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针对地下水的概念和特性进行了分析,并探析了地下水与水资源的保护措施,旨在为地下水和水资源保护以及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地下水;水资源;保护
一、前言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功能众多,主要包括资源、地质营力、灾害因子、生态环境因子等,并且由于地下水资源具有广泛性、水量与水质稳定性好、可恢复性等众多优点,为人类社会的生活和生产提供了可靠、稳定、优质的水源。但是,通过对我国现阶段的地下水和水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地下水和水资源污染越来越严重,亟待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因此,文章针对地下水和水资源保护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地下水的概念和特性
1地下水的概念分析。狭义的地下水指的是饱和带岩土空隙中的重力水,广义的地下水指的是储存并运移于地表以下、岩石与土壤空隙中的自然水。在饱水带中,按照含水层埋藏条件,可以将地下水划分为承压水与潜水,其中承压水指的是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具有一定静水压力的重力水,动态相对稳定;潜水指的是埋藏在地面以下的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的重力水,潜水的深度相对较浅,积极的参与到水循环中,便于开采与便于恢复。现阶段,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地下水资源概念,我国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中对于地下水资源的定义表现为“埋藏于地表以下各种形式的重力水,其埋藏、富水性、水质等可为当前和未来的技术经济条件开发利用”;还有一些学者对地下水资源的定义为:地下水资源指的是储存与流动在含水层系统中,具有一定利用价值的地下水,正是由于地下水资源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成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基于水均衡条件,可以将地下水资源氛围排泄量、储存量、补给量三种。
2地下水的特点分析。地下水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广泛性,地下水广泛的分布在水文网范围,在水文地质条件、自然地理的约束下,地下水具有一定的时空变异性,并且地下水对地表水分不的不均匀现象进行了弥补,通常状况下,地下供水工程具有见效快、投资少以及可以就地利用或者分散开采利用等众多优点,特别是在干旱时期,我国水利部门会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打水井抗旱,对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问题、抗旱保苗等提供充足的水资源;其二,水量与水质的稳定性,地下水和地表水相比,地下水埋藏在地下,水量和水质不容易受到人为活动、气候因素的影响,水量充足、水质洁净,具有非常高的供水保障程度,特别是受包气带的保护作用,不容易对地下水造成污染,水质非常好,为人畜提供可靠、充足、理想的水资源;其三,可恢复性,地下水资源的水量、水质等虽然随时、随地都在发生变化,但是其作为一种客观的存在,消耗和补给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通过对我国地下水资源进行分析,即使在干旱季节,对地下水进行开采和消耗,在雨季会对地下水进行补给,始终保持地下水资源的平衡性,具有一定的可恢复性。
三、地下水与水资源的保护措施分析
1创建完善的地下水与水资源管理的法规体系。现阶段,我国对地下水与水资源保护的主要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上述法规涉及对地下水和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的内容相对较少,并没有充分的体现地下水和水资源保护的特殊性,例如,地下水超采问题、水井建设与管理、地下水含水层保护等。现阶段,国外一些地下水问题比较突出的国家和地区,已经出台了许多保护地下水的专项法规,例如,美国的《亚利桑那地下水管理法案》、韩国《地下水法》等。为了加强我国地下水与水资源保护,应该借鉴国外关于地下水保护专项法规的思路和经验,尽快的出台专项保护地下水资源的法律法规,重点加强对地下水资源污染防治、超采区管理、取水许可证审批、地下水资源论证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地下水和水资源的保护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
2健全地下水与水资源保护制度。为了提高地下水和水资源的保护水平,应该创建完善的地下水和水资源保护制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创建科学的节水和污水再生利用制度,将污水再生利用纳入到地下水总体规划与水资源利用规划中,尽可能的做到地下水和水资源节约的“三同时、四到位”,所谓“三同时”,指的是同时设计、同时施工以及同时使用;“四到位”指的是,用水规划到位、节水目标到位、节水措施到位以及节水管理到位;其二,创建节水与污水再生利用专项资金制度,地下水节水和污水再生利用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国家财政补贴、企业与个人捐赠、环境水费等,对于地下水节水和污水再生利用的科技研究的资金来源主要为国家财政支持,但是节水与污水再生利用技术专项研究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为了保证资金供应的充足性,应该呼吁企业与科研单位在地下水节约、循环再利用领域的资金投入,加快节水新产品、新技术以及新设备的研发速度,为保护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再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其三,创建科学的水资源税费制度,由于我国存在排污收费标准较低、收费项目不健全的问题,导致地下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针对该种现象应该不断的完善水资源税费制度,提高收费标准,这样能够有效的起到控制与预防水污染的作用,同時还能够缓解与遏制水资源浪费的问题。
3创建先进的地下水信息化监控和管理体系。为了提高地下水保护水平,应该创建先进的地下水信息化监控与管理体系,采用具有足够精度的计量监测手段,对地下水和水资源进行动态、全面的监测,为地下水和水资源的保护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有效的参考。但是,我国现阶段的地下水监测网密度相对较小,并没有对农用生产井以及其他专用井进行全面的监测。针对该种现象,应该采取现金的地下水监控和管理系统,对地下水和水资源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处理以及分析等,这样能够提高地下水资源污染的预警和防治能力。同时,还应该应用各种通信技术和设备,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状况和保护信息的发布和宣传,让社会公众能够了解地下水和水资源保护现状的严峻形势,加强社会监督,以此提高地下水和水资源保护水平。
4加强地下水和水资源污染的治理。在进行地下水和水资源污染治理时,应该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为了防止地下水资源遭受污染,应该尽可能的控制污染源,避免污染源排污对地下水资源造成的无害,这就要求创建污水处理厂,采用生物方法、化学方法以及物理方法等对工业、农业排放的废水进行处理,经过检测并且达标之后才能够排放到自然界中,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各种污染源对地下水和水资源的污染。根据地下水流动系统以及岩性分析各种污染条件,尽可能的将对地下水和环境产生污染的工矿企业安置在不容易对地下水产生污染的区域。此外,对于已经被污染的地下水资源,应该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理措施进行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被动收集法,即设置科学的收集系统,对水面漂浮的污染物进行收集;净化法,将污水导入砂层、土壤的净化池中进行过滤和净化,将处理过后并且达到灌溉标准的水用于农业生产灌溉或者城市街道清洗等。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地下水和水资源保护工作已经刻不容缓,政府以及各级相关部门必须充分的认识到地下水和水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性,采取各种有效的保护措施加强水资源保护,实现地下水和水资源的循环、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 郑丽萍.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J].农业与技术,2010,30(3):58-62.
[2] 李印.试论我国地下水资源的法律保护[J].创新,2012,(10):91-95.
[3] 窦明,张彦,赵辉等.我国地下水管理与保护制度体系的构建[J].人民黄河,2015,37(3):49-52.
[4] 韩颖异.大连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24):276-177.
[5] 魏晓妹.地下水资源管理与保护[J].地下水,2013,35(2):1-4.
关键词:地下水;水资源;保护
一、前言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功能众多,主要包括资源、地质营力、灾害因子、生态环境因子等,并且由于地下水资源具有广泛性、水量与水质稳定性好、可恢复性等众多优点,为人类社会的生活和生产提供了可靠、稳定、优质的水源。但是,通过对我国现阶段的地下水和水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地下水和水资源污染越来越严重,亟待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因此,文章针对地下水和水资源保护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地下水的概念和特性
1地下水的概念分析。狭义的地下水指的是饱和带岩土空隙中的重力水,广义的地下水指的是储存并运移于地表以下、岩石与土壤空隙中的自然水。在饱水带中,按照含水层埋藏条件,可以将地下水划分为承压水与潜水,其中承压水指的是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具有一定静水压力的重力水,动态相对稳定;潜水指的是埋藏在地面以下的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的重力水,潜水的深度相对较浅,积极的参与到水循环中,便于开采与便于恢复。现阶段,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地下水资源概念,我国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中对于地下水资源的定义表现为“埋藏于地表以下各种形式的重力水,其埋藏、富水性、水质等可为当前和未来的技术经济条件开发利用”;还有一些学者对地下水资源的定义为:地下水资源指的是储存与流动在含水层系统中,具有一定利用价值的地下水,正是由于地下水资源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成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基于水均衡条件,可以将地下水资源氛围排泄量、储存量、补给量三种。
2地下水的特点分析。地下水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广泛性,地下水广泛的分布在水文网范围,在水文地质条件、自然地理的约束下,地下水具有一定的时空变异性,并且地下水对地表水分不的不均匀现象进行了弥补,通常状况下,地下供水工程具有见效快、投资少以及可以就地利用或者分散开采利用等众多优点,特别是在干旱时期,我国水利部门会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打水井抗旱,对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问题、抗旱保苗等提供充足的水资源;其二,水量与水质的稳定性,地下水和地表水相比,地下水埋藏在地下,水量和水质不容易受到人为活动、气候因素的影响,水量充足、水质洁净,具有非常高的供水保障程度,特别是受包气带的保护作用,不容易对地下水造成污染,水质非常好,为人畜提供可靠、充足、理想的水资源;其三,可恢复性,地下水资源的水量、水质等虽然随时、随地都在发生变化,但是其作为一种客观的存在,消耗和补给始终处于动态平衡状态,通过对我国地下水资源进行分析,即使在干旱季节,对地下水进行开采和消耗,在雨季会对地下水进行补给,始终保持地下水资源的平衡性,具有一定的可恢复性。
三、地下水与水资源的保护措施分析
1创建完善的地下水与水资源管理的法规体系。现阶段,我国对地下水与水资源保护的主要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上述法规涉及对地下水和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的内容相对较少,并没有充分的体现地下水和水资源保护的特殊性,例如,地下水超采问题、水井建设与管理、地下水含水层保护等。现阶段,国外一些地下水问题比较突出的国家和地区,已经出台了许多保护地下水的专项法规,例如,美国的《亚利桑那地下水管理法案》、韩国《地下水法》等。为了加强我国地下水与水资源保护,应该借鉴国外关于地下水保护专项法规的思路和经验,尽快的出台专项保护地下水资源的法律法规,重点加强对地下水资源污染防治、超采区管理、取水许可证审批、地下水资源论证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地下水和水资源的保护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
2健全地下水与水资源保护制度。为了提高地下水和水资源的保护水平,应该创建完善的地下水和水资源保护制度,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创建科学的节水和污水再生利用制度,将污水再生利用纳入到地下水总体规划与水资源利用规划中,尽可能的做到地下水和水资源节约的“三同时、四到位”,所谓“三同时”,指的是同时设计、同时施工以及同时使用;“四到位”指的是,用水规划到位、节水目标到位、节水措施到位以及节水管理到位;其二,创建节水与污水再生利用专项资金制度,地下水节水和污水再生利用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国家财政补贴、企业与个人捐赠、环境水费等,对于地下水节水和污水再生利用的科技研究的资金来源主要为国家财政支持,但是节水与污水再生利用技术专项研究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为了保证资金供应的充足性,应该呼吁企业与科研单位在地下水节约、循环再利用领域的资金投入,加快节水新产品、新技术以及新设备的研发速度,为保护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再利用奠定坚实的基础;其三,创建科学的水资源税费制度,由于我国存在排污收费标准较低、收费项目不健全的问题,导致地下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针对该种现象应该不断的完善水资源税费制度,提高收费标准,这样能够有效的起到控制与预防水污染的作用,同時还能够缓解与遏制水资源浪费的问题。
3创建先进的地下水信息化监控和管理体系。为了提高地下水保护水平,应该创建先进的地下水信息化监控与管理体系,采用具有足够精度的计量监测手段,对地下水和水资源进行动态、全面的监测,为地下水和水资源的保护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有效的参考。但是,我国现阶段的地下水监测网密度相对较小,并没有对农用生产井以及其他专用井进行全面的监测。针对该种现象,应该采取现金的地下水监控和管理系统,对地下水和水资源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处理以及分析等,这样能够提高地下水资源污染的预警和防治能力。同时,还应该应用各种通信技术和设备,加强对地下水资源状况和保护信息的发布和宣传,让社会公众能够了解地下水和水资源保护现状的严峻形势,加强社会监督,以此提高地下水和水资源保护水平。
4加强地下水和水资源污染的治理。在进行地下水和水资源污染治理时,应该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为了防止地下水资源遭受污染,应该尽可能的控制污染源,避免污染源排污对地下水资源造成的无害,这就要求创建污水处理厂,采用生物方法、化学方法以及物理方法等对工业、农业排放的废水进行处理,经过检测并且达标之后才能够排放到自然界中,这样能够有效的降低各种污染源对地下水和水资源的污染。根据地下水流动系统以及岩性分析各种污染条件,尽可能的将对地下水和环境产生污染的工矿企业安置在不容易对地下水产生污染的区域。此外,对于已经被污染的地下水资源,应该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理措施进行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被动收集法,即设置科学的收集系统,对水面漂浮的污染物进行收集;净化法,将污水导入砂层、土壤的净化池中进行过滤和净化,将处理过后并且达到灌溉标准的水用于农业生产灌溉或者城市街道清洗等。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地下水和水资源保护工作已经刻不容缓,政府以及各级相关部门必须充分的认识到地下水和水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性,采取各种有效的保护措施加强水资源保护,实现地下水和水资源的循环、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 郑丽萍.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J].农业与技术,2010,30(3):58-62.
[2] 李印.试论我国地下水资源的法律保护[J].创新,2012,(10):91-95.
[3] 窦明,张彦,赵辉等.我国地下水管理与保护制度体系的构建[J].人民黄河,2015,37(3):49-52.
[4] 韩颖异.大连市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24):276-177.
[5] 魏晓妹.地下水资源管理与保护[J].地下水,2013,35(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