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儿童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教育。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这种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决定了我们在实施科学课程中,必须树立新的教育观,转变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对儿童进行以养成为核心的科学素养教育。
一、养成——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观点
科学素养的内容是丰富的、结构是复杂的,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甚至是终生的。儿童时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智力开发、行为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小学生来说,社会生活经验、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固然是十分重要的,更为有意义和更重要的还是他们良好的认知习惯、思维方法,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些是他们今后能够自立于社会,参与竞争,与人合作,不断接受和探求新事物,不断适应新需要,从而获得个人优质生存质量和为社会提供最大服务的重要条件。培养科学素养主要是科学思维和科学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科学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而这些素养的形成都不是强加给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中,在正确的教育方式引导下逐步熏陶和塑造的,是养成的。小学阶段的科学素养教育就是这样一种养成教育。这种观点应该是小学科学教育需要坚持的基本观点。因此,科学课程的教育活动要符合这样的要求,即是要遵循儿童的身心规律,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选择学生可接受的、典型的、在生活中熟悉的、可想可做、愿向愿做、常想常做的自然事物和现象以及活动,从而使教育生活化、活动化,真正使科学素养与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的成长一同成长。
二、经历——小学生科学素养养成的基本途径
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过程是他们经历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科学学习过程。学生进行以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科学学习活动,主要的意义是经历这个过程。在经历中体验,在经历中感悟,在经历中理解,在经历中收获,在经历中成长,在经历中发展。
通过经历,使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和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可以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可以使他们发现过去从未发现的奥秘;通过经历,使学生逐步学会并能够运用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来看问题、想问题、做事情;通过经历,使学生体验和感受到观察越细致发现就越多,实验越认真,认识越准确,坚持越持久就能找到规律,合作越协调,效率就越高,力量就越大,从而体会认真细致、不怕失败、团结合作的重要;通过经历,使学生体验和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获得对知识的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从而更好的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
三、教学——小学生科学素养养成的基本保证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需要为其创造良好的经历环境。这种环境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最重要和最直接的环境是教学环境。科学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努力创造一种养成环境,是小学生科学素养养成的基本保证。
1.要在教师的引领下,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过程
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活动过程,就是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习的材料和条件等,都主要由学生自己来支配。在学习内容和方式上,问题主要由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由他们自己思考和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由他们自己按照设计来展开解决问题的活动,由他们自己做出问题解决的结论,由他们自己用喜欢的方式描述和表达结论等。
2.教学过程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经验
教学过程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与科学课程目标、内容和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一样重要。在每一课的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要求教师在平时认真观察学生,深入学生生活,体验学生生活。只要留意观察和思考,科学课的教学活动都能够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感到科学学习就和他们的生活游戏一般快乐。
3.教学过程是民主和谐的情感过程
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氛围,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和释放儿童的积极情感,使他们充满爱心,爱科学、爱大自然、爱老师、爱同学;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智慧潜能,使他们敢于探究、敢于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实践和创造。
4.教学过程是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的集合
活动是大脑、语言、肢体、各个感官参与的完成某项意图的行为过程,其特点是活泼、灵活、富有变化,易于激发参与者的热情,得到放松和快感。新鲜、好奇、生动、活泼的活动是小学生感兴趣并乐此不疲的积极参与的事情,小学生的科学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个生动有趣、富有变化和跳跃的活动组合成的,而不是古板、单一、枯燥、沉长的学习方式。因此,科学的教学过程需要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学生在参与了这些活动的过程中逐步获得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发展。
5.教学过程要以科学探究为主要活动方式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大力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方法,主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精辟名言。他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可以受用一辈子。《科学》的教学过程要正确地处理知识、方法、能力、思想教育的关系,突出“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这种主要学习方式,使儿童在充分的体验中感悟科学、学会学习。
6.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过程
开放性是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贯穿于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活动、评价、课程资源等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中。对于课程实施的核心领域和环节,教学过程应更加突出地体现和落实这一基本理念,这是由教学过程的特点和任务决定的。
在小学阶段进行的科学素养教育主要应是一种养成教育,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是通过创设科学化的教育氛围,引领他们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在科学化的行为过程中进行熏陶和塑造。而不是单单传授科学知识,进行教条说教。因此,我们的学校和科学教师应树立这种小学科学教育的养成观,努力为小学生创造科学化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促进他们科学素养的养成。
一、养成——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观点
科学素养的内容是丰富的、结构是复杂的,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甚至是终生的。儿童时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智力开发、行为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小学生来说,社会生活经验、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固然是十分重要的,更为有意义和更重要的还是他们良好的认知习惯、思维方法,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些是他们今后能够自立于社会,参与竞争,与人合作,不断接受和探求新事物,不断适应新需要,从而获得个人优质生存质量和为社会提供最大服务的重要条件。培养科学素养主要是科学思维和科学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科学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而这些素养的形成都不是强加给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中,在正确的教育方式引导下逐步熏陶和塑造的,是养成的。小学阶段的科学素养教育就是这样一种养成教育。这种观点应该是小学科学教育需要坚持的基本观点。因此,科学课程的教育活动要符合这样的要求,即是要遵循儿童的身心规律,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选择学生可接受的、典型的、在生活中熟悉的、可想可做、愿向愿做、常想常做的自然事物和现象以及活动,从而使教育生活化、活动化,真正使科学素养与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的成长一同成长。
二、经历——小学生科学素养养成的基本途径
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过程是他们经历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科学学习过程。学生进行以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科学学习活动,主要的意义是经历这个过程。在经历中体验,在经历中感悟,在经历中理解,在经历中收获,在经历中成长,在经历中发展。
通过经历,使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和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可以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可以使他们发现过去从未发现的奥秘;通过经历,使学生逐步学会并能够运用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来看问题、想问题、做事情;通过经历,使学生体验和感受到观察越细致发现就越多,实验越认真,认识越准确,坚持越持久就能找到规律,合作越协调,效率就越高,力量就越大,从而体会认真细致、不怕失败、团结合作的重要;通过经历,使学生体验和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获得对知识的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从而更好的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
三、教学——小学生科学素养养成的基本保证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需要为其创造良好的经历环境。这种环境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最重要和最直接的环境是教学环境。科学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努力创造一种养成环境,是小学生科学素养养成的基本保证。
1.要在教师的引领下,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过程
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活动过程,就是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习的材料和条件等,都主要由学生自己来支配。在学习内容和方式上,问题主要由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由他们自己思考和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由他们自己按照设计来展开解决问题的活动,由他们自己做出问题解决的结论,由他们自己用喜欢的方式描述和表达结论等。
2.教学过程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经验
教学过程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与科学课程目标、内容和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一样重要。在每一课的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要求教师在平时认真观察学生,深入学生生活,体验学生生活。只要留意观察和思考,科学课的教学活动都能够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感到科学学习就和他们的生活游戏一般快乐。
3.教学过程是民主和谐的情感过程
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氛围,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和释放儿童的积极情感,使他们充满爱心,爱科学、爱大自然、爱老师、爱同学;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智慧潜能,使他们敢于探究、敢于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实践和创造。
4.教学过程是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的集合
活动是大脑、语言、肢体、各个感官参与的完成某项意图的行为过程,其特点是活泼、灵活、富有变化,易于激发参与者的热情,得到放松和快感。新鲜、好奇、生动、活泼的活动是小学生感兴趣并乐此不疲的积极参与的事情,小学生的科学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个生动有趣、富有变化和跳跃的活动组合成的,而不是古板、单一、枯燥、沉长的学习方式。因此,科学的教学过程需要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学生在参与了这些活动的过程中逐步获得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发展。
5.教学过程要以科学探究为主要活动方式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大力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方法,主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精辟名言。他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可以受用一辈子。《科学》的教学过程要正确地处理知识、方法、能力、思想教育的关系,突出“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这种主要学习方式,使儿童在充分的体验中感悟科学、学会学习。
6.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过程
开放性是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贯穿于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活动、评价、课程资源等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中。对于课程实施的核心领域和环节,教学过程应更加突出地体现和落实这一基本理念,这是由教学过程的特点和任务决定的。
在小学阶段进行的科学素养教育主要应是一种养成教育,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是通过创设科学化的教育氛围,引领他们经历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在科学化的行为过程中进行熏陶和塑造。而不是单单传授科学知识,进行教条说教。因此,我们的学校和科学教师应树立这种小学科学教育的养成观,努力为小学生创造科学化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促进他们科学素养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