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专业设置是高职院校的核心环节,与学校的生存、发展和竞争息息相关。随着地方重点产业的战略调整,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应该与此保持紧密同步,使之与最新的重点产业结构相适应。以云南工程职业学院为例,分析现有专业设置与云南省八大重点产业的关联度情况,提出优化专业结构、调整专业设置的应对策略,从而让培养的人才符合地方行业企业的需求,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重点产业;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策略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35.053
高等职业院校的主要职责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随着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高职院校应该主动对接地方产业战略性调整变化,找到学校发展新动力,及时调整专业设置,预测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趋势,以跟上经济社会发展的快速步伐。
1 云南省八大重点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云南省继成功打造五大支柱产业(烟草、矿产、生物能源、旅游、电力)后,2017年1月云南省政府印发了《云南省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年)》,其中明确了着力发展八大重点产业,涵盖一二三产业,旨在推动产业结构迈向新高端,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
云南省八大重点产业是: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信息产业、高原特色农业产业、旅游文化产业、新材料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物流产业、食品与消费品制造业。八大重点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支撑。从八大产业的十年发展目标看,对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需求是巨大的。
1.1 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
2025年主营收入达6000亿元左右,以新药创制和资源二次开发为重点,整合全省生物医药领域创新资源。加快推进中药现代化,积极发展新型疫苗、单抗药物等生物技术药,有选择地发展化学药和医疗器械,积极培育基因检测和干细胞应用产业,推动精准医疗、“互联网+”医疗等新业态发展。
同时,深入挖掘民族民间医药文化资源,加快发展多样化健康服务和产品,构建集健康、养老、养生、医疗、康体、体育健身等为一体的大健康产业体系。将云南打造成服务全国、 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中心。
发展这一产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类别是:生物技术类、化工技术类、药品制造类、食品药品管理类、药学类、医学技术类、护理类、健康管理类、康复治疗类等。
1.2 信息产业
2025年主营收入达2500亿元左右。将作为全省实现弯道超车和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打造国际通信枢纽和区域信息汇集中心。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信息通信服务、 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和信息服务、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区域信息内容服务等六大领域为重点,力争形成龙头带动、集群发展、产业配套的特色产业集群。
发展这一产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类别是: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通讯类等。
1.3 高原特色农业产业
2025年总产值达12000亿元左右。推进生猪、牛羊、蔬菜、花卉、中药材、茶叶、核桃、水果、咖啡和食用菌等优势产业,按照国家农业产业布局,推进糖料、薯类发展,打响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品牌,增强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
由此可以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休闲农业、跨境农业、乡村旅游等,大力培育具有领军示范带动作用的农业“小巨人”提高農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发展这一产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类别是:农业类、林业类、畜牧业类等。
1.4 旅游文化产业
2025年总收入达14000亿元左右。瞄准现代旅游发展高端化、国际化和特色化的方向,全力推进旅游产业提质增效。按照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推进 “旅游+”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和释放旅游产业的综合带动功能。
着力发展新闻传媒、出版发行印刷、歌舞演艺、影视音像、广告创意、文化休闲娱乐等文化产业,积极发展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鼓励创造优秀文化产品。推进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提升旅游发展文化内涵,拓展旅游文化新业态。
发展这一产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类别是:旅游类、餐饮类、会展类、艺术设计类、表演艺术类、民族文化类、文化服饰类、广播影视类等。
1.5 新材料产业
2025年主营收入达4000亿元左右。按照高端化、聚集化、国际化的目标要求,推进贵金属合金功能材料、电子浆料、电子信息材料、环保催化材料等贵金属新材料迈向中高端。
发展新一代光电显示材料及器件、红外和紫外探测器材料、新型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和隔膜材料、铝空气电池等光电子和电池材料。重点突破磷化工、石油 化工等产业新材料精深加工技术,加快发展化工新材料。瞄准新材料产业前沿,超前部署石墨烯功能材料、3D打印材料、氮化镓材料、液态金属材料等前沿新材料的基础研究和产品开发。
发展这一产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类别是:黑色金属材料类、有色金属材料类、非金属材料类、建筑材料类等。
1.6 先进装备制造业
2025年主营收入达2800亿元左右。以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为重点,加快新能源汽车和乘用车发展,鼓励现有汽车企业改造升级,配套发展汽车零部件,打造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汽车产业链。
加快发展数控机床、自动化物流成套设备、轨道交通设备、铁路养护设备、电力和新能源装备、重化矿冶设备、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装备、节能环保装备、 通用航空装备等先进装备,培育发展机器人、3D 打印等智能装备。同时,着力发展装备配套产业,发展壮大一批配套企业集群。
发展这一产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类别是:机械设计制造类、机电设备类、自动化类、铁道装备类、航空装备类、汽车制造类等。 1.7 现代物流产业
2025年总收入达8800亿元左右。《规划》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就要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在昆明、昭通、曲靖、玉溪、红河、文山、大理、西双版纳等8个重点州市实施多通道、多方式、无缝衔接的公铁、陆水联运项目。推进 “互联网+”高效物流,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供需精准对接。积极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基本形成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结构合理、设施配套、技术先进、运转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
发展这一产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类别是:铁道运输类、道路运输类、水上运输类、电子商务类、物流类、航空运输类、管道运输类、城市轨道交通类、邮政类等。
1.8 食品与消费品制造业
2025年主营收入达5500亿元左右。要重点打造制糖、精制茶、酒、果蔬加工、饮料制造、乳制品制造、烘焙食品制造、食用菌加工、食用油加工、方便休闲食品等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规模的云南特色食品加工业。
推动特色消费品制造业转型升级,全面发展花卉、橡胶制品、包装印刷、林板、林产化工等优势行业,依托资源优势和民间工艺传承发展珠宝玉石、工艺美术、户外用品等旅游消费品制造业,大力发展天然香料、香水、精油、护肤及化妆品、洗涤清洁用品等日用化学品制造业,积极发展节能节水器具等绿色消费品,加快家具产业发展。
发展这一产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类别是:食品工业类、粮食工业类、轻化工类、包装类、艺术设计类、民间工艺品艺术传承与开发类等。
以上分析表明:云南省八大重点产业的发展,除了需要本科院校培养的研究型、开发型、学术型人才外,还需要高职院校培养大量的各级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以及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2 我校现有专业与云南省八大重点产业的关联度分析
(1)我校现有专业的分布与机构如表1。
上表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6月,数据参照云南省招生考试院《2019年云南省普通高校招生计划》。
(2)我校现有专业与八大重点产业的关联度如表2。
从上表2可以看出,我校现有专业与云南省八大重点产业关联度较低,仅有3个专业大类与信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现代物流产业有低度关联。而且这3个专业大类尚未形成特色或品牌效应。再从八大重点产业带动的侧向产业来看,比如教育、管理、房地产、制药、生物化工,旅游、餐饮、交通、财经,等等,我校现有专业的关联度也很低。
3 产业调整给专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尤其是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由于云南省推出了八大重点产业,高职院校面临的专业发展具有巨大的机遇性。
首先,由于云南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未来5年至10年,云南省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将会出现一次较大的生源增长机会。
其次,对云南省八大重点产业的发展分析会发现,支撑八大重点产业的高层次骨干人才,依赖外省引进尚属可行,但中低层人力资源依赖外省移民则基本不可行。因此,云南省必须自己担负起培养中下层人力资源的任务,这也与省教育厅提出“中职做强、高职做优”的原则匹配对应。所以,我校作为培养中等人力资源的学校,应当可以发挥较大作用。
再次,如果未来10年内,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顺利,社会对教育的投入将会有较大增加。一是有更多人愿意接受更多的教育和培训;二是学生家庭将有更大的支付能力,可以承担更高的学费;三是为了实现高端就业,愿意选择优质的学校和专业。
最后,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对高职教育的扶持发展政策越来越好。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位置,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4 专业设置与产业调整的应对策略
虽然我校现有专业与云南八大重点产业的直接关联度、间接关联度都很低,更谈不上对八大重点产业的支撑。这样的专业设置老化陈旧,发展空间小,生命力不强,核心竞争力弱。
但是另一方面,作为一所高职院校,要求开设的所有专业对云南八大产业都能形成支撑,是不可能的,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只能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条件、生源市场,再结合八大产业的发展需求,选定开设专业的方向及切入点,新增专业,继而优化专业结构,形成既符合云南省八大重点产业需求,又能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专业群。
4.1 重新审视学科专业定位
在云南省八大重点产业中,第三产业比重最大,学校专业“以工为主”的定位,限制了专业拓展的空间。因此,学校应该淡化工科性质,注重综合化发展。
可以成立專门的研究机构,如“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专门负责对各大产业人才需求的调研;对学校各专业生源市场、就业市场信息的收集与反馈;进行同专业在不同院校之间的设置情况、招生情况、就业情况的横向比较分析;提出学校所设各专业的预警、调整建议,提出新增专业的意见等。
4.2 建立健全专业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面向市场,优胜劣汰的专业设置机制,专业评估机制、专业预警机制、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以及专业发展机制。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针对每一个专业的生命周期,即:新增、建设、发展、特色、平稳运行、衰减、退出全过程,建立相应的过程管理,即论证、申报、支撑、评估、预警、调整、撤销等制度规定,实现专业的动态调整,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适应行业产业需求的能力。
4.3 确定专业发展目标
到2025年,学校要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秉承“办一个专业,联一个实体,兴一份产业,树一个品牌”的理念,以云南省八大重点产业的人才需求为依据,精心做好顶层设计。
我校专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培养和建设形成一个与云南省八大重点产业发展需要相适应、结构优化、特色鲜明、质量上乘、招就两旺的学科专业群,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具体目标:到2025年,全校专业总数达60个,涵盖工程、管理、经济、教育、艺术设计、健康、体育、旅游、餐饮等专业大类。各专业类(群)之间要实现有效的交叉、融合、互补和支撑。专业设置既成系列又相对独立,便于学生在不同系列和类别之间转换学习。
4.4 充足的经费保障
为实现学校专业建设发展的战略目标,要加大资金筹措力度,为专业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学校应精心设计,全面统筹,每年给予每一个新增专业一定的建设启动经费,对每一个专业的实验、实训室的设备配置,进行整体规划,分期投入。
5 结语
专业是高职院校链接社会的重要桥梁,是社会了解学校,认同学校的最直接的窗口。同时,也是学校品牌、特色的载体,是学校办学质量,教学水平的标志。
一方面,对学校而言,专业设置直接影响学校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招生类别、发展方向及社会声誉;另一方面,对学生而言,专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知识结构,工作能力和就业面向。
因此,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重点产业高度相关联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这样才能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人才才能真正在各行各业立足岗位、贡献力量、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张鑫,魏娜.云南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配性探析[J].职教通讯,2014,(25).
[2]张舸.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调整动态对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
[3]黄泽森,鲜正朗.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绵阳产业发展对接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3).
[4]刘新钰,王世斌,郄海霞.职业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对接度实证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3).
[5]李明.江苏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对接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0).
关键词:重点产业;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策略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35.053
高等职业院校的主要职责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随着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高职院校应该主动对接地方产业战略性调整变化,找到学校发展新动力,及时调整专业设置,预测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趋势,以跟上经济社会发展的快速步伐。
1 云南省八大重点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云南省继成功打造五大支柱产业(烟草、矿产、生物能源、旅游、电力)后,2017年1月云南省政府印发了《云南省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年)》,其中明确了着力发展八大重点产业,涵盖一二三产业,旨在推动产业结构迈向新高端,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
云南省八大重点产业是: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信息产业、高原特色农业产业、旅游文化产业、新材料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物流产业、食品与消费品制造业。八大重点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支撑。从八大产业的十年发展目标看,对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需求是巨大的。
1.1 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
2025年主营收入达6000亿元左右,以新药创制和资源二次开发为重点,整合全省生物医药领域创新资源。加快推进中药现代化,积极发展新型疫苗、单抗药物等生物技术药,有选择地发展化学药和医疗器械,积极培育基因检测和干细胞应用产业,推动精准医疗、“互联网+”医疗等新业态发展。
同时,深入挖掘民族民间医药文化资源,加快发展多样化健康服务和产品,构建集健康、养老、养生、医疗、康体、体育健身等为一体的大健康产业体系。将云南打造成服务全国、 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中心。
发展这一产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类别是:生物技术类、化工技术类、药品制造类、食品药品管理类、药学类、医学技术类、护理类、健康管理类、康复治疗类等。
1.2 信息产业
2025年主营收入达2500亿元左右。将作为全省实现弯道超车和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打造国际通信枢纽和区域信息汇集中心。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信息通信服务、 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和信息服务、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区域信息内容服务等六大领域为重点,力争形成龙头带动、集群发展、产业配套的特色产业集群。
发展这一产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类别是: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通讯类等。
1.3 高原特色农业产业
2025年总产值达12000亿元左右。推进生猪、牛羊、蔬菜、花卉、中药材、茶叶、核桃、水果、咖啡和食用菌等优势产业,按照国家农业产业布局,推进糖料、薯类发展,打响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品牌,增强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
由此可以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休闲农业、跨境农业、乡村旅游等,大力培育具有领军示范带动作用的农业“小巨人”提高農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发展这一产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类别是:农业类、林业类、畜牧业类等。
1.4 旅游文化产业
2025年总收入达14000亿元左右。瞄准现代旅游发展高端化、国际化和特色化的方向,全力推进旅游产业提质增效。按照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推进 “旅游+”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和释放旅游产业的综合带动功能。
着力发展新闻传媒、出版发行印刷、歌舞演艺、影视音像、广告创意、文化休闲娱乐等文化产业,积极发展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鼓励创造优秀文化产品。推进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提升旅游发展文化内涵,拓展旅游文化新业态。
发展这一产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类别是:旅游类、餐饮类、会展类、艺术设计类、表演艺术类、民族文化类、文化服饰类、广播影视类等。
1.5 新材料产业
2025年主营收入达4000亿元左右。按照高端化、聚集化、国际化的目标要求,推进贵金属合金功能材料、电子浆料、电子信息材料、环保催化材料等贵金属新材料迈向中高端。
发展新一代光电显示材料及器件、红外和紫外探测器材料、新型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和隔膜材料、铝空气电池等光电子和电池材料。重点突破磷化工、石油 化工等产业新材料精深加工技术,加快发展化工新材料。瞄准新材料产业前沿,超前部署石墨烯功能材料、3D打印材料、氮化镓材料、液态金属材料等前沿新材料的基础研究和产品开发。
发展这一产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类别是:黑色金属材料类、有色金属材料类、非金属材料类、建筑材料类等。
1.6 先进装备制造业
2025年主营收入达2800亿元左右。以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为重点,加快新能源汽车和乘用车发展,鼓励现有汽车企业改造升级,配套发展汽车零部件,打造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汽车产业链。
加快发展数控机床、自动化物流成套设备、轨道交通设备、铁路养护设备、电力和新能源装备、重化矿冶设备、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装备、节能环保装备、 通用航空装备等先进装备,培育发展机器人、3D 打印等智能装备。同时,着力发展装备配套产业,发展壮大一批配套企业集群。
发展这一产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类别是:机械设计制造类、机电设备类、自动化类、铁道装备类、航空装备类、汽车制造类等。 1.7 现代物流产业
2025年总收入达8800亿元左右。《规划》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就要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在昆明、昭通、曲靖、玉溪、红河、文山、大理、西双版纳等8个重点州市实施多通道、多方式、无缝衔接的公铁、陆水联运项目。推进 “互联网+”高效物流,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供需精准对接。积极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基本形成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结构合理、设施配套、技术先进、运转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
发展这一产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类别是:铁道运输类、道路运输类、水上运输类、电子商务类、物流类、航空运输类、管道运输类、城市轨道交通类、邮政类等。
1.8 食品与消费品制造业
2025年主营收入达5500亿元左右。要重点打造制糖、精制茶、酒、果蔬加工、饮料制造、乳制品制造、烘焙食品制造、食用菌加工、食用油加工、方便休闲食品等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规模的云南特色食品加工业。
推动特色消费品制造业转型升级,全面发展花卉、橡胶制品、包装印刷、林板、林产化工等优势行业,依托资源优势和民间工艺传承发展珠宝玉石、工艺美术、户外用品等旅游消费品制造业,大力发展天然香料、香水、精油、护肤及化妆品、洗涤清洁用品等日用化学品制造业,积极发展节能节水器具等绿色消费品,加快家具产业发展。
发展这一产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类别是:食品工业类、粮食工业类、轻化工类、包装类、艺术设计类、民间工艺品艺术传承与开发类等。
以上分析表明:云南省八大重点产业的发展,除了需要本科院校培养的研究型、开发型、学术型人才外,还需要高职院校培养大量的各级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以及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2 我校现有专业与云南省八大重点产业的关联度分析
(1)我校现有专业的分布与机构如表1。
上表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6月,数据参照云南省招生考试院《2019年云南省普通高校招生计划》。
(2)我校现有专业与八大重点产业的关联度如表2。
从上表2可以看出,我校现有专业与云南省八大重点产业关联度较低,仅有3个专业大类与信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现代物流产业有低度关联。而且这3个专业大类尚未形成特色或品牌效应。再从八大重点产业带动的侧向产业来看,比如教育、管理、房地产、制药、生物化工,旅游、餐饮、交通、财经,等等,我校现有专业的关联度也很低。
3 产业调整给专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尤其是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由于云南省推出了八大重点产业,高职院校面临的专业发展具有巨大的机遇性。
首先,由于云南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未来5年至10年,云南省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将会出现一次较大的生源增长机会。
其次,对云南省八大重点产业的发展分析会发现,支撑八大重点产业的高层次骨干人才,依赖外省引进尚属可行,但中低层人力资源依赖外省移民则基本不可行。因此,云南省必须自己担负起培养中下层人力资源的任务,这也与省教育厅提出“中职做强、高职做优”的原则匹配对应。所以,我校作为培养中等人力资源的学校,应当可以发挥较大作用。
再次,如果未来10年内,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顺利,社会对教育的投入将会有较大增加。一是有更多人愿意接受更多的教育和培训;二是学生家庭将有更大的支付能力,可以承担更高的学费;三是为了实现高端就业,愿意选择优质的学校和专业。
最后,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对高职教育的扶持发展政策越来越好。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位置,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4 专业设置与产业调整的应对策略
虽然我校现有专业与云南八大重点产业的直接关联度、间接关联度都很低,更谈不上对八大重点产业的支撑。这样的专业设置老化陈旧,发展空间小,生命力不强,核心竞争力弱。
但是另一方面,作为一所高职院校,要求开设的所有专业对云南八大产业都能形成支撑,是不可能的,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只能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条件、生源市场,再结合八大产业的发展需求,选定开设专业的方向及切入点,新增专业,继而优化专业结构,形成既符合云南省八大重点产业需求,又能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专业群。
4.1 重新审视学科专业定位
在云南省八大重点产业中,第三产业比重最大,学校专业“以工为主”的定位,限制了专业拓展的空间。因此,学校应该淡化工科性质,注重综合化发展。
可以成立專门的研究机构,如“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专门负责对各大产业人才需求的调研;对学校各专业生源市场、就业市场信息的收集与反馈;进行同专业在不同院校之间的设置情况、招生情况、就业情况的横向比较分析;提出学校所设各专业的预警、调整建议,提出新增专业的意见等。
4.2 建立健全专业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面向市场,优胜劣汰的专业设置机制,专业评估机制、专业预警机制、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以及专业发展机制。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针对每一个专业的生命周期,即:新增、建设、发展、特色、平稳运行、衰减、退出全过程,建立相应的过程管理,即论证、申报、支撑、评估、预警、调整、撤销等制度规定,实现专业的动态调整,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校适应行业产业需求的能力。
4.3 确定专业发展目标
到2025年,学校要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秉承“办一个专业,联一个实体,兴一份产业,树一个品牌”的理念,以云南省八大重点产业的人才需求为依据,精心做好顶层设计。
我校专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培养和建设形成一个与云南省八大重点产业发展需要相适应、结构优化、特色鲜明、质量上乘、招就两旺的学科专业群,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具体目标:到2025年,全校专业总数达60个,涵盖工程、管理、经济、教育、艺术设计、健康、体育、旅游、餐饮等专业大类。各专业类(群)之间要实现有效的交叉、融合、互补和支撑。专业设置既成系列又相对独立,便于学生在不同系列和类别之间转换学习。
4.4 充足的经费保障
为实现学校专业建设发展的战略目标,要加大资金筹措力度,为专业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学校应精心设计,全面统筹,每年给予每一个新增专业一定的建设启动经费,对每一个专业的实验、实训室的设备配置,进行整体规划,分期投入。
5 结语
专业是高职院校链接社会的重要桥梁,是社会了解学校,认同学校的最直接的窗口。同时,也是学校品牌、特色的载体,是学校办学质量,教学水平的标志。
一方面,对学校而言,专业设置直接影响学校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招生类别、发展方向及社会声誉;另一方面,对学生而言,专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知识结构,工作能力和就业面向。
因此,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重点产业高度相关联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这样才能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人才才能真正在各行各业立足岗位、贡献力量、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张鑫,魏娜.云南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配性探析[J].职教通讯,2014,(25).
[2]张舸.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调整动态对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
[3]黄泽森,鲜正朗.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绵阳产业发展对接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3).
[4]刘新钰,王世斌,郄海霞.职业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对接度实证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3).
[5]李明.江苏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对接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0).