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研究了广州市白云区村镇银行的贷款现状及其存在的贷款信用风险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能够降低贷款信用风险,保证白云区村镇银行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白云区;村镇银行;贷款信用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5-0-01
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代表发展迅速,其在缓解农村“金融抑制”问题,服务“三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对我国金融结构的优化具有重大意义。村镇银行的贷款信用风险是指村镇银行在向借款人提供贷款的过程中,存在借款人因自身清偿能力下降或故意违约等原因而不及时还款的可能性。如村镇银行出现较大贷款信用风险,除影响其正常发展外,更严重的后果是因资金流动性问题的暴露而产生挤兑现象导致破产。白云区交通发达,为广州市以城带郊的中心城区,既有上千家小微企业:来自于服装批发、汽配、皮革制品、建材、电器、物流、化工医药、食品等行业;又有许多个体农户。
广州白云民泰村镇银行(以下简称“民泰村镇银行”)是广州市白云区唯一的独立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2016年末,民泰村镇银行累计发放贷款73332万元,其中涉农贷款和小微贷款分别占全部贷款比重的46.19%和41.29%(本文如无特殊说明,有关民泰村镇银行的数据由其2015年度审计报告计算而来)。
一、民泰村镇银行贷款现状
(一)不良贷款率较高
2016年末民泰村镇银行的贷款合计86695万元,其中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共计1847万元,不良贷款率为2.13%。
(二)保证贷款占比高,为已逾期贷款主要来源
民泰村镇银行发放的信用贷款占比0.23%,保证贷款72002万元,占比83.05%,抵押贷款占比5.85%,质押贷款占比10.87%。已逾期贷款主要来自于保证贷款,2016年期末已逾期贷款账面余额为3704.5万元,逾期90天内的占比49.15%,90天至1年的占比45.45%,逾期1年至2年的占比5.40%。已逾期贷款的逾期期限以逾期1年内为主。
(三)短期贷款占比较高
根据发放贷款的期限,短期贷款60338万元,占比69.60%;中长期贷款22652万元,占比26.13%;逾期贷款和呆滞贷款共计3703万元。短期贷款占比高的原因是中小企业喜欢“借短用长”:首先,短期贷款的成本比长期贷款成本更低;其次,短期贷款相比长期贷款更容易申请到;最后,短期贷款更为灵活,贷款总额可以根据需要及时调整,一般短期贷款只要及时还款付息,便可逐年滚动续借。
二、民泰村镇银行贷款信用风险及防范
(一)改善信用环境
民泰村镇银行除主发起行浙江民泰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外,其余7家股东有5家都为白云区的企业。由本地企业控股,比较熟悉本地市场,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有利于降低信用风险。鉴于民泰村镇银行处于发达地区的城郊地区和农村地区,人员流动性大、外来人口较多,可能一定程度上会提高贷款人的毁约率。因此,防范民泰村镇银行的贷款信用风险的根本是改善其服务范围内的信用环境。
(二)加強对贷款者还款能力的监督,严格审核保证人的保证能力
保证贷款是已逾期贷款的主要来源,保证贷款相对信用贷款的优势是有保证人作为一道信用风险防线;相对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的优势是“程序简化”,门槛较低,速度快,可以大大降低银行的运营成本。考虑保证贷款的优势和劣势,民泰村镇银行应牢牢抓住保证贷款的优势,同时加强对贷款者还款能力的监督,主要监督贷款者所处行业的经济形势、贷款者的经济状况、经营状况;加强对保证人保证能力的审核。
(三)健全村镇银行的信贷管理机构
改善信用环境非村镇银行一人之力即可达成,需要政府、居民、村镇银行共同努力才能最终提高贷款者的信用水平。当务之急是健全村镇银行的信贷管理机制。作为村镇一级的银行,应发挥地域优势,建立起与当地政府和各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的密切联系,通过这些中间者以较低的信息成本详细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和偿还能力、建立完善的农户信用等级记录,降低村镇银行面临的贷款信用风险。同时提高信贷员和调查员的工作素质和水平,提高征信技术水平,必要时可委托熟悉农户情况的村级负责人作为贷款审查人和监管人以获取更全面的企业信息,保证对贷款者的信用等级评定客观准确。
(四)建立农村信贷的风险转移机制
农业是一个“看天吃饭”的行业,作为一个弱质性产业,支农信贷的扩大需要建立在农村信贷的风险转移机制较为完善的基础之上。建立政府主导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能够转移自然风险,从而降低农村金融系统性风险。在推进村镇银行的支农深度时,要重视农业保险的作用,开发适应“三农”需要的农业保险产品及服务,为村镇银行提供农村信贷建立一个风险转移机制,降低村镇银行由贷款信用风险带来的运营风险。
三、结语
在发达地区农村成立的村镇银行有利于村镇银行依靠现代化、信息化的发展来实现科学运营和持续发展,有利于村镇银行更好地服务“三农”,为农村提供高效的金融服务。村镇银行的建立和发展必须明确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一方面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大力挖掘、培育一批信任村镇银行的优质客户群。另一方面,在发展的过程中务必重视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建立一套适合本行的风险评定和风险防范体系,降低信贷风险。
参考文献:
[1]邹力宏,姚滢.我国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分析[J].金融与经济,2008(4):13-17.
[2]谭燕芝,陈彬,田龙鹏,黄向阳.什么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导致农村金融排斥难题——基于2010年中部六省667县(区)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评论,2014(1).
[3]陆智强.基于机构观与功能观融合视角下的村镇银行制度分析——以辽宁省30家村镇银行的调查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5(1).
作者簡介:曹亮艳(1989-),女,湖南益阳人,硕士研究生,中级经济师,主要从事农村金融研究。
关键词:白云区;村镇银行;贷款信用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5-0-01
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代表发展迅速,其在缓解农村“金融抑制”问题,服务“三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对我国金融结构的优化具有重大意义。村镇银行的贷款信用风险是指村镇银行在向借款人提供贷款的过程中,存在借款人因自身清偿能力下降或故意违约等原因而不及时还款的可能性。如村镇银行出现较大贷款信用风险,除影响其正常发展外,更严重的后果是因资金流动性问题的暴露而产生挤兑现象导致破产。白云区交通发达,为广州市以城带郊的中心城区,既有上千家小微企业:来自于服装批发、汽配、皮革制品、建材、电器、物流、化工医药、食品等行业;又有许多个体农户。
广州白云民泰村镇银行(以下简称“民泰村镇银行”)是广州市白云区唯一的独立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2016年末,民泰村镇银行累计发放贷款73332万元,其中涉农贷款和小微贷款分别占全部贷款比重的46.19%和41.29%(本文如无特殊说明,有关民泰村镇银行的数据由其2015年度审计报告计算而来)。
一、民泰村镇银行贷款现状
(一)不良贷款率较高
2016年末民泰村镇银行的贷款合计86695万元,其中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共计1847万元,不良贷款率为2.13%。
(二)保证贷款占比高,为已逾期贷款主要来源
民泰村镇银行发放的信用贷款占比0.23%,保证贷款72002万元,占比83.05%,抵押贷款占比5.85%,质押贷款占比10.87%。已逾期贷款主要来自于保证贷款,2016年期末已逾期贷款账面余额为3704.5万元,逾期90天内的占比49.15%,90天至1年的占比45.45%,逾期1年至2年的占比5.40%。已逾期贷款的逾期期限以逾期1年内为主。
(三)短期贷款占比较高
根据发放贷款的期限,短期贷款60338万元,占比69.60%;中长期贷款22652万元,占比26.13%;逾期贷款和呆滞贷款共计3703万元。短期贷款占比高的原因是中小企业喜欢“借短用长”:首先,短期贷款的成本比长期贷款成本更低;其次,短期贷款相比长期贷款更容易申请到;最后,短期贷款更为灵活,贷款总额可以根据需要及时调整,一般短期贷款只要及时还款付息,便可逐年滚动续借。
二、民泰村镇银行贷款信用风险及防范
(一)改善信用环境
民泰村镇银行除主发起行浙江民泰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外,其余7家股东有5家都为白云区的企业。由本地企业控股,比较熟悉本地市场,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有利于降低信用风险。鉴于民泰村镇银行处于发达地区的城郊地区和农村地区,人员流动性大、外来人口较多,可能一定程度上会提高贷款人的毁约率。因此,防范民泰村镇银行的贷款信用风险的根本是改善其服务范围内的信用环境。
(二)加強对贷款者还款能力的监督,严格审核保证人的保证能力
保证贷款是已逾期贷款的主要来源,保证贷款相对信用贷款的优势是有保证人作为一道信用风险防线;相对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的优势是“程序简化”,门槛较低,速度快,可以大大降低银行的运营成本。考虑保证贷款的优势和劣势,民泰村镇银行应牢牢抓住保证贷款的优势,同时加强对贷款者还款能力的监督,主要监督贷款者所处行业的经济形势、贷款者的经济状况、经营状况;加强对保证人保证能力的审核。
(三)健全村镇银行的信贷管理机构
改善信用环境非村镇银行一人之力即可达成,需要政府、居民、村镇银行共同努力才能最终提高贷款者的信用水平。当务之急是健全村镇银行的信贷管理机制。作为村镇一级的银行,应发挥地域优势,建立起与当地政府和各社区、居委会、村委会的密切联系,通过这些中间者以较低的信息成本详细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和偿还能力、建立完善的农户信用等级记录,降低村镇银行面临的贷款信用风险。同时提高信贷员和调查员的工作素质和水平,提高征信技术水平,必要时可委托熟悉农户情况的村级负责人作为贷款审查人和监管人以获取更全面的企业信息,保证对贷款者的信用等级评定客观准确。
(四)建立农村信贷的风险转移机制
农业是一个“看天吃饭”的行业,作为一个弱质性产业,支农信贷的扩大需要建立在农村信贷的风险转移机制较为完善的基础之上。建立政府主导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能够转移自然风险,从而降低农村金融系统性风险。在推进村镇银行的支农深度时,要重视农业保险的作用,开发适应“三农”需要的农业保险产品及服务,为村镇银行提供农村信贷建立一个风险转移机制,降低村镇银行由贷款信用风险带来的运营风险。
三、结语
在发达地区农村成立的村镇银行有利于村镇银行依靠现代化、信息化的发展来实现科学运营和持续发展,有利于村镇银行更好地服务“三农”,为农村提供高效的金融服务。村镇银行的建立和发展必须明确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一方面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大力挖掘、培育一批信任村镇银行的优质客户群。另一方面,在发展的过程中务必重视风险防范管理工作,建立一套适合本行的风险评定和风险防范体系,降低信贷风险。
参考文献:
[1]邹力宏,姚滢.我国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分析[J].金融与经济,2008(4):13-17.
[2]谭燕芝,陈彬,田龙鹏,黄向阳.什么因素在多大程度上导致农村金融排斥难题——基于2010年中部六省667县(区)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评论,2014(1).
[3]陆智强.基于机构观与功能观融合视角下的村镇银行制度分析——以辽宁省30家村镇银行的调查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5(1).
作者簡介:曹亮艳(1989-),女,湖南益阳人,硕士研究生,中级经济师,主要从事农村金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