显得漫长而曲折。美国学者诺瑟姆的城市化曲线理论认为城市化水平在到达中级阶段(30%)以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这个时候工业化进程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第二产业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往往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工业化以城市为中心向周边的辐射扩散对于促进城市化至关重要。
三、政策建议
基于前文对重庆城镇化及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城镇化和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研究本文提出以下具体建议:(1)推进多元化城镇化。针对于重庆市的“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的情况,兼顾不同地区的特点,做到从实际出发,根据对欠发达和发达地区采取不同措施,做到与该地实情相适应。不可盲目扩张,占用耕地等资源,要使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和现实相适应。发挥主城区的引导作用,大力发展二级发展,合理发展小城镇,以点带面,共同发展。(2)可持续发展道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一个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课题,用破坏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来发展经济的观念已经落伍,现代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中越来越注意环境的保护、资源的节约。在城市规划中,做到人口、环境和资源的和谐发展;做好城市综合管理,改善城市社会环境;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3)升级产业结构。不断地提升产业结构,确定主导产业,发展支柱产业。产业由低技术水平、低附加值状态向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状态转变。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展服务业,金融,文化产业,贸易,工商业等。保证第二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如重工业,化工机械等,这是经济高速发展的支柱。(4)工业反哺农业。重庆市是城乡二元化结构较严重的城市,三农问题必须重视。工业反哺农业可以缓解重庆严峻的二元结构,城乡差距,改变重庆市“大城市,大农村”的现况。
参考文献
[1]丁建臣,刘亚娴,孟大伟我国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分析[J].新视野.2012(5)
[2]张颖.论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J].城市规划汇刊.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