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人类历史发展,科技创新是核心驱动力。目前,人类智慧与物理世界的融合度越来越高,并呈现出一种必然趋势。作为人类文明汇集地的城市,正顺应这一趋势,以云计算、大数据的应用为基础,通过对城市各个系统进行数据采集、互联互通、优化选择等智能化改造,将海量的、无序的数据,转化为具有更强辨析决策能力、洞察发现能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信息资源,进入了智慧信息高度互联、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成果高度渗透、智慧服务高效便民的“智慧城市”的新时代。
基于这样的认识,重庆重点围绕大数据处理与内陆开放、产业升级、城市管理和惠民服务等深度融合,开展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积极探索。
一、重庆智慧城市建设取得的成绩
重庆素有山城之名,地理环境和客观条件并不优越,但近年来重庆市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却在持续发力。目前,重庆有5个区县列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重庆市被评为2017-2018年度中国最具创新力智慧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正取得长足的发展。
(一)信息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作为全国13个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之一,已成为西部率先、全国首批实现行政村光纤和4G两个全覆盖的省区,2017年建成全光网城市。两江国际云计算产业园高等级数据中心已形成10万台以上服务器支撑能力。
(二)智能产业发展业态良好
2017年全市智能产业企业3000户左右,智能优势产业体系初步构建,智能终端产量全国第二,工业机器人领域初步形成研发、整机制造、系统集成、零部件配套、应用服务全产业体系。
(三)大数据智能化应用深入推进
全市信息化发展指数72.18,处于全国第12位、西部第二位;在交通领域、信息惠民、公共安全、社会管理、教育等领域初步实现智能化,城市智慧生活指数在全国324个大中城市中名列第7位。
二、重庆智慧城市建设存在问题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全新的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重庆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智慧城市建设相关体制机制不完善
智慧城市建设要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但不仅仅是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更重要的是要改变城市管理模式和经济发展方式,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重庆市智慧城市建设在起步阶段遇到的主要挑战来自于体制机制的束缚,由于智慧城市智能化、一体化、系统化等全新的建设理念对传统城市管理观念的冲击,与原有的体制机制就会产生不可避免的矛盾。比如政府各部门角色定位不清,职责划分不明;且各行其是,缺乏相互支持,联动不足;多分散性的技术性研究,少管理层面的体制创新,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单一等。
(二)信息孤岛未能联通,智能服务碎片化
在重庆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实际过程中,由于一些部门缺乏数据资源共享意识,有限的现有资源都难以实现互惠互享,导致信息孤岛的存在。因此,市民在体验智慧城市服务的时候碎片化感觉强烈,往往就是些网上订餐、购票、查看交通、天气等等内容,而公共管理、社区服务等就难得“智能”。分析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一是担心数据泄露的信息安全问题;二是开发标准、接入方式等智能化的标准不统一,整合难度大;三是政府管理的条块分割问题。
(三)智慧产业发展不足,创新驱动力偏弱
智慧城市建設的关键要赋予物以人格化的智能,这就需要强大的智能生产体系为其保驾护航,虽然重庆市在最近几年大力引进智慧产业,但是也显露出其智慧产业相对比较薄弱,创新驱动力偏弱等不足。产业智慧化元素融合较单一,智慧产业链的形成不够顺畅,现有的智慧产业尚难以激发出强大的内生创新力,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推动力还不够。
(四)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不足
智慧城市的建设其实就是大数据的建设,与传统信息安全比较,其安全隐患更具有危害性和潜在性。大数据在公共服务中的深度融合和应用,给政府及相关服务机构带来了更高的遭受黑客攻击的风险,此外也让公民面临更为严峻的隐私泄露危险。而重庆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暴露的信息安全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信息安全技术有待提高;信息安全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智慧城市运营的潜在安全风险不可避免。
三、重庆智慧城市建设实现路径
(一)完善智慧城市建设相关体制机制
由于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由来已久,是一个长期性的问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彻底颠覆固有的体制机制,因此,需要根据当前智慧城市建设中突出的问题,结合实际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逐步消除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体制机制束缚。比如,逐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理清部门职权和智能,对于相近或交叉的进行融合,理顺智慧城市管理与机构智能的关系;建立各个部门正常通顺的联动机制、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打破条块化管理的局面;建立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考核机制,落实惩奖措施;加强对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管理层面的机制创新,充分促进智慧城市核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二)打破藩篱,合零为整
要消除数字壁垒,加强整合分散在政府部门以及各服务机构里面的数据资源,并建立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为智慧城市建设打通数据交流的通道。要制定智慧城市建设相关规章制度和信息交互标准,通过相关技术、应用及评价标准体系,规范整个智慧城市建设。构建政务共享、社会治理、信用体系、信息惠民等公共应用平台,连接“信息孤岛”,构建一个有机的整体的智慧城市服务体系。
(三)发展智慧产业,提升创新驱动力
智慧产业的发展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长期有力的内能驱动力,要大力推动形成智慧经济产业链。首先要大力发展互联互通的通讯设施,结合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和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打造并完善通信枢纽平台,为智慧城市建设夯实基础;其次要大力发展智能生产体系,推动“整机+零部件”、“研发+生产”、“营销+结算”等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布局物联网、机器人、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强力支撑;第三是要发展大数据和云计算,提升智慧城市的智能化水平。
(四)加强信息安全保障
智慧城市建设集约了海量的数据和众多的信息系统,必须加强信息安全的管理和保障工作。一是要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研发,开发防护软件、规范网络空间、加强对信息的甄别;二是面对信息泄露和公共信息安全危机,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让智慧城市建设的信息流通有法可依;此外,还要综合运用体制、监管、督查等手段来保障网络信息安全。
基于这样的认识,重庆重点围绕大数据处理与内陆开放、产业升级、城市管理和惠民服务等深度融合,开展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积极探索。
一、重庆智慧城市建设取得的成绩
重庆素有山城之名,地理环境和客观条件并不优越,但近年来重庆市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却在持续发力。目前,重庆有5个区县列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重庆市被评为2017-2018年度中国最具创新力智慧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正取得长足的发展。
(一)信息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作为全国13个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之一,已成为西部率先、全国首批实现行政村光纤和4G两个全覆盖的省区,2017年建成全光网城市。两江国际云计算产业园高等级数据中心已形成10万台以上服务器支撑能力。
(二)智能产业发展业态良好
2017年全市智能产业企业3000户左右,智能优势产业体系初步构建,智能终端产量全国第二,工业机器人领域初步形成研发、整机制造、系统集成、零部件配套、应用服务全产业体系。
(三)大数据智能化应用深入推进
全市信息化发展指数72.18,处于全国第12位、西部第二位;在交通领域、信息惠民、公共安全、社会管理、教育等领域初步实现智能化,城市智慧生活指数在全国324个大中城市中名列第7位。
二、重庆智慧城市建设存在问题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全新的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重庆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智慧城市建设相关体制机制不完善
智慧城市建设要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但不仅仅是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更重要的是要改变城市管理模式和经济发展方式,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重庆市智慧城市建设在起步阶段遇到的主要挑战来自于体制机制的束缚,由于智慧城市智能化、一体化、系统化等全新的建设理念对传统城市管理观念的冲击,与原有的体制机制就会产生不可避免的矛盾。比如政府各部门角色定位不清,职责划分不明;且各行其是,缺乏相互支持,联动不足;多分散性的技术性研究,少管理层面的体制创新,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单一等。
(二)信息孤岛未能联通,智能服务碎片化
在重庆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实际过程中,由于一些部门缺乏数据资源共享意识,有限的现有资源都难以实现互惠互享,导致信息孤岛的存在。因此,市民在体验智慧城市服务的时候碎片化感觉强烈,往往就是些网上订餐、购票、查看交通、天气等等内容,而公共管理、社区服务等就难得“智能”。分析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一是担心数据泄露的信息安全问题;二是开发标准、接入方式等智能化的标准不统一,整合难度大;三是政府管理的条块分割问题。
(三)智慧产业发展不足,创新驱动力偏弱
智慧城市建設的关键要赋予物以人格化的智能,这就需要强大的智能生产体系为其保驾护航,虽然重庆市在最近几年大力引进智慧产业,但是也显露出其智慧产业相对比较薄弱,创新驱动力偏弱等不足。产业智慧化元素融合较单一,智慧产业链的形成不够顺畅,现有的智慧产业尚难以激发出强大的内生创新力,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推动力还不够。
(四)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不足
智慧城市的建设其实就是大数据的建设,与传统信息安全比较,其安全隐患更具有危害性和潜在性。大数据在公共服务中的深度融合和应用,给政府及相关服务机构带来了更高的遭受黑客攻击的风险,此外也让公民面临更为严峻的隐私泄露危险。而重庆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暴露的信息安全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信息安全技术有待提高;信息安全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智慧城市运营的潜在安全风险不可避免。
三、重庆智慧城市建设实现路径
(一)完善智慧城市建设相关体制机制
由于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由来已久,是一个长期性的问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彻底颠覆固有的体制机制,因此,需要根据当前智慧城市建设中突出的问题,结合实际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逐步消除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的体制机制束缚。比如,逐步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理清部门职权和智能,对于相近或交叉的进行融合,理顺智慧城市管理与机构智能的关系;建立各个部门正常通顺的联动机制、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打破条块化管理的局面;建立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考核机制,落实惩奖措施;加强对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管理层面的机制创新,充分促进智慧城市核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二)打破藩篱,合零为整
要消除数字壁垒,加强整合分散在政府部门以及各服务机构里面的数据资源,并建立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为智慧城市建设打通数据交流的通道。要制定智慧城市建设相关规章制度和信息交互标准,通过相关技术、应用及评价标准体系,规范整个智慧城市建设。构建政务共享、社会治理、信用体系、信息惠民等公共应用平台,连接“信息孤岛”,构建一个有机的整体的智慧城市服务体系。
(三)发展智慧产业,提升创新驱动力
智慧产业的发展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长期有力的内能驱动力,要大力推动形成智慧经济产业链。首先要大力发展互联互通的通讯设施,结合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和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打造并完善通信枢纽平台,为智慧城市建设夯实基础;其次要大力发展智能生产体系,推动“整机+零部件”、“研发+生产”、“营销+结算”等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布局物联网、机器人、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强力支撑;第三是要发展大数据和云计算,提升智慧城市的智能化水平。
(四)加强信息安全保障
智慧城市建设集约了海量的数据和众多的信息系统,必须加强信息安全的管理和保障工作。一是要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研发,开发防护软件、规范网络空间、加强对信息的甄别;二是面对信息泄露和公共信息安全危机,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让智慧城市建设的信息流通有法可依;此外,还要综合运用体制、监管、督查等手段来保障网络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