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场所,实验室是实施人才培养的载体。高校实验室应转换实验室建设管理模式,拓展提升实验室的教学辅助功能,通过综合性实验课程、课外科技活动、专题训练等实践环节,培育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使高校实验室成为培养自主创新型人才的基地。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自主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4-0030-2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家十二五纲要对教育提出:“创新教育方式,突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在这种形势下,提升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而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充分挖掘和整合实验室资源,逐步扩大对大学生的开放程度和范围,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良好的环境。
一、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
具有博而专的文化知识基础“创新”的前提条件是知道何者为“新”,而“新”——新领域、新理论、新技术、新设施等的认知与把握,是与文化知识基础博而专密不可分的。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发展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趋势将继续向更深的层次发展。当前,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大量涌现,学科之间的界限已逐渐模糊,趋向于综合,这种综合化趋势将进一步得到发展。这就要求创新人才只有具备了博专结合的扎实的知识基础,才能够打破专业的局限性与不同人进行各种必要的交流与合作。
具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敏锐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严密性和思维的预见性等思维品质。它是创新型人才在已有经验信息的基础上,对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新的事物、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行筛选、加工、制作时的新的判断、新的思路、新的结论。对自主创新来讲,掌握和理解原有的知识虽然重要,但只是完成了知识自主创新的前一半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对这些知识进行批判和借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知识假设。没有这种批判和借鉴的意识与能力,人们就难以形成新颖独特的观点与建议。因此,创新人才一定要先具备创新思维品质。
具有超前的创新意识。创新人才必须具有超前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作为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对于自身地位、能力和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表现。创新意识是一种科学精神,是一个人是否有创造力的前提,唯有敢于想象、敢于创新、善于学习的人才,才能摆脱狭隘的传统思维和传统观念的束缚,始终保持旺盛的创新意识和活跃的思维状态,敢于想别人未曾想过的问题,敢于提出别人不曾提出过的概念,敢于尝试别人难于尝试的方法,并且从广阔的外界环境中吸取一切有益的先进思想,多角度、多层面、辩证地思考问题,提高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和超前性。
具有开拓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是具有灵活的驾驭知识的社会适应能力。知识是人类劳动创造的结晶,只要人类的劳动创造、实践活动不中断,新知识就会源源不断地总结、提炼出来,原有的知识就会不断地发展、演变下去。二是掌握科学的创新方法。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知识要素的构成也有不同,需要根据自身的特长、爱好以及从事的创造性活动的性质、特点,构建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创新的方法很多,人才只有牢固掌握这些科学方法并善于灵活运用,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少走弯路,多出成果。
二、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
高等学校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实验室的作用呢?
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传统的实验方法把学生限制得太死,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只能停留在验证性实验的水平上,忽略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思维的开拓、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实验时不注重实验过程,不善于主动思考,不能积极探索实验本质,不能动手设计实验。这样学生离开教师的指导和教材的帮助就很少能独立完成实验,达不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因此,不少学生对实验课不感兴趣。要改变过去照方抓药的实验方式,使学生掌握实验的主动权,从而认识到实验过程就是巩固理论、扩展知识、开发智力的过程。使所学知识在紧张的思维设计和巧妙的具体应用中得到升华,并在解决一个个难题中得到乐趣。
发挥高校实验室的学科特色,培养大学生的科研思路。高校实验室是科研成果的孵化基地、是学科发展的重要保障。进一步发挥实验室的学科特色,基于大学生专业课程的设置,培养本学科的专门人才。高校实验室承担的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充分显示了实验室的学科优势,应积极吸收大学生参与到这些极具有科研特色的实验活动中来。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他们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把握和运用学科群知识的能力。大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学科的发展过程,逐渐养成一般科研思路,为将来从事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根据大学生兴趣爱好申请科研课题,活跃大学生科研氛围。高校实验室应引导学生申请校级、省部级课题,进一步加大开放的范围和程度,活跃实验室科研氛围。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积极参与各类科研项目,这样有利于扩充实验室的人力资源,形成有各类知识结构人员参与的浓厚的科研气。大学生通过参与科研活动,可以亲身并直观感受到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与发展趋势,感受到浓厚的学术氛围,有利于提高认知能力,激发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
完善高校实验室开放体制,调动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优化高校实验室资源,加大开放力度,同时要坚持规范化管理,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最大程度地调动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大学生在进行科研实验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简单的登记就可以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在宽松的环境中完成自己选定的实验课题。实验评价体系应该以实验是否具有创新性、是否对实验过程有所改进、是否更加符合安全操作等为指标进行考察。同时,通过多种渠道的激励措施,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调动大学生参与科研的热情。
三、建设与理论教学改革相结合的四层次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
在多年的实践教学改革和实践的基础上,努力建设与理论教学改革相结合的四个层次的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培养、专业实验技能训练、实际应用与综合能力培养、研发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提高。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层次实验所需相关的时间安排,所以我们必须尽量从时间上统筹安排,科学调度,尽量给予保证。基础实验。主要采用“观看录象—预习测试—操作锻炼—总结归纳”的教学方法。基础实验教学是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最基本的实验教学层次,使学生认识实验在实验性学科中的重要地位,培育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了解和掌握与各学科紧密相关的基础实验理论与实验方法,掌握最基本的实验技能,学会所需仪器的使用,能独立思考问题。
专业基础实验。主要采用“讲授—演示—操作—总结”的教学方法。实验前,让学生充分预习,先讲授实验内容并演示部分实验,强调实验原理和研究方法的介绍;实验过程中,实验指导教师随时观察学生操作情况,及时纠正错误操作,及时发现实验中的问题给与解决。增强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主要采用“查阅文献-设计方案-方案讨论-具体实践”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教学旨在训练综合应用知识进行研究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验要求学生查阅相应文献,组织集中讨论,进行实验路线和方法设计,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再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实验合作。
创新性实践教学环节。对于专业综合实验、产品设计、毕业论文与设计、校级各类科技竞赛、行业内产品设计大赛、“挑战杯”竞赛以及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等活动,采用“自主选题—查阅文献—实验设计—实验实施—研究创新”教学方法,建立渐进式实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韧不拔、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以及勇于研发不断创新的能力。
四、结束语
高校实验室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突出的地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室在注重科研的同时加大对大学生的开放力度,承担起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责任,是落实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保证。因此,进一步发挥高校实验室在培养大学生方面的作用,使其成为科研发展与教学建设的融合点之一,实现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对实验室资源的共享,有效地促进科研发展与教学建设的良性互动,这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促进高校的发展都具有非常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冯端.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10。
[2]高智琛.高校实验室能本管理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03.
[3]李滨,王芳,宋瑛琳,姚建.大学生实验创新能力培养的新途径[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10.
[4]王忠,王金爱.发挥实验室作用,培养创新型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05.
[5]张宏松,张慧春.谈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激励与约束机制[J].高教视窗,2010.07.
【作者简介】张文广: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系。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自主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4-0030-2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国家十二五纲要对教育提出:“创新教育方式,突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在这种形势下,提升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而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充分挖掘和整合实验室资源,逐步扩大对大学生的开放程度和范围,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良好的环境。
一、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征
具有博而专的文化知识基础“创新”的前提条件是知道何者为“新”,而“新”——新领域、新理论、新技术、新设施等的认知与把握,是与文化知识基础博而专密不可分的。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发展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趋势将继续向更深的层次发展。当前,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大量涌现,学科之间的界限已逐渐模糊,趋向于综合,这种综合化趋势将进一步得到发展。这就要求创新人才只有具备了博专结合的扎实的知识基础,才能够打破专业的局限性与不同人进行各种必要的交流与合作。
具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敏锐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严密性和思维的预见性等思维品质。它是创新型人才在已有经验信息的基础上,对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新的事物、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行筛选、加工、制作时的新的判断、新的思路、新的结论。对自主创新来讲,掌握和理解原有的知识虽然重要,但只是完成了知识自主创新的前一半的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对这些知识进行批判和借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知识假设。没有这种批判和借鉴的意识与能力,人们就难以形成新颖独特的观点与建议。因此,创新人才一定要先具备创新思维品质。
具有超前的创新意识。创新人才必须具有超前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作为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对于自身地位、能力和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表现。创新意识是一种科学精神,是一个人是否有创造力的前提,唯有敢于想象、敢于创新、善于学习的人才,才能摆脱狭隘的传统思维和传统观念的束缚,始终保持旺盛的创新意识和活跃的思维状态,敢于想别人未曾想过的问题,敢于提出别人不曾提出过的概念,敢于尝试别人难于尝试的方法,并且从广阔的外界环境中吸取一切有益的先进思想,多角度、多层面、辩证地思考问题,提高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和超前性。
具有开拓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是具有灵活的驾驭知识的社会适应能力。知识是人类劳动创造的结晶,只要人类的劳动创造、实践活动不中断,新知识就会源源不断地总结、提炼出来,原有的知识就会不断地发展、演变下去。二是掌握科学的创新方法。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知识要素的构成也有不同,需要根据自身的特长、爱好以及从事的创造性活动的性质、特点,构建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创新的方法很多,人才只有牢固掌握这些科学方法并善于灵活运用,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少走弯路,多出成果。
二、高校实验室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
高等学校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培养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实验室的作用呢?
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传统的实验方法把学生限制得太死,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只能停留在验证性实验的水平上,忽略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思维的开拓、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实验时不注重实验过程,不善于主动思考,不能积极探索实验本质,不能动手设计实验。这样学生离开教师的指导和教材的帮助就很少能独立完成实验,达不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因此,不少学生对实验课不感兴趣。要改变过去照方抓药的实验方式,使学生掌握实验的主动权,从而认识到实验过程就是巩固理论、扩展知识、开发智力的过程。使所学知识在紧张的思维设计和巧妙的具体应用中得到升华,并在解决一个个难题中得到乐趣。
发挥高校实验室的学科特色,培养大学生的科研思路。高校实验室是科研成果的孵化基地、是学科发展的重要保障。进一步发挥实验室的学科特色,基于大学生专业课程的设置,培养本学科的专门人才。高校实验室承担的国家和省部级课题,充分显示了实验室的学科优势,应积极吸收大学生参与到这些极具有科研特色的实验活动中来。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他们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把握和运用学科群知识的能力。大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学科的发展过程,逐渐养成一般科研思路,为将来从事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根据大学生兴趣爱好申请科研课题,活跃大学生科研氛围。高校实验室应引导学生申请校级、省部级课题,进一步加大开放的范围和程度,活跃实验室科研氛围。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专业知识的掌握能力,积极参与各类科研项目,这样有利于扩充实验室的人力资源,形成有各类知识结构人员参与的浓厚的科研气。大学生通过参与科研活动,可以亲身并直观感受到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与发展趋势,感受到浓厚的学术氛围,有利于提高认知能力,激发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
完善高校实验室开放体制,调动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优化高校实验室资源,加大开放力度,同时要坚持规范化管理,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最大程度地调动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大学生在进行科研实验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简单的登记就可以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在宽松的环境中完成自己选定的实验课题。实验评价体系应该以实验是否具有创新性、是否对实验过程有所改进、是否更加符合安全操作等为指标进行考察。同时,通过多种渠道的激励措施,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调动大学生参与科研的热情。
三、建设与理论教学改革相结合的四层次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
在多年的实践教学改革和实践的基础上,努力建设与理论教学改革相结合的四个层次的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培养、专业实验技能训练、实际应用与综合能力培养、研发与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提高。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层次实验所需相关的时间安排,所以我们必须尽量从时间上统筹安排,科学调度,尽量给予保证。基础实验。主要采用“观看录象—预习测试—操作锻炼—总结归纳”的教学方法。基础实验教学是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最基本的实验教学层次,使学生认识实验在实验性学科中的重要地位,培育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了解和掌握与各学科紧密相关的基础实验理论与实验方法,掌握最基本的实验技能,学会所需仪器的使用,能独立思考问题。
专业基础实验。主要采用“讲授—演示—操作—总结”的教学方法。实验前,让学生充分预习,先讲授实验内容并演示部分实验,强调实验原理和研究方法的介绍;实验过程中,实验指导教师随时观察学生操作情况,及时纠正错误操作,及时发现实验中的问题给与解决。增强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主要采用“查阅文献-设计方案-方案讨论-具体实践”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教学旨在训练综合应用知识进行研究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验要求学生查阅相应文献,组织集中讨论,进行实验路线和方法设计,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再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实验合作。
创新性实践教学环节。对于专业综合实验、产品设计、毕业论文与设计、校级各类科技竞赛、行业内产品设计大赛、“挑战杯”竞赛以及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等活动,采用“自主选题—查阅文献—实验设计—实验实施—研究创新”教学方法,建立渐进式实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韧不拔、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以及勇于研发不断创新的能力。
四、结束语
高校实验室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突出的地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验室在注重科研的同时加大对大学生的开放力度,承担起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责任,是落实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保证。因此,进一步发挥高校实验室在培养大学生方面的作用,使其成为科研发展与教学建设的融合点之一,实现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对实验室资源的共享,有效地促进科研发展与教学建设的良性互动,这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促进高校的发展都具有非常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冯端.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10。
[2]高智琛.高校实验室能本管理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03.
[3]李滨,王芳,宋瑛琳,姚建.大学生实验创新能力培养的新途径[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10.
[4]王忠,王金爱.发挥实验室作用,培养创新型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05.
[5]张宏松,张慧春.谈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激励与约束机制[J].高教视窗,2010.07.
【作者简介】张文广: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