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的生产”理论为基础的古镇都市再生模式构建的研究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j3060417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都市不断扩展,古镇受到很大的冲击,保护古镇为了发展,而发展古镇才能更好地保护。由于空间的生产理论可以洞悉空间变迁的内在动因,因而成为分析的空间变迁特征及机制的重要理论分析工具,以“空间的生产”理论为基础研究乌镇的再生模式的目的是通过乌镇的再生模式分析从而对其他古镇保护方式的借鉴具有深刻意义,乌镇的再生研究能够为都市再生相关理论做有益补充,乌镇的“再生空间”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形式为保护传统文化提供了新方法。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对相关问题进行概括、研究、分析;其次运用资料分析法,对乌镇的“三重体”空间中事件进行再生结合和过程研究;最后通過案例分析法具体分析乌镇再生空间的手法运用,在物质、文化、经济、环境等方面具体运作,从而改造了乌镇的空间生产关系,达到文化的传承、经济的发展、环境的改善。
  关键词:空间的生产都市再生传统文化保护古镇名人文化
  一、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对象、范围
  自二千世纪以来,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率先进行了城市更新(urban renewal),城市再生(urban regeneration),城市复兴(urbanRenaissance),在解决城市宏观,中观,微观等各个层面中的问题取得了相应的进展,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传承文化,保护环境方面卓有成效。最近几年,这一套系列理论也受到了中国学者的追捧与研究,并引入到国内,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环境、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等各方面的差异,中国开始形成贴合自身特点的都市再生理论。
  斐伏尔(Henri Lefebvre)提出“空间的生产”后,经卡斯特、哈维、苏贾等学者的发展,己经形成了一个结构清晰、观点系统的理论。空间的生产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城市研究案例。列斐伏尔对城市化以及巴黎的工人状况进行过研究;哈维对巴尔的摩城市景观和巴黎都市空间生产进行解构。目前研究空间的生产理论解释力的很多,并渗透到中微观领域的分析中。但是从此角度研究都市再生方面却并不多,“乌镇”同样具有许多可结合空间生产解释的问题。本文从“空间的生产”为基础研究古镇都市再生模式构建。
  乌镇位于浙江省桐乡市,有6000多年历史文明,共有16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乌镇呈现“十”字形,分别称为东棚、西棚、南棚、北棚,构成水陆相邻的格局。其成功经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乌镇模式”。1999年,乌镇仍是个无名的衰败古镇。镇内老建筑大多破败不堪;幸运的是古镇生活设施和大部分建筑依然保留着原有结构和韵味,这成为乌镇日后“再生”的资本。
  本研究的进展范围是乌镇从1999年开始再生,至今日它的再生模式构建。从“空间的生产”的物质空间、行为空间以及社会空间的三个空间层次角度分析乌镇再生过程中,物质空间中的纺织厂、美术馆、街道、广场、图书馆等。行为为空间中的“茅盾文学奖”颁奖仪式、乌镇戏剧节、乌镇当代艺术展等。社会空间中的名人文化、传统文化、当代艺术、当地居民和游客。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乌镇再生模式每个因子之间的关系、影响和方式。
  (二)研究的目的及方法
  无疑本文研究对象“乌镇”的再生是成功的。乌镇景区是中国最成功的文化旅游度假目的地。有数据为证:财报显示乌镇2015年接待客流量795万人次,净利润4.05亿元。2016年上半年接待游客1478万人次,净利润3.08亿元。本文主题的研究目的:
  1.古镇的“文化空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文化的重要形式和重要保护对象。因此,乌镇的成功作为其他古镇保护方式的借鉴具有深刻意义。研究乌镇的“再生模式”从而得知能否广泛地应用到其他类似的古镇,甚至是古城。为“文化空间”的保护提供帮助。
  2.文以“空间的生产”理论作为重要的空间分析工具,从多维空间来解析乌镇的再生模式,为再生方式丰富是形式,研究出它成功的关键因素后,找到它的文化、经济、社会的平衡点,为都市再生相关理论做有益补充。并为多元而可持续的再生方式目标做出了具体的理论展示。
  3.从古镇保护角度看,很多古镇在历史的长河中消磨了光辉逐渐走向衰败,而另一些则与现代化社会积极融合,发现了新的生机。乌镇作为再开发的古镇,研究出乌镇“再生空间”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相结合形式,为保护传统文化提供了新方法或参考价值。
  4.乌镇的再生借助原有空间特定文化氛围形成另一种消费模式,而又借助大型艺术项目不断拓展和延续促成乌镇再生,从而使得经济结构发生转变。从经济角度,乌镇的经济品牌效应增加收入、推动了就业,所以本文的研究对经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的进展方法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通过相关书籍、学术期刊、网络资源等搜集了乌镇都市再生模式、古镇再生、“空间的生产”理论的相关资料,总结出基于“空间的生产”视角的古镇都市再生模式构建这一研究题目有价值的观点,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最终形成自己的观点。其次运用资料分析方法。通过对乌镇1999年后,人们的社会行为空间、物质空间、社会空间中的事件进行研究,从而把握它的再生结构和过程。最后运用案例研究法。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乌镇再生模式进行研究,充分利用“空间的生产”理论分析其内在机制的运行,研究乌镇空间生产的关系,找出乌镇再生的决定性因素,进一步分类汇总梳理出重要结论。
  二、理论考察
  (一)“空间的生产”理论
  “空间的生产”理论是由20世纪亨利.列斐弗尔(Henri,Lefebvre)提出的,他认为空间是时间的延续和外在表现,空间沉淀了人类历史文明世代相传的思想意识和物质资源。因此空间具有的不仅仅是物质属性,还有其精神属性,空间的生产类似于任何商品的生产,因此精神属性也是空间生产可以利用的一部分,并且创造着价值因此,列菲弗尔得出一个关于社会空间的三重体(triad)内容如下:
  1.“空间实践(扩展的、物质的环境)”包含了生产和再生产,是每一种社会形式的基本空间特征,它保证了人们空间活动的连续性和凝聚性。这种凝聚性有点类似于乔姆斯基在语言理论中所用到的“能力”和“表现”,列斐伏尔借此用来说明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空间中具有的共同实践的潜在能力和外在表现。   2.“空间的表征(representation of space)”与生产关系及其施加的秩序有关,是知识、符号、符码等这些显在的表现关系。它是任何社会的主导性空间,也是个概念化的空间。科学家、城市规划者、具有科学倾向的艺术家等构想出了这个城市空间,它趋向于成为一个语言性的符号系统。
  3.“表征性空间(实践者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则体现了纷繁复杂的象征性,有时以编码、有时以未编码的情况出现。它是被支配和被消极体验的空间,其主体是空间中的居民、使用者、某些艺术家、作家和哲学家。这个空间覆盖于物理世界之上,对客,进行象征性的使用,它更趋向于成为非语言性的符号系统。三重体互相之间并不截然区分,存在着辩证关系。
  (二)“都市再生”理论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西方有关于城市开发的概念发生了五次明显的变革,最后才促使城市再生理论的形成。这五次变革分别是50年代的城市重建,60年代的城市振兴,70年代的城市更新,80年代的城市再开发的和90年代的城市再生。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城市再生”的理论框架确立了六个主题,城市物质改造与社会响应城市机体中诸多元素持续的物质替换城市经济与房地产开发、社会生活质量提高的互动关系城市土地最佳利用和避免不必要的土地扩张城市政策制定与社会惯例的协调城市可持续发展。都市再生是指城市在适应社会经济、技术发展和历史文化延续等方面的新变化时所开展的城市改建、用地功能和资源重组及相应城市环境的整治和改造。通常,城市再生的对象主要指的是城市旧城区,调整、改善城市旧城区的功能,提升甚至再造城市历史城區的活力和环境品质是“都市再生”工作的重点。
  (三)先行研究分析
  作者在先行研究中,先对亨利.列斐弗尔的著作和相关理论进行了细致阅读,并对空间的三个层次做了深入的学习与研究。之后,对中韩两国的相关学术论文和期刊进行了整理和总结。从中整理出以下中文论文8篇。
  (四)研究的差别性
  1.“空间的生产”理论的内容很多,其中包括:对其日常生活的异化与批判、对社会空间的反抗、政治空间、城市空间等,本文以“空间的生产”理论中社会空间的三重体(triad)这一部分对再生模式进行研究。空间实践对应的是空间的实在,是物质性的空间生产。空间的表征对应的是构想,是概念性的空间生产。表征性空间对应的是认知,是人们生活和居住空间。从第一层面的物质空间对乌镇的建筑和公共空间进行分析。从第二层面的行为空间对乌镇以事件为载体的行为空间进行分析。从第三个层面社会空间对乌镇以群体为载体的社会网络空间进行分析。
  2.以“空间的生产”理论为基础对古镇空间运作方式、动力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有,但是对古镇的“再生模式”进行研究的机会却没有。本文研究为这方面提供了借鉴,也为乌镇的研究创造了一个新的角度。
  三、空间建构中的“乌镇”再生模式分析
  (一)以建筑和公共场所为载体的物质空间
  1.建筑
  由于乌镇本身历史建筑并不出色,所以在改造时选择做整体风貌。乌镇的线路混杂,首先做的项目是“管线地埋”,把复杂的管线系统暗藏在青石板下,管线管道四通八达,遍及古镇。改造的第一个过程是“降低容积”把所有不协调的建筑通通拆掉,也就是减筑(subtract)。其次再运用“增加容积”的手法为古镇增加符合当代特色的建筑物。木心是当代文学大师和画家,他的故乡是乌镇,为了给乌镇注入文化,把木心从美国请回来,并请了贝聿铭设计事务所设计了美术馆,最后增建(add)成《木心美术馆》。乌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文化部长茅盾的故乡,增建《矛盾文学奖展馆》,为乌镇拓展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建筑方面,还运用了“改变内容”手法,也就是增加它的功能性(change),南朝昭明太子读书的地方还有一座牌坊,改造时把它作为一个景点在后面建了一座图书馆,图书馆对所有居民和游客开发。北棚丝厂改造它时遵循原有格局和空间特征,统—对原有建筑进行加固结构、翻修屋顶,在原有建筑旁建了三栋建筑,并与之形成有机的整体。最后丝厂改造成了“乌镇国际当代艺术展”主展场。从空间的生产来看,有的建筑的使用功能发生转变,建筑空间的生产格局也发生了转变。
  2.公共空间
  乌镇没落后水受到了污染。再生时进行了“河道清污”的项目,让河水恢复往日的面貌。对子夜路、姚太线道路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改造,并对树种进行了清理。乌镇的街道都铺上了青石板,保留古镇最原始的景象,下雨天也防滑。“大剧院”的增建刚开始在西棚选了6间很破的老建筑改造成了“小剧场”,进行戏剧节目表演,后来投资建了一个“大剧院”,成立了乌镇戏剧节。整个老街作为一个社区进行改造,拒绝布景似景区。运用了“附加设施”手法,乌镇配备了现代化设施,装修了干净整洁的卫生间,安装了自饮水。乌镇有“丝绸之乡”之称,为了保存这项工艺并让更多人看到制作过程,创建了“益大丝号作坊”,它全面展示了从种桑、养蚕、收蚕到缫丝、织棉的各道工序,游客还可以亲自参与其中。这些从最初只属于乌镇人的场所相应地成为了居民和来此旅游度假的游客的消费场所,文化商品进入商业领域,融入到了消费空间的生过程产中,文化超越了自身的意义产生了经济效应。
  (二)以事件为载体的行为空间
  乌镇的再开发,是地方政府作为相应的引导和监督,通过旅游开发公司进行,借以市场机制、民间资本来实现乌镇再生的目标。制定了《乌镇古镇首期整治保护总体规划》,将整个古镇划分为绝对保护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和区域控制区四个不同等级的保护区域。
  对乌镇再生过程中,一切的文化活动、节日庆典都是体现当地的民俗文化。“矛盾文学奖”颁奖仪式、乌镇戏剧节、乌镇国际当代艺术展、皮影表演、世界互联网大会等这些文化活动,不仅能够唤醒人民的文化意识,还是传承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场所。从政府的角度看,是价值的概念,他们看重的是如何将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作为资本转换到市场上,通过符合价值的交换而被购买。乌镇的旅游再开发,为乌镇水乡文化提供了新的发展道路。以事件为载体的行为空间,具有政治性、经济、社会、文化、意识形态方面的独特性,是非物质的,但可以约束、促进资本和市场活动,从而间接作用于物质空间生产。   (三)以群体为载体的社会网络空间
  列斐伏尔认为“控制生产的群体也就控制空间的生产,进而控制着社会关系的再生”。第二期西棚提出了新的改造理念,把原住民统一搬出去,原有的社会关系发生了改变,取而代之的是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再生的另一种社会关系。从居住者看,为他们的生活注入了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也为他们提高了经济收入。改造中不是让当地居民为游客扮演着某一个角色,永远停留在一个不高的生活水准上。乌镇的文化转型中从名人文化、传统文化到当代艺术都在不断填充文化。《乌镇国际当代艺术展》邀请了影像艺术家比尔·维奥拉、行为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大黄鸭”创作者弗洛伦泰因·霍夫曼等,通过名人效应吸引画家、艺术家、作者等文化人来到乌镇,日积月累形成当地特色的文化运作。这就是列斐伏尔说的表征性空间,控制了乌镇的生产群体也就控制了空间的生产,进而控制着社会关系的再生。
  四、“乌镇”再生事例分析
  (一)事例分析的选定
  选择乌镇水阁、乌镇北栅丝厂、木心美术馆三个案例为分析对象的理由是它们的再生方式不同。案例一是建筑最大化的保护,改变内在功能;案例二是旧建筑与新建筑的结合,形成一个新的场所注入新的生产关系;案例三是在乌镇增建新的建筑物,并运用名人文化进行文化传播。
  (二)综合分析及总结
  再生模式
  东棚再生方式东棚是一期再生的项目,设定的是旅游型空间,改造的方式比较传统。主要是以保护古建筑、传统文化为目标,首先进行老街的修复,其次对整体风貌进行统一改造,最后增建美术馆和博物馆保存传统文化和发展名人文化。
  开发定位东棚主要是以旅游观光进行再开发,利用市场化手段,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让各种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始复苏。
  西棚再生方式西棚是二期再生项目。改造时走的是一条新的路。首先是社会空间的再生,把原有居民统一搬出去,店铺采用“一品一店”模式新住户需要考核,严格控制商业生产,避免过度商业化;景点住宅不允许私自留客,避免火灾等不安全事故发生。其次是开展不同文化节日,吸引更多画家、作家等艺术家的注入。最后通过戏剧节的成功探索文化转型,从度假古镇到文化古镇的转变。
  开发定位西棚老街的定位为“历史街区的再利用”,把“看古镇”变成“住下了”,改造成一个休闲度假的古镇。建立起“内容、概念、环境”三大品牌。
  乌镇管理由地方政府作为相应的引导和监督,通过旅游开发公司进行全面的再生计划。专业的设计院进行规划制订。建立起名人文化的社会网络空间,从而改变空间生产的主体,作用于社会生产关系的再生。
  结论
  古鎮现代都市的扩张中逐渐没落;而“都市再生”着重于都市活化与有机发展,多元而可持续的再生方式是古镇保护与发展的必要手段。乌镇作为文化底蕴深厚的古镇同样受到了都市扩张的冲击。乌镇再生后,旅游业欣欣向荣,文化在传承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再生成功了。
  第一,面对乌镇的建筑群没有特点优势时,从统一建筑的整体风貌着手,拆除不和谐建筑、修复价值性建筑、增建注入艺术与文化的新建筑物。公共空间中河道清污、道路修整、线路地埋、现代化设施等改造;使得物质空间得到保护与发展,传统文化通过真实还原以博物馆、戏剧节、亦昌冶坊、叙昌酱园等形式得到保护与传承。这些再生模式为保护传统文化和建筑艺术方面具有参考价值提供了新的方法,再生过程中要结合当地多方位情况进行改造,不可大拆大建,要循序渐进。
  第二,从可持续角度出发,以旅游再开发为目标,以文化和艺术保护为基准,在规划中有旅游街区和度假街区的定位,当发展起来后抓住转折点发展成文化古镇。抓住文化就抓住了核心价值,乌镇的再生模式可以应用到其他类似的古镇中,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规化,必须挖掘当地文化与艺术资源,名人效应是有力手段而发展定位更是关键。
  第三,以政府为领导,旅游开发公司执行操作,艺术和文化名人影响,原居民积极参与的模式,从旅游再开发角度看,具有很大的操控权力的运营模式,让改造进行得很迅速,执行力也大,能够让经济迅速发展;并且更好地控制过度商业化。
  第四,当控制了群体从而控制了空间的生产时,进而控制社会关系的再生,最后作用于物质空间,乌镇的空间变迁因素主要是群体。改造中要将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人文有机融合,通过管理理念实践于对古镇的保护中,为古镇都市再生方式累了成功的经验,也为都市再生理论做了实践补充。
其他文献
12月3日,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承办的“千里之行一一中国重点美术院校2016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邓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李功强,副院长马赛,院党委副书记吴琼,院长助理方晓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副馆长杨冬江,中央美术学院副书记王少军,学术委员会主任、千里之行发起人徐冰,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王赞,天津美术学院副院长郭振山,鲁迅美术学院副院
期刊
我和金姆·巴克的第一次见面不是同他本人而是与他的一个胸针。那是1990年左右,我住在奥斯陆。我的一位女性朋友戴了一条明黄的、电镀铝的圆盘形胸针,十分亮眼。别针被固定在胸针的外面,部分穿过毛衣中间的套头孔。我立即被这种新颖的设计迷住了,它解决了一个长久存在的难题:怎么让衣服紧贴身体?早期留存下来的一些首饰都是利用能扣紧衣料的别针,俗称搭扣。金姆.巴克正是对这种古典样式进行了改良。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期刊
2016年12月31日,“高仪之夜新年音乐会”首场北京站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精彩上演。音乐会由奥地利著名的施特劳斯爱乐乐团演奏,高端卫浴品牌德国高仪作为此次演出的赞助方,邀请了客户、设计师及12家合作开发商共享盛宴。当晚,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坐无虚席,全场4000多名观众在恢宏的交响乐中共同迎接新年来临的脚步。  携手施特劳斯爱乐乐团贺新年  奥地利施特劳斯爱乐乐团以一首欢快激昂的《卡门序曲》正式拉开了音
期刊
2016米兰全球展之莫斯科展是强劲逆转负面趋势的有力证明。专业运营商和参展国家之间的会谈次数众多且多有裨益,也证实了该活动在俄罗斯和前苏联共和国之间的推动作用。  去年10月在莫斯科番红花世博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第十二届米兰全球展之莫斯科展,再次证明了其在俄罗斯高品质家具和配饰专业展览中的领导作用。该展会由意大利木业和家具工业联合会与ICE(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联合组织,四天内创下了3万多人次的参
期刊
摘要:有人说中国没有设计风格,倘若现在中国有一批设计师能解决中国“人多资源少”的问题,找到生活的主体,提倡分享,那么在未来,这个解决中国根本问题的设计,在历经沉淀后的形式语言将会是中国的设计风格。本文从中国本土品牌“无用”的设计哲学理念出发,它勇敢地跨出商业,有着全新的品牌理念和营销策略,塑造了一个以人为本的阐释设计价值的品牌。  关键词:设计风格 设计哲学 人本主义 无用 可持续发展  一、设计
期刊
摘要:利用电影《变形金刚》研究影视特效创意和设计的目的,旨在从这一国外经典特效电影的创意和设计环节挖掘出影视特效的代表性元素,进而找到更好的理解和欣赏影视特效技术的途径。本文分析了影视特效创意与设计的原则,并以《变》入手,分别就其中的创意和设计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影视特效 创意 设计 电影《变形金刚》  引言  影视特效,顾名思义就是电影电视的特殊技术效果,也就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技术手段使电影
期刊
在当今的中国,乡村正以每天三位数的速度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而另一方面,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与人均GDP的上升又对乡村旅游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如何将对乡村及其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和城市周边短假游的商业模式有机结合,为客栈民宿,农场农庄,有机农业和手作艺术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态群落,是我们面对的挑战。因此2016年AIM关注乡村、创客以及竹材料,希望设计师们以自然共生为理念,充分发挥竹材料的特性与想象空间,为乡村
期刊
摘要:乐谱作为承载乐曲的载体,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信息库,其通过视觉图形对听觉信息进行转换,追求对音乐作品的完整记录与流传。乐谱的研发是站在作曲人的角度而发展起来的,其中过于专业的音乐符号以及所承载的多维度音乐信息使得初学者难以入门。随着近年来音乐实践的不断推进以及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寻找一种更为易学的乐谱记录和展现方式,从而彻底摆脱传统记谱法带给音乐初学者的困扰。因此文章将从乐谱的概念出发,结合认
期刊
摘要:荷包作为配饰的一种,在服饰的发展历史中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清代的统治者源自游牧民族,荷包成为其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配饰,因此清代荷包以其丰富的形制,典雅的配色,精致的工艺而成为历代荷包中的一朵奇葩。文章通过对清代荷包形制的介绍和其文化内涵的剖析,使荷包的功用与价值进一步被了解,旨在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服饰文化。关键词:清代荷包形制文化内涵引言  荷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以致更
期刊
摘要:坭兴陶艺术是广西北部湾地区极具地方特色和地域风貌的文化样态之一。坭兴陶是北部湾海洋文化的产物,地域文化特征独特,坭兴陶艺术本身体现出平民化、世俗化和生活化的特征,其造型和装饰人文气息浓厚。对坭兴陶文化样态的整理研究对其生产性保护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非遗保 护钦州坭兴陶 文化样态  前言  钦州坭兴陶艺术是广西北部湾地区极具地方特色和地域风貌的文化样态之一,坭兴陶2008年成功申报国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