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9月16日,我在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参观考察,受到该馆亚洲大洋洲非洲美术部中国美术科主任盛昊博士的热情接待。我们从博物馆后面的工作人员通道进入,踏上二三十级台阶后,豁然眼前的是高悬于台阶之卜的吴昌硕篆书“与古为徒”横匾。横匾书法结宁茂密,用笔圆转,行书长题更与篆书正文互寓庄谐,交相辉映。在异国他乡的美国驻足吴昌硕题书的匾下,胸中涌动的是一种庄严和亲切,令人产生崇高的美感。
但是,关于此匾有一件事鲜为人知。吴昌硕一生为外国人写过许多横匾,但几乎都是写给日本人的,为西洋人,并且是为西洋的博物馆写匾,似乎仅此一例。当年吴昌硕按到这一“业务”后,就写信给他在江苏常熟的好友沈汝瑾(石友),请其代拟匾文。这通信现为日本收藏家收藏,收入栗原芦水编辑的《吴昌硕尺牍集》中:
石友先生鉴:来示收读。萧君携兄手札来,弟拟俟石农来同往访之,因弟重听,一人不敢出门也。顷有美国波士敦府博物馆设有中国三代鼎彝名画及工巧之物为钜观,该馆索弟书匾悬之。祈代拟四宇井后跋数语(精华炫耀四字如何),叩头叩头。即颂箸福,缶弟顿首。
读信可知吴昌硕对此事非常重视,但是这通信未署年月日期,此前读过这通信的人只知道吴昌硕为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写匾一事,至于是哪一年、以及匾文内容是如何产生的并不清楚。现在看到了匾,一切释然。匾文作于“壬子(1912)秋杪”,信自然写于“壬子秋杪”之前,其时吴昌硕在上海,沈石友在常熟。上海与常熟相距并不远,但是书信往返在当时大约需要十天左右的时间,而沈石友对于吴昌硕的嘱托向来是不耽误的。所谓“秋杪”,是指秋季最后的那几天,这一年的立冬是公历11月8日,所以这通信应该是在这一年的10月中旬至11月初所写。吴沈之间,尽管吴昌硕文怀高致,但是他更欣赏比他小十四岁的沈石友的诗才,所以吴昌硕邀约沈石友为其代制诗文是经常的事,著名者如署名吴昌硕的《西泠印社记》即出自沈石友之笔。是匾吴昌硕抛砖“精华炫耀”四字,沈石友则拟为“与古为徒”,两者相较,沈氏所作更蕴妙旨,且跋文推理及人,彰显厚德,实为上乘文字。如此沈文吴字,堪为双璧,亦艺坛佳话也。
但是,关于此匾有一件事鲜为人知。吴昌硕一生为外国人写过许多横匾,但几乎都是写给日本人的,为西洋人,并且是为西洋的博物馆写匾,似乎仅此一例。当年吴昌硕按到这一“业务”后,就写信给他在江苏常熟的好友沈汝瑾(石友),请其代拟匾文。这通信现为日本收藏家收藏,收入栗原芦水编辑的《吴昌硕尺牍集》中:
石友先生鉴:来示收读。萧君携兄手札来,弟拟俟石农来同往访之,因弟重听,一人不敢出门也。顷有美国波士敦府博物馆设有中国三代鼎彝名画及工巧之物为钜观,该馆索弟书匾悬之。祈代拟四宇井后跋数语(精华炫耀四字如何),叩头叩头。即颂箸福,缶弟顿首。
读信可知吴昌硕对此事非常重视,但是这通信未署年月日期,此前读过这通信的人只知道吴昌硕为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写匾一事,至于是哪一年、以及匾文内容是如何产生的并不清楚。现在看到了匾,一切释然。匾文作于“壬子(1912)秋杪”,信自然写于“壬子秋杪”之前,其时吴昌硕在上海,沈石友在常熟。上海与常熟相距并不远,但是书信往返在当时大约需要十天左右的时间,而沈石友对于吴昌硕的嘱托向来是不耽误的。所谓“秋杪”,是指秋季最后的那几天,这一年的立冬是公历11月8日,所以这通信应该是在这一年的10月中旬至11月初所写。吴沈之间,尽管吴昌硕文怀高致,但是他更欣赏比他小十四岁的沈石友的诗才,所以吴昌硕邀约沈石友为其代制诗文是经常的事,著名者如署名吴昌硕的《西泠印社记》即出自沈石友之笔。是匾吴昌硕抛砖“精华炫耀”四字,沈石友则拟为“与古为徒”,两者相较,沈氏所作更蕴妙旨,且跋文推理及人,彰显厚德,实为上乘文字。如此沈文吴字,堪为双璧,亦艺坛佳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