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诺威,一座向艺术敞开胸怀的城市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seyw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诺威的“画廊散步日”
  “国际性开放性的城市”这个称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早已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虽然我们在理解这个词时往往与经济挂钩,即使“经济、生意、赚钱”这些话题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来说必然不可忽视,但是除此之外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生活的城市里。我们到底还需要什么?我们还期待着什么?开放到底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开放性城市”应该不仅仅只局限于经济范围内来理解,它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向世界,向生活和人文文化开放的全新思维方式和生活理念。
  汉诺威,德国下萨克森州的首府。在这个城市里让我们对开放性城市有了全新的理解。火车是贯穿德国各大城市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一进入到汉诺威城市火车总站,这个在德国独一无二的全开放性火车总站就让人对这城市留下了通达开放和坦率的第一印象。在德国其他大城市的火车总站火车是不能贯穿行驶的,乘客如果要继续前行必须得转乘火车。而在汉诺威火车总站却帮乘客除去了转乘火车的不便。所有火车在到达汉诺威后可以穿越城市总站继续前行。
  早就听说汉诺威是“文化首府城市”。在这里有一种对人文文化与艺术易于接纳的开放、自由和民主。在汉诺威每年会策划三到四次“画廊散步日”的活动。也就是说在这座城市里工作的艺术家们,不分年龄老少,都有机会向市民们展示他们的艺术工作室以及工作室里的新老艺术作品。整个城市在活动当天就如一个巨大的画廊,散步在街道上可以清楚地看见画廊散步日醒目的广告标语以及去每个艺术工作室的具体方位指示,以便于市民们快捷准确地找到他们希望参观拜访的艺术工作室。活动策划者通过这种方式拉近了普通市民与艺术以及艺术家的距离,增进了市民对纯艺术与自由艺术的理解,培养了他们对艺术的兴趣,丰富了市民周末以及节假日的生活等。与此同时也为艺术家们提供了提高知名度的机会。艺术家们在打开他们工作室的同时也增加了艺术作品的销售量。在画廊里被展出的艺术作品是有限的,德国大部分的自由艺术家是没有“画廊”这条销售途径的,在这种情况下,艺术家得寻找符合自身情况的艺术品销售途径,而这种途径往往是被局限于他们自己的朋友或者熟人圈子之内。扩大这个所谓的“人际国”,王是当下德国普通自由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之外的重要任务。而由城市策划的“画廊散步日”这个活动在无形之中增加了艺术家们通过人际网络销售艺术作品的机会。Gunnar Klenke,作为一位自由艺术家从1983年至今工作生活在汉诺威,今年他第一次参加了这个有十年历史的“画廊散步日”活动,就在活动当天到他工作室参观拜访的市民多达近百人,一天下来的油画销售量高达近十件。之后他对我说,这么好的销售成绩即使在画廊也难以达到,明年他肯定还会参加这活动!对市民参观者来说“画廊散步日”活动也是一个认识城市文化与艺术家的绝好机会。在汉诺威,大大小小的画廊其实并不少,但是画廊,由于它始终是个生意机构阻挡了很多普通市民的拜访动机。“我觉得进画廊是一种商业行为,画廊主期待推门进来的人能够消费点什么。这和艺术品欣赏和认识有一定的距离。参加城市策划的画廊散步日从心理上我觉得轻松很多,在艺术家的工作室里看艺术家们的作品,和艺术家本人聊天,喝咖啡,听他们的故事和对艺术的讲解,我觉得艺术不再是高不可攀,而是那么近那么自然。”一位市民参观者这样对我说道。
  城市文化亮点——“博物馆之夜”
  除了“画廊散步日”城市大型活动之外,在每年初夏举办的“博物馆之夜”活动也是此座城市文化的亮点之一。活动当天晚上从18点到第二天凌晨2点,城市里所有的博物馆,文化会所以及个別画廊都为市民们敞开了大门。其间在不同博物馆还为参观者安排了众多不同的艺术节目,如博物馆音乐会,展览讲解,为这天特别设计的艺术灯光设置等等来增加都市夜生活的艺术文化气息。走在街上,看着带着满脸笑容的人群。他们带着朋友,家人穿梭在城市中的各大博物馆与会所之间,兴高采烈地讨论着刚参观过的展览主题。每位参观者都可以在这天晚上寻找到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文化主题。从自然科学类,人文文化和历史,设计艺术到纯艺术等等,可见在“博物馆之夜”里展览内容涵盖范围极其广泛而全面。比如在汉诺威电子博物馆里可以参观到18到19世纪初的电子产品,电子产品在欧洲的发展历程,从而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一位祖母耐心地给孙子讲解着什么:“看啊,宝宝你知道这是什么吗?熨斗!婆婆的妈妈就老用这种熨斗给婆婆熨衣服。”几位学生也好奇地打量着这些被展出的老电子产品,互相商量着什么,讨论着什么。在科斯特勒艺术会所中,活动当天策展人为正在展出的摄影展览特别安插了音乐的元素。年轻的音乐家们来自汉诺威音乐艺术学院,他们的穿着与音乐演奏方式极其怪异,没有固定的位置和演奏曲目,而是拿着各自的乐器游走在人群之间。就在你不经意之间,在展厅的某个角落奏响了一段乐章。乐章是那么短,那么急促,以至于你没有时间转过身回过头去看去寻找,演奏者在哪里,他们就已经又消失得无影无迹。这种音乐怪异的演奏方式其实是与此次摄影展览配合进行的行为表现艺术。这个正在科斯特勒艺术会所中展出的两位比利时年轻摄影师的摄影展览用他们特别的构图语言向我们表达了现代物质生活的可笑,现代文化的空泛与逐渐淡化的生活意义。由音乐演奏者表演的行为艺术在此次展览中的安置更加强了参观者对这种无奈,无意义以及被玩弄等种种感觉的理解与体验。这种眼看耳听的展览方式增加了艺术展览的立体感与神秘感,抓住参观者好奇的心理,逐渐引向艺术的主题。另外在汉诺威城市设计博物馆中向我们打开了设计艺术神秘的大门。在整个三层楼的博物馆呈主要展出了三大主题,即欧洲古代艺术,埃及艺术品收藏和实用艺术与设计。活动当晚,博物馆特意安排了多个专人讲解点,向众多参观者讲解与介绍欧洲古代艺术珍品及其历史发展演变,埃及人文文化以及艺术品挖掘实况。因为是设计博物馆,所以以设计为主题的展览区域集合了数量最多的参观者。策划人为“博物馆之夜”当晚邀请了德国几大出名的设计事务所以及设计师,他们亲自为参观者解读了设计密码,设计艺术哲理和理论。年轻的设计师队伍向我们展出了他们的设计新品与产品设计步骤。好奇的参观者在博物馆里可以亲身体验设计艺术的神秘和著名设计艺术作品。这些平日里只在杂志上才能看到的设计作品,在今晚大家却能亲身体验它的非凡设计魅力与强大使用功能。我们关注着停留在手上的设计作品,惊叹着人类智慧的精华与艺术的精彩。
  接纳世界融汇各国艺术传承汉诺威的历史文化
  在汉诺威几乎每一家城市博物馆里,你不仅可以参观到欧洲或者德国的古典与现代艺术作品,还有很多关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展览。通走这几大城市级博物馆可以发现,汉诺威在关注欧洲以及德国本土文化和艺术的同时还关注着其他非欧洲第三发展国家的艺术文化和发展。特别醒目的是2011年夏 秋在Sprengel博物馆里正在展出的大型伊朗摄影展览。此次关于第三国家伊朗的摄影展览,记录了从20世纪20年代到90年代伊朗在这整整七十年间的社会发展状况,涵盖不同领域摄影作品的展出打开了汉诺威市民对伊朗这个陌生世界的了解以及认识,拓宽了眼界并开放了思维。让我们从艺术的角度来认识一片对我们来说陌生的国土,认识她的发展,政治困难(比如战争)和生活现状。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汉诺威向我们诠释着一种接纳世界,传播开放思想和关心生命意义的新生活理念。
  整个摄影展览出于伊朗著名摄影师Bahman Jalali的作品。从散布在整个展览大厅的黑白摄影作品中看到了时间的流逝和政治战争给百姓们带来的灾难。他的黑白摄影作品是完美的历史文献资料,通过非彩色的摄影色彩处理方法使得参观者的注意力更集中在故事讲述当中。一组记录发生在1978到1979年伊朗革命的摄影作品尤其刺激人们的眼球。尽管是黑白照片,但是鲜红的血红色依然历历在目。残忍的革命战争场面散发着刺鼻的血腥味,人们在阅读这段历史的瞬间,除了看到残酷的政治现实与背景之外,还能模糊看见那尚存的一点点人性与情感。在汉诺威Sprengel博物馆正在展出的Bahman Jalali的摄影展览,是整个德国境内第一次以艺术、历史、政治与社会等多方面的摄影角度对伊朗这个第三世界国家的今面分析与诠释。
  一个开放的城市一定有她文化传承的历史传统。著名的德国历史人物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1646~1716)除了在数学与哲学方面有特殊贡献,他在汉诺威生活和工作的四十年里还对其他非欧洲国家进行了充足的分析和了解,比如中国。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对中国有浓厚的兴趣,早在17世纪就为后人留下了诸多关于研究中国社会与中国社会文化的珍贵文字档案。他对远东国家的兴趣与学术性的分析奠定了他所在的城市汉诺威具备了对世界开放的历史基础。自从由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以来就兴起对远东国家,如对中国的关注,直到现在在以他名字命名的汉诺威城市大学里,长久以来一直保持着与中国大学的学术交換。
  游逛完博物馆后,你应该去参观一下著名的马洛克花园。坐落在汉诸威的巴洛克花园是欧洲最美最著名的皇家花园之一,现在已经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名单。此花园与别处皇家花园的不同之处是,它有一部分是为城市普通市民所修建的,不像其他皇家花国,普通市民进入是禁止的。每年八月的最后一周在这座城市花园里举办的露天音乐会从历史传统意义角度来说也是城市文化在夏季的高潮。年轻的音乐家们为市民们免费演奏肖邦,贝多芬等世界著名作曲家的经典乐章。上千人带着板凳或者就地坐在草地上享受着夏日阳光与音乐艺术的洗礼。城市君主在为他而修建的皇家花园里以与民同乐的政治政策由此来表达了他的通达与开放。
  政治的开放确保了文化艺术的开放。我们不得不称赞,汉诺威,一座向艺术敞开胸怀的城市。
其他文献
“得佳趣”为乾隆皇帝鉴赏玺印,其印文的意涵为从鉴赏文物中感受美好的视觉经验与乐趣。乾隆在位时,曾经亲自考订文物,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置清宫典藏。现在分别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和沈阳故宫、热河行宫,与南京博物院中的藏品,因多数皆可追溯出乾隆亲手典藏的痕迹,而明显反映出他鉴赏文物的过程。  这个展览透过有迹可循的鉴赏印记,展出院藏镌刻乾隆御制诗的陶瓷和能与陶瓷图册对照的作品。藉由乾隆皇帝
期刊
当代艺术实际上是一个炙手可热的市场。艺术品不再需要经过时间的考验来获得古代或当代大艺术家的天文数字价格。进入新千年后,当代创作(1945年后出生的艺术家的作品)的价格持续上升,收藏家越来越少,特别是在亚洲,但是纯粹的投资者不断加入买家的行列。艺术品供应的更新和全球化的需求不仅改变了亚洲市场,并使之成为了现代艺术市场不容忽视的力量。2009年当代艺术品拍卖世界排名前10位的拍卖公司中,亚州公司占据了
期刊
据研究,达芬奇一生只完成了15幅油画,而这次展览集中展出了达芬奇7幅画作,是历史上从没有过,本次展览堪称最完整的达芬奇油画展。英国国家美术馆为了举办这次展览,花费大量时间从波兰、米兰、圣彼得堡、巴黎和梵蒂冈等多个地方借出达芬奇作品。因此,英国国家美术馆馆长Nocholas Penny也说:“这样并列展示是达芬奇本人都没有看到过的,而且这一场景之前从来没出现过,将来也很有可能不会再重复。”  这次展
期刊
自1994年3月份正式成立,被惯称为“广州嘉德”的中国嘉德广州国际有限公司至今已逾18年历史。18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广州嘉德”作为中国艺术品市场最早的见证者、参与者与建设者之一,造就了一个又一个小同首创或是华南地区首创的拍賣会,对于市场的培育以及行业发展的推动,起着举是轻重的作用,为繁荣南方及至全国的艺术品市场付出了艰辛,其功不可没——2010冬季拍賣会,范成大《自书四时田园诗卷》33
期刊
齐白石曾在一封写给比自己小32岁的徐悲鸿的信里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君也!”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齐白石的成名,曾得益于徐悲鸿的慧识与提携。  齐白石出身贫寒,作过农活,当过木匠,后以民间画工为生。57岁时,齐白石到达北京,住在法源寺,以卖画度日。他自己曾这样叙述当时的卖画生涯:“我的润格,一个扇面,定价银币两元,比平时一般画家的价码便宜一半,尚且很少有人问津。生涯落寞得很。”可见齐白石当时生活何
期刊
王世襄先生在收藏中对漆器非常关注。2003年,他的收藏品举行拍卖,其中有一个非常漂亮的漆盒,在他多部著作中都有收录。这个漆盒是圆的,面有一点点鼓起,犀皮漆,以红为主,非常漂亮。我知道这件漆盒是王世襄先生的心爱之物,我也知道它在多部著作中都出现过,所以我就把这个漆盒拍到了,今天在观复博物馆里展出。我想,我们对收藏的爱好应该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别人已经做过的成就上做起。别人的成就可能是我们的一个经验。王
期刊
2011年9月16日,我在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参观考察,受到该馆亚洲大洋洲非洲美术部中国美术科主任盛昊博士的热情接待。我们从博物馆后面的工作人员通道进入,踏上二三十级台阶后,豁然眼前的是高悬于台阶之卜的吴昌硕篆书“与古为徒”横匾。横匾书法结宁茂密,用笔圆转,行书长题更与篆书正文互寓庄谐,交相辉映。在异国他乡的美国驻足吴昌硕题书的匾下,胸中涌动的是一种庄严和亲切,令人产生崇高的美感。  但是,关于此
期刊
在今天,国际行的大型博览会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全球范围内有超过14个大型的艺术博览会举办:3月的美国军械库艺术博览会,迪拜艺术博览会,5月的阿姆斯特丹艺术博览会,6月的巴塞尔艺术博览会,10月的Frieze艺术博览会、多伦多国际艺博会,11月的伊斯坦布尔当代艺术博览会、巴塞尔迈阿密海滩艺术博览会……这都还没算上那些夹在中间的小型艺博会。画廊商每年拖着他们价值不菲的艺术品来往于世界各地
期刊
根据出土的古钱实物资料分析,广东在秦代开始使用金属铸币。到了近代,广东率先使用机器铸制银币、铜元,以先进技术使我国陈日的铸币工艺焕发青春,开拓了中国货币史上的一个新纪元。广东货币种类繁多,币材多样,自铸银币的广泛使用形成了货币的银本位制度,丰富了我国的货币文化,成为中国货币史上重要的一页。  广东出土宋以前的铸币  广东地处祖国南疆,在古代被描述为瘴气弥漫的蛮荒之地,文献史料很少记载这里的铸币情况
期刊
2010年的钱币拍卖,可以说是十余年来最为火爆的一年,嘉德,诚轩,上海泓盛,华夏国拍等多数拍卖公司均录得历年以来最好的成绩,拍卖场次得到强势扩容,成交额大幅攀升,或交率更是频频出现9成以上的罕见佳绩。而2010年钱币的民间交易同样十分畅旺,大规模资金的纷纷进人,不断把币市推向水涨船高。  2010年,也是钱币各个门类全面盛放的年份:古钱人气买气再次攀升,无论是成交金额还是成交率,都要畅旺于?33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